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俄-德戰爭的爆發使英國人擺脫了重大的直接的憂慮,但起初似乎並沒有基本上改變總的戰略形勢。在短時期內,英國把裝備送往俄國,實際上延緩了英國軍事力量的集結。俄國人早在1941年7月就私下要求開闢第二戰場,到10月,這已成為公開鼓動的一件事了。但英國還相當虛弱,日本方麵的威脅又日益增大,而且英國仍然在預料蘇聯會崩潰,以致英國領導人對所有這些建議都充耳不聞。第二次敦刻爾克幾乎是忍受不了的,而且,鑑於軍事力量的懸殊,一次橫渡海峽的登陸似乎也隻可能帶來第二次敦刻爾克,如果確實能在敵方海岸上首先建立起一個橋頭堡的話。


    在美國參戰以後,而且俄國的長期抗戰也已經成為事實的時候,英國有些軍事領袖們然不願意用他們精心節省下來的軍事力量向歐洲大陸發動一次進攻。當然,這一點後來成為盟國的全球戰時關係中最微妙、最困難的因素之一。


    英國所以不願意把全部力量孤注一擲地用在早日進攻歐洲大陸上,可以用兩個原因來加以解釋,一個原因是對空軍的潛力估計過高。在1941年8月大西洋會議時,英國參謀部曾在一份給美國人的備忘錄中這樣寫道:“很可能上述方法[轟炸、封鎖、在被征服的歐洲居民中進行顛覆活動]本身已足以迫使德國求和了。”有一個駐倫敦的美國軍官也報告說,在英國戰略家中,大家一致的想法是,可以用大規模連續不斷的轟炸把德國擊敗,其次,不論情況如何,“至少在今後三年內,要對德國本土進行一次陸上入侵是很不可能的。如果空襲的效果好,那末,陸上進攻可能就不需要了。”美國人並沒有被他們說服。他們提出了一份文件來加以反駁,文件中宣稱:“不使用陸軍就不能贏得戰爭的最後勝利,這應當視為一條幾乎不可變更的法則。”


    第二個原因比前一個重要得多,那就是英國人始終忘不了1915年至1918年間的殘酷無比而又毫無裨益的塹壕戰,讓個顧慮一直影響著他們考慮進攻大陸。邱吉爾和他的同僚們強烈地感到,決不能容許這樣的災難重演,這個國家的人口日漸衰老而出生率又相當低,這使彌補戰時的損失甚至比上一個世紀還要困難得多,對這樣一個國家來說,生命的代價實在太嚴重了。而且,即使撇開這種統計不談,那種除了用痛苦而又代價高昂的塹壕戰方法而外,就沒有其他的作戰和取勝之道的愚蠢的戰略和兵法,也使所有的英國人感到厭惡。


    美國的軍事領袖們就從來沒有這種類似的憂慮。美國人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隻是在大戰末期,那時戰線正在移動,因此一般說來,美國的戰略家們完全相信能夠再一次使大陸上的一條戰線不斷地移動。英國人則根本不相信兩支幾乎是勢均力故的軍隊在一條狹窄的戰線上相遇時,飛機、坦克和軍事技術上的其他新發明足以防止再發生一場相持不下的戰鬥。鑑於這種情況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始終沒有發生過(除了在義大利有一個短暫的時期以外)。因此也不能說他們的意見是錯誤的。在1942年或1943年,如果英美聯合向法國北部發動一次進攻,會遭到什麽結果,這是絕對無法知道的。但是似乎可以肯定的是,這樣一次進襲不可能取得象1944年實際取得的那樣輝煌的戰果,當時英-美的軍事力最已經比較強大而德國的力量則已比以前幾年弱小了。


    英國的軍事觀點強調橫渡海峽作戰的危險性,這種觀點對盟國的關係仍然是一個具有極為重要意義的永久性因素,這一點是肯定的。消耗戰——轟炸、封鎖以及襲擊“歐洲堡壘”的外圍地帶——結合著堅守英帝國前哨陣地的策略。是在德國實力大大削弱以前,英國戰略家認為軍事上唯一正確的策略。及至德國實力大大削弱以後,而且隻有到那時候,英國人才願意渡過英吉利海峽發動進攻,以便給予德國的軍事機構以致命的最後一擊。因此,他們同美國人的分歧主要是時間上的分歧:是象美國人希望的那樣,盡可能迅速、堅強並盡可能不把兵力分散到其他戰線上,這樣越過海峽去發動進攻呢,還是象英國人希望的那樣,等到其他的軍事行動已經把這樣一次進攻變得更有把握取得成功時再發動呢——這就是英美兩國在聯合作戰的頭兩年裏一切戰略性爭論的基本主題。


    (三)帝國的問題


    英帝國主要是海上霸權的創造物。隻要皇家海軍能控製七大洋,帝國的防務就不會發生很大的困難。但這種情況到二十世紀就不復存在了。英國的海上霸權在世界各大洋上的消失,對維持既定的帝國關係提出了一係列幾乎無法解決的問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英國本土迫切需要軍事力量來扞衛的時候,這些問題自然變得更其尖銳了。然而,由於特別帶有諷刺意味的歷史的扭轉,英國之能夠作為一個大國倖存下來,在很大程度上是靠了它不僅可以從帝國汲取到經濟力量,而且還可以汲取到軍事力量。


    一個新的海軍大國——日本——在太平洋上興起,從後方打擊了英國海軍。在十九世紀,對歐洲海岸用海軍布下一道包圍圈,實際上便可以保證帝國分散得很開的前哨陣地不受到任何重大的軍事威脅,因為那種軍事威脅隻能來自歐洲大陸。日本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海軍大國之後,英國起先是使它成為一個盟國來抵銷這一不利的發展,但到了本世紀的二十年代,部分由於來自美國的壓力,這項政策被放棄了。從那時以後,英國海軍就處於兩條戰線——同歐洲的一個征服者和同日本——作戰的威脅之下。這種戰略形勢在1941年12月果然成為現實,而麵臨這樣的形勢,皇家海軍的確是不夠強大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美國、英國和俄國:它們的合作和衝突1941-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五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阿諾德·托因比並收藏美國、英國和俄國:它們的合作和衝突1941-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五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