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月20日,正在那個風雪世界的西征途中的3軍,在《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成立第二周年紀念宣言》中說:
本年前後,我軍曾以革命的大無畏精神,東奠勃(利——以下括號中文字均為筆者所加,均為縣名)、寶(清)、富(錦)、樺(川)反日區域,西展賓(縣)、延(壽)、五(常)、雙(城)遊擊戰爭,南至舒(蘭)、榆(樹),北過鬆江,尤其陳兵江北,不月餘而克興安山脈,師指通(河)、湯(原),未幾月竟獲沿江陣地,突擊巴(彥)、穆(棱)、慶(安)、鐵(力),使龍江廣原動盪,耀軍通(北)、綏(棱)、海倫,致日寇首尾不及,大纛所至,強敵披靡。
查閱3軍史料,會發現用得最多的軍事術語之一,就是“突擊”。
抗聯11個軍中,3軍的遊擊區域最大,當是趙尚誌這種“大遊擊”思想的最好注釋。
前有各縣“討伐”隊阻截,後有日偽軍追擊。3月上旬,當西征主力進至通北山裏一個叫“冰趟子”的地方時,從海倫境內就一直緊追不捨的敵人倒了大黴。
這是條通往山裏的爬犁道,兩邊山坡林木茂密。趙尚誌率隊踏雪疾進,後麵是尾追的700多日偽軍。走出幾公裏後,趙尚誌覺得差不多了,兵分兩路,沿兩側山脊火速返回,埋伏在爬犁道兩旁山坡上。跟上來的百餘日軍,隻認腳印一直向溝裏伸展,哪曾想兩邊機槍、步槍突然開火,打得滿溝雪煙。鬼子展不開兵力,隻有被動挨打,丟下30多具屍體跑了。
部隊繼續向山裏進發。據說,趙尚誌原本是要火速甩開敵人的,可趕到冰趟子,他站住了。
一汪四季噴湧的熱泉,從山間流出,春夏秋奔流成溪,這冬天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天冷,那水流著流著就凍住了,可那泉眼凍不住呀,“咕嘟咕嘟”就那麽一個勁兒地冒,水在冰麵上流著流著又成冰了。就這麽一層疊一層,在山溝裏日日增高,從下麵望去就像一麵大冰瀑,南滿人稱之為“冰溜子”,北滿叫“冰趟子”。
冰趟子附近山坡上,有4幢原木壘成的大木營,每幢少說能住200人,有用煤油桶做的火爐。周圍是高高低低的雜樹叢,柞樹枯黃的葉子在風中“嘩嘩”作響。
不走了,就在這裏揍它。大木營裏,召開幹部會議,劈柴柈子在爐子裏“劈裏啪啦”響,趙尚誌的話擲地有聲:這木營也是堡壘、工事,兩邊是山林,溝口又窄,可以卡住敵人退路,又能打它的援軍。隻要敵人上到那片冰趟子上,別說它“五十(武士)道”,就是“六十道”、“七十道”也白搭。
當即部署戰鬥,官兵連夜挖雪構築工事,有的還用水把它澆成冰牆。從司令部到各主要陣地,還挖了交通壕。這次戰鬥,3軍僅付出犧牲7人的代價,首先是土地爺、老天爺幫了大忙,再就是有充裕的時間構築陣地。
兩天後,3月7日,守田大尉帶領700多日偽軍趕到了。
兩天前剛吃過虧,為什麽還敢貿然進入冰趟子這樣的死地?是輕敵?不熟悉地形?無論有多少什麽樣的原因,包括馬上就要變成死鬼的守田在內,以往的經驗告訴他們的,都是對手不會輕易與他們這樣的大部隊交戰的。
打頭陣的是偽軍,很快被打下去了。200多鬼子開始攻擊。輕重機槍掩護,擲彈筒、迫擊炮轟擊,炮彈砸在冰凍如鐵的山地上,地動山搖,掛在樹上的積雪嘩嘩抖落,像下起雪雨。
比起偽軍,鬼子可是不含糊,可那冰趟子更是不含糊。走在冰河上,不小心都會滑倒,這冰趟子是個大漫坡,而且一棱一棱的,梯田似的。不打仗,爬上去都不容易,更不用說眼下明晃晃的當活靶子了。一個被打倒,或是滑倒,滾滑下去就撞倒一串。天黑後好點兒,下半夜氣溫驟降,許多槍打不響了,3軍官兵可輪流到木營烤火,敵人就隻能在那兒凍著。3軍西征,凍死凍傷的不在戰鬥減員之下,這回輪到敵人了。受傷來不及拖走,用不上個把小時,就成了硬邦邦的“死倒”。
天亮後,敵人已無力再戰,開始撤退。等在溝口的部隊一頓猛打,正麵部隊再一陣猛衝,那“武士道”就隻恨爹娘少生了兩條腿。
戰鬥中,左側一幢木營曾被日軍奪去,趙尚誌命令少年連將其奪回。各軍(師)的少年連(營),一般都是不超過二十歲的精壯小夥,裝備精良,勇猛善戰,關鍵時刻發揮作用。代理排長趙有財帶領兩個班,幾次攻擊,下來上去,20多個鬼子除了死的都被打了出去,再連滾帶爬地跑下山去。
時稱“冰趟子大捷”的這次戰鬥,殲敵300多人,其中一半左右為鬼子。
像冰趟子戰鬥這樣,一次消滅這等數量日軍,在抗聯戰史上是不多見的。
趙尚誌將部分兵力留在海倫,與6師73團在當地活動,開闢根據地,自己率隊繼續向遜河地區挺進。3月27日,在龍門東南12公裏處設伏,將町田少佐等20多名日軍擊斃。
“南楊北趙”
開門!俺是趙尚誌。
有時白天,有時晚上,部隊來到一座大院套前,趙尚誌站在隊伍前,就這樣高聲大喝。那高聳的炮樓的槍眼裏,隨時可能射出子彈。而一些原本需要武力打開的大院套,就在這種喝叫聲中開門了。
本年前後,我軍曾以革命的大無畏精神,東奠勃(利——以下括號中文字均為筆者所加,均為縣名)、寶(清)、富(錦)、樺(川)反日區域,西展賓(縣)、延(壽)、五(常)、雙(城)遊擊戰爭,南至舒(蘭)、榆(樹),北過鬆江,尤其陳兵江北,不月餘而克興安山脈,師指通(河)、湯(原),未幾月竟獲沿江陣地,突擊巴(彥)、穆(棱)、慶(安)、鐵(力),使龍江廣原動盪,耀軍通(北)、綏(棱)、海倫,致日寇首尾不及,大纛所至,強敵披靡。
查閱3軍史料,會發現用得最多的軍事術語之一,就是“突擊”。
抗聯11個軍中,3軍的遊擊區域最大,當是趙尚誌這種“大遊擊”思想的最好注釋。
前有各縣“討伐”隊阻截,後有日偽軍追擊。3月上旬,當西征主力進至通北山裏一個叫“冰趟子”的地方時,從海倫境內就一直緊追不捨的敵人倒了大黴。
這是條通往山裏的爬犁道,兩邊山坡林木茂密。趙尚誌率隊踏雪疾進,後麵是尾追的700多日偽軍。走出幾公裏後,趙尚誌覺得差不多了,兵分兩路,沿兩側山脊火速返回,埋伏在爬犁道兩旁山坡上。跟上來的百餘日軍,隻認腳印一直向溝裏伸展,哪曾想兩邊機槍、步槍突然開火,打得滿溝雪煙。鬼子展不開兵力,隻有被動挨打,丟下30多具屍體跑了。
部隊繼續向山裏進發。據說,趙尚誌原本是要火速甩開敵人的,可趕到冰趟子,他站住了。
一汪四季噴湧的熱泉,從山間流出,春夏秋奔流成溪,這冬天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天冷,那水流著流著就凍住了,可那泉眼凍不住呀,“咕嘟咕嘟”就那麽一個勁兒地冒,水在冰麵上流著流著又成冰了。就這麽一層疊一層,在山溝裏日日增高,從下麵望去就像一麵大冰瀑,南滿人稱之為“冰溜子”,北滿叫“冰趟子”。
冰趟子附近山坡上,有4幢原木壘成的大木營,每幢少說能住200人,有用煤油桶做的火爐。周圍是高高低低的雜樹叢,柞樹枯黃的葉子在風中“嘩嘩”作響。
不走了,就在這裏揍它。大木營裏,召開幹部會議,劈柴柈子在爐子裏“劈裏啪啦”響,趙尚誌的話擲地有聲:這木營也是堡壘、工事,兩邊是山林,溝口又窄,可以卡住敵人退路,又能打它的援軍。隻要敵人上到那片冰趟子上,別說它“五十(武士)道”,就是“六十道”、“七十道”也白搭。
當即部署戰鬥,官兵連夜挖雪構築工事,有的還用水把它澆成冰牆。從司令部到各主要陣地,還挖了交通壕。這次戰鬥,3軍僅付出犧牲7人的代價,首先是土地爺、老天爺幫了大忙,再就是有充裕的時間構築陣地。
兩天後,3月7日,守田大尉帶領700多日偽軍趕到了。
兩天前剛吃過虧,為什麽還敢貿然進入冰趟子這樣的死地?是輕敵?不熟悉地形?無論有多少什麽樣的原因,包括馬上就要變成死鬼的守田在內,以往的經驗告訴他們的,都是對手不會輕易與他們這樣的大部隊交戰的。
打頭陣的是偽軍,很快被打下去了。200多鬼子開始攻擊。輕重機槍掩護,擲彈筒、迫擊炮轟擊,炮彈砸在冰凍如鐵的山地上,地動山搖,掛在樹上的積雪嘩嘩抖落,像下起雪雨。
比起偽軍,鬼子可是不含糊,可那冰趟子更是不含糊。走在冰河上,不小心都會滑倒,這冰趟子是個大漫坡,而且一棱一棱的,梯田似的。不打仗,爬上去都不容易,更不用說眼下明晃晃的當活靶子了。一個被打倒,或是滑倒,滾滑下去就撞倒一串。天黑後好點兒,下半夜氣溫驟降,許多槍打不響了,3軍官兵可輪流到木營烤火,敵人就隻能在那兒凍著。3軍西征,凍死凍傷的不在戰鬥減員之下,這回輪到敵人了。受傷來不及拖走,用不上個把小時,就成了硬邦邦的“死倒”。
天亮後,敵人已無力再戰,開始撤退。等在溝口的部隊一頓猛打,正麵部隊再一陣猛衝,那“武士道”就隻恨爹娘少生了兩條腿。
戰鬥中,左側一幢木營曾被日軍奪去,趙尚誌命令少年連將其奪回。各軍(師)的少年連(營),一般都是不超過二十歲的精壯小夥,裝備精良,勇猛善戰,關鍵時刻發揮作用。代理排長趙有財帶領兩個班,幾次攻擊,下來上去,20多個鬼子除了死的都被打了出去,再連滾帶爬地跑下山去。
時稱“冰趟子大捷”的這次戰鬥,殲敵300多人,其中一半左右為鬼子。
像冰趟子戰鬥這樣,一次消滅這等數量日軍,在抗聯戰史上是不多見的。
趙尚誌將部分兵力留在海倫,與6師73團在當地活動,開闢根據地,自己率隊繼續向遜河地區挺進。3月27日,在龍門東南12公裏處設伏,將町田少佐等20多名日軍擊斃。
“南楊北趙”
開門!俺是趙尚誌。
有時白天,有時晚上,部隊來到一座大院套前,趙尚誌站在隊伍前,就這樣高聲大喝。那高聳的炮樓的槍眼裏,隨時可能射出子彈。而一些原本需要武力打開的大院套,就在這種喝叫聲中開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