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當眾發生的爭吵 1946年1-4月


    1946年1月10日,聯合國大會第一次在倫敦舉行會議。出席的有五十一個國家。主要的任務是要使聯合國組織成立起來。必須選出安全理事會、經濟及社會理事會、國際法院以及託管理事會的成員,從而使聯合國的各個行政機構開始行使職權。必須製定關於程序的規則,並就行政和預算等許多事項作出決定。大會忙於處理這類組織問題,但這並不直接影響到三大國之間的衝突,也不受這種衝突的影響。因此,相對而言,這方麵的進展比較順利,到大會休會時,這個新的國際組織已粗具規模了。然而,不可能一下子把什麽事情都辦好,大會於1946年2月14日休會,會員國商定於9月間在紐約繼續舉行第一屆會議。


    當聯合國大會選出了安全理事會的非常任理事國後,這個機構立即在1946年1月18日舉行第一次會議。1月24日,波斯政府提出了第一個重要問題,它指責“蘇聯幹涉……伊朗的內政”。1月26日,安理會開會討論這個問題。英美兩國都支持波斯的指控。經過一些直率的互相指責後,安理會於1946年2月1日決定暫不處理這一問題,而要求俄國和波斯政府通過直接談判設法解決分歧,並將結果通知安理會。


    從西方的觀點來看,這些雙邊談判的結果簡直出奇地令人滿意。雙方進行了長時間的談判,在這過程中,波斯於3月間曾再度向安理會發出呼籲,最後在1946年3月24日,俄國和波斯政府達成了協議。根據波斯政府於4月4日發表的公報來看,俄國人同意下列幾點:


    紅軍部隊將在1946年3月24日(星期日)後的一個半月內,從波斯領土上完全撤走。……


    關於組成伊-蘇合營的石油公司所達成的協議及其條款,將在3月24日後的七個月內提交第十五屆伊朗議會批準。


    關於亞塞拜然問題,鑑於這是伊朗的內政,將由伊朗政府同亞塞拜然人民以和平方式解決,以便遵照現行的法律並本著仁慈對待亞塞拜然人民的精神進行改革。


    根據上述協議,俄國人到1946年5月6日便全部撤離了伊朗北部,留下一個由共產黨統治的亞塞拜然自治政府。起初,波斯中央政府還不敢採取行動攻擊這個政權,然而在1946年12月間,波斯正規軍揮戈北上時,亞塞拜然自治政府便土崩瓦解了。同時,伊朗議會也鼓起勇氣拒絕批準同俄國達成的石油協議,而且也並未引起俄國方麵的任何有效反擊。


    我們必須拿波斯事態的發展,和同一時間俄國和土耳其之間發生的情況作一比較。1945年11月,各大國開始同土耳其舉行正式談判,以修訂規定通過土耳其海峽的條件的蒙特勒公約。土耳其人由於英美兩國撐腰,對於俄國要求在海峽地區駐軍的特權不予同意。當三國外長在莫斯科開會時,俄-土關係在1945年12月20日出現了新的轉折點,俄國報紙在那天大張旗鼓地要求土耳其歸還東部的卡爾斯和阿爾特溫兩省。這種公開的要求激起了土耳其方麵堅決的抗拒。英美兩國堅定地支持土耳其。俄國人麵對著這三個國家的聯合陣線,不得不克製自己,不採取操之過急的行動。因此,雙方在1946年一直進行著一場比較溫和的神經戰,俄國在這方麵的野心絲毫也沒有實現。


    這樣,俄國打算在波斯和土耳其加強自己軍事安全和擴張勢力的計劃都化為泡影了。土耳其的頑強和波斯的隨機應變,結合西方的外交行動,大概使得史達林認為,他可能為了波斯而遭到世界輿論的譴責,也可能同土耳其公開交戰,這些都是得不償失的。所以,在1946年4月以後,同波斯的這場爭端不再成為報紙上的頭條新聞了。俄國同南方兩個鄰國的關係也不再在大國的關係中起重大作用了。


    當波斯問題在1946年1月初次提交安理會討論時,俄國人當然處於守勢。但是他們不願使自己成為唯一遭受批評的對象。因此在1月21日,烏克蘭代表向安理會指控英國軍隊在印度尼西亞的行動;同一天,俄國代表也指控英國部隊在希臘的行動。接著,在 2 月 4日,敘利亞和黎巴嫩的代表又指控英法在他們的國家中駐軍,俄國人支持他們的申訴。安理會討論這些提案時,雙方根據法律展開辯論,一方提出申訴,另一方進行反訴,這裏不必詳述這些細節。敘利亞和黎巴嫩爭端最後達成協議,由英法從該地區撤軍而獲得了解決。1946年5月,原來提出申訴的兩個國家對於這些措施表示滿意。關於印度尼西亞問題,安理會拒絕了烏克蘭代表的建議,不派調查小組到那裏去。至於希臘問題,安理會於1946年2月6日通過了一項決議,“注意到”各國政府所表達的意見,並宣布這個問題到此結束。 在上述辯論的過程中,各大國的代表,特別是英俄兩國的代表,都講了些尖刻的話,並且危言聳聽地互相指責,這象戲劇一般讓全世界的公眾全看清楚,以前的盟國如今發生了衝突。不過蘇聯攻擊的主要對象是英國,這使美國代表團好幾次有機會扮演調解人與和事佬的角色。這種處境還使許多美國人沾沾自喜,自以為了不起。某些人,尤其是持自由主義觀點或左派觀點的人,認為俄國同英國的政策很少有或根本沒有什麽區別,兩者都表現了強權政治的根深蒂固的本性,在幾個大國中,看來隻有美國能真正體現聯合國憲章中大書特書的新體製。


    安理會中的激烈的辯論,僅僅是1946年頭三個月裏大國關係的一個方麵。在進行宣傳戰的同時,還保持有範圍不大的合作與一致,這幾乎是幕後的事情。如同我們知道的那樣,在中國或多或少就是這種情況,在德國也是如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美國、英國和俄國:它們的合作和衝突1941-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五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阿諾德·托因比並收藏美國、英國和俄國:它們的合作和衝突1941-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五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