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的盟國管製委員會一開始工作就不順利,由於當初沒有邀請法國政府參加波茨坦會議,它不接受會議關於德國問題所作出的決議。因此,在管製委員會中,謀求成立德國中央行政機構的雛型的努力遭到法國的反對。到1945年10月14日,盟國暫時放棄了這種努力。此後,各占領區當局便各行其是,在不同的時間內根據不同的形式成立了地方行政機構。


    隨著冬天的來臨,經濟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由於普遍的混亂,以及機器和交通遭到的破壞,加上礦工們營養不良,使得德國煤礦不可能提供許多煤。然而煤卻是西德打算用以換取糧食和其他必要的進口貨物的主要出口商品,而且歐洲其他國家也亟需煤來維持它們受到損害的經濟。此外,從東方來的千百萬德國難民使供應居民糧食的問題更形複雜了。結果,在1945年秋天,英國和美國都感到必須為它們在德國的占領區進口糧食,盡管德國人無法付出任何代價。這個情況對英國資源的消耗特別嚴重。


    就盟國關係而言,有兩點是至關重要的。首先,英美渴望同俄國人達成協議,保證德國經濟的統一。隻有這樣才能使缺乏糧食的德國西部從東部得到供應。俄國人也同樣急於從德國西部各占領區獲得他們的一份賠償。但是,在按規定運交賠償物資以前,必須確定哪些工廠對和平時期的德國經濟說來是“剩餘”工廠,而要做到這一點,先得進行一次有係統的普查,以便確定德國需要多少工業力量,才能維持和平時期的經濟。為了達成一項協議規定讓德國保留的“工業水平”,有關各方做了許多細緻的工作,還進行了幾次激烈的討價還價。這項協議終於在1946年3月26日為盟國管製委員會的四個成員國所接受。


    在製訂德國工業水平的計劃時,是根據下列設想來考慮的,即德國經濟將作為一個整體來發揮作用,如同波茨坦協定規定的那樣。隻有在各占領區的生產完全相輔相成的條件下,才能使各方商定的德國工業水平足以維持居民的生活,並使德國能夠償付必要的進口商品。


    在一致商定了德國工業的水平之後,盟國管製委員會麵臨著下麵一些任務:確定哪些工廠是“剩餘”工廠,從而可以把它們作為賠償物拆遷;把各個拆遷的工廠分配給各個領受國;同時還得在行政上作出必要的安排,使四個占領區的經濟統一起來。


    可是如何來進行呢?英國和美國日益關心的是,使它們的占領區能建立在一個自給自足的基礎上,這樣就不必再從各自的國庫中支付津貼了。而俄國人則變得很不耐煩,急於想從西方占領區取得根據波茨坦協定答應給予他們的賠償,但至今尚未大量交付。雙方的目標是互相矛盾的。德國工廠被掠奪後,這個國家將更難自給自足,因此西方國家決定不實施大規模的賠償計劃,除非在俄國人採取步驟使他們占領區內的資源為整個德國經濟服務以後。這是俄國人十分不願意做的。對於剩餘的糧食以及東方占領區生產的其他產品,俄國人有他們自己的用處,對於英美兩國政府為了特別照顧西德人而可能付出什麽代價,他們並不關心。


    可以設想,如果盟國關係的一般狀況不是這樣的話,那末這些分歧可能已經解決了。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德國經濟問題上的對抗卻起了火上添油的作用。1946年3月26日所達成的關於德國工業水平的協議,標誌著在德國問題上看法一致的最高峰。此後,英美在政策與態度上同俄國人的分歧越來越大,到5月初雙方就公開決裂了。


    三國外長在莫斯科會議上還就世界其他地區的問題達成了協議,但這些協議的貫徹情況,則不出所料。共產黨人繼續控製著羅馬尼亞。西方國家對此感到不滿,但採取克製的態度,沒有主動提出抗議,希望以前保證的自由選舉將會帶來一個比較可以接受的政府。在日本,有一件事充分證明了遠東委員會毫無權力。1946年3月21日,該委員會向麥克阿瑟將軍提出抗議,反對過於匆促地舉行選舉,八天之後,麥克阿瑟認為這毫無根據而輕率地予以駁回。選舉在4月10日舉行了,結果保守派獲得了相當大的多數,遠東委員會就此成為徒具形式的東西。


    同時,三國外長的代表正在倫敦私下接觸,試圖就五項和約的細節取得一致意見。俄國代表無權獨立進行談判,甚至對瑣碎的問題也是如此,因此外長會議第一次會議上暴露出來的基本分歧並未得到解決。結果,談判進展緩慢,不久便能看出,預定在1946年5月1日召開的和會勢必要延期了。


    4月間,三國外長決定再次舉行會談,設法解決他們的代表麵臨的重重困難。因此,4月25日,外長會議第二次開會,這次是在巴黎。


    第四節 冷戰的開端 1946年4-12月


    (一)五項和約


    當外長會議在1946年4月25日第二次開會時,莫洛托夫竟採取溫和的態度,不再為程序問題進行爭淪,這使他的同事們感到很驚奇。去年9月為了製定和約而初次作出努力時,正是這個問題的爭論引起破壞性作用。這次外長會議在法國首都舉行時,定了一些規則,允許報紙充分報導,所以莫洛托夫不再想在商討對東歐各國簽訂和約時排斥法國。但是,這種一百八十度大轉變並不意味著在政策上有任何真正的改變。相反,這是由於在宣傳上碰到了新問題,不得不改換手法。莫洛托夫不想沒有必要地觸犯法國的民族自尊心而失去它的同情。貝爾納斯正是估計到這一點,所以建議在巴黎舉行會議,並要求公開報導會議的討論情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美國、英國和俄國:它們的合作和衝突1941-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五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阿諾德·托因比並收藏美國、英國和俄國:它們的合作和衝突1941-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五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