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帝國對於大阪的這次核轟炸非常成功,但是起初所希望的事情卻沒有發生。帝國保安總局的無線電台連續四天的模擬電報發送給東京敦促他們盡早投降,但是沒有收到一丁點回音,這讓帝國高層非常惱怒,據說周維宗還破口大罵,叫嚷著把羅圈腿全部送到閻王殿。
如果日本政府繼續這樣保持沉默.那就隻有用最嚴厲的手段使他們清醒過來.這是鐵血黨高層的一致意見。於是,邢文軍親自下達了對日本進行再一次核打擊的命令.
總參對原子彈地第二個轟炸目標的選定充滿了波折,最初將目標選在了劄幌。劉仁俊知道後,又立即反對,認為劄幌離日本中心實在是太遠了,而且劄幌並沒有太多的工業力量,也就是說並沒有太多的價值去浪費一顆原子彈。
最後,劉仁俊親自找到季獻捷,讓自己的老師將目標選在了神戶,終於獲得了通過。11月18日,同樣是淩晨,但時間還定在了7時30分。由於日本市民一般在早上8時上班,而在7時30分,正是人流比較集中的時候。因此,在此時轟炸,必定能夠造成最大的傷亡。
攜帶原子彈的編號為528的戰略轟炸機,準時從濟州島機場起飛。由於日本軍隊在大阪核轟炸後,加大了對海空中警戒,因此,護航的殲擊機數量達到了一個團40架。
雖然神戶是一座沿海岸延伸的城市,並不象其它城市那樣成圓形或方形,形狀相對規則,神戶的市區顯得更加狹長。但爆炸的殺傷效果仍然相當驚人。7點30分,在離地麵800米的空中,核爆炸發生了。
這次爆炸.使神戶大量的建築被毀,全部的碼頭均無法使用.除10萬人當場死亡,有5萬人在一開內死亡.接著一個星期內又有10萬人陸續死亡.受損最嚴重地是兵庫區,放射性塵埃落下後,嚴重地汙染了神戶及周邊地區。
而此次由總理周維宗再一次向日本政府民出通牒,要求其立即無條件投降,不過,日本政府仍然沒有任何答覆。
在漫長的等待後,來自情報部門的報告卻驚訝地顯示:日本全國並沒有任何大的波動,各地方政府仍然繼續徵召武裝力量,並且政府也在迫使日本平民構築各種防禦工事。
這讓帝國軍隊高層感到有些不可思議,因此要求召開決策會議討論下一步地行動。會議上,劉仁俊直言帝國的下一步行動是東南亞,並且還要對蘇聯做好戰爭準備。因此,帝國把大量的力量放在日本方麵,會嚴重幹擾南線、西線部隊地作戰需求。所以,他建議,立即對川崎進行核轟炸。因為將目標定在離東京很近地川崎,就可以在這裏給日本政府高層以極大的震懾並迫使其投降。
邢文軍覺得非常有理,就點頭說道:“好,你說說,轟炸川崎,原子彈投放在哪兒最合適?”
劉仁俊思考了一會,回答道:“川崎並不是一個大的城市,雖然有很多的工業產業,但居住區域並不多。我建議,把原子彈扔在川崎造船廠最合適。在這裏爆炸後,殺傷範圍可以同時波及東京的大田區甚至品川區和橫濱的港北區、神奈川區。”
11月24日,第三顆原子彈在川崎爆炸,其引起的大火甚至差點將東京也燒毀.此次爆炸直接導致了24萬人死亡,龐大的死亡人數給日本政府帶來了強烈的影響。
離東京不過數公裏遠的川崎被炸,使日本政府相信,帝國軍隊完全有能力徹底毀滅日本政府,並將東京夷為平地。
關於這樣一次核轟炸,也許日本的多新聞記錄裏麵都有記載,隻是當時由於帝國的封鎖,這些文字隻有到幾十年後才得以麵世。
“時間較早,清晨依然溫暖而美好,”一名川崎醫院的醫師,名長穀川彥,他在日記中這樣開頭,記敘11月24日由核爆炸引起的事件,“黎明過去,無雲的天空中反射著陽光,與我的花園中的陰影形成舒適的對比”。
“就在我抬眼往天空觀看時,一陣白光閃爍,植物的綠色在這種光的照射下看上去就像枯葉的顏色”。
越是靠近,這種光照就越是強烈。一名當時正在協助清理防火通道的大專女生回憶說:“我們的老師說:‘啊,有一架轟炸機!’這使得我們抬頭往天空看去,話音剛落,我們感到一陣巨大的閃電。我們立刻失明了,隨後,一切都恰像是神誌失常般的瘋狂。”
明亮的白天此時展現出昨晚的黑夜隱藏著的可怕景象。在原來城市矗立著的地方,現在視力所及之處都是灰燼和廢墟。隻有幾個內部完全燒毀了的建築的框架還保留著。河道兩旁布滿了死屍和傷者,上漲的水麵上到處漂著死屍。在市區寬闊的街道上,躺著無數赤裸的、燒壞的死屍。在他們當中,有仍然活著的傷者。有幾個人在燒毀的汽車和電車下爬行。受到可怕傷害的人們向我們招手,隨後便倒下去了,這一倒下就意味著死亡。
街道上除了死屍就是廢墟。有些屍體仍然保持著完整的走路姿勢,看上去好像他們被死亡凝固住了。另有一些屍體四肢伸開地躺著,好像是某個巨人將他們從很高的位置摔下而死……
除了幾座鋼筋混凝土建築外,沒有任何東西存留下來……這所城市的每一塊土地就像是荒漠,隻有一堆堆碎磚和碎瓦片。我不得不修改“毀壞”這個詞語的含義或不得不選擇別的詞語來描述我所看到的一切。“浩劫”可能是更好的詞語,然而,我真的無法用語言描述這一場景。
如果日本政府繼續這樣保持沉默.那就隻有用最嚴厲的手段使他們清醒過來.這是鐵血黨高層的一致意見。於是,邢文軍親自下達了對日本進行再一次核打擊的命令.
總參對原子彈地第二個轟炸目標的選定充滿了波折,最初將目標選在了劄幌。劉仁俊知道後,又立即反對,認為劄幌離日本中心實在是太遠了,而且劄幌並沒有太多的工業力量,也就是說並沒有太多的價值去浪費一顆原子彈。
最後,劉仁俊親自找到季獻捷,讓自己的老師將目標選在了神戶,終於獲得了通過。11月18日,同樣是淩晨,但時間還定在了7時30分。由於日本市民一般在早上8時上班,而在7時30分,正是人流比較集中的時候。因此,在此時轟炸,必定能夠造成最大的傷亡。
攜帶原子彈的編號為528的戰略轟炸機,準時從濟州島機場起飛。由於日本軍隊在大阪核轟炸後,加大了對海空中警戒,因此,護航的殲擊機數量達到了一個團40架。
雖然神戶是一座沿海岸延伸的城市,並不象其它城市那樣成圓形或方形,形狀相對規則,神戶的市區顯得更加狹長。但爆炸的殺傷效果仍然相當驚人。7點30分,在離地麵800米的空中,核爆炸發生了。
這次爆炸.使神戶大量的建築被毀,全部的碼頭均無法使用.除10萬人當場死亡,有5萬人在一開內死亡.接著一個星期內又有10萬人陸續死亡.受損最嚴重地是兵庫區,放射性塵埃落下後,嚴重地汙染了神戶及周邊地區。
而此次由總理周維宗再一次向日本政府民出通牒,要求其立即無條件投降,不過,日本政府仍然沒有任何答覆。
在漫長的等待後,來自情報部門的報告卻驚訝地顯示:日本全國並沒有任何大的波動,各地方政府仍然繼續徵召武裝力量,並且政府也在迫使日本平民構築各種防禦工事。
這讓帝國軍隊高層感到有些不可思議,因此要求召開決策會議討論下一步地行動。會議上,劉仁俊直言帝國的下一步行動是東南亞,並且還要對蘇聯做好戰爭準備。因此,帝國把大量的力量放在日本方麵,會嚴重幹擾南線、西線部隊地作戰需求。所以,他建議,立即對川崎進行核轟炸。因為將目標定在離東京很近地川崎,就可以在這裏給日本政府高層以極大的震懾並迫使其投降。
邢文軍覺得非常有理,就點頭說道:“好,你說說,轟炸川崎,原子彈投放在哪兒最合適?”
劉仁俊思考了一會,回答道:“川崎並不是一個大的城市,雖然有很多的工業產業,但居住區域並不多。我建議,把原子彈扔在川崎造船廠最合適。在這裏爆炸後,殺傷範圍可以同時波及東京的大田區甚至品川區和橫濱的港北區、神奈川區。”
11月24日,第三顆原子彈在川崎爆炸,其引起的大火甚至差點將東京也燒毀.此次爆炸直接導致了24萬人死亡,龐大的死亡人數給日本政府帶來了強烈的影響。
離東京不過數公裏遠的川崎被炸,使日本政府相信,帝國軍隊完全有能力徹底毀滅日本政府,並將東京夷為平地。
關於這樣一次核轟炸,也許日本的多新聞記錄裏麵都有記載,隻是當時由於帝國的封鎖,這些文字隻有到幾十年後才得以麵世。
“時間較早,清晨依然溫暖而美好,”一名川崎醫院的醫師,名長穀川彥,他在日記中這樣開頭,記敘11月24日由核爆炸引起的事件,“黎明過去,無雲的天空中反射著陽光,與我的花園中的陰影形成舒適的對比”。
“就在我抬眼往天空觀看時,一陣白光閃爍,植物的綠色在這種光的照射下看上去就像枯葉的顏色”。
越是靠近,這種光照就越是強烈。一名當時正在協助清理防火通道的大專女生回憶說:“我們的老師說:‘啊,有一架轟炸機!’這使得我們抬頭往天空看去,話音剛落,我們感到一陣巨大的閃電。我們立刻失明了,隨後,一切都恰像是神誌失常般的瘋狂。”
明亮的白天此時展現出昨晚的黑夜隱藏著的可怕景象。在原來城市矗立著的地方,現在視力所及之處都是灰燼和廢墟。隻有幾個內部完全燒毀了的建築的框架還保留著。河道兩旁布滿了死屍和傷者,上漲的水麵上到處漂著死屍。在市區寬闊的街道上,躺著無數赤裸的、燒壞的死屍。在他們當中,有仍然活著的傷者。有幾個人在燒毀的汽車和電車下爬行。受到可怕傷害的人們向我們招手,隨後便倒下去了,這一倒下就意味著死亡。
街道上除了死屍就是廢墟。有些屍體仍然保持著完整的走路姿勢,看上去好像他們被死亡凝固住了。另有一些屍體四肢伸開地躺著,好像是某個巨人將他們從很高的位置摔下而死……
除了幾座鋼筋混凝土建築外,沒有任何東西存留下來……這所城市的每一塊土地就像是荒漠,隻有一堆堆碎磚和碎瓦片。我不得不修改“毀壞”這個詞語的含義或不得不選擇別的詞語來描述我所看到的一切。“浩劫”可能是更好的詞語,然而,我真的無法用語言描述這一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