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寧有鐵路,軍用鐵路,動作快的乘車走了一批,鐵路被炸斷後就用“11”號(指雙腿步行——編者注)。從東寧向北奔牡丹江、哈爾濱,再向南經瀋陽、安東到朝鮮,乘船回日本。他們來時就是這樣一條路線。蘇軍占領朝鮮,被憋堵住了,大都遲滯在東北的大中城市,惶惶如喪家之犬。
有老人說,咱是守家坐地當的亡國奴,他們是大老遠跑到咱這地場當了亡國奴,那是什麽滋味呀?無論什麽滋味,無論知不知道回國去也是亡國奴,那工夫算是徹底明白了,隻有在自己的國家裏的那個家,才是最安全牢靠的。
開拓團空了,各地通常都有的日本人住宅區也空了。拖兒抱女的,推車挑擔的,就像上下班高峰期的人流,卻不是。因為他們要躲避鋼鐵翅膀的飛機,還要與地麵急速推進的摩托化軍隊賽跑。遠遠地看到後麵塵土飛揚,一支支主要由女人、孩子構成的逃難隊伍,就趕緊隱蔽在附近山林,或青紗帳裏,看著那汽車、坦克遠去了,再繼續上路。如是反覆。有的遇上潰敗的日軍,有人覺得好像有了依靠,往往招來更大的災難,甚至屠殺。遇到村屯,開頭多是繞開,後來就去討宿,要些吃的。有的被接納,有的被拒絕,有時還會受到攻擊。不斷有人失散,大隊變成小隊,再聚合,再失散。有人“麻達山”了,有人陷進沼澤地,有人病死餓死,有人被狼撕狗擄。
曾為關東軍士兵的日本作家五味川純平,其長篇小說《戰爭和人》中的主要人物之一阿苫,在從虎林開始的逃難路上,被蘇軍士兵扔到車上,糟蹋夠了再扔下去。
被當地人收養的孤兒,留下來成了“東北媳婦”的女人,有數。誰也說不清的,是究竟有多少人暴屍荒野。一個比較一致的說法是,蘇聯出兵東北後,包括關東軍在內的日本人中,開拓團移民的死亡率是最高的。
而許多遠離戰場,包括一些邊境地區的開拓團,還沉浸在“鐵打的滿洲國”、“大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喧囂中的人們,得知日本投降、完蛋了,如雷轟頂。路途遙遙,缺乏運輸工具,又多是女人孩子,往哪兒跑啊?絕望了,再有一兩個叫囂“玉碎”的頭頭,有的開拓團就向天皇遙拜,然後澆上汽油,集體自焚。
日本國歌叫《君之代》。
日本國旗叫“日之丸”。
一般稱為“日章旗”,也叫“太陽旗”,在被日本侵略過的國家和地區,則被叫做“膏藥旗”的“日之丸”,純白的底色,中間一輪紅日。
1945年8月,當美國飛機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蘇聯紅軍出兵東北後,從日本到東南亞、朝鮮半島和中國,“大日本皇軍”舉著的旗杆上,就隻剩塊白布了。
“大日本帝國”完蛋了。
“日本子不把中國人當人”
有人恐怕早就按捺不住了,說你這本書裏寫的許多事情,都是中國人幹的。
沒錯,桓仁“填大江”有不少偽警察,各地“洗大溝”的,許多是清一色的偽軍、偽警察。東北幾乎無縣沒有“萬人坑”和慘案,老百姓看到的出麵的,許多是被稱做“大部隊”的偽軍和各種漢奸。在刑場上殺害王鳳閣的劊子手,是個偽中尉。
土龍山暴動,侵略者最大的教訓之一,用偽總務廳次長古海忠之的話講,就是要“避免關東軍和日本的權力行使表麵化”。
而本莊繁在“九一八”事變後僅一個多月就說了:“表麵上由中國人主持,而實權則操在我方手中為目的。”
1937年1月9日,日本陸軍省軍務局《關於滿洲帝國協和會》說得更明白:“關東軍司令官是發揮皇威和進行指導的中心,但是,如果由他公開出麵去侵犯滿洲國的獨立性,那將是絕大的錯誤。滿洲國是以與日本天皇陛下一德一心,享有天命的皇帝陛下為中心的儼然一獨立國家。或許關東軍無意之間對滿洲國政府或機關的工作有幹預過多的現象,但就總體而言,還是促進滿洲國自身開展工作。關東軍暗中保持威力,盡可能對滿洲國的政治和經濟不過分地直接幹預。”
還是平頂山“照相”、老黑溝“殺大溝”、桓仁“填大江”的那些下級禽獸,來得實在。
去過日本的人,回來說日本是“禮儀之邦”。
筆者從未出過國,但我知道當年“滿洲國”的日本人,也是禮數多多。
桓仁縣普樂堡有個開拓團,1943年後,有點兒模樣的男人都被徵兵走了。每年春耕夏鋤秋收大忙時,偽村公所就讓老百姓去開拓團幹活。老人們說,忙活一天,臨走時,那些日本女人千恩萬謝,點頭哈腰,一口一個“阿裏嘎多勾雜依嗎司”(謝謝)。
家住東寧縣城的秦洪義老人,當年是“滿洲電業”的電工。老人說,那時單位、個人家照明出了問題,就得趕緊去修,什麽人都接觸。中國老百姓熱情,進門就是客,趕上吃飯還留你吃飯。去漢奸家裏就不一樣了,一般都帶搭不理的,有時官越大越不把你當人待,“喝呼”(嗬斥、嚇唬)你幹得不好、幹慢了,像“喝呼”狗似的。到日本人住宅區又是一樣。那女的小碎步趕到門口迎接,鞠躬90度,說“空你其哇,伊拉西亞伊馬塞”(你好,歡迎)。幹完了,再送你到門口,連聲“阿裏嘎多勾雜依嗎司”。通常還會送塊肥皂,或盒香菸。你不要,她就沒完沒了地鞠躬。
有老人說,咱是守家坐地當的亡國奴,他們是大老遠跑到咱這地場當了亡國奴,那是什麽滋味呀?無論什麽滋味,無論知不知道回國去也是亡國奴,那工夫算是徹底明白了,隻有在自己的國家裏的那個家,才是最安全牢靠的。
開拓團空了,各地通常都有的日本人住宅區也空了。拖兒抱女的,推車挑擔的,就像上下班高峰期的人流,卻不是。因為他們要躲避鋼鐵翅膀的飛機,還要與地麵急速推進的摩托化軍隊賽跑。遠遠地看到後麵塵土飛揚,一支支主要由女人、孩子構成的逃難隊伍,就趕緊隱蔽在附近山林,或青紗帳裏,看著那汽車、坦克遠去了,再繼續上路。如是反覆。有的遇上潰敗的日軍,有人覺得好像有了依靠,往往招來更大的災難,甚至屠殺。遇到村屯,開頭多是繞開,後來就去討宿,要些吃的。有的被接納,有的被拒絕,有時還會受到攻擊。不斷有人失散,大隊變成小隊,再聚合,再失散。有人“麻達山”了,有人陷進沼澤地,有人病死餓死,有人被狼撕狗擄。
曾為關東軍士兵的日本作家五味川純平,其長篇小說《戰爭和人》中的主要人物之一阿苫,在從虎林開始的逃難路上,被蘇軍士兵扔到車上,糟蹋夠了再扔下去。
被當地人收養的孤兒,留下來成了“東北媳婦”的女人,有數。誰也說不清的,是究竟有多少人暴屍荒野。一個比較一致的說法是,蘇聯出兵東北後,包括關東軍在內的日本人中,開拓團移民的死亡率是最高的。
而許多遠離戰場,包括一些邊境地區的開拓團,還沉浸在“鐵打的滿洲國”、“大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喧囂中的人們,得知日本投降、完蛋了,如雷轟頂。路途遙遙,缺乏運輸工具,又多是女人孩子,往哪兒跑啊?絕望了,再有一兩個叫囂“玉碎”的頭頭,有的開拓團就向天皇遙拜,然後澆上汽油,集體自焚。
日本國歌叫《君之代》。
日本國旗叫“日之丸”。
一般稱為“日章旗”,也叫“太陽旗”,在被日本侵略過的國家和地區,則被叫做“膏藥旗”的“日之丸”,純白的底色,中間一輪紅日。
1945年8月,當美國飛機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蘇聯紅軍出兵東北後,從日本到東南亞、朝鮮半島和中國,“大日本皇軍”舉著的旗杆上,就隻剩塊白布了。
“大日本帝國”完蛋了。
“日本子不把中國人當人”
有人恐怕早就按捺不住了,說你這本書裏寫的許多事情,都是中國人幹的。
沒錯,桓仁“填大江”有不少偽警察,各地“洗大溝”的,許多是清一色的偽軍、偽警察。東北幾乎無縣沒有“萬人坑”和慘案,老百姓看到的出麵的,許多是被稱做“大部隊”的偽軍和各種漢奸。在刑場上殺害王鳳閣的劊子手,是個偽中尉。
土龍山暴動,侵略者最大的教訓之一,用偽總務廳次長古海忠之的話講,就是要“避免關東軍和日本的權力行使表麵化”。
而本莊繁在“九一八”事變後僅一個多月就說了:“表麵上由中國人主持,而實權則操在我方手中為目的。”
1937年1月9日,日本陸軍省軍務局《關於滿洲帝國協和會》說得更明白:“關東軍司令官是發揮皇威和進行指導的中心,但是,如果由他公開出麵去侵犯滿洲國的獨立性,那將是絕大的錯誤。滿洲國是以與日本天皇陛下一德一心,享有天命的皇帝陛下為中心的儼然一獨立國家。或許關東軍無意之間對滿洲國政府或機關的工作有幹預過多的現象,但就總體而言,還是促進滿洲國自身開展工作。關東軍暗中保持威力,盡可能對滿洲國的政治和經濟不過分地直接幹預。”
還是平頂山“照相”、老黑溝“殺大溝”、桓仁“填大江”的那些下級禽獸,來得實在。
去過日本的人,回來說日本是“禮儀之邦”。
筆者從未出過國,但我知道當年“滿洲國”的日本人,也是禮數多多。
桓仁縣普樂堡有個開拓團,1943年後,有點兒模樣的男人都被徵兵走了。每年春耕夏鋤秋收大忙時,偽村公所就讓老百姓去開拓團幹活。老人們說,忙活一天,臨走時,那些日本女人千恩萬謝,點頭哈腰,一口一個“阿裏嘎多勾雜依嗎司”(謝謝)。
家住東寧縣城的秦洪義老人,當年是“滿洲電業”的電工。老人說,那時單位、個人家照明出了問題,就得趕緊去修,什麽人都接觸。中國老百姓熱情,進門就是客,趕上吃飯還留你吃飯。去漢奸家裏就不一樣了,一般都帶搭不理的,有時官越大越不把你當人待,“喝呼”(嗬斥、嚇唬)你幹得不好、幹慢了,像“喝呼”狗似的。到日本人住宅區又是一樣。那女的小碎步趕到門口迎接,鞠躬90度,說“空你其哇,伊拉西亞伊馬塞”(你好,歡迎)。幹完了,再送你到門口,連聲“阿裏嘎多勾雜依嗎司”。通常還會送塊肥皂,或盒香菸。你不要,她就沒完沒了地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