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隊住在村子裏,一個老大娘說趙司令怎麽沒來呀?官兵說來了呀。老大娘說沒見著啊?官兵說就是剛才幫你燒火做飯的那個人。老大娘大吃一驚。在她的心目中,像趙尚誌這樣的人物,走到哪兒都應該是高頭大馬,護兵馬弁前呼後擁,人未落座,“好嚼裹兒”就得端上去才是。幫俺個鄉下老婆子做飯?那不成了火頭軍嗎?
冰天雪地,嗬氣成霜,進得屋裏,腰腿疼的官兵睡炕上,趙尚誌睡地下。他知道誰有什麽毛病,大家也曉得他的脾氣。夏天查哨回來,黑燈瞎火一地人,怕踩了胳膊腿的,就在外邊找個什麽地方睡了。房東大爺半夜起來給牲口添草料,嚇了一跳,草料槽子裏怎麽躺著個大活人呀?仔細一看,是趙尚誌。
有個雞蛋,炊事員要給他煮了,不行,非得打到湯鍋裏不可。從遊擊隊到抗聯,那菜一年到頭大都是煮鹽豆,大子,或高粱米飯就鹽豆。看誰碗裏鹽豆多了,他就去人家碗裏搶豆吃,那人就跑,大家就喊司令(軍長)當鬍子了。飯少了,他吃幾口就放那兒了。二十六歲的哈東支隊司令有套“理論”:“二十五,鼓一鼓”,俺是正兒八經的大老爺們兒了,抗造,你們那身子骨還嫩著哪。多吃點兒,身板結實長大個,好有勁打日本子。
西征時,個把月也難得洗把臉,一個個蓬頭垢麵,臉像灶王爺似的。趙尚誌也一樣。趙家到哈爾濱後淪為普通市民,可在朝陽時,那也是吃香的、喝辣的呀!他卻像扛大活出身似的,從不講究吃穿,也沒個“官樣”。不過,這時抗聯還沒到最艱苦的時候,有時還得辦“外交”,有人就勸他洗洗臉。他嘆口氣道:東三省都叫日本子占了,哪還有臉了?
寶刀駿馬,將軍所愛,軍人也都喜歡。看他的馬好,部下要,他就給,連馬帶鞍。戰士要,也說牽走吧,可得對得起這匹馬,戰場上俺可看著你。槍也不講究,一支普通的匣子槍,戰場上也難得拿在手裏,平時戰時難得離手的倒是根小木棍。槍林彈雨中,官兵們聽慣了,並隨時受到鼓舞的,是他指揮戰鬥的天生洪亮的大嗓門兒。有時就站在那兒喊,有時從這個陣地跑到那個陣地,不管不顧,勸也不聽,弄不好還跟你發火。
勇敢是軍人的第一品性。而從小就膽大的趙尚誌,認為勇敢是天生的——起碼在遊擊隊成立初期是這樣。據說為了試探、考驗隊員的膽量,晚上查哨,他曾假扮敵人偷襲哨兵。有個哨兵沖他開了一槍,當然沒打著,他很高興,說這個隊員有種,敢下手,還獎勵一盒香菸。
省委來的巡視員,或是派下來的幹部,大都是知識分子,若趕上反“討伐”,或第一次打仗,難免有些緊張、慌亂,用當時的習慣用語叫“恐怖”。認為勇敢是天生的趙尚誌,就瞧不起他們。
勇敢、堅定、正直、坦率、剛烈,有時也過於自信,說一不二,聽不進別人的意見。有時方法簡單、生硬,性情急躁,甚至暴躁,好瞪眼珠子,特別是對幹部。對縣委、省委的指示有不同意見,張口就說,不拐彎兒,不講場合。一個縣委巡視員來隊裏巡視工作,想多待幾天,了解情況。趙尚誌說:想來就來,想走就走,你當這是飯店哪?
性格決定命運——最先受到影響的,是打出來的統一戰線。
巡視員主張不能繳容易、寶盛的槍械,這是執行省委的決定,是執行中央和省委新路線的初步,而小趙同誌則曰“右傾”曰“投降”,如果繳容易、寶盛的槍械,必然的造成同巴彥時一樣,“四麵是敵人”,非完全失敗不可,遊擊隊僅與義勇軍衝突過一次。僅僅幹涉過他們捐大界,已經造成與義勇軍的對立。
1934年2月15日,《中共滿洲省委關於爭論問題給珠河縣委、隊內支部及趙尚誌同誌的信》中說的“容易”、“寶盛”,就是鼓動孫朝陽殺害趙尚誌、李啟東等人,使趙、李等人不得不從“朝陽隊”出走的那兩個頭目。“朝陽隊”垮了,珠河遊擊隊火了,“容易”給趙尚誌寫信,要跟遊擊隊“合綹子”,歸趙指揮。趙尚誌認為這種人屬牆頭草,從骨子裏就是不可信賴的。“容易”、“寶盛”帶隊到遊擊區收捐,趙尚誌寫信警告他們,再來就揍你。縣委認為趙尚誌“左傾”,趙尚誌認為縣委“右傾”,爭論起來,就有了省委的這封信。
1936年2月20日,由楊靖宇、王德泰、趙尚誌、李延祿、周保中等人署名的《東北抗日聯軍統一軍隊建製宣言》中說:“昨日即為國賊漢奸,作日寇的間諜走狗者,今天若能悔過自新,回念中華祖國民族的生存而欲反正抗日救國者——我們聯軍完全不咎既往,願誠意與之作今後抗日新提攜。”
對國賊漢奸尚且如此,那抗日軍還用說嗎?可這話說起來容易,實行起來就太棘手了。因為在老百姓眼裏就是鬍子的這些抗日軍中的相當大的一部分,實在是太複雜、太微妙、太令人難以捉摸了,簡直堪稱世上最難駕馭的群體。比之其他軍,3軍聯合對象中的山林隊成分比較複雜,這種隊伍的搶劫、發財意識是很難克服的,特別是頭目。如果再碰上幾個特別“操蛋”的角色,就更有扯不完的是非了。
哈東支隊成立後,黃炮表麵積極、恭順,背地裏卻在2總隊內拜把子,80多人大結義。《中共滿洲省委代表張及團特派員關於珠河遊擊隊改編情況的報告》中說:“給趙××同誌一個任務——經常召集各隊長談話,一方麵接近影響和批評他們,另方麵減少壞頭子中間聯歡談話的時間,以減他們結盟的機會。”趙尚誌再能言善辯,精力充沛,也隻有一張嘴,一個人,況且作為支隊司令,他能隻埋頭於這樣“一個任務”嗎?
冰天雪地,嗬氣成霜,進得屋裏,腰腿疼的官兵睡炕上,趙尚誌睡地下。他知道誰有什麽毛病,大家也曉得他的脾氣。夏天查哨回來,黑燈瞎火一地人,怕踩了胳膊腿的,就在外邊找個什麽地方睡了。房東大爺半夜起來給牲口添草料,嚇了一跳,草料槽子裏怎麽躺著個大活人呀?仔細一看,是趙尚誌。
有個雞蛋,炊事員要給他煮了,不行,非得打到湯鍋裏不可。從遊擊隊到抗聯,那菜一年到頭大都是煮鹽豆,大子,或高粱米飯就鹽豆。看誰碗裏鹽豆多了,他就去人家碗裏搶豆吃,那人就跑,大家就喊司令(軍長)當鬍子了。飯少了,他吃幾口就放那兒了。二十六歲的哈東支隊司令有套“理論”:“二十五,鼓一鼓”,俺是正兒八經的大老爺們兒了,抗造,你們那身子骨還嫩著哪。多吃點兒,身板結實長大個,好有勁打日本子。
西征時,個把月也難得洗把臉,一個個蓬頭垢麵,臉像灶王爺似的。趙尚誌也一樣。趙家到哈爾濱後淪為普通市民,可在朝陽時,那也是吃香的、喝辣的呀!他卻像扛大活出身似的,從不講究吃穿,也沒個“官樣”。不過,這時抗聯還沒到最艱苦的時候,有時還得辦“外交”,有人就勸他洗洗臉。他嘆口氣道:東三省都叫日本子占了,哪還有臉了?
寶刀駿馬,將軍所愛,軍人也都喜歡。看他的馬好,部下要,他就給,連馬帶鞍。戰士要,也說牽走吧,可得對得起這匹馬,戰場上俺可看著你。槍也不講究,一支普通的匣子槍,戰場上也難得拿在手裏,平時戰時難得離手的倒是根小木棍。槍林彈雨中,官兵們聽慣了,並隨時受到鼓舞的,是他指揮戰鬥的天生洪亮的大嗓門兒。有時就站在那兒喊,有時從這個陣地跑到那個陣地,不管不顧,勸也不聽,弄不好還跟你發火。
勇敢是軍人的第一品性。而從小就膽大的趙尚誌,認為勇敢是天生的——起碼在遊擊隊成立初期是這樣。據說為了試探、考驗隊員的膽量,晚上查哨,他曾假扮敵人偷襲哨兵。有個哨兵沖他開了一槍,當然沒打著,他很高興,說這個隊員有種,敢下手,還獎勵一盒香菸。
省委來的巡視員,或是派下來的幹部,大都是知識分子,若趕上反“討伐”,或第一次打仗,難免有些緊張、慌亂,用當時的習慣用語叫“恐怖”。認為勇敢是天生的趙尚誌,就瞧不起他們。
勇敢、堅定、正直、坦率、剛烈,有時也過於自信,說一不二,聽不進別人的意見。有時方法簡單、生硬,性情急躁,甚至暴躁,好瞪眼珠子,特別是對幹部。對縣委、省委的指示有不同意見,張口就說,不拐彎兒,不講場合。一個縣委巡視員來隊裏巡視工作,想多待幾天,了解情況。趙尚誌說:想來就來,想走就走,你當這是飯店哪?
性格決定命運——最先受到影響的,是打出來的統一戰線。
巡視員主張不能繳容易、寶盛的槍械,這是執行省委的決定,是執行中央和省委新路線的初步,而小趙同誌則曰“右傾”曰“投降”,如果繳容易、寶盛的槍械,必然的造成同巴彥時一樣,“四麵是敵人”,非完全失敗不可,遊擊隊僅與義勇軍衝突過一次。僅僅幹涉過他們捐大界,已經造成與義勇軍的對立。
1934年2月15日,《中共滿洲省委關於爭論問題給珠河縣委、隊內支部及趙尚誌同誌的信》中說的“容易”、“寶盛”,就是鼓動孫朝陽殺害趙尚誌、李啟東等人,使趙、李等人不得不從“朝陽隊”出走的那兩個頭目。“朝陽隊”垮了,珠河遊擊隊火了,“容易”給趙尚誌寫信,要跟遊擊隊“合綹子”,歸趙指揮。趙尚誌認為這種人屬牆頭草,從骨子裏就是不可信賴的。“容易”、“寶盛”帶隊到遊擊區收捐,趙尚誌寫信警告他們,再來就揍你。縣委認為趙尚誌“左傾”,趙尚誌認為縣委“右傾”,爭論起來,就有了省委的這封信。
1936年2月20日,由楊靖宇、王德泰、趙尚誌、李延祿、周保中等人署名的《東北抗日聯軍統一軍隊建製宣言》中說:“昨日即為國賊漢奸,作日寇的間諜走狗者,今天若能悔過自新,回念中華祖國民族的生存而欲反正抗日救國者——我們聯軍完全不咎既往,願誠意與之作今後抗日新提攜。”
對國賊漢奸尚且如此,那抗日軍還用說嗎?可這話說起來容易,實行起來就太棘手了。因為在老百姓眼裏就是鬍子的這些抗日軍中的相當大的一部分,實在是太複雜、太微妙、太令人難以捉摸了,簡直堪稱世上最難駕馭的群體。比之其他軍,3軍聯合對象中的山林隊成分比較複雜,這種隊伍的搶劫、發財意識是很難克服的,特別是頭目。如果再碰上幾個特別“操蛋”的角色,就更有扯不完的是非了。
哈東支隊成立後,黃炮表麵積極、恭順,背地裏卻在2總隊內拜把子,80多人大結義。《中共滿洲省委代表張及團特派員關於珠河遊擊隊改編情況的報告》中說:“給趙××同誌一個任務——經常召集各隊長談話,一方麵接近影響和批評他們,另方麵減少壞頭子中間聯歡談話的時間,以減他們結盟的機會。”趙尚誌再能言善辯,精力充沛,也隻有一張嘴,一個人,況且作為支隊司令,他能隻埋頭於這樣“一個任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