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福岡總結“三景”。一是除了老頭、殘廢和小孩外,街上很少見到男人,開汽車、電車的也是女人;二是商店貨架上是空的,沒人;三是那人都蔫了,沒精打采的,連小孩子也見不到笑臉。要不是在東北見過日本人,自己又每天生活在鬼子中間,會覺得日本人好像天生就不會笑。10中隊打山洞的那個小島上,有二十多戶人家,也是一樣。士兵每天120克糧食,那種體力活,一頓飯也吃不上個半飽。好在小麥熟了,擼下來搓一搓,煮了吃。住在人家裏,晚上當官的和老兵大都沒影了,找女人去了。有的女人公開拽當兵的。“八一五”當天下午,中隊長、小隊長就不知哪去了,沒人管了,等於自動解散了。幾個姑娘、媳婦攔住我,點頭哈腰苦苦商量,讓我留下,我那時恨不能長雙翅膀飛回家去。
那天早晨緊急集合,全副武裝到海邊挖戰壕。挖完了,又接到命令,原路返回聽廣播。聽到天皇宣布日本投降,有幾個鬼子號啕大哭。我那一刻的感覺呀,就是鬼又變成人了!
我和那個朝鮮兵去了福岡,1個聯隊四十多假鬼子,差不多都聚一塊了。那人越來越多,滿街筒子朝鮮話,碼頭上人山人海,大都是勞工和像我這樣的假鬼子。報紙上說有六萬人。每天隻有一條船,載千把人,這得等到猴年馬月呀?找到個海軍倉庫,吃穿用都有,在那兒待著,每天往碼頭上跑,9月中旬終於擠上去了。船到釜山,碼頭上軍樂隊吹奏《阿裏郎》,一聽那旋律,天哪,那人慟哭失聲。
隔著大海一點兒招沒有,這回雙腳踏著陸地,走也走回去了。
10月初離家,第二年9月底回家,十個月的女兒能走路了。
掌燈時分到家的。女兒不認識我,我爹我媳婦好像也不認識我了。越是親人越往壞裏想,總覺得這個人不在了。愣了一陣,我媳婦先哭了。俺一邊哭一邊問:媽呢?我媽呢?
我第一個走的,又第一個回來,堡子裏的人都來看我。我爹傾其所有,弄了兩桌酒菜,親朋鄰居又幫著湊了幾桌,大家喝呀唱呀跳呀,這回是真高興啊。
那四個假鬼子也陸續回來了,他們都沒離開東北。有一個被俘去蘇聯,四年後才放回來。
差點兒忘了,我那時的名字叫“金山正男”,是1943年國高畢業前改的。那年“滿洲國”發布命令,推行“日本皇國臣民化”,所有朝鮮(族)人都得改成日本姓名。我尋思姓不能改了,就弄了這麽個鬼名。有些人高興呀,覺得這回跟日本人一樣了。對許多人來說,是換了皮,換不了瓤。不過,若是戰場上打死了,日本子就把你的靈牌供起來。小泉純一郎參拜那靖國神社,裏麵就供奉著一些假鬼子,還有一些台灣人。
慰安婦血淚
李光子老人的家,在東寧縣三岔口鎮高安村。三間瓦房,廚房與臥室沒有隔斷,推開門一切一覽無餘。家具、用具該摞的摞著,該排隊的排隊,整齊劃一,都放在最該放置的位置上。灶間嵌在鍋台裏的禮帽狀的朝鮮族的鐵鍋,連同周圍的瓷磚,光可鑑人,一塵不染。
見我們進來,不到1.60米高的瘦削的老人,連忙從炕上立起,按照朝鮮族習俗,雙手扶膝,深深地鞠躬。
老人1926年生於日本,六歲父親去世,母親患病,叔叔把她們接回韓國釜山老家。她七歲到旅館幹零活,隻管飯。十五歲那年,家裏來個女人,說中國有家大紡織廠招工,到那裏能掙好多錢,她和母親沒答應。第二天,這個三十多歲的“愛簡所”女老闆又來了,講中國錢好掙,幹幾年發財了再回來。這回李光子動心了,說你能給俺媽錢治病,俺就去。
從釜山坐火車,經圖們到牡丹江,又坐火車到東寧,再坐汽車到了大肚川石門子。
正是“關特演”期間,東寧縣到處都是關東軍,到處都是慰安所,石門子就有四個。“愛簡所”、“蘇蘇浪”是朝鮮(族)女人,“伊吉瑪之”、“摳頭布屐”是日本女人。李光子不知道這是什麽地方,怎麽有這麽多鬼子,又弄這麽多女人幹什麽。她根本想像不出這個世界上還有叫“慰安所”的地方,還有種女人叫“慰安婦”,而她就是慰安婦。
她挺害怕,就問女老闆:你說的那個大紡織廠在哪兒呀?俺得幹活掙錢呀。
女老闆惡狠狠地盯住她:小丫頭蛋子,老實給俺待著,不聽話打斷你的腿!
當她明白了自己的處境後,哭著哀求老闆,說讓俺幹什麽都行,千萬不能幹那種事呀。老闆就讓她掃地洗衣服幹零活,還把錢放在什麽地方試探她,看她拿不拿。十五歲的女孩子以為老闆放過她了,提心弔膽幹了十多天,厄運終於降臨了。
那個日本兵見她不從,掏出把刀對準她的臉,卻也不敢真的紮下去。隻是一個1.80米左右的強壯男人,對付個體重還不到90斤的弱女子,結果又能怎樣?她悲憤無助地叫著媽媽、媽媽呀,以淚洗麵。
在東寧縣已發現的4個慰安婦中,池桂蘭是唯一有文化的,讀過8年書。她也是釜山人,十八歲時與個同村青年結婚後,去了日本。二十二歲時丈夫被征參軍,生活無據,看到報紙上有去中國東北的招工gg,就跟著老闆來到東寧縣石門子。當她明白那是個什麽地方後,怒斥老闆撒謊、騙人,喪失人性,不梳頭,不洗臉,反反覆覆就是一句話:俺要回家。
那天早晨緊急集合,全副武裝到海邊挖戰壕。挖完了,又接到命令,原路返回聽廣播。聽到天皇宣布日本投降,有幾個鬼子號啕大哭。我那一刻的感覺呀,就是鬼又變成人了!
我和那個朝鮮兵去了福岡,1個聯隊四十多假鬼子,差不多都聚一塊了。那人越來越多,滿街筒子朝鮮話,碼頭上人山人海,大都是勞工和像我這樣的假鬼子。報紙上說有六萬人。每天隻有一條船,載千把人,這得等到猴年馬月呀?找到個海軍倉庫,吃穿用都有,在那兒待著,每天往碼頭上跑,9月中旬終於擠上去了。船到釜山,碼頭上軍樂隊吹奏《阿裏郎》,一聽那旋律,天哪,那人慟哭失聲。
隔著大海一點兒招沒有,這回雙腳踏著陸地,走也走回去了。
10月初離家,第二年9月底回家,十個月的女兒能走路了。
掌燈時分到家的。女兒不認識我,我爹我媳婦好像也不認識我了。越是親人越往壞裏想,總覺得這個人不在了。愣了一陣,我媳婦先哭了。俺一邊哭一邊問:媽呢?我媽呢?
我第一個走的,又第一個回來,堡子裏的人都來看我。我爹傾其所有,弄了兩桌酒菜,親朋鄰居又幫著湊了幾桌,大家喝呀唱呀跳呀,這回是真高興啊。
那四個假鬼子也陸續回來了,他們都沒離開東北。有一個被俘去蘇聯,四年後才放回來。
差點兒忘了,我那時的名字叫“金山正男”,是1943年國高畢業前改的。那年“滿洲國”發布命令,推行“日本皇國臣民化”,所有朝鮮(族)人都得改成日本姓名。我尋思姓不能改了,就弄了這麽個鬼名。有些人高興呀,覺得這回跟日本人一樣了。對許多人來說,是換了皮,換不了瓤。不過,若是戰場上打死了,日本子就把你的靈牌供起來。小泉純一郎參拜那靖國神社,裏麵就供奉著一些假鬼子,還有一些台灣人。
慰安婦血淚
李光子老人的家,在東寧縣三岔口鎮高安村。三間瓦房,廚房與臥室沒有隔斷,推開門一切一覽無餘。家具、用具該摞的摞著,該排隊的排隊,整齊劃一,都放在最該放置的位置上。灶間嵌在鍋台裏的禮帽狀的朝鮮族的鐵鍋,連同周圍的瓷磚,光可鑑人,一塵不染。
見我們進來,不到1.60米高的瘦削的老人,連忙從炕上立起,按照朝鮮族習俗,雙手扶膝,深深地鞠躬。
老人1926年生於日本,六歲父親去世,母親患病,叔叔把她們接回韓國釜山老家。她七歲到旅館幹零活,隻管飯。十五歲那年,家裏來個女人,說中國有家大紡織廠招工,到那裏能掙好多錢,她和母親沒答應。第二天,這個三十多歲的“愛簡所”女老闆又來了,講中國錢好掙,幹幾年發財了再回來。這回李光子動心了,說你能給俺媽錢治病,俺就去。
從釜山坐火車,經圖們到牡丹江,又坐火車到東寧,再坐汽車到了大肚川石門子。
正是“關特演”期間,東寧縣到處都是關東軍,到處都是慰安所,石門子就有四個。“愛簡所”、“蘇蘇浪”是朝鮮(族)女人,“伊吉瑪之”、“摳頭布屐”是日本女人。李光子不知道這是什麽地方,怎麽有這麽多鬼子,又弄這麽多女人幹什麽。她根本想像不出這個世界上還有叫“慰安所”的地方,還有種女人叫“慰安婦”,而她就是慰安婦。
她挺害怕,就問女老闆:你說的那個大紡織廠在哪兒呀?俺得幹活掙錢呀。
女老闆惡狠狠地盯住她:小丫頭蛋子,老實給俺待著,不聽話打斷你的腿!
當她明白了自己的處境後,哭著哀求老闆,說讓俺幹什麽都行,千萬不能幹那種事呀。老闆就讓她掃地洗衣服幹零活,還把錢放在什麽地方試探她,看她拿不拿。十五歲的女孩子以為老闆放過她了,提心弔膽幹了十多天,厄運終於降臨了。
那個日本兵見她不從,掏出把刀對準她的臉,卻也不敢真的紮下去。隻是一個1.80米左右的強壯男人,對付個體重還不到90斤的弱女子,結果又能怎樣?她悲憤無助地叫著媽媽、媽媽呀,以淚洗麵。
在東寧縣已發現的4個慰安婦中,池桂蘭是唯一有文化的,讀過8年書。她也是釜山人,十八歲時與個同村青年結婚後,去了日本。二十二歲時丈夫被征參軍,生活無據,看到報紙上有去中國東北的招工gg,就跟著老闆來到東寧縣石門子。當她明白那是個什麽地方後,怒斥老闆撒謊、騙人,喪失人性,不梳頭,不洗臉,反反覆覆就是一句話:俺要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