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NSA美國國家安全局全傳 作者:亞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901年,諾蘭從誌願兵中光榮退出,復職為原來的上尉軍銜。回到美國之後,他在西點軍校執教法律和歷史,隨後被分配到1903年新成立的一個總參謀部,從此在情報工作崗位上一發不可收拾。比如,1917年8月和12月,諾蘭先後出版和發行了《情報部門規定》、《總參》和《團級情報部門指示》。這些文獻列出了情報部門的組織和原則,其中最後一項描述了團級情報部門的積極角色。它不是坐等情報,而是積極搜集,盡可能經常拜訪第一線的部隊並特別更正觀測的精確度,並且禁止將情報人員安排到其他會分散他們職責所在的事項。
此後,美國陸軍在情報獲取方麵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關於這一點最好的佐證就是1918年的聖米耶爾戰役。因為在陸軍司令部決定發起攻擊前的幾個月裏,諾蘭領導的情報機構對聖米耶爾的防禦形勢進行了周密的調查和研究,最後將情報提供給作戰部隊,他們在收到情報之後進行了仔細的分析,並且運用到了作戰計劃製訂中,每個部署到進攻行動中的軍級和師級參謀,都擁有其適當的前線情報,而且研究和分析將會下達到最低指揮層級。結果是,潘興將軍決定在4個小時的火炮準備之後進行攻擊,因此挽救了相當數量的步兵。在這場戰役中,信號情報也提醒了美國人防禦德國的反擊,從而在德國發動攻擊前3個小時集聚力量。
正文 1 美好的昔日(3)
2010-5-1 9:22:13 本章字數:270
諾蘭不僅設計和建立了美國陸軍的情報機構,而且使其長盛不衰。不過,諾蘭更令人尊敬的地方還在於,他從來不把這些成績據為己有,而是時刻提醒自己和別人,這些功勞都是他的職員和情報機構的所有成員流暢運作的結果。
由一戰前美國情報工作“捉襟見肘”的窘境,到19世紀30年代美國情報領域取得長驅的發展,這與諾蘭的努力不無關係,雖然他無法預料到此後在情報領域所發生的風雲事件,更無法料及未來的美國會出現一個叫做國家安全局(nsa)的諜報機構,但是他建立和完善陸軍情報機構的工作,在幾十年後被證明是十分有意義的。
正文 2 截獲總統電報的“黑客”(1)
2010-5-1 9:22:14 本章字數:1195
2 截獲總統電報的“黑客”
在這個世界上,即使你的能力通天,如果碰不到合適的舞台,你也隻能是仰頭望“天”興嘆。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情報界就有這樣一個人,他就是被現代人譽為“美國密碼之父”的赫伯特?亞德利。
在那個還不知網際網路是何物的年代,要想快速出名是比較難的。亞德利深知這一點,於是他頭頂“神童”的光環,乘著父親供職的鐵路公司的列車出發了,他要去華盛頓,因為沃辛頓這個小鎮已經承載不了他的夢想。那麽,他的夢想是什麽呢?可能在當時連他自己也說不清楚,不過他肯定想過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告訴所有人答案。結果是,列車停靠在了華盛頓市聯邦車站,他的夢想如同美利堅民族即將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強國而冉冉升起。在到達華盛頓不久後,他順利進入了國務院,並且擔任機要員兼報務員,年薪900美元。他的夢想變成了現實。在他聽來,桌上電鍵滴滴答答的敲擊聲就是創造歷史的聲音。
一個小鎮青年懷著忐忑的心情在華盛頓安穩下來,並且一舉進入了國家的核心機關供職,照理來說能否幹好本職工作才是他最大的忐忑,然而亞德利並沒有這樣想,他的目標明確,且對自己的未來十分自信。他所擔心的是當時的美國在破解密碼方麵已經遠遠落後於其他國家,因為據他所知,其他國家雇用了一些破譯員去解開外國密碼電報之謎。“那麽,美國為什麽不這樣幹呢?”他暗自忖度著。在他終於肯定地給出自己答案的時候,他已經知道,這就是自己一直想要追求的夢想,並且他將把它作為終生追求的目標,他將為編密技術貢獻他的一生。
然而,他在國務院公幹的日子似乎有點平淡,因為並沒有機會讓他接觸到真正的密碼破譯工作。不過,亞德利絕對不允許自己平庸下去,他總能找到一個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正如中國“鐵人”曾經說的:“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終於,1916年5月的一個夜晚,隨著紐約電報局與白宮間的電報線路開始工作,亞德利的機會也來了。通常,國務院機要員們的工作就是把來自紐約的電報通過密碼室的設備發向白宮,對於內容是什麽大家都不會關心,主要是這些電文都是加密的,而且憑藉他們的能力是無法破譯的。不過,亞德利卻不這麽認為,他把一份發給威爾遜總統的500字的電報抄了下來。他也知道,但凡給總統本人的電報,那一定是經過嚴格編碼和保密的,所以破譯難度一定很大。
對亞德利而言,這封不同尋常的電報正是他期待已久的“戰利品”。結果連亞德利自己都感到驚異,他競在不到兩小時的時間內完全破譯了這份電報。他本來一直對美國密碼懷有敬意,而此時這般結果卻讓他改變了自己的看法。因為這封由總統顧問豪斯拍給威爾遜的電報是途經英格蘭的海底電纜傳過來的。這意味著,一貫以破譯電報密碼而著稱的英國皇家海軍密碼局也能輕而易舉地截獲並破譯它,也就是說美國的國家機密對於英國人來說就是“公開活動”。
此後,美國陸軍在情報獲取方麵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關於這一點最好的佐證就是1918年的聖米耶爾戰役。因為在陸軍司令部決定發起攻擊前的幾個月裏,諾蘭領導的情報機構對聖米耶爾的防禦形勢進行了周密的調查和研究,最後將情報提供給作戰部隊,他們在收到情報之後進行了仔細的分析,並且運用到了作戰計劃製訂中,每個部署到進攻行動中的軍級和師級參謀,都擁有其適當的前線情報,而且研究和分析將會下達到最低指揮層級。結果是,潘興將軍決定在4個小時的火炮準備之後進行攻擊,因此挽救了相當數量的步兵。在這場戰役中,信號情報也提醒了美國人防禦德國的反擊,從而在德國發動攻擊前3個小時集聚力量。
正文 1 美好的昔日(3)
2010-5-1 9:22:13 本章字數:270
諾蘭不僅設計和建立了美國陸軍的情報機構,而且使其長盛不衰。不過,諾蘭更令人尊敬的地方還在於,他從來不把這些成績據為己有,而是時刻提醒自己和別人,這些功勞都是他的職員和情報機構的所有成員流暢運作的結果。
由一戰前美國情報工作“捉襟見肘”的窘境,到19世紀30年代美國情報領域取得長驅的發展,這與諾蘭的努力不無關係,雖然他無法預料到此後在情報領域所發生的風雲事件,更無法料及未來的美國會出現一個叫做國家安全局(nsa)的諜報機構,但是他建立和完善陸軍情報機構的工作,在幾十年後被證明是十分有意義的。
正文 2 截獲總統電報的“黑客”(1)
2010-5-1 9:22:14 本章字數:1195
2 截獲總統電報的“黑客”
在這個世界上,即使你的能力通天,如果碰不到合適的舞台,你也隻能是仰頭望“天”興嘆。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情報界就有這樣一個人,他就是被現代人譽為“美國密碼之父”的赫伯特?亞德利。
在那個還不知網際網路是何物的年代,要想快速出名是比較難的。亞德利深知這一點,於是他頭頂“神童”的光環,乘著父親供職的鐵路公司的列車出發了,他要去華盛頓,因為沃辛頓這個小鎮已經承載不了他的夢想。那麽,他的夢想是什麽呢?可能在當時連他自己也說不清楚,不過他肯定想過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告訴所有人答案。結果是,列車停靠在了華盛頓市聯邦車站,他的夢想如同美利堅民族即將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強國而冉冉升起。在到達華盛頓不久後,他順利進入了國務院,並且擔任機要員兼報務員,年薪900美元。他的夢想變成了現實。在他聽來,桌上電鍵滴滴答答的敲擊聲就是創造歷史的聲音。
一個小鎮青年懷著忐忑的心情在華盛頓安穩下來,並且一舉進入了國家的核心機關供職,照理來說能否幹好本職工作才是他最大的忐忑,然而亞德利並沒有這樣想,他的目標明確,且對自己的未來十分自信。他所擔心的是當時的美國在破解密碼方麵已經遠遠落後於其他國家,因為據他所知,其他國家雇用了一些破譯員去解開外國密碼電報之謎。“那麽,美國為什麽不這樣幹呢?”他暗自忖度著。在他終於肯定地給出自己答案的時候,他已經知道,這就是自己一直想要追求的夢想,並且他將把它作為終生追求的目標,他將為編密技術貢獻他的一生。
然而,他在國務院公幹的日子似乎有點平淡,因為並沒有機會讓他接觸到真正的密碼破譯工作。不過,亞德利絕對不允許自己平庸下去,他總能找到一個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正如中國“鐵人”曾經說的:“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終於,1916年5月的一個夜晚,隨著紐約電報局與白宮間的電報線路開始工作,亞德利的機會也來了。通常,國務院機要員們的工作就是把來自紐約的電報通過密碼室的設備發向白宮,對於內容是什麽大家都不會關心,主要是這些電文都是加密的,而且憑藉他們的能力是無法破譯的。不過,亞德利卻不這麽認為,他把一份發給威爾遜總統的500字的電報抄了下來。他也知道,但凡給總統本人的電報,那一定是經過嚴格編碼和保密的,所以破譯難度一定很大。
對亞德利而言,這封不同尋常的電報正是他期待已久的“戰利品”。結果連亞德利自己都感到驚異,他競在不到兩小時的時間內完全破譯了這份電報。他本來一直對美國密碼懷有敬意,而此時這般結果卻讓他改變了自己的看法。因為這封由總統顧問豪斯拍給威爾遜的電報是途經英格蘭的海底電纜傳過來的。這意味著,一貫以破譯電報密碼而著稱的英國皇家海軍密碼局也能輕而易舉地截獲並破譯它,也就是說美國的國家機密對於英國人來說就是“公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