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個統一的東北抗聯總司令部,誰當這個總司令?
1934年1月23日,中華蘇維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瑞金召開,楊靖宇當選為蘇維埃中央政府執行委員。1937年末,中共中央做出召開七大決議,政治局決定成立一個“準備中國共產黨第七次代表大會委員會”,共25人組成,排在第24位的是楊靖宇。這在東北黨和抗聯中是絕無僅有的。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和滿洲省委,對楊靖宇的印象也非常好。1936年3月8日,《中共吉東特委一年來的工作報告》中,也說“東北總司令部按活動歷史及軍隊實力可以楊靖宇為總司令,趙尚誌,周保中,吳義成為副司令,或按實際情況重新決定之”。從這些情況看,楊靖宇無疑是東北抗聯總司令的最佳人選,可他遠在南滿,這總司令怎麽“總”啊?
1937年(無月日),《中共勃利縣委鮑林給北滿省委書記老馮的信》中,引用“誦”、即吉東省委常委於化南的話說:“尚誌同誌是一個有威信和三軍所在地是比較中心的地帶。因此經過我們的組織來宣布尚誌同誌為東北聯總司令,並且要在各方麵來擁護聯總司令。”這隻是一方麵的意見。趙尚誌從來就是個爭議人物,特別是在珠湯聯席會議之後。始終如一沒有異議的,倒是日本關東軍:“第三軍在軍長趙尚誌之獨裁路線下,與第六軍緊密配合,統治北滿湯原、依蘭地區,在抗聯各軍中開展了最為輝煌之活動。”
“南楊北趙”都不行,還有吉東周。以周保中的水平、能力,還有吉東得天獨厚的適中的地理位置,應該沒問題了吧?還是不行。1937年(無月日),《論東北抗日聯軍遊擊運動之發展與中國共產黨在東北之工作》,一篇顯然出自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的“秘密報告”,說周保中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時,“參加過托派,開始沒有承認,後來走時才承認。”“根據地方黨組織和隊伍上考察,在六年工作中,未發現他有托派活動的事實。雖然如此,並不能令人放心,要派很強的對黨絕對忠實的同誌去隊伍上去,在政治上領導和監督之”。
那還有誰呢?
1937年1月,被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派回國內做統戰工作的李延祿,在上海公開發表《東北抗日聯軍代表擁護李杜將軍北上抗日》的聲明,擁戴李杜出任東北抗聯總司令。此後上海的東北義勇軍聯合辦事處,一度改稱東北抗日聯軍總部。
這當然是方方麵麵都可以接受的一種選擇。問題在於五十七歲的李杜,能到東北來當這個總司令嗎?不能來,在東北選一位主持工作的副總司令,是不是還得從上述三個人中產生?如果選幾位副總司令,是不是就跟沒這碼事一碼事了?
1936年3月7日,《中共滿洲省委給湯原縣委和遊擊隊及尚誌、延祿同誌的信》中說:
我們當時就不同意由你們幾部分軍隊立即成立抗聯軍總司令部,更不同意以你們各軍的代表及軍事領袖即組織全東北的政權。可是不知你們沒有看見我們的信,還是在我們信去時,你們已經將總司(令)部與政府成立了?
總司令部,應該是以我六個軍及遊擊隊來為骨幹的,團結與號召全東北一切反日武裝——不分黨派、不分信仰、不記舊仇宿怨、不論組織形式——隻要反日的都聯合在這一總司令部下,統一行動對日作戰。因此,首先我各軍應有充分的準備工作,即在各軍活動範圍內立即實行聯合一切反日部隊,籌備全東北的反日軍代表大會以建立抗聯總司令部,這樣團結多數真正反日部隊的總司令部,才能起得全東北反日戰爭軍事上政治上總的領導作用。
但是現在你們已經這樣弄起來了!我們的三、四、六、湯各軍均已知道了!下江的群眾也知道了!如果取消之,也是不適當的。因此現在我們的意見:抗日聯軍總司令部應作為臨時的,稱為“東北抗日聯軍臨時總司令部”,尚誌同誌為臨時總司令。這一臨時總司令部,應該成為號召與團結全東北反日軍隊的機關,特別是各軍活動的範圍內,根據王、康信內指示的具體策略,正確執行我黨的新策略,在聯合一切反日部隊上,準備召開全東北反日軍代表大會,以正式成立總司令部。現在既已建立了起來,就應該以之來起以上重大的作用。
抗聯總司令部的建立,一是由李杜或王德林任總司令,這一種看似容易些。二是如滿洲省委所說,在各軍活動區域內聯合一切反日部隊,然後召開全東北的反日軍代表大會,這是最理想的。實踐證明,這兩種想法都行不通。楊靖宇到南滿後,與趙尚誌、周保中再未能見麵,這全東北的反日軍代表大會如何召開?敵人太強大了,它分割你,孤立你,南北滿根據地、遊擊區天各一方。就算偶爾見一麵,部隊難以協同、配合,又有何用?
方方麵麵的客觀因素,使歷史的進程直到這一刻,東北抗聯依然來不及產生自己的領袖。那麽,就隻能像趙尚誌這種自下而上地幹起來,雖然最終也難以把全東北的反日軍都“總”進來,但在北滿、吉東應該是可行的。
遊擊隊也好,義勇軍、山林隊也罷,從1軍到11軍都離不開一個強有力的人物。有這個人物,隊伍就在一方天地中滾雪球般發展壯大起來。現在,北滿、吉東各軍已經“滾”到一起了,成立個聯軍司令部,是不是就是理所當然、水到渠成的事了?
1934年1月23日,中華蘇維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瑞金召開,楊靖宇當選為蘇維埃中央政府執行委員。1937年末,中共中央做出召開七大決議,政治局決定成立一個“準備中國共產黨第七次代表大會委員會”,共25人組成,排在第24位的是楊靖宇。這在東北黨和抗聯中是絕無僅有的。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和滿洲省委,對楊靖宇的印象也非常好。1936年3月8日,《中共吉東特委一年來的工作報告》中,也說“東北總司令部按活動歷史及軍隊實力可以楊靖宇為總司令,趙尚誌,周保中,吳義成為副司令,或按實際情況重新決定之”。從這些情況看,楊靖宇無疑是東北抗聯總司令的最佳人選,可他遠在南滿,這總司令怎麽“總”啊?
1937年(無月日),《中共勃利縣委鮑林給北滿省委書記老馮的信》中,引用“誦”、即吉東省委常委於化南的話說:“尚誌同誌是一個有威信和三軍所在地是比較中心的地帶。因此經過我們的組織來宣布尚誌同誌為東北聯總司令,並且要在各方麵來擁護聯總司令。”這隻是一方麵的意見。趙尚誌從來就是個爭議人物,特別是在珠湯聯席會議之後。始終如一沒有異議的,倒是日本關東軍:“第三軍在軍長趙尚誌之獨裁路線下,與第六軍緊密配合,統治北滿湯原、依蘭地區,在抗聯各軍中開展了最為輝煌之活動。”
“南楊北趙”都不行,還有吉東周。以周保中的水平、能力,還有吉東得天獨厚的適中的地理位置,應該沒問題了吧?還是不行。1937年(無月日),《論東北抗日聯軍遊擊運動之發展與中國共產黨在東北之工作》,一篇顯然出自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的“秘密報告”,說周保中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時,“參加過托派,開始沒有承認,後來走時才承認。”“根據地方黨組織和隊伍上考察,在六年工作中,未發現他有托派活動的事實。雖然如此,並不能令人放心,要派很強的對黨絕對忠實的同誌去隊伍上去,在政治上領導和監督之”。
那還有誰呢?
1937年1月,被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派回國內做統戰工作的李延祿,在上海公開發表《東北抗日聯軍代表擁護李杜將軍北上抗日》的聲明,擁戴李杜出任東北抗聯總司令。此後上海的東北義勇軍聯合辦事處,一度改稱東北抗日聯軍總部。
這當然是方方麵麵都可以接受的一種選擇。問題在於五十七歲的李杜,能到東北來當這個總司令嗎?不能來,在東北選一位主持工作的副總司令,是不是還得從上述三個人中產生?如果選幾位副總司令,是不是就跟沒這碼事一碼事了?
1936年3月7日,《中共滿洲省委給湯原縣委和遊擊隊及尚誌、延祿同誌的信》中說:
我們當時就不同意由你們幾部分軍隊立即成立抗聯軍總司令部,更不同意以你們各軍的代表及軍事領袖即組織全東北的政權。可是不知你們沒有看見我們的信,還是在我們信去時,你們已經將總司(令)部與政府成立了?
總司令部,應該是以我六個軍及遊擊隊來為骨幹的,團結與號召全東北一切反日武裝——不分黨派、不分信仰、不記舊仇宿怨、不論組織形式——隻要反日的都聯合在這一總司令部下,統一行動對日作戰。因此,首先我各軍應有充分的準備工作,即在各軍活動範圍內立即實行聯合一切反日部隊,籌備全東北的反日軍代表大會以建立抗聯總司令部,這樣團結多數真正反日部隊的總司令部,才能起得全東北反日戰爭軍事上政治上總的領導作用。
但是現在你們已經這樣弄起來了!我們的三、四、六、湯各軍均已知道了!下江的群眾也知道了!如果取消之,也是不適當的。因此現在我們的意見:抗日聯軍總司令部應作為臨時的,稱為“東北抗日聯軍臨時總司令部”,尚誌同誌為臨時總司令。這一臨時總司令部,應該成為號召與團結全東北反日軍隊的機關,特別是各軍活動的範圍內,根據王、康信內指示的具體策略,正確執行我黨的新策略,在聯合一切反日部隊上,準備召開全東北反日軍代表大會,以正式成立總司令部。現在既已建立了起來,就應該以之來起以上重大的作用。
抗聯總司令部的建立,一是由李杜或王德林任總司令,這一種看似容易些。二是如滿洲省委所說,在各軍活動區域內聯合一切反日部隊,然後召開全東北的反日軍代表大會,這是最理想的。實踐證明,這兩種想法都行不通。楊靖宇到南滿後,與趙尚誌、周保中再未能見麵,這全東北的反日軍代表大會如何召開?敵人太強大了,它分割你,孤立你,南北滿根據地、遊擊區天各一方。就算偶爾見一麵,部隊難以協同、配合,又有何用?
方方麵麵的客觀因素,使歷史的進程直到這一刻,東北抗聯依然來不及產生自己的領袖。那麽,就隻能像趙尚誌這種自下而上地幹起來,雖然最終也難以把全東北的反日軍都“總”進來,但在北滿、吉東應該是可行的。
遊擊隊也好,義勇軍、山林隊也罷,從1軍到11軍都離不開一個強有力的人物。有這個人物,隊伍就在一方天地中滾雪球般發展壯大起來。現在,北滿、吉東各軍已經“滾”到一起了,成立個聯軍司令部,是不是就是理所當然、水到渠成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