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個因素,也是俄國作戰努力中極其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人民的極端刻苦耐勞和堅強不屈的精神。俄國人習慣於一種比英國人民或美國人民低得多的生活水平,所以能夠容忍一種大為降低的民用供應,而對於西方國家來說可能是忍受不了的。相應地,工業總產量有較大的一部分也可以轉充軍事用途,為維恃較高的消費水平所必需的進口商品則可以不要,也的確不要了。


    在紅軍士兵中同樣厲行節約。戰地部隊得到的供應遠比英國,尤其是美國提供給它們部隊的供應接近於斯巴達人的水平。消費方麵的直接節約由於運輸方麵和後方供應及行政人員方麵的節約而增大了。紅軍總兵力中直接參加戰鬥的比例遠比英美軍隊中的比例為高。由於俄國士兵願意接受並能夠容忍極端的困苦,俄國補給製度的經常不足並沒有破壞部隊的戰鬥力,象同樣的中斷和匱乏肯定就會影響到英國和美國的士兵那樣。個人的貧困如果能同沒有知識和技術上的無能分開的話,那就是一個國家可以擁有的最大的軍事財富之一了。俄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就接近於這種最為有利的情況。


    俄國統計方麵的缺陷,以及俄國社會和英美社會之間的總的差別,使得人們不可能對三國各方作戰努力的強度和效力進行詳細的比較。毫無疑問,戰爭給予俄國人的損害比給予兩個西方國家任何一國的損害都大。俄國的生命和財產的損失比西方國家要嚴重得多,這種損失在1942年,即我們討論到的這個時期,令人感覺尤其深切。俄國人的效率問題是個特別有趣的問題,但是這卻是無法很有把握地加以回答的。1942年,勞動生產率在許多重要工業中都低於戰前的水平。“戰時工業和同它有關的工業”中的勞動力全受到軍紀的約束並進行了強製性的超時勞動,婦女和兒童都被用財政上的或是其他的強製性手段大規模地弄到工業戰線上去。因此,人們會料想到這種強製性的方法可能會降低勞動效率,但是當人們的鬥誌為愛國主義和對入侵的德國人的熾烈仇恨所支持時,是不可能產生那種結果會導致喪失效率的廣泛的或嚴重的不滿的。在英國,盡管不象俄國那樣多地採用強製的方法,但是類似的強製並沒有帶來什麽有害的影響,因為它是受到輿論支持的。這在俄國大既也是真實的。


    (二)美國經濟的改組


    阿卡迪亞會議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它為美國戰時生產定下了大為擴張了目標。美國官員們特別在比弗布魯克勳爵的慫恿下,幾乎以巨大的數字開始考慮這些目標。1942年1月6日,羅斯福在一年一度向國會提出的國情谘文中宣布了他為1942年的美國經濟所訂出的一部分新的目標。他宣布已經向政府的相應部門下達命令,要它們採取步驟在1942年確保下列數量產品的生產:


    六萬架飛機


    四萬五千輛坦克


    兩萬門高射炮


    八百萬噸商船


    這些數字部分是根據起草“勝利規劃”的那些人的估計,但是總統本人又親自修訂了這些數字,並且專斷地把數字提高了。1942年,實際生產的各個項目的相應數字如下:四萬七千八百三十六架飛機


    兩萬五千輛坦克


    一萬四千四百門高射炮


    八百零九萬噸商船


    因此,除造船外,實際成就都大大落後於總統所宣布的目標。


    造成這個明顯的缺陷的一個原因是在那年之中生產規劃有所更改。而且不止更改了一次,總統定下的整數很早便放棄了。無論如何,它們隻包括了需要生產的各種各樣軍需品中的一小部分。不久就變得很明顯,如果既沒有船隻將坦克運送到戰場上去,又沒有經過訓練的人員去駕駛它們,那末生產出羅斯福所要求那麽多的坦克將是愚蠢透頂的了。誠然,在各項最後產品之間保持生產的平衡,使它們適應於各項戰略計劃很可能提出的要求,以及最後以可能的最有效的方式在美國和各盟國之間分配這些產品,這些複雜的問題不久便同達到實際的生產目標這項簡單的管理問題錯綜複雜地交織到了一起。


    1942年的頭幾個月裏,在華盛頓還沒有任何人充分掌握住這種戰時經濟管理的全部複雜性。最初的推動力是要盡可能迅速地擴大生產。一切都很缺乏,一切都很需要。1942年1月13日,羅斯福把擴大生產的任務託付給了一個新機構——戰時生產局。戰時生產局和以前的機構有所不同,它由一個局長唐納德·m·納爾遜專門負責,納爾遜有決定和執行的全權。戰時生產局所取得的權力是相當廣泛的,聯邦政府所有部門都奉命在戰時採購和生產的問題上必須遵照戰時生產局的各種決定。然而,事實上,戰時生產局不得不在構成美國政府的千頭萬緒、錯綜複雜的權限爭端中小心謹慎地前進。陸軍和海軍特別不願意由文職人員對他們的採購活動進行控製,他們還可以在總統麵前提出控訴。結果,對經濟的集中控製實際上並沒有象原來批準的那麽全麵。


    在戰時生產局成立後的頭六個月左右,有關的一切事項的基本目的就是增加戰時生產。這意味著要把工廠大規模改為兵工廠,但在進行這種改變以前,工廠經理們必須獲得訂貨單、說明書和合同。發出軍需品訂貨單本身就是一個艱巨的任務,因為許多工廠以前都從未生產過軍需品,許多工廠的經理也無法輕易地在華盛頓官場的迷宮裏找到正確的途徑。因此,需要和生產能力的相稱不相稱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一件碰運氣的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美國、英國和俄國:它們的合作和衝突1941-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五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阿諾德·托因比並收藏美國、英國和俄國:它們的合作和衝突1941-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五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