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東為各軍蝟集之區,隊伍最多集結在此地,如五軍、八軍、九軍,三、六軍之一部,獨立師(現改編為第十一軍)這些部隊,都不能分頭突擊,表現濃厚的苟安一時的狀態,可是他們每天口裏喊:“日賊計劃,將我們趨於吉林東部,集而殲滅之”,可是有些同誌,卻表了與一些義勇軍首領一樣的庸俗的糊塗的態度,我們認為依東各軍,將被敵人迫擠,而四散,那時才能突擊,這種自然性的開展突擊,是極危險的。
關書範認為,聯軍密集下江,正是中了敵人大包圍的政策。
侯啟剛認為,聯軍今年不遠征,明年一定會遭受嚴重打擊。
金策認為目前形勢非常危險,首先是違背了遊擊戰的原則,更可怕的是聯軍不能統一號令、行動,各軍在下江地區打圈子,為利益爭執、摩擦,而看不到這種危險性。為此,3軍、6軍抽調精銳,組建一個模範師,由6軍1師師長馬德山任師長,金策為政治部主任,向同江、撫遠、饒河、虎林等邊界地區突擊,開闢新區,牽製、調動敵人,當然也期望這個行動能夠起到模範帶動作用。
3軍去年秋末冬初開始的歷時半年多的西征,勝利和代價都是巨大的,戰略上調動了敵人,減輕了下江聯軍的壓力。眼下,抗聯史上少見的兵力蝟集,各軍之間的矛盾、衝突不用說了,其潛伏著的巨大的危險,即便有些人看不出、悟不到,在有識之士的不斷點撥、警告、籲請下,也應該明了了。1937年的東北,特別是北滿,仍有較大的迴旋餘地,聯總、3軍8月15日的信中,也指出一些方向、地區。各軍有計劃地將主力撤離下江,既能搶得先機,避免被動挨打,又使聯軍不再摩擦,甚至後來黨內的“路線”鬥爭或許也能避開,或者縮小範圍,降低影響,應該是一舉數得的事。
遠征,開闢新區,就是向敵人統治薄弱的地區進擊,而所謂“統治薄弱”的主要特徵,就是尚未建立“集團部落”。3軍的成功實踐,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有人看到的則是另一麵,新區沒有黨群關係,沿途地理不熟,還有敵人阻截,困難、危險會更大。有的則為眼前表象所迷惑,並迷戀,讓他們離開安樂窩,像3軍那樣露宿風餐,飽嚐“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的滋味兒,也真像大象的屁股——難推動。至於8軍那樣不擇手段地徵收捐稅,攫取各種物資,目的之一,就是準備落雪後進山貓冬了。
在“我不是替尚誌說話”的那封信中,談到8軍和3軍的衝突,張壽籛說:“日賊看你們鬧的真樂,你們都幫助日本。”
日本鬼子樂的不光是聯軍之間的衝突,還看到聯軍在下江按兵不動。
第32章 誤會與分歧
珠湯聯席會議
1934年4月、6月、9月、12月,上海中央局曾4次遭到破壞,都是主要領導人被捕叛變。而滿洲省委代理書記楊光華,是10月份從上海中央局調來的。王明、康生即懷疑滿洲省委也有問題,指示楊光華等省委主要領導到莫斯科討論工作,實際是撤銷了滿洲省委。
二十七歲的代理書記,顯然是意識到了滿洲省委的末日,及其對正在浴血奮戰的抗聯將士將意味著什麽。1935年4月5日臨行前,發出《中共滿洲省委臨時通知》,要求“各地黨團應經常遵循中央的指示,努力把它適合各地的狀況,勇敢的、獨立的、有信心的、自主的進行工作”。
這應該是滿洲省委成立8年來的最後一份文件,也是一封語重心長的告別書。
很快,從莫斯科中共中央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到代表團海參崴交通站,再到吉東特委,最後到東北各地黨組織,一條新的領導渠道開通了。
吉東特委取代了滿洲省委,指導、領導平行的各地特委(中心縣委)。
問題不僅是名不正、言不順,有悖黨的組織原則,還在於1936年滿洲省委正式停止工作,而留守機關一直存續到6月,王明、康生始終沒有通過任何正式渠道宣布撤銷滿洲省委。
組織關係紊亂造成的混亂和麻煩,很快就顯現出來了。
1935年秋,珠河中心縣委和3軍,接到吉東特委轉來的王明、康生6月3日《給吉東負責同誌的秘密信》(下稱“王康信”)。年底和第二年春天,又接到吉東特委《給珠河中心縣委及三軍負責同誌信》(下稱“吉特信”)、中央駐東北代表《給珠河黨團縣委及三軍負責同誌信》(下稱“中代信”)。
隨“吉特信”轉來的,還有一封使縣委和3軍領導大惑不解、又立刻警覺起來,甚至驚出一身冷汗的密信。
秘信的大意是:1.通知我們說滿省內部有奸細,叫我們立即與滿省斷絕一切關係,並轉告三、六、一軍各地組織也完全與滿省斷絕關係。2.全東北黨組織將變更為吉東、南滿、東滿、珠河四個省委,舊滿省已無存在之必要。3.並說舊滿省主要負責人自紅五月發出臨時通知獨立工作後就離開滿省,現在留在滿省的負責者,隻是維持各地關係,不負有解決任何政治組織問題的責任和權利。4.並說這是舊滿省負責人由國際來的指命。5.並說你們(指珠縣委)和我們(吉特)發生關係,就是將來恢復上級組織關係的辦法。6.前給你們王康指示信並通知你們王康之為誰,當時還有個小紙條,被交通失掉沒轉到你方,小紙條上寫的是“不要把王康信送給滿洲省委”。7.注意考察滿省紅五月後的來人。
關書範認為,聯軍密集下江,正是中了敵人大包圍的政策。
侯啟剛認為,聯軍今年不遠征,明年一定會遭受嚴重打擊。
金策認為目前形勢非常危險,首先是違背了遊擊戰的原則,更可怕的是聯軍不能統一號令、行動,各軍在下江地區打圈子,為利益爭執、摩擦,而看不到這種危險性。為此,3軍、6軍抽調精銳,組建一個模範師,由6軍1師師長馬德山任師長,金策為政治部主任,向同江、撫遠、饒河、虎林等邊界地區突擊,開闢新區,牽製、調動敵人,當然也期望這個行動能夠起到模範帶動作用。
3軍去年秋末冬初開始的歷時半年多的西征,勝利和代價都是巨大的,戰略上調動了敵人,減輕了下江聯軍的壓力。眼下,抗聯史上少見的兵力蝟集,各軍之間的矛盾、衝突不用說了,其潛伏著的巨大的危險,即便有些人看不出、悟不到,在有識之士的不斷點撥、警告、籲請下,也應該明了了。1937年的東北,特別是北滿,仍有較大的迴旋餘地,聯總、3軍8月15日的信中,也指出一些方向、地區。各軍有計劃地將主力撤離下江,既能搶得先機,避免被動挨打,又使聯軍不再摩擦,甚至後來黨內的“路線”鬥爭或許也能避開,或者縮小範圍,降低影響,應該是一舉數得的事。
遠征,開闢新區,就是向敵人統治薄弱的地區進擊,而所謂“統治薄弱”的主要特徵,就是尚未建立“集團部落”。3軍的成功實踐,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有人看到的則是另一麵,新區沒有黨群關係,沿途地理不熟,還有敵人阻截,困難、危險會更大。有的則為眼前表象所迷惑,並迷戀,讓他們離開安樂窩,像3軍那樣露宿風餐,飽嚐“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的滋味兒,也真像大象的屁股——難推動。至於8軍那樣不擇手段地徵收捐稅,攫取各種物資,目的之一,就是準備落雪後進山貓冬了。
在“我不是替尚誌說話”的那封信中,談到8軍和3軍的衝突,張壽籛說:“日賊看你們鬧的真樂,你們都幫助日本。”
日本鬼子樂的不光是聯軍之間的衝突,還看到聯軍在下江按兵不動。
第32章 誤會與分歧
珠湯聯席會議
1934年4月、6月、9月、12月,上海中央局曾4次遭到破壞,都是主要領導人被捕叛變。而滿洲省委代理書記楊光華,是10月份從上海中央局調來的。王明、康生即懷疑滿洲省委也有問題,指示楊光華等省委主要領導到莫斯科討論工作,實際是撤銷了滿洲省委。
二十七歲的代理書記,顯然是意識到了滿洲省委的末日,及其對正在浴血奮戰的抗聯將士將意味著什麽。1935年4月5日臨行前,發出《中共滿洲省委臨時通知》,要求“各地黨團應經常遵循中央的指示,努力把它適合各地的狀況,勇敢的、獨立的、有信心的、自主的進行工作”。
這應該是滿洲省委成立8年來的最後一份文件,也是一封語重心長的告別書。
很快,從莫斯科中共中央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到代表團海參崴交通站,再到吉東特委,最後到東北各地黨組織,一條新的領導渠道開通了。
吉東特委取代了滿洲省委,指導、領導平行的各地特委(中心縣委)。
問題不僅是名不正、言不順,有悖黨的組織原則,還在於1936年滿洲省委正式停止工作,而留守機關一直存續到6月,王明、康生始終沒有通過任何正式渠道宣布撤銷滿洲省委。
組織關係紊亂造成的混亂和麻煩,很快就顯現出來了。
1935年秋,珠河中心縣委和3軍,接到吉東特委轉來的王明、康生6月3日《給吉東負責同誌的秘密信》(下稱“王康信”)。年底和第二年春天,又接到吉東特委《給珠河中心縣委及三軍負責同誌信》(下稱“吉特信”)、中央駐東北代表《給珠河黨團縣委及三軍負責同誌信》(下稱“中代信”)。
隨“吉特信”轉來的,還有一封使縣委和3軍領導大惑不解、又立刻警覺起來,甚至驚出一身冷汗的密信。
秘信的大意是:1.通知我們說滿省內部有奸細,叫我們立即與滿省斷絕一切關係,並轉告三、六、一軍各地組織也完全與滿省斷絕關係。2.全東北黨組織將變更為吉東、南滿、東滿、珠河四個省委,舊滿省已無存在之必要。3.並說舊滿省主要負責人自紅五月發出臨時通知獨立工作後就離開滿省,現在留在滿省的負責者,隻是維持各地關係,不負有解決任何政治組織問題的責任和權利。4.並說這是舊滿省負責人由國際來的指命。5.並說你們(指珠縣委)和我們(吉特)發生關係,就是將來恢復上級組織關係的辦法。6.前給你們王康指示信並通知你們王康之為誰,當時還有個小紙條,被交通失掉沒轉到你方,小紙條上寫的是“不要把王康信送給滿洲省委”。7.注意考察滿省紅五月後的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