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十多裏了,還聽到後麵有追喊聲。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錯覺。明晃晃的月亮地裏,路邊突然躥出一隻大黃狗。老爺爺說,俺嚇得頭髮梢子都豎起來了,那若是把俺撲倒了,或是叫起來,不就完了嗎?那狗沒撲,也沒叫,還衝俺擺擺尾巴。老天爺保佑呀!見到個山神廟,俺趴那兒就磕頭呀。又見個土地廟,咣咣咣又是三個響頭,再跑,恨不能把腳後跟都跑到前邊去。
太爺爺兩夜沒合眼,也不巡視、搓麻繩了,就坐在窗外台階上吧嗒吧嗒抽菸。可能是心靈感應,聽到溝口傳來的漸近的腳步聲,起身道“老邦子”(老疙瘩、小兒子)回來了,大步迎了上去。
太爺爺當機立斷,像個將軍發布命令:房子、土地、蠶場和正待收穫的莊稼、柞蠶都不要了,隻帶點能夠隨身帶的東西,每人再揣上兩個大餅子,馬上走人。
走了幾天,來到了我們這一代的出生地——安奉鐵路的中點站、本溪縣草河口鎮。
本溪縣城小市鎮有個閔家街,我的嶽父家就住在那裏。他說是他太爺爺那輩的三個人,從山東濟南府一個叫“小雲南”的地方挑擔過來的,還背著兩個骨灰匣子,把爹媽爺奶的骨灰也帶來了,慢慢地就有了一條閔家街。
2001年八十五歲去世的我的老丈人,一輩子莊稼人,說他這輩子就是書沒念夠。當時小市是個百來戶人家的堡子,有所小學校,他考試沒有第二的時候,從來都是第一。念到第四年時,“九一八”事變了,世道亂了,學校黃了,就回家種地了。
那天嘮到這裏時,一位人稱“二黃毛”的嶽父兒時的玩伴來了,插話道:長義(嶽父的名字)呀,若不是趕上“滿洲國”,你可不是現在的你了。
嶽父的父親,即我的嶽祖父,民間叫爺丈人,人稱“閔大扁擔”。春天種完地了,上山挖藥材,夏天到太子河上放排。待到秋天莊稼上場了,挑著一副裝滿瓦盆的挑筐,喊著“瓦盆換豬毛換皮子啦”走了。本溪、桓仁、通化、柳河、清原、撫順等地一路吆喝,扁擔每天顫悠百八十裏。瓦罐換光了,用錢收購。那獸是幾月份打的,住在陽坡,還是陰坡,從毛皮上一眼就能看出來。主要還是換(收)豬毛。上凍了,莊稼院陸續殺年豬,豬毛多。晚上在小店或人家住下,用熱水把豬毛洗了,把根部帶出的那點白肉和毛上的蟣子擼掉,豬毛、豬鬃分開,根對根,梢對梢,擀麵杖粗細一把把捆好,放到炕席下烘幹。第二天早晨起來,再10把一捆捆成大捆。覺得分量差不多了,抄近道吆喝到奉天城賣了,再到周邊各縣吆喝轉悠。通常是正月快了時賣出最後一批貨,在奉天城順便買些小百貨,到家差不多都賣完了。
一個秋天尾巴,加上多半個冬天,能掙300多元,頂個好長工扛一年大活。
“九一八”事變後,農民兼自由職業者“閔大扁擔”歇業了。那世道誰還敢掙這錢呀?不要命了?
不是嶽祖父不愛土地,而是土地不鍾情於他。一家20多口,隻有十幾畝地,光憑土裏刨食養得活嗎?待到歸屯後,山邊溝裏的地不讓種了,就剩幾畝地了。
嶽父給小市日本守備隊大院打過井,給“礦山鬼”這山那溝地刨坑挖溝。嶽父實在,不會藏奸耍滑,那話說得跟我爹一樣:“幹活掙錢,就得對得起那錢。”一次累了站那歇會兒,讓個“礦山鬼”看見了,上來就是一耳光子。嶽父火了,鐵鍬就舉起來了。1.80米以上的個頭,年輕力壯,那一鍬掄下去,兩條命也沒了。一個年紀大的“礦山鬼”把嶽父攔腰抱住,大聲嗬斥那個“礦山鬼”,說你看他身上這些汗水,還有那把鍬。同時發的鐵鍬,嶽父那把磨損得最厲害。那個“礦山鬼”伸出大拇指,說你的大大的好,當天還給嶽父加錢了。
掙到錢吃飽飯,沒活幹就沒指望了。嶽父一咬牙,奔北滿富錦縣臥虎力小河沿一個叔伯姐姐家了。
都說北大荒到哪兒都能刨出幾坰地,叔伯姐姐說這年頭誰還有這心思呀,“扛年頭”(當長工、扛大活)掙倆現錢吧。
嶽父說,正是剷頭遍地的時候,日頭還沒露臉就下地了。咱這地方那地一疙瘩一塊,一塊地轉個“迷溜”(圈子)就鏟完了。那地場那壟長呀,短的也有2裏。幾十號人排開,打頭的站當間,大人“拿”(鏟)4條壟,“半拉子”拿兩條。幹這活俺服過誰呀?可頭幾天吃奶的勁都使出來了,也隻能搶到前20來名。那打頭的鏟到地頭,坐那兒一袋煙抽完了,有的才鏟了一半。日頭一竿子多高時,膠皮軲轆大馬車送飯來了。白花花、暄騰騰的大饅頭,用茓子茓了好幾圈,像座銀山。菜是豆腐燉海帶,每人都能撈著幾塊肉,還有鹹鴨蛋,管夠。送晌午飯時,管帳的也來了,拿著錢匣子。幹活的都是“跑腿子”,初來乍到沒幹過的,那是越慢越累,常有人受不了,不幹了,就給發半天工錢。一天一結帳,晚飯後發錢。新來的幾個人,俺掙得最多,1元2角。那時在小市堡子,一天有1元錢,那日子就美上天了。
幹了幾天後,就在東家和打頭的都覺得嶽父是個打頭的料,嶽父到處托人捎信讓一家人都過來時,形勢變了。用嶽父的話講,是“起便衣隊了”。
太爺爺兩夜沒合眼,也不巡視、搓麻繩了,就坐在窗外台階上吧嗒吧嗒抽菸。可能是心靈感應,聽到溝口傳來的漸近的腳步聲,起身道“老邦子”(老疙瘩、小兒子)回來了,大步迎了上去。
太爺爺當機立斷,像個將軍發布命令:房子、土地、蠶場和正待收穫的莊稼、柞蠶都不要了,隻帶點能夠隨身帶的東西,每人再揣上兩個大餅子,馬上走人。
走了幾天,來到了我們這一代的出生地——安奉鐵路的中點站、本溪縣草河口鎮。
本溪縣城小市鎮有個閔家街,我的嶽父家就住在那裏。他說是他太爺爺那輩的三個人,從山東濟南府一個叫“小雲南”的地方挑擔過來的,還背著兩個骨灰匣子,把爹媽爺奶的骨灰也帶來了,慢慢地就有了一條閔家街。
2001年八十五歲去世的我的老丈人,一輩子莊稼人,說他這輩子就是書沒念夠。當時小市是個百來戶人家的堡子,有所小學校,他考試沒有第二的時候,從來都是第一。念到第四年時,“九一八”事變了,世道亂了,學校黃了,就回家種地了。
那天嘮到這裏時,一位人稱“二黃毛”的嶽父兒時的玩伴來了,插話道:長義(嶽父的名字)呀,若不是趕上“滿洲國”,你可不是現在的你了。
嶽父的父親,即我的嶽祖父,民間叫爺丈人,人稱“閔大扁擔”。春天種完地了,上山挖藥材,夏天到太子河上放排。待到秋天莊稼上場了,挑著一副裝滿瓦盆的挑筐,喊著“瓦盆換豬毛換皮子啦”走了。本溪、桓仁、通化、柳河、清原、撫順等地一路吆喝,扁擔每天顫悠百八十裏。瓦罐換光了,用錢收購。那獸是幾月份打的,住在陽坡,還是陰坡,從毛皮上一眼就能看出來。主要還是換(收)豬毛。上凍了,莊稼院陸續殺年豬,豬毛多。晚上在小店或人家住下,用熱水把豬毛洗了,把根部帶出的那點白肉和毛上的蟣子擼掉,豬毛、豬鬃分開,根對根,梢對梢,擀麵杖粗細一把把捆好,放到炕席下烘幹。第二天早晨起來,再10把一捆捆成大捆。覺得分量差不多了,抄近道吆喝到奉天城賣了,再到周邊各縣吆喝轉悠。通常是正月快了時賣出最後一批貨,在奉天城順便買些小百貨,到家差不多都賣完了。
一個秋天尾巴,加上多半個冬天,能掙300多元,頂個好長工扛一年大活。
“九一八”事變後,農民兼自由職業者“閔大扁擔”歇業了。那世道誰還敢掙這錢呀?不要命了?
不是嶽祖父不愛土地,而是土地不鍾情於他。一家20多口,隻有十幾畝地,光憑土裏刨食養得活嗎?待到歸屯後,山邊溝裏的地不讓種了,就剩幾畝地了。
嶽父給小市日本守備隊大院打過井,給“礦山鬼”這山那溝地刨坑挖溝。嶽父實在,不會藏奸耍滑,那話說得跟我爹一樣:“幹活掙錢,就得對得起那錢。”一次累了站那歇會兒,讓個“礦山鬼”看見了,上來就是一耳光子。嶽父火了,鐵鍬就舉起來了。1.80米以上的個頭,年輕力壯,那一鍬掄下去,兩條命也沒了。一個年紀大的“礦山鬼”把嶽父攔腰抱住,大聲嗬斥那個“礦山鬼”,說你看他身上這些汗水,還有那把鍬。同時發的鐵鍬,嶽父那把磨損得最厲害。那個“礦山鬼”伸出大拇指,說你的大大的好,當天還給嶽父加錢了。
掙到錢吃飽飯,沒活幹就沒指望了。嶽父一咬牙,奔北滿富錦縣臥虎力小河沿一個叔伯姐姐家了。
都說北大荒到哪兒都能刨出幾坰地,叔伯姐姐說這年頭誰還有這心思呀,“扛年頭”(當長工、扛大活)掙倆現錢吧。
嶽父說,正是剷頭遍地的時候,日頭還沒露臉就下地了。咱這地方那地一疙瘩一塊,一塊地轉個“迷溜”(圈子)就鏟完了。那地場那壟長呀,短的也有2裏。幾十號人排開,打頭的站當間,大人“拿”(鏟)4條壟,“半拉子”拿兩條。幹這活俺服過誰呀?可頭幾天吃奶的勁都使出來了,也隻能搶到前20來名。那打頭的鏟到地頭,坐那兒一袋煙抽完了,有的才鏟了一半。日頭一竿子多高時,膠皮軲轆大馬車送飯來了。白花花、暄騰騰的大饅頭,用茓子茓了好幾圈,像座銀山。菜是豆腐燉海帶,每人都能撈著幾塊肉,還有鹹鴨蛋,管夠。送晌午飯時,管帳的也來了,拿著錢匣子。幹活的都是“跑腿子”,初來乍到沒幹過的,那是越慢越累,常有人受不了,不幹了,就給發半天工錢。一天一結帳,晚飯後發錢。新來的幾個人,俺掙得最多,1元2角。那時在小市堡子,一天有1元錢,那日子就美上天了。
幹了幾天後,就在東家和打頭的都覺得嶽父是個打頭的料,嶽父到處托人捎信讓一家人都過來時,形勢變了。用嶽父的話講,是“起便衣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