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1月時,戴高樂在北非並不是實際上可以取代達爾朗的對手,盡管美國最高決策機構對他的要求並不是很反對。北非的法軍司令官們非常不喜歡戴高樂,他們十分明白地表示他們決不接受戴高樂的領導。當時在那裏再也沒有別的傑出的法國政治家或將軍了。因此,克拉克除了達爾朗之外再沒有任何有前途的物色對象了。


    這個過失部分是機會造成的。吉羅的遲遲到達阿爾及爾以及達爾朗的在場是無法預料的,但對形勢的錯誤估計,特別是對吉羅的威信和性格特點的不正確的估價,應對造成盟軍登陸後所發生的混亂情況負責。如果決策英明的話,就一定可以找到比吉羅表現好的領導人,同時會事先與維希政權的合法性斷然決裂並恢復共和政體。而美國人始而接受吉羅,但對他並無任何真正的了解,繼而雖說不無理由,又把他撇開,遵照非常可笑的不幹涉內政的信條,允許維希政權在盟國的領導下繼續在北非存在。同達爾朗達成的協議,盡管在軍事上能取得現實的和預期的好處,但決不能看成是盟國政治手腕的勝利。


    達爾朗在北非建立了政權,這並沒有結束政治上的困難局麵,但隨著戰局不穩而來的緊迫的壓力則逐步減弱,處理政治問題的更多的正常渠道又重新建立起來了。克拉克和艾森豪樂意地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突尼西亞戰役的進展上。在政治上同法國人打交道變成了文職官員的責任,最終變成了羅斯福和邱吉爾的責任。


    起先羅斯福覺得艾森豪和克拉克同達爾朗達成協議是犯了大錯誤,但11月14日艾森豪發來一份長長的電報,裏麵提到了已經到手的種種直接的好處,終於使得羅斯福相信他們那樣做是正確的。邱吉爾的懷疑則更為顯著,但他覺得他沒有辦法不接受艾森豪的安排。另一方麵,史達林卻在分別發給羅斯福和邱吉爾的電報中熱烈贊同與達爾朗打交道。


    在戰役進行的頭六個星期中,嚴格的政治檢查使得在北非發生的事態的詳情不能為英美公眾所知。被戰事上振奮人心的消息分散了注意力的報界,隻是對已作成的政治安排表示了相當溫和的異議。但政治檢查和戰事新聞的分心都不可能長久持續下去。羅斯福希望表明美國的立場,同時也想避免嚴厲的批評,因而於1942年11月17日發表了一項聲明,重申他關於法國事態的基本觀點。他說:“未來的法國政府將不是由法國本土或法國海外的某個個人來建立,而應該由因聯合國家的勝利而獲得解放的法國人民自己來建立。”根據這一原則,羅斯福聲稱,同達爾朗達成的協議是一種“臨時的措施,完全是因為戰事的壓力才這樣做的。”他的聲明以敘述同達爾朗合作所獲得的軍事利益來作為結尾。羅斯福私下希望達爾朗很快能被趕下台,但在突尼西亞的戰鬥結束之前就推翻這一已作出的安排,又被認為是不明智的。


    對達爾朗的不信任和不喜愛在英國比在美國要厲害得多,但邱吉爾可以聲辯說,整個事情都由美國負責,因此英國政府不應立即採取任何行動來改變這種情況。


    羅期福和邱吉爾所作的這些努力有助於防止公眾輿論強烈反對同達爾朗作成的交易。但是在許多人中間終於還是留下了不滿意和不信任的回味,這些人認為同歷史上有法西斯主義汙點的人妥協簡直是不能容忍的。後來在關於戴高樂和吉羅在北非爭權奪利的問題上,這種感情就公開化了。


    在北非,羅斯福11月17日的聲明進一步動搖了達爾朗的地位。這位法國海軍上將原來希望並打算讓維希政權原封不動地保存下來,直到貝當這個年邁的元帥能夠從德國人手中把自己解放出來並恢復他的法國國家元首的合法地位時為止,他認為自己是代理貝當行事的。這樣的一種想法就意味著達爾朗的權力將擴大到那些仍然忠於維希政權的法蘭西帝國的所有部分,然而美國人也好,英國人也好,都不樂意讓他的權力有這樣的擴大。


    即使在北非,美國人和英國人也覺得要接受達爾朗的政策是越來越困難了。從一開始,認為可以讓法國人自己解決他們自己的政治問題的想法,實際上是行不通的。早在11月20日羅斯福就插手了,當時他下令,不管達爾朗同意不同意,要艾森豪釋放北非的全部政治犯。到了1942年12月底,由於任命墨菲和英國的議員哈羅德·麥克米倫作為艾森豪的擁有否決法國行政官員命令權力的兩個特別政治顧問,盟國對法國政策的監督就變成經常性的了。不過法國的官員們幾乎毫無例外地都很不樂意聽從外國的指揮。他們中間很多人開始耍弄兩麵派手法,對責令他們做的大部分事情表麵上顯得非常馴服,但是卻不把英、美人的建議付諸實施。他們自稱對當地情況擁有特殊的知識並侈談阿拉伯人不滿的危險,如果象褫奪猶太人公權等等的維希法律被撤消的話。結果,盟國的壓力未能使北非法國行政當局的現存政策發生什麽顯著的變化。


    原則上吉羅不參與政治活動。他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軍事問題上,實際上他也很少和那一幫曾利用過他的名義在登陸前搞密謀的人來往。當然這一幫密謀者是懷恨在心的。11月7-8日晚在阿爾及爾搞的政變失敗了;他們被美國人和吉羅本人所拋棄。達爾朗把擔任公職的大多數密謀者都解職了,包括馬斯特將軍在內。他們在社交方麵受到了忠實的貝當主義者的嚴峻排斥。他們中有些人馬上就想到戴高樂,希望他能夠也樂於支持他們。從戴高樂的總部來的一個使者於11月19日到達阿爾及爾,並與部分不滿分子接觸,很快就達成了諒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美國、英國和俄國:它們的合作和衝突1941-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五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阿諾德·托因比並收藏美國、英國和俄國:它們的合作和衝突1941-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五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