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頁
美國、英國和俄國:它們的合作和衝突1941-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五卷) 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945年7月5日,麥克阿瑟將軍宣布菲律賓已從日本的控製下完全解放,雖然象在緬甸一樣,仍有無數小股的日軍盤踞在各個島上。這一勝利結合對硫黃島和沖繩島的占領為在日本本土登陸開闢了道路。兩條進攻的跳板在花了很大的氣力後,已經建立起來。一係列島嶼基地從夏威夷橫貫太平洋,另一係列則從澳大利亞向北伸展。現在,這兩條線集中到了日本。在最終登陸之前,對日本本土各島的空襲不斷加強,同時日益有效的海空封鎖,通過減少或切斷必要的進口商品,逐漸削弱了日本的經濟。1945年4月5日,當俄國人正式宣布廢除他們同日本在1941年4月簽訂的中立條約時,日本的處境更加沒有希望了。
正當太平洋上的這些事件預示日本大難即將臨頭的時候,盟軍進攻德國的戰役迅速趨向高潮。1945年3月中旬,艾森豪的部隊突破了齊格非防線,從瑞士邊境直到北海都打到了萊因河畔。實際上,美國第一軍憑著一次僥倖的機會,早在3月7日就在雷馬根渡過了萊因河,在對岸建立了一個小橋頭堡。3月的最後一星期,主力部隊渡過了河。北麵蒙哥馬利率領的第二十一集團軍群在3月23-24日的夜間從韋塞爾附近渡過了河;南麵,佩頓率領的美國第三軍在前一天就渡河了。
艾森豪的計劃是,首先以一個巨大的鉗形攻勢包圍魯爾區,然後穿過德國中部向萊比錫地區推進。
過了萊因河後,英美軍隊隻遇到輕微的抵抗。德國人已經完全喪失了鬥誌。他們的給養和交通線已經被空襲打得支離破碎。因此,4月1日,渡過萊因河才一星期,魯爾區便被包圍了。4月18日,這樣陷入重圍的三十二萬五千名德軍的殘餘部分也投降了。
與此同時,紅軍在南方獲得了重要的進展,結果於4月13日攻占了維也納。可是盡管他們在1月底以前就到達離柏林不過五十英裏的奧得河,俄國人在4月中旬以前始終沒有在前線的那一段地區取得多大進展。這三個月的耽擱是由兩個因素造成的。一個因素是史達林決定採取的小心謹慎的軍事戰略。紅軍不是盡快地向柏林挺進而是花了幾個星期向北擴展它在奧得河沿岸的戰線,直到攻下了斯德丁,這樣為最後的進攻準備了一個寬闊得多的基地。
使紅軍前進速度放慢的第二個因素是德國人對俄國人的恐懼心理——這種恐懼心理使德國士兵在東線打得遠比在西線頑強堅決。因此,當艾森豪的軍隊深入德國心髒地區隻遇到零星的抵抗時,紅軍卻發現他們的前進困難得多。德國人的這種行動的確在俄國和西方之間播下了不信任的種子。艾森豪推進的迅速和比較容易,使史達林疑心德國和西方盟國之間有某種秘密諒解。他的懷疑很快就暴露出來了。1945年3月8日,德國在義大利的司令部派了一名將領去加緊進行投降談判。會談本來已經通過秘密渠道開始了,但這時似乎值得進一步繼續下去。於是,陸軍元帥哈羅德·亞歷山大爵士建議從他的司令部派代表到瑞士去會見那個德國將領。經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批準後,3月11日把這件事告訴了俄國人。
史達林的猜疑大概已經很重。他要求讓蘇聯軍官也參加擬議中的會談。3月15日,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提出一項建議,主張俄國代表隻參加以後在亞歷山大的司令部裏舉行的會談。但是俄國人認為等他們去參加的時候,或許一項協議已經達成了,他們對這種前景很不滿意。因此,莫洛托夫在3月16日的一份電報中堅持要求中止在瑞士舉行的會談。實際上,3月19日在洛迦諾舉行的會議沒有產生什麽結果,但這時俄國人已非常激動,可能還被特工人員的報告引起了誤解,他們不肯相信沒有商定什麽秘密交易。3月23日,莫洛托夫用強烈的措詞對英美人與德國人之間的秘密談判提出抗議。第二天,羅斯福出麵進行幹預,他給史達林打了個電報,向他保證英美的誠意。雙方交換了措詞頗為尖銳的電報以後,史達林於4月3日把他的疑慮完全吐露了出來:
我的軍事同僚們……深信,談判是確有其事的,其結果是同德國人達成了協議,根據這個協議,西線的德國司令官——陸軍元帥凱塞林——已同意開放前線,讓路給英美部隊東進,而英國人和美國人則以答應為德國人放寬和平條件作為交換。
我認為我的同僚們是接近事實真相的……其結果是,目前西線的德國人實際上已經停止對英國和美國作戰。同時,德國人卻在繼續同英美的盟國蘇聯作戰。
羅斯福在4月4日的答覆中否認有任何這樣的協議。他說:“坦率地說,由於對我的行動和我所信任的部下的行動作出這種卑鄙的誣衊,我不能不對你的情報人員感到強烈的憤慨,不管這些情報人員是誰。”邱吉爾也以同樣的語氣作了回答。當亞歷山大於1945 年 4月4日把他的代表從瑞士召回時,這場風暴就平息了。
在“伯爾尼事件”發生的同時,英美當局對軍事戰略發生了最後一次爭論。渡過萊因河,包圍了魯爾區後,艾森豪建議把他的主力部隊突過德國中部向萊比錫周圍殘存的工業中心推進。艾森豪採用這個步驟,除了想進一步摧毀德國的工業外,還想阻止德國人撤到巴伐利亞和奧地利西部的山區裏去——德國的宣傳人員所說的“國家棱堡”,可是這個堡隻存在於他們的幻想中。艾森豪的計劃要求將蒙哥馬利統率的美國第九軍改歸布雷德利統率,這樣就削弱了在德國北部沿海的平原上的挺進。
正當太平洋上的這些事件預示日本大難即將臨頭的時候,盟軍進攻德國的戰役迅速趨向高潮。1945年3月中旬,艾森豪的部隊突破了齊格非防線,從瑞士邊境直到北海都打到了萊因河畔。實際上,美國第一軍憑著一次僥倖的機會,早在3月7日就在雷馬根渡過了萊因河,在對岸建立了一個小橋頭堡。3月的最後一星期,主力部隊渡過了河。北麵蒙哥馬利率領的第二十一集團軍群在3月23-24日的夜間從韋塞爾附近渡過了河;南麵,佩頓率領的美國第三軍在前一天就渡河了。
艾森豪的計劃是,首先以一個巨大的鉗形攻勢包圍魯爾區,然後穿過德國中部向萊比錫地區推進。
過了萊因河後,英美軍隊隻遇到輕微的抵抗。德國人已經完全喪失了鬥誌。他們的給養和交通線已經被空襲打得支離破碎。因此,4月1日,渡過萊因河才一星期,魯爾區便被包圍了。4月18日,這樣陷入重圍的三十二萬五千名德軍的殘餘部分也投降了。
與此同時,紅軍在南方獲得了重要的進展,結果於4月13日攻占了維也納。可是盡管他們在1月底以前就到達離柏林不過五十英裏的奧得河,俄國人在4月中旬以前始終沒有在前線的那一段地區取得多大進展。這三個月的耽擱是由兩個因素造成的。一個因素是史達林決定採取的小心謹慎的軍事戰略。紅軍不是盡快地向柏林挺進而是花了幾個星期向北擴展它在奧得河沿岸的戰線,直到攻下了斯德丁,這樣為最後的進攻準備了一個寬闊得多的基地。
使紅軍前進速度放慢的第二個因素是德國人對俄國人的恐懼心理——這種恐懼心理使德國士兵在東線打得遠比在西線頑強堅決。因此,當艾森豪的軍隊深入德國心髒地區隻遇到零星的抵抗時,紅軍卻發現他們的前進困難得多。德國人的這種行動的確在俄國和西方之間播下了不信任的種子。艾森豪推進的迅速和比較容易,使史達林疑心德國和西方盟國之間有某種秘密諒解。他的懷疑很快就暴露出來了。1945年3月8日,德國在義大利的司令部派了一名將領去加緊進行投降談判。會談本來已經通過秘密渠道開始了,但這時似乎值得進一步繼續下去。於是,陸軍元帥哈羅德·亞歷山大爵士建議從他的司令部派代表到瑞士去會見那個德國將領。經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批準後,3月11日把這件事告訴了俄國人。
史達林的猜疑大概已經很重。他要求讓蘇聯軍官也參加擬議中的會談。3月15日,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提出一項建議,主張俄國代表隻參加以後在亞歷山大的司令部裏舉行的會談。但是俄國人認為等他們去參加的時候,或許一項協議已經達成了,他們對這種前景很不滿意。因此,莫洛托夫在3月16日的一份電報中堅持要求中止在瑞士舉行的會談。實際上,3月19日在洛迦諾舉行的會議沒有產生什麽結果,但這時俄國人已非常激動,可能還被特工人員的報告引起了誤解,他們不肯相信沒有商定什麽秘密交易。3月23日,莫洛托夫用強烈的措詞對英美人與德國人之間的秘密談判提出抗議。第二天,羅斯福出麵進行幹預,他給史達林打了個電報,向他保證英美的誠意。雙方交換了措詞頗為尖銳的電報以後,史達林於4月3日把他的疑慮完全吐露了出來:
我的軍事同僚們……深信,談判是確有其事的,其結果是同德國人達成了協議,根據這個協議,西線的德國司令官——陸軍元帥凱塞林——已同意開放前線,讓路給英美部隊東進,而英國人和美國人則以答應為德國人放寬和平條件作為交換。
我認為我的同僚們是接近事實真相的……其結果是,目前西線的德國人實際上已經停止對英國和美國作戰。同時,德國人卻在繼續同英美的盟國蘇聯作戰。
羅斯福在4月4日的答覆中否認有任何這樣的協議。他說:“坦率地說,由於對我的行動和我所信任的部下的行動作出這種卑鄙的誣衊,我不能不對你的情報人員感到強烈的憤慨,不管這些情報人員是誰。”邱吉爾也以同樣的語氣作了回答。當亞歷山大於1945 年 4月4日把他的代表從瑞士召回時,這場風暴就平息了。
在“伯爾尼事件”發生的同時,英美當局對軍事戰略發生了最後一次爭論。渡過萊因河,包圍了魯爾區後,艾森豪建議把他的主力部隊突過德國中部向萊比錫周圍殘存的工業中心推進。艾森豪採用這個步驟,除了想進一步摧毀德國的工業外,還想阻止德國人撤到巴伐利亞和奧地利西部的山區裏去——德國的宣傳人員所說的“國家棱堡”,可是這個堡隻存在於他們的幻想中。艾森豪的計劃要求將蒙哥馬利統率的美國第九軍改歸布雷德利統率,這樣就削弱了在德國北部沿海的平原上的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