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12月15日,《金策關於督戰及建立騎兵給張蘭生、周庶範的指示信》中說:
國內抗戰大約開展,最近戰情河南河中戰區較比激烈,奪回四十多城市,消滅日軍十七八萬,獲得武器無數。現在中國兵工廠能造十五分鍾一架飛機和二十分鍾一輛車的能力,該兵工廠都在第八路軍管理之下。
金策、周保中的消息,不知源自何處。柴世榮、關書範信中所言,出自“最近由關內回來一人名叫王德平,前李杜屬下舊軍官”之口。高禹民所談的,則是“××地交通”帶回來的,並急不可耐地寫信告知陳芳均等人,陳芳均等人再給別人寫信,再口口相傳。
魏拯民給中央代表團的報告中說:“四麵不通消息,長期悶在鼓中,總聽不到革命凱歌之聲。”
而這裏,冰天雪地、饑寒交迫中,卻是“凱歌之聲”不斷。
有2路軍老人說,“張鼓峰事件”,“諾門罕事件”,對我們鼓舞很大。當時傳得厲害,說關東軍在張鼓峰死了多少人,有說幾萬的,有說十幾萬的,越傳越多,都說蘇聯紅軍就要打過來了。中日大戰打起來了,蘇日大戰再打,這小日本子還有個好嗎?上級領導講,咱們要加緊活動,配合、迎接蘇聯紅軍。這還有什麽說的,就盼著這個時候了,肯定使出吃奶的勁頭配合了。結果,蘇聯紅軍沒過來,倒是我們過去了。過去了,才知道2路軍西征早就失敗了。那時不能講這類不好的消息,聽到的都是遠方的好消息,真的假的,真真假假的,有鼻子有眼的,聽著高興、來勁呀。
老人都說,和中央斷了聯繫,見個老百姓都難,那人都傻了、“苶了”(本意是疲倦,這裏即呆了,傻了)、成野人了,除了打鬼子還知道什麽呀?
周保中1936年8月19日日記中說,“得掌大之殘破新聞《盛京時報》”,如獲至寶。1939年9月11日,在給張鎮華的信中,要他“盡一切辦法,得到敵方最近新聞報紙以及相當消息材料”。
難說一些“凱歌之聲”從何而來。在與世隔絕般的東亞一隅孤軍奮戰的抗連官兵,那種對“凱歌之聲”的渴求,並為之流血犧牲,是一點兒也不虛妄的。
就算有的從一開始就是有意製造的,比之同時期大批趙尚誌的“反傾向鬥爭”,是可同日而語的嗎?
而“××告訴我們,我們能執(支)持過四個(月)後便不怕了”,當然是算計過了,有根據的:1月中旬正是寒冬臘月,再過4個月即春暖花開,抗聯的好日子就到來了,起碼凍不死了,也有野菜吃了。
曹曙焰老人說,我1938年當指導員,王慶雲是連長,我們倆一直幹到1941年退入蘇聯。他個不高,跟我差不多,沒我壯。他參軍前好像是個獵戶,反正是個山林通,當戰士、班長,行軍打仗從來當尖兵,一直在基層幹。在我知道的抗聯中,他身上的傷疤是最多的。最讓我們這些人受不了的,是他有癲癇病,那時叫“羊角風”,每個月都得犯兩三回。有時行軍,有時我們倆正談工作,一下子就倒了,手腳都抽得硬了,幾個人都按不住,嘴丫子冒沫子。有時舌頭咬壞了,冒血沫子。我抱著他淌眼淚,戰士們也都眼淚吧嗒的。那時戰友犧牲了,也沒多少眼淚了。除了行軍時把他抬著外,什麽辦法也沒有,隻能眼睜睜瞅著。上級早就要調他做地方工作,他不去,嫌幹地方工作不過癮。我勸他到師部團部去,那時沒有“坐機關”一說,好賴也比當連長帶兵輕鬆點。他跟我瞪眼睛,說我什麽時候耽誤打仗了,也真是,戰場上他從未犯過病。可這病纏人傷身哪,抽一次,那骨頭好像都抽軟了。打仗繳獲了“好嚼裹兒”,我想給他留點兒補補身子,那眼睛瞪得比牛眼還大,像我抱他孩子下枯井了似的。這人沒文化,不會講大道理,就是幹,打鬼子堅決性的。
郝鳳武老人說,1940年冬,我的排長林貞玉掉冰窟窿裏了。老百姓抓魚鑿的冰窟窿,剛結層薄冰,還有江麵上沒凍結實的清溝,掉下去沒淹死,弄上來就是一身冰甲。命保住了,手腳就剩幾個手指頭了。腳指頭爛沒了,骨頭白花花的,他拿個破鉗子夾得哢嚓哢嚓的,夾下一塊罵聲“娘了個×的”。山東人,倔,別看就剩幾根手指頭了,那槍擺弄得利索,打得也準。就是行軍遭罪了。冰天雪地的,正常人都跟頭把勢的,他那腳沒了腳指頭,就剩兩片扁乎肉了,小腳女人都趕不上呀,那也沒耽誤行軍打仗。這人活下來了,“文化大革命”前在哈爾濱膠合板廠當副廠長,省勞模。我們那時候叫他“林禿爪子”,後來廠子裏的人叫他“林小腳”、“林老太太”。
老人說:抗聯女兵沒小腳,男的“小腳”的太多了。
老人問我:你說,什麽叫“特殊材料製成的人”?
王雲慶老人說,單立誌的弟弟叫單有誌,我給團長當警衛員,他給政委當警衛員。一槍打在肩膀上,是個炸子,肩膀頭打爛了,當時就沒氣了。有人說埋了吧,政委“劉哈鼻子”說死了也抬回去,半道上又喘氣了。那也就是多遭幾天罪吧,好人都快凍餓死了。他說給我補一槍吧,“劉哈鼻子”餵他黃豆粒大塊大煙土。誰能想到,這人真就活過來了,你說什麽叫奇蹟?還有這哥倆都活下來了,這不也是奇蹟嗎?
國內抗戰大約開展,最近戰情河南河中戰區較比激烈,奪回四十多城市,消滅日軍十七八萬,獲得武器無數。現在中國兵工廠能造十五分鍾一架飛機和二十分鍾一輛車的能力,該兵工廠都在第八路軍管理之下。
金策、周保中的消息,不知源自何處。柴世榮、關書範信中所言,出自“最近由關內回來一人名叫王德平,前李杜屬下舊軍官”之口。高禹民所談的,則是“××地交通”帶回來的,並急不可耐地寫信告知陳芳均等人,陳芳均等人再給別人寫信,再口口相傳。
魏拯民給中央代表團的報告中說:“四麵不通消息,長期悶在鼓中,總聽不到革命凱歌之聲。”
而這裏,冰天雪地、饑寒交迫中,卻是“凱歌之聲”不斷。
有2路軍老人說,“張鼓峰事件”,“諾門罕事件”,對我們鼓舞很大。當時傳得厲害,說關東軍在張鼓峰死了多少人,有說幾萬的,有說十幾萬的,越傳越多,都說蘇聯紅軍就要打過來了。中日大戰打起來了,蘇日大戰再打,這小日本子還有個好嗎?上級領導講,咱們要加緊活動,配合、迎接蘇聯紅軍。這還有什麽說的,就盼著這個時候了,肯定使出吃奶的勁頭配合了。結果,蘇聯紅軍沒過來,倒是我們過去了。過去了,才知道2路軍西征早就失敗了。那時不能講這類不好的消息,聽到的都是遠方的好消息,真的假的,真真假假的,有鼻子有眼的,聽著高興、來勁呀。
老人都說,和中央斷了聯繫,見個老百姓都難,那人都傻了、“苶了”(本意是疲倦,這裏即呆了,傻了)、成野人了,除了打鬼子還知道什麽呀?
周保中1936年8月19日日記中說,“得掌大之殘破新聞《盛京時報》”,如獲至寶。1939年9月11日,在給張鎮華的信中,要他“盡一切辦法,得到敵方最近新聞報紙以及相當消息材料”。
難說一些“凱歌之聲”從何而來。在與世隔絕般的東亞一隅孤軍奮戰的抗連官兵,那種對“凱歌之聲”的渴求,並為之流血犧牲,是一點兒也不虛妄的。
就算有的從一開始就是有意製造的,比之同時期大批趙尚誌的“反傾向鬥爭”,是可同日而語的嗎?
而“××告訴我們,我們能執(支)持過四個(月)後便不怕了”,當然是算計過了,有根據的:1月中旬正是寒冬臘月,再過4個月即春暖花開,抗聯的好日子就到來了,起碼凍不死了,也有野菜吃了。
曹曙焰老人說,我1938年當指導員,王慶雲是連長,我們倆一直幹到1941年退入蘇聯。他個不高,跟我差不多,沒我壯。他參軍前好像是個獵戶,反正是個山林通,當戰士、班長,行軍打仗從來當尖兵,一直在基層幹。在我知道的抗聯中,他身上的傷疤是最多的。最讓我們這些人受不了的,是他有癲癇病,那時叫“羊角風”,每個月都得犯兩三回。有時行軍,有時我們倆正談工作,一下子就倒了,手腳都抽得硬了,幾個人都按不住,嘴丫子冒沫子。有時舌頭咬壞了,冒血沫子。我抱著他淌眼淚,戰士們也都眼淚吧嗒的。那時戰友犧牲了,也沒多少眼淚了。除了行軍時把他抬著外,什麽辦法也沒有,隻能眼睜睜瞅著。上級早就要調他做地方工作,他不去,嫌幹地方工作不過癮。我勸他到師部團部去,那時沒有“坐機關”一說,好賴也比當連長帶兵輕鬆點。他跟我瞪眼睛,說我什麽時候耽誤打仗了,也真是,戰場上他從未犯過病。可這病纏人傷身哪,抽一次,那骨頭好像都抽軟了。打仗繳獲了“好嚼裹兒”,我想給他留點兒補補身子,那眼睛瞪得比牛眼還大,像我抱他孩子下枯井了似的。這人沒文化,不會講大道理,就是幹,打鬼子堅決性的。
郝鳳武老人說,1940年冬,我的排長林貞玉掉冰窟窿裏了。老百姓抓魚鑿的冰窟窿,剛結層薄冰,還有江麵上沒凍結實的清溝,掉下去沒淹死,弄上來就是一身冰甲。命保住了,手腳就剩幾個手指頭了。腳指頭爛沒了,骨頭白花花的,他拿個破鉗子夾得哢嚓哢嚓的,夾下一塊罵聲“娘了個×的”。山東人,倔,別看就剩幾根手指頭了,那槍擺弄得利索,打得也準。就是行軍遭罪了。冰天雪地的,正常人都跟頭把勢的,他那腳沒了腳指頭,就剩兩片扁乎肉了,小腳女人都趕不上呀,那也沒耽誤行軍打仗。這人活下來了,“文化大革命”前在哈爾濱膠合板廠當副廠長,省勞模。我們那時候叫他“林禿爪子”,後來廠子裏的人叫他“林小腳”、“林老太太”。
老人說:抗聯女兵沒小腳,男的“小腳”的太多了。
老人問我:你說,什麽叫“特殊材料製成的人”?
王雲慶老人說,單立誌的弟弟叫單有誌,我給團長當警衛員,他給政委當警衛員。一槍打在肩膀上,是個炸子,肩膀頭打爛了,當時就沒氣了。有人說埋了吧,政委“劉哈鼻子”說死了也抬回去,半道上又喘氣了。那也就是多遭幾天罪吧,好人都快凍餓死了。他說給我補一槍吧,“劉哈鼻子”餵他黃豆粒大塊大煙土。誰能想到,這人真就活過來了,你說什麽叫奇蹟?還有這哥倆都活下來了,這不也是奇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