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從一開始就註定為無望取勝的抗爭。
但請記住鄧鐵梅的那句話:“能被打死,不能被嚇死。”
應該用什麽樣的語言,描述馬上就要呈現在讀者麵前的義勇軍失敗後的抗日聯軍?
沒有政府支持,沒有軍事編製,沒有後方,因而也就沒有兵員、給養、彈藥補充。一句話,作為人、軍人、軍人生存、作戰的一切的一切,都隻能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決。這是在古今中外的戰史上,都屬別樣的、罕見的,甚至是再難尋覓的一支隊伍。而在人類反法西斯戰爭的廣袤天地,無論黑眼睛、藍眼睛,都再也找不到一支武裝力量,像這片生我養我的黑土地上的抗聯那樣,麵對那樣強大的敵人,那樣惡劣的自然環境,以及自身的種種缺陷、弱點,全憑人的意誌、毅力和不甘當亡國奴的中國心,不屈不撓地進行著那樣艱苦卓絕、悲慘壯烈的鬥爭。
惟其如此,當年發生在東亞一隅的冰天雪地中的、迄今仍難為人詳知的這場可歌可泣的殊死抗爭,才爆發出灼目的光芒,也就愈能照亮歷史和未來。
隻是必須讓我們盡力地走近歷史。
一、奮起
第1章 偉哉,羅登賢
正好有了自己的領袖
一盞油燈搖曳著,映照著一張張或明或暗的嚴肅的麵孔。
這是“九一八”事變幾天後,準確的日子搞不清楚了。地點是哈爾濱江橋下一個叫牛甸子的小島上,黨的聯絡站馮仲雲的家裏,北滿黨的高級幹部在召開緊急會議。
主持會議的年輕人叫羅登賢,這年夏天作為中共中央代表,來東北巡視工作,正趕上這場震驚中外的大事變。
在分析了當前的形勢後,羅登賢說: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出賣了東北和東北同胞,我們共產黨人一定要與東北人民共患難、同生死。敵人在哪裏蹂躪我們的同胞,我們共產黨人就要在哪裏和人民一道與敵人抗爭!
燈光把他瘦高的身影拉到牆上,那張清臒的南方人特徵明顯的臉上,沉穩冷峻中透著激情:同誌們,我要莊嚴地申明一點,不驅逐日寇,黨內任何人不能提出離開東北的要求。誰如果提出這樣的要求,那就是恐懼動搖分子,就不是中國共產黨黨員。
我們誰也不離開!大家異口同聲。
羅登賢原名羅光,曾化名達平(到東北後)、光生、何永生。1905年生於廣東省順德縣,幼年父母雙亡,被姐姐接到香港撫養。因生活困難,十一歲輟學,跟姐夫在太古船廠做工,四年學徒,又當六年鉗工。他聰明、勤勉,又敢仗義執言,頗受工人擁戴,是香港金屬業工會的創建人之一。1925年加入共產黨,之後參加省港大罷工的組織領導工作,擔任中共香港省委常委,參加廣州起義的領導工作。1927年底在香港被捕,在獄中經歷各種刑罰,堅強不屈。1928年春被組織營救出獄後,擔任江蘇省委書記,在黨的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和政治局候補委員。1930年任中華全國總工會黨團書記,不久調任廣東省委書記。1931年初又調回上海,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委員長。
當時,滿洲省委機關設在奉天。11月中旬,省委軍委書記廖如願、宣傳部秘書楊先澤被捕入獄,經受不住酷刑,供出省委書記張應龍的住處,張應龍隨之被捕。這個人也是個軟骨頭,省委機關受到嚴重破壞。
12月,中央決定由羅登賢擔任滿洲省委書記兼組織部長。
滿洲省委自1927年10月成立後,到1935年4月無形中撤銷,不到八年的時間,換了12位省委書記。他們依次是陳為人(1927年10月至1928年12月)、王立功(1929年1月至5月,因病未到職,由劉少猷代理書記)、劉少奇(化名之啟、趙子琪,1929年6月至1930年3月)、李子芬(1930年4月)、林仲丹(張浩,原名林育英,1930年5月至8月)、孫傑(陳潭秋,1930年8月至1931年1月)、張應龍(1931年2月至11月)、羅登賢(1931年12月至1932年6月)、魏抱一(李實,1932年7月至1933年9月)、李耀奎(1933年10月)、老馬(林電岩,1933年1月至1934年9月)、楊光華(1934年10月至1935年4月)。
領導人頻繁變化的重要原因,就是被捕的多(僅張應龍一人叛變),占一多半。其中最有名的,後來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劉少奇,“文化大革命”中成為“叛徒”、“內奸”的重要“證據”之一,就是在滿洲省委書記任上被奉係軍閥逮捕的經歷。
說明了東北地區鬥爭的殘酷、環境的惡劣。
“九一八”事變後,就更殘酷、惡劣了。
不能說今天鮮為人知的羅登賢,倘若能活到1949年10月1日,會成為何等人物,歷史已經證明的是這位新任滿洲省委書記,二十六歲的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確是非同凡響的。
“民族革命戰爭”
這是一個急劇變化的時刻,一個需要迅速做出判斷和決策的時刻。敵對陣營和各種政治、武裝力量,包括蘇聯和美英法等在東北有其政治、經濟利益的國家,都在審視、調整自己的方針、政策,以期在新的局勢下占據有力的地位。
羅登賢的一個重要的戰略性舉措,是抽調有力幹部到農村去,宣傳、發動、組織群眾,進行武裝鬥爭。一是積極支持、幫助東北各地義勇軍的抗日鬥爭,二是大力發展共產黨直接領導的抗日武裝,進行抗日遊擊戰爭。
但請記住鄧鐵梅的那句話:“能被打死,不能被嚇死。”
應該用什麽樣的語言,描述馬上就要呈現在讀者麵前的義勇軍失敗後的抗日聯軍?
沒有政府支持,沒有軍事編製,沒有後方,因而也就沒有兵員、給養、彈藥補充。一句話,作為人、軍人、軍人生存、作戰的一切的一切,都隻能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決。這是在古今中外的戰史上,都屬別樣的、罕見的,甚至是再難尋覓的一支隊伍。而在人類反法西斯戰爭的廣袤天地,無論黑眼睛、藍眼睛,都再也找不到一支武裝力量,像這片生我養我的黑土地上的抗聯那樣,麵對那樣強大的敵人,那樣惡劣的自然環境,以及自身的種種缺陷、弱點,全憑人的意誌、毅力和不甘當亡國奴的中國心,不屈不撓地進行著那樣艱苦卓絕、悲慘壯烈的鬥爭。
惟其如此,當年發生在東亞一隅的冰天雪地中的、迄今仍難為人詳知的這場可歌可泣的殊死抗爭,才爆發出灼目的光芒,也就愈能照亮歷史和未來。
隻是必須讓我們盡力地走近歷史。
一、奮起
第1章 偉哉,羅登賢
正好有了自己的領袖
一盞油燈搖曳著,映照著一張張或明或暗的嚴肅的麵孔。
這是“九一八”事變幾天後,準確的日子搞不清楚了。地點是哈爾濱江橋下一個叫牛甸子的小島上,黨的聯絡站馮仲雲的家裏,北滿黨的高級幹部在召開緊急會議。
主持會議的年輕人叫羅登賢,這年夏天作為中共中央代表,來東北巡視工作,正趕上這場震驚中外的大事變。
在分析了當前的形勢後,羅登賢說: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出賣了東北和東北同胞,我們共產黨人一定要與東北人民共患難、同生死。敵人在哪裏蹂躪我們的同胞,我們共產黨人就要在哪裏和人民一道與敵人抗爭!
燈光把他瘦高的身影拉到牆上,那張清臒的南方人特徵明顯的臉上,沉穩冷峻中透著激情:同誌們,我要莊嚴地申明一點,不驅逐日寇,黨內任何人不能提出離開東北的要求。誰如果提出這樣的要求,那就是恐懼動搖分子,就不是中國共產黨黨員。
我們誰也不離開!大家異口同聲。
羅登賢原名羅光,曾化名達平(到東北後)、光生、何永生。1905年生於廣東省順德縣,幼年父母雙亡,被姐姐接到香港撫養。因生活困難,十一歲輟學,跟姐夫在太古船廠做工,四年學徒,又當六年鉗工。他聰明、勤勉,又敢仗義執言,頗受工人擁戴,是香港金屬業工會的創建人之一。1925年加入共產黨,之後參加省港大罷工的組織領導工作,擔任中共香港省委常委,參加廣州起義的領導工作。1927年底在香港被捕,在獄中經歷各種刑罰,堅強不屈。1928年春被組織營救出獄後,擔任江蘇省委書記,在黨的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和政治局候補委員。1930年任中華全國總工會黨團書記,不久調任廣東省委書記。1931年初又調回上海,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委員長。
當時,滿洲省委機關設在奉天。11月中旬,省委軍委書記廖如願、宣傳部秘書楊先澤被捕入獄,經受不住酷刑,供出省委書記張應龍的住處,張應龍隨之被捕。這個人也是個軟骨頭,省委機關受到嚴重破壞。
12月,中央決定由羅登賢擔任滿洲省委書記兼組織部長。
滿洲省委自1927年10月成立後,到1935年4月無形中撤銷,不到八年的時間,換了12位省委書記。他們依次是陳為人(1927年10月至1928年12月)、王立功(1929年1月至5月,因病未到職,由劉少猷代理書記)、劉少奇(化名之啟、趙子琪,1929年6月至1930年3月)、李子芬(1930年4月)、林仲丹(張浩,原名林育英,1930年5月至8月)、孫傑(陳潭秋,1930年8月至1931年1月)、張應龍(1931年2月至11月)、羅登賢(1931年12月至1932年6月)、魏抱一(李實,1932年7月至1933年9月)、李耀奎(1933年10月)、老馬(林電岩,1933年1月至1934年9月)、楊光華(1934年10月至1935年4月)。
領導人頻繁變化的重要原因,就是被捕的多(僅張應龍一人叛變),占一多半。其中最有名的,後來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劉少奇,“文化大革命”中成為“叛徒”、“內奸”的重要“證據”之一,就是在滿洲省委書記任上被奉係軍閥逮捕的經歷。
說明了東北地區鬥爭的殘酷、環境的惡劣。
“九一八”事變後,就更殘酷、惡劣了。
不能說今天鮮為人知的羅登賢,倘若能活到1949年10月1日,會成為何等人物,歷史已經證明的是這位新任滿洲省委書記,二十六歲的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確是非同凡響的。
“民族革命戰爭”
這是一個急劇變化的時刻,一個需要迅速做出判斷和決策的時刻。敵對陣營和各種政治、武裝力量,包括蘇聯和美英法等在東北有其政治、經濟利益的國家,都在審視、調整自己的方針、政策,以期在新的局勢下占據有力的地位。
羅登賢的一個重要的戰略性舉措,是抽調有力幹部到農村去,宣傳、發動、組織群眾,進行武裝鬥爭。一是積極支持、幫助東北各地義勇軍的抗日鬥爭,二是大力發展共產黨直接領導的抗日武裝,進行抗日遊擊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