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直作為21世紀過來的解放軍戰士,深刻理解“改革開放”的內涵及重大意義。如果讓他放棄,不吝於直接剝奪他的生命。王直當然不肯。王直自動放棄了大好機會,等待他的隻有曲折多舛的磨難了。
王直在東海舟山大搞“世博會”的消息,傳到了朝廷。此事堪比驚天動地。對於東海發生的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故,朝廷自然分外重視。皇帝雖昏庸,不理朝政已久。廷臣們經過會商,決定任命王忬為浙江巡撫,提督沿海軍務,全力解決王直事端。
前番江浙大亂時,巡撫一職原為“燙手山芋”,無人敢應、爭相推諉。如今又變“炙手可熱”。雖然意思好似相近,卻有極大不同。江浙本就是富庶之地,可比膏腴。為官向來油水很足,乃肥缺中的肥缺。王忬怎會再次推脫,立時走馬上任。
王直好不容易開創出一番太平局麵,又有改革開放繁榮經濟。全做了嫁衣裳。說來,也怪不得別人,太耿、太直惹的禍。
兩百三十、急轉直下
更新時間2012-5-14 20:40:52 字數:633
因為王直怎麽也不肯放棄“改革開放”,等待他的,幾乎是一個必然的結局。隨著王忬的上任,大明解放軍東海艦隊被重新定性,其在寧波地麵上採辦通貨的權力,也被取消了。正在建造中的生祠,自然也停工拆毀。
“改革開放”開始經受從所未有的考驗。麵對日趨緊張的“白色恐怖”,王直並不願輕易就範。寧波地麵上的交易,依舊在持續。隨著形勢的日益嚴峻,開始轉向更隱蔽的方式。
解放軍與各方商賈,以通篇暗碼的密信,進行溝通和聯絡。交易地點多選在偏僻的海邊,以擊鑼為號,互通訊息。一方從海中駛船過來,一方從山側翻出接應,為常見景象。
雖然改革開放依舊延續,情況卻越來越複雜。王忬調集了臨近各府駐軍,並啟用被因罪下獄的盧鏜,同時還徵調駐守廣東的參將俞大猷、湯克寬率部來會。這盧鏜原是朱紈手下幹將,剿滅許棟的第一功臣。在朱紈入獄後,也因“縱容士兵搶殺”的罪名入監,一直未赦。
形勢越來越危急,王直卻是不見棺材不落淚,繼續為改革開放做努力。甚至又剿滅了一支前來東海的扶桑海盜。
寶貴的時間不斷被拖著過去。一晃又到了1553年初。明眼人都已看出,事態的不妙。
豐臣秀吉甚至數次主張,將隊伍拉去高山島,為實施“返攻達陸”作準備。徹底與大明官府決裂,重新搞武裝鬥爭。被王直堅決否定後,又和鬆岡則方一道,力勸王直返航扶桑。王直同樣拒絕了。
為了扭轉形勢,王直開始最後的努力,暗中向寧波及杭州的各路官員,進獻錢財。但都如“泥牛入海,毫無回訊”。嚴大人也鐵了心,與王直不相往來。
王直明知希望不大,卻仍舊不肯死心,期盼奇蹟的出現。
兩百三十一、但求一死
更新時間2012-5-17 8:22:54 字數:987
大明解放軍在寧波一帶還是得了人心的。有不少百姓甘為線人,替解放軍偵查敵情,通風報信。所以對於官軍的一舉一動,王直瞭然於胸。改革開放受到很大阻力,形勢也越來越不利。
王直並非沒有考慮過退路,但自個又把它堵上了。換言之,王直已經不想再活了。俗話說的好:哀莫大於心死。改革開放搞不下去,王直精神受到重創,感到比死還難受。王直隱隱間,有了與改革開放共存亡,為之流血犧牲的覺悟。
王直並不願拖著所有人,一起陪葬,尤其是兩位結義兄弟。所以開始安排“後事”。大明解放軍成立不易,戰士們也屢遭磨難。主力若能保留,還是得盡量。高山島不能去。與大陸割據抗衡,甚至實行“返攻”,是王直無論如何也沒法從情感上接受的。大中華骨肉同胞怎能分離、相殘。還不如主動投降,謀求“統一”。可這樣的話,解放軍戰士們恐怕都會有性命之憂。扶桑似乎成唯一選擇了,畢竟也是解放軍的發祥地。解放軍到那邊去,是天經地義。
王直讓艦隊做好出發的準備,但大明解放軍的規模已經相當大了。讓全部人走,是完全不可能的。解放軍東海艦隊的大船隻有百來艘,聽起來很多,考慮到人數,就完全不是那麽回事了。王直徵集了一些葡萄牙商船幫忙,可依然不夠。僅有3萬多人,能夠成行。而大明解放軍全部人加起來,有20萬之數。就算摒棄合作關係的海、陸商販,也有十多萬人。換句話說,如果解放軍要戰略轉移到日本,大部分人其實是走不成的。鑑於嚴峻的形勢,很可能是三、四年前悲劇的重演。毛估估,隻有精銳戰鬥人員,可以過去。
王直自己是沒打算走的。作為領袖,拋棄這麽多手下逃跑,從心理上也接受不了。西楚霸王項羽,因為子弟兵幾乎喪盡,無顏回見江東父老,而自刎烏江。用現代一點的話說,就是麵子上過不去。麵子在許多人眼裏,可是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
所以王直準備隻讓鬆岡則方和豐臣秀吉,領著解放軍主力離開。至於自己,就留下來,和剩下的人生死與共,也可以說,是與改革開放生死與共。改革開放沒了,王直也不想再活下去,同項羽做相似的選擇。
人都不能全帶走,東西更加如此。除了價值高的財物細軟,和必備的戰鬥、生活所需,其他的都得留下了。像鐵匠鋪和造船場的設備,這類笨重的大傢夥,肯定是隻能放棄的。帶著這類東西,搞戰略撤退,不是玩笑,是搞笑。
王直在東海舟山大搞“世博會”的消息,傳到了朝廷。此事堪比驚天動地。對於東海發生的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故,朝廷自然分外重視。皇帝雖昏庸,不理朝政已久。廷臣們經過會商,決定任命王忬為浙江巡撫,提督沿海軍務,全力解決王直事端。
前番江浙大亂時,巡撫一職原為“燙手山芋”,無人敢應、爭相推諉。如今又變“炙手可熱”。雖然意思好似相近,卻有極大不同。江浙本就是富庶之地,可比膏腴。為官向來油水很足,乃肥缺中的肥缺。王忬怎會再次推脫,立時走馬上任。
王直好不容易開創出一番太平局麵,又有改革開放繁榮經濟。全做了嫁衣裳。說來,也怪不得別人,太耿、太直惹的禍。
兩百三十、急轉直下
更新時間2012-5-14 20:40:52 字數:633
因為王直怎麽也不肯放棄“改革開放”,等待他的,幾乎是一個必然的結局。隨著王忬的上任,大明解放軍東海艦隊被重新定性,其在寧波地麵上採辦通貨的權力,也被取消了。正在建造中的生祠,自然也停工拆毀。
“改革開放”開始經受從所未有的考驗。麵對日趨緊張的“白色恐怖”,王直並不願輕易就範。寧波地麵上的交易,依舊在持續。隨著形勢的日益嚴峻,開始轉向更隱蔽的方式。
解放軍與各方商賈,以通篇暗碼的密信,進行溝通和聯絡。交易地點多選在偏僻的海邊,以擊鑼為號,互通訊息。一方從海中駛船過來,一方從山側翻出接應,為常見景象。
雖然改革開放依舊延續,情況卻越來越複雜。王忬調集了臨近各府駐軍,並啟用被因罪下獄的盧鏜,同時還徵調駐守廣東的參將俞大猷、湯克寬率部來會。這盧鏜原是朱紈手下幹將,剿滅許棟的第一功臣。在朱紈入獄後,也因“縱容士兵搶殺”的罪名入監,一直未赦。
形勢越來越危急,王直卻是不見棺材不落淚,繼續為改革開放做努力。甚至又剿滅了一支前來東海的扶桑海盜。
寶貴的時間不斷被拖著過去。一晃又到了1553年初。明眼人都已看出,事態的不妙。
豐臣秀吉甚至數次主張,將隊伍拉去高山島,為實施“返攻達陸”作準備。徹底與大明官府決裂,重新搞武裝鬥爭。被王直堅決否定後,又和鬆岡則方一道,力勸王直返航扶桑。王直同樣拒絕了。
為了扭轉形勢,王直開始最後的努力,暗中向寧波及杭州的各路官員,進獻錢財。但都如“泥牛入海,毫無回訊”。嚴大人也鐵了心,與王直不相往來。
王直明知希望不大,卻仍舊不肯死心,期盼奇蹟的出現。
兩百三十一、但求一死
更新時間2012-5-17 8:22:54 字數:987
大明解放軍在寧波一帶還是得了人心的。有不少百姓甘為線人,替解放軍偵查敵情,通風報信。所以對於官軍的一舉一動,王直瞭然於胸。改革開放受到很大阻力,形勢也越來越不利。
王直並非沒有考慮過退路,但自個又把它堵上了。換言之,王直已經不想再活了。俗話說的好:哀莫大於心死。改革開放搞不下去,王直精神受到重創,感到比死還難受。王直隱隱間,有了與改革開放共存亡,為之流血犧牲的覺悟。
王直並不願拖著所有人,一起陪葬,尤其是兩位結義兄弟。所以開始安排“後事”。大明解放軍成立不易,戰士們也屢遭磨難。主力若能保留,還是得盡量。高山島不能去。與大陸割據抗衡,甚至實行“返攻”,是王直無論如何也沒法從情感上接受的。大中華骨肉同胞怎能分離、相殘。還不如主動投降,謀求“統一”。可這樣的話,解放軍戰士們恐怕都會有性命之憂。扶桑似乎成唯一選擇了,畢竟也是解放軍的發祥地。解放軍到那邊去,是天經地義。
王直讓艦隊做好出發的準備,但大明解放軍的規模已經相當大了。讓全部人走,是完全不可能的。解放軍東海艦隊的大船隻有百來艘,聽起來很多,考慮到人數,就完全不是那麽回事了。王直徵集了一些葡萄牙商船幫忙,可依然不夠。僅有3萬多人,能夠成行。而大明解放軍全部人加起來,有20萬之數。就算摒棄合作關係的海、陸商販,也有十多萬人。換句話說,如果解放軍要戰略轉移到日本,大部分人其實是走不成的。鑑於嚴峻的形勢,很可能是三、四年前悲劇的重演。毛估估,隻有精銳戰鬥人員,可以過去。
王直自己是沒打算走的。作為領袖,拋棄這麽多手下逃跑,從心理上也接受不了。西楚霸王項羽,因為子弟兵幾乎喪盡,無顏回見江東父老,而自刎烏江。用現代一點的話說,就是麵子上過不去。麵子在許多人眼裏,可是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
所以王直準備隻讓鬆岡則方和豐臣秀吉,領著解放軍主力離開。至於自己,就留下來,和剩下的人生死與共,也可以說,是與改革開放生死與共。改革開放沒了,王直也不想再活下去,同項羽做相似的選擇。
人都不能全帶走,東西更加如此。除了價值高的財物細軟,和必備的戰鬥、生活所需,其他的都得留下了。像鐵匠鋪和造船場的設備,這類笨重的大傢夥,肯定是隻能放棄的。帶著這類東西,搞戰略撤退,不是玩笑,是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