寧修前世本是個重點高校化工博士生,做畢業設計時熬通宵猝死,這才穿越到了大明,鳩占鵲巢,附身在了同名同姓的寧秀才身上。


    如今是大明萬曆六年,寧家所在是湖廣承宣布政司,荊州府,江陵縣。


    死鬼老爹寧良開了一家饅頭鋪,靠賣饅頭勉強可以填飽一家三口的肚子,但也絕無盈餘,生活可謂拮據。不然寧良也不會讓剛剛考中秀才的寧修去王家當帳房先生來填補家用了。


    對寧修來說,眼下最重要的便是打贏這個賭約,不然將不可避免的去王家做工。


    搞發明賺錢似乎是個不錯的想法。穿越小說中攀科技樹的男主角也似乎都是這麽做的。


    不過搞發明不是動動嘴皮就行的。


    寧修前世是化工博士不假,可如何把這些知識應用在化工發明上卻是一個難題。


    要知道這可是十六世紀末的大明,工業生產力十分有限,別說那些提純技術了,便是燒杯試管這些實驗室必備器材都不一定能輕易製造出來。


    ......


    ......


    ps:新書幼苗,需要大家的嗬護啊。大家收藏的同時不妨投一投手中的推薦票票,推薦票是每天刷新的,不投的話也是過期的。看在老坤這麽努力寫書的份上,大家不妨投一投推薦票,給老坤些支持。新書期間新書榜的作用有多大,不用老坤說了吧?還望各位投一投推薦票助老坤沖榜啊。新書期間不能爆更,老坤一直在努力存稿,上架之後一定會爆更回報諸位的支持的。


    第二章 蔥香手抓餅(上)


    雖然寧修有信心憑藉自己的技術搞出劃時代的發明,但也得建立在有充足資金的情況下。


    而現在的情況是寧家一窮二白,別說資金充足,就是一文錢都得掰成兩瓣花。


    那麽,似乎就得換個思路了。


    在大明朝,什麽行業投入最小,賺錢最快?


    寧修幾乎不假思索的想到餐飲業。


    餐飲業需要的初始資金少,流水多,回報快。最適合手上沒有多少閑錢的人經營。


    何況寧修的老爹寧良就開了一家饅頭鋪,做餐飲也算對口了。


    不過做什麽著實有些令人犯難。餐飲也分高端路線和平民路線。


    眼下高端路線肯定是做不了,那就得期待薄利多銷,以量取勝。


    民以食為天,普通百姓最看中的無非是食物分量足,味道可口。


    至於食物的外觀是否精緻,絕不是他們首先考慮的。


    明確了目標群體後,寧修便開始思忖該做什麽菜品。


    他前世主業是搞化工研究,不過平日裏也喜歡嚐試燒一些家常菜,手藝雖然不能和高端餐廳主廚相比,但也可算是小有所成。


    隻不過這些菜品雖好,卻似乎並不足以為寧修帶來豐厚的回報。


    正自想著,他腦中忽然靈光一閃,興奮的揮舞著拳頭。


    對啊,方才怎麽就沒想到呢。


    也許是他太過激動,屋內的動靜引起了老爹老娘的注意。


    「臭小子,你又在搗鼓什麽!」


    寧良麵上可不好看,若不是老娘寧劉氏就在身邊,寧修真有些心裏沒底。


    「爹,兒子昏睡時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一位白鬍子老人告訴我一種美食的做法,說隻要按照他說的去做一定可以生意興隆。」


    「啊?」


    寧良將信將疑的盯著寧修,把少年弄得好不尷尬。


    「老人家說他叫伊尹。」


    託夢說既然已經祭出,寧修隻得繼續編下去。


    聽到伊尹二字,寧良直是瞪圓了雙眼道:「修兒你說,給你託夢的是伊尹?」


    寧修點了點頭。


    死鬼老爹這麽驚訝完全在他的意料之中。伊尹為人們所熟知,是因為輔佐商湯王建立商朝,被奉為商元聖。


    但伊尹還有一個身份是庖廚鼻祖。


    其創立了「五味調和說」、「火候論」。這一套理論指導了中國數千年的烹飪之法。


    老爹寧良雖然是個蒸饅頭的,但勉強也可以歸到庖廚行列。


    就像讀書人信奉孔聖人一樣,在大明所有庖廚對伊尹都崇拜的五體投地。


    伊尹給寧修託夢,自然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


    「他老人家託夢告訴兒子這美食做法,兒子尋思著應該可以大賺一筆,希望爹能夠試著做上些,看看行情如何。」


    寧良顯然有些猶豫。


    伊尹老人家雖是廚界鼻祖,但畢竟已經仙去數千年,他老人家的口味在大明真的吃的開嗎?況且成本也是一個問題,蒸饅頭雖然賺的不多,但成本亦很少,屬於小本經營。


    伊尹他老人家屬意的美食肯定是山珍海味吧?


    寧修知道老爹是擔心錢的問題,便笑著問道:「爹,兒子想問一下如今麵價幾何。」


    寧良就是蒸饅頭為生的,自然對麵價再熟悉不過。


    他隨口說道:「昨日我剛去買了一百斤麵,花了七錢銀子。」


    寧修心中飛快計算著。明代的斤比之後世要重一些。後世一市斤是500克。而明代一斤是590克。老爹花了七錢銀子買到了一百斤麵,也就是說一斤麵要0.007兩白銀。


    寧修前世喜歡讀一些歷史科普讀物,對明朝後期的物價也有個大致的了解。


    他知道萬曆年間一兩白銀相當於後世的六百元,購買力已經大不如明初。白銀的大量湧入導致物價上漲。一石小麥要0.7兩銀子,一石粳米也要一兩銀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晚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袖幹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袖幹坤並收藏奮鬥在晚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