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幹瘦的老頭應道:“不會吧,哪有十來萬,雍州我去過,整個雍州城怕也沒有那麽多人口。”
一個黑土的農民模樣的人說道:“不管有沒有,還好城門已關了起來!”
剛才那個高大的人又道:“你們說這難民為什麽往鄧州來,難道這雍州就無法安置他們嗎?”
幹瘦老頭說道:“這你們就不懂了,這雍州城地勢不高,怕是也進了水嘍!”
說完感覺後麵有人,一轉頭見衣著華麗的楊勇智他們站在後麵就止了口。楊勇智隻得離開向前走,來到一個灑樓前,門口也是聚了七八個人,一個胖乎乎的老爺模樣的人說道:
“農三,你快去打聽一下,看看我那女兒女婿有沒有在外麵,聽說雍州城都淹了,怕是我女婿家也進水了。”
那個叫農三的為難地答道:
“掌櫃的,現在城門都關了,不讓人進出,如何打聽?”
那老爺愁眉不展道:“那怎麽辦?算了,算了,等等再看吧!別在這聚著,都回去做事吧,你看有客人來了。”說著指著楊勇智他們。
楊勇智現在可沒心思吃飯,對那掌櫃點了點頭,也不等那掌櫃招呼離開了這酒樓大門。看來得想個辦法把在城裏有親戚的人搞清楚,隻能從外麵的難民了解,把那些有親戚在城內的難民都記下來,然後再從城內找到這些難民的親戚,去把是自己親戚的難民領回家,對於那些有能力自己解決吃住的,也可以讓他們進城裏的客棧安置,其他無親無故的隻能安置在臨時安置點了。這難民問題隻能就地解決,不能再讓這些難民從鄧州再往北走,否則這些人湧進長安就麻煩了,應該在去北的路上設檢查站,攔住北上的難民,勸他們去鄧州的臨時安置點,看來光靠鄧州之力有點困難,應該從別的州府抽調糧食過來,幾人邊走邊商量後,決定讓邊學軍帶著自己的手諭向南陽、義成等地抽調糧食、人員物質。
來到城門口正碰上回來的鄧州刺史龍德文,楊勇智也沒跟他寒暄,直截了當地說道:
“現在首要的是安撫這些難民,避免事態惡化,我已經讓民部尚書帶著我的手諭向義成、南陽等地調糧,這些難民隻能止於鄧州,不能再讓他們往北走,否則就麻煩了,你要有心裏準備,不管難民有多少你都要想辦法安置,直到水災結束,這些難民家園恢復為止。”
龍德文有些驚訝,本想臨時安置他們,現在皇上要卻要把難民長期安置在這,直到雍州水災地恢復生態,這可是一個大包袱,不僅僅是解決吃飯問題,還有對這些難民的管理,城內城外的人員交往,如果長期吃粥,這些難民會不會對衣食無憂的城內百姓有想法,對官府有想法?可皇上的話就是聖旨,自己沒有回拒的理由,隻得答道:
“三爺放心,隻要有糧有建房用的木料,我就可以安置他們。”
楊勇智又對他說道:
“你現在派一個人帶上我的手諭把雍州總管劉民叫來,這些難民湧到這裏,他也脫不了關係。”
在門房楊勇智寫好手諭交給鄧州長史鄭仁後,對龍德文說道:
“外麵的難民都統計出來了嗎?”
龍德文答道:“已登記了兩萬餘,但後麵還有難民不斷湧來。”
楊勇智點頭道:“你這樣,把這些凡是有親戚在城裏的,都可以讓他們的親戚來領走,對於自己有能力解決吃住的,也可讓他們住進客棧,告訴客棧的掌櫃,困難時期能少收就少收一點,如果他敢拱抬房價,就封了他的客棧,那些無親無故的難民除了要讓他們有地方住吃飽外,過一段時間也要給他們分些肉類食品,天天吃粥也不是辦法。”
正文 第五十七章 南巡4 眾誌成城
交待完和龍德文登上城門樓,隻見城外一裏空地上聚集了幾萬難民,這些難民飢腸轆轆地拿著碗圍在幾口大鍋前,夥頭不停地向這些碗裏乘粥,連喝幾碗粥下去,難民們也都安靜下來坐在地上,他們都太累了,有的幹脆躺在地上睡著了。在靠山邊的地方,有許多工匠正在給這些難民搭建簡易的住所。
楊勇智默默地看著這一切,心潮澎湃,大自然的力量是多麽強大,而人又是多麽的渺小,人在大自然麵前是多麽無助,而感到欣慰的是,人知道互助,知道友愛。
楊勇智現在不想露麵,是怕引起騷亂,再加上天災使這些難民失去理性,而雍州又不管他們的死活,對官府已有幾分不滿,自己一露麵,說不定把罪責算到他這皇帝身上,也許在別有用心的人的煽動下,引發不可收拾的後果。
雍州總管劉民接到鄭仁遞上來的皇上手諭,此時已無心去管皇上的手諭哪來,皇上怎麽會在鄧州?帶上一個隨從忐忑不安地跟著鄭仁向鄧州趕來,第二日下午到了鄧州府衙。
楊勇智見跪在下首的庸腫的劉民,看這劉民就像是一個大地主模樣,心中就有些不喜歡這個人,又看看一天一夜未合眼幹廋的龍德文,兩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心中並有了處理意見。於是對眾人說道:
“朕自己登基以來,未發生過嚴重的天災,天災不可免,但是我們要在天災發生時盡量減少損失,安撫百姓,作為一方大員,天災發生時不安頓轄內百姓,把這負擔丟給鄰州,這是極端不負責任的行為,是嚴重的失職,你以為把自己轄內百姓丟給鄰州就沒事了嗎,你錯了,朕要讓你對這些失地失家園的百姓負責到底。”
一個黑土的農民模樣的人說道:“不管有沒有,還好城門已關了起來!”
剛才那個高大的人又道:“你們說這難民為什麽往鄧州來,難道這雍州就無法安置他們嗎?”
幹瘦老頭說道:“這你們就不懂了,這雍州城地勢不高,怕是也進了水嘍!”
說完感覺後麵有人,一轉頭見衣著華麗的楊勇智他們站在後麵就止了口。楊勇智隻得離開向前走,來到一個灑樓前,門口也是聚了七八個人,一個胖乎乎的老爺模樣的人說道:
“農三,你快去打聽一下,看看我那女兒女婿有沒有在外麵,聽說雍州城都淹了,怕是我女婿家也進水了。”
那個叫農三的為難地答道:
“掌櫃的,現在城門都關了,不讓人進出,如何打聽?”
那老爺愁眉不展道:“那怎麽辦?算了,算了,等等再看吧!別在這聚著,都回去做事吧,你看有客人來了。”說著指著楊勇智他們。
楊勇智現在可沒心思吃飯,對那掌櫃點了點頭,也不等那掌櫃招呼離開了這酒樓大門。看來得想個辦法把在城裏有親戚的人搞清楚,隻能從外麵的難民了解,把那些有親戚在城內的難民都記下來,然後再從城內找到這些難民的親戚,去把是自己親戚的難民領回家,對於那些有能力自己解決吃住的,也可以讓他們進城裏的客棧安置,其他無親無故的隻能安置在臨時安置點了。這難民問題隻能就地解決,不能再讓這些難民從鄧州再往北走,否則這些人湧進長安就麻煩了,應該在去北的路上設檢查站,攔住北上的難民,勸他們去鄧州的臨時安置點,看來光靠鄧州之力有點困難,應該從別的州府抽調糧食過來,幾人邊走邊商量後,決定讓邊學軍帶著自己的手諭向南陽、義成等地抽調糧食、人員物質。
來到城門口正碰上回來的鄧州刺史龍德文,楊勇智也沒跟他寒暄,直截了當地說道:
“現在首要的是安撫這些難民,避免事態惡化,我已經讓民部尚書帶著我的手諭向義成、南陽等地調糧,這些難民隻能止於鄧州,不能再讓他們往北走,否則就麻煩了,你要有心裏準備,不管難民有多少你都要想辦法安置,直到水災結束,這些難民家園恢復為止。”
龍德文有些驚訝,本想臨時安置他們,現在皇上要卻要把難民長期安置在這,直到雍州水災地恢復生態,這可是一個大包袱,不僅僅是解決吃飯問題,還有對這些難民的管理,城內城外的人員交往,如果長期吃粥,這些難民會不會對衣食無憂的城內百姓有想法,對官府有想法?可皇上的話就是聖旨,自己沒有回拒的理由,隻得答道:
“三爺放心,隻要有糧有建房用的木料,我就可以安置他們。”
楊勇智又對他說道:
“你現在派一個人帶上我的手諭把雍州總管劉民叫來,這些難民湧到這裏,他也脫不了關係。”
在門房楊勇智寫好手諭交給鄧州長史鄭仁後,對龍德文說道:
“外麵的難民都統計出來了嗎?”
龍德文答道:“已登記了兩萬餘,但後麵還有難民不斷湧來。”
楊勇智點頭道:“你這樣,把這些凡是有親戚在城裏的,都可以讓他們的親戚來領走,對於自己有能力解決吃住的,也可讓他們住進客棧,告訴客棧的掌櫃,困難時期能少收就少收一點,如果他敢拱抬房價,就封了他的客棧,那些無親無故的難民除了要讓他們有地方住吃飽外,過一段時間也要給他們分些肉類食品,天天吃粥也不是辦法。”
正文 第五十七章 南巡4 眾誌成城
交待完和龍德文登上城門樓,隻見城外一裏空地上聚集了幾萬難民,這些難民飢腸轆轆地拿著碗圍在幾口大鍋前,夥頭不停地向這些碗裏乘粥,連喝幾碗粥下去,難民們也都安靜下來坐在地上,他們都太累了,有的幹脆躺在地上睡著了。在靠山邊的地方,有許多工匠正在給這些難民搭建簡易的住所。
楊勇智默默地看著這一切,心潮澎湃,大自然的力量是多麽強大,而人又是多麽的渺小,人在大自然麵前是多麽無助,而感到欣慰的是,人知道互助,知道友愛。
楊勇智現在不想露麵,是怕引起騷亂,再加上天災使這些難民失去理性,而雍州又不管他們的死活,對官府已有幾分不滿,自己一露麵,說不定把罪責算到他這皇帝身上,也許在別有用心的人的煽動下,引發不可收拾的後果。
雍州總管劉民接到鄭仁遞上來的皇上手諭,此時已無心去管皇上的手諭哪來,皇上怎麽會在鄧州?帶上一個隨從忐忑不安地跟著鄭仁向鄧州趕來,第二日下午到了鄧州府衙。
楊勇智見跪在下首的庸腫的劉民,看這劉民就像是一個大地主模樣,心中就有些不喜歡這個人,又看看一天一夜未合眼幹廋的龍德文,兩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心中並有了處理意見。於是對眾人說道:
“朕自己登基以來,未發生過嚴重的天災,天災不可免,但是我們要在天災發生時盡量減少損失,安撫百姓,作為一方大員,天災發生時不安頓轄內百姓,把這負擔丟給鄰州,這是極端不負責任的行為,是嚴重的失職,你以為把自己轄內百姓丟給鄰州就沒事了嗎,你錯了,朕要讓你對這些失地失家園的百姓負責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