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
戰天京:晚清軍政傳信錄 作者:譚伯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上者“明察刑獄,窮極豪芒”,在下者俱非法律、經濟專科畢業,而“大都以製義起家”,故不得不聘請幕客,幫助處理“非所素習”的刑名、錢穀等諸般公務。政府為控製公務員規模,節省辦公經費,故不願為各級行政長官設立幫辦、顧問的職位;而各級長官為了應付職、差,不辱使命,不得不“自費”養一批幕客。表麵上看,國家確實節約了開支,可是,這個“自費”既然打了引號,其實非自費,又不待贅言。我們聽到的名目繁多的“陋規”、“虛冒”、“苛捐”、“雜稅”等等“灰色收入”,其大部分就用來負擔幕客的開支。然則,國庫雖不因此而虛減,人民實因此而加重負擔。當然,民生問題歷來不是吾國政治的重點;“肉食者”雖然明知幕客製度乃是一種畸形製度,但在國家開支得以節約的前提下,也就掩耳盜鈴,並不嚴命廢除。甚而有才高能顯的著名幕客,可以上達天聽;例如,被雍正稱為“巡撫中第一人”的田文鏡,其幕友鄔先生就獲此殊榮。田上請安摺,雍正批曰:“朕安。鄔先生安否?”
但是,凡事皆有利弊。幕客固然是朝廷命官的好幫手,但為善為惡,存乎其心而已;倘若把持官府,枉刑納賄,有官之權而無官之責,那也令人頭疼。故同樣是雍正皇帝,就曾下過一道這樣的諭旨:
“各省督撫衙門事繁,非一手一足所能辦,勢必延請幕賓相助,其來久矣。但幕賓賢否不等,每有不肖之徒勾通內外,肆行作弊。黜陟屬員,則清濁混淆;中理刑獄,則曲直倒置。敗督撫之清節,誤督撫之功名。彼則置身事外,飽橐而去。殊為可恨!夫今之幕客,即古之參謀、記室;凡節度、觀察等使赴任之時,皆徵辟幕僚,功績果著,即拜表薦引。彼愛惜功名,自不敢任意苟且。嗣後督撫所延幕賓,須擇歷練老成、深信不疑之人,將姓名具題,如效力有年,果稱厥職,行文谘部議敘,授之職任,以示砥礪”
這可算是清朝關於幕客使用的基本大法。幕客如果一心求財,則不免在辦理人事(“黜陟屬員”)、刑事(“中理刑獄”)這些重要公務時上下其手,一味貪索。倘若懸以功令,在科舉以外,給這些編外知識分子(很多幕客出身秀才乃至舉人,並非一般“愚氓”)指明一條升遷之途,或許能減少乃至杜絕幕客們“任意苟且”的現象。因此,“效力有年,果稱厥職”的幕客,可以繞過科舉這道坎,經吏部“議敘”後,“授之職任”。然則,學而優則仕以外,還有一道幕而優則官的後門,幕客們名心一動,官癮一發,未嚐不會檢討自己的行為,以便博取功名。反之,也可見出朝廷早已認識“勾通內外,肆行作弊”的“劣幕”的危害性,一旦發現,絕不會姑息。因此,左宗棠被官文、樊燮這兩位一、二品大員以“著名劣幕”、“以圖陷害”的罪名告上朝廷,文宗勢必要嚴肅處理。
左宗棠在湖南一地,固然極為威風;但是,京城、湖南相隔千裏,而與之為敵的又是總督、總兵,下情不能上達,命官親於幕客,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此案一開始被欽命嚴查,左宗棠就註定處於極為不利的地位。駱秉章倒是講義氣,立即復奏為其辨冤;但是,駱、左二人是僱傭關係,不能逃脫包庇的嫌疑,故批諭有“劣幕把持”一語,嚴加申飭。駱秉章隻能噤口不言,再不敢放半個屁。最搞笑的是,“劣幕把持”四字傳開以後,左公館大門左側就被好事者刷了一道標語:“欽加劣幕銜幫辦湖南巡撫左公館” 。搞笑歸搞笑,左宗棠還真不敢抹去這道標語。為什麽?我先講段杭世駿的逸事:
“乙酉歲(伯牛案幹隆三十年),純皇帝南巡。大宗(世駿字)迎駕。召見,問:‘汝何以為活?’對曰:‘臣世駿開舊貨攤。’上曰:‘何謂開舊貨攤?’對曰:‘買破銅爛鐵,陳於地,賣之。’上大笑,手書‘買賣破銅爛鐵’六大字賜之” ;
這六個大字,立即被裱起來,懸掛於杭世駿的破銅爛鐵店(伯牛按其實則古董店也,在西湖邊)。除了“本朝”典故,還有一個更著名的前朝案例,即所謂“奉旨填詞柳三變(永)”,都能體現出天音禦筆的可貴。因此,左公館門側的標語,在案情水落石出以前,是不能隨便抹去的。
五、相期無負平生(上)有忍乃有濟
不過,當日的左宗棠,是絕對笑不出來的。罪名查實,判他“陷害”樊燮的話,他就免不了逐出幕府、充軍新疆的處罰 。那麽,如何化解這道災厄呢?如前所述,官司已經到了禦前,要斡旋的話,不去北京是不成的。去北京,也有講究。一則三人對六麵,去刑部辯論一番;一則委託能通天的主,在禦前美言一番。左宗棠不是曾國藩,他沒在京城各部混過,更沒有穆彰阿、倭仁那樣的奧援;加之天性倔強,不肯鑽營,故致書胡林翼,說得甚為悲壯:
“‘蕭育、杜陵男子,何雲詣簿’;乃漢人尚氣語,農人不願學。國人陳天一先人[生] 潢佐靳文襄治河,曾蒙特恩賞國子監祭酒,後以蜚語上聞,願就刑部對質,一夕暴死;乃吾師也。不負特達之知,不與黨人之禍,不挫丈夫之氣,其自處較有道理” ;
但是,凡事皆有利弊。幕客固然是朝廷命官的好幫手,但為善為惡,存乎其心而已;倘若把持官府,枉刑納賄,有官之權而無官之責,那也令人頭疼。故同樣是雍正皇帝,就曾下過一道這樣的諭旨:
“各省督撫衙門事繁,非一手一足所能辦,勢必延請幕賓相助,其來久矣。但幕賓賢否不等,每有不肖之徒勾通內外,肆行作弊。黜陟屬員,則清濁混淆;中理刑獄,則曲直倒置。敗督撫之清節,誤督撫之功名。彼則置身事外,飽橐而去。殊為可恨!夫今之幕客,即古之參謀、記室;凡節度、觀察等使赴任之時,皆徵辟幕僚,功績果著,即拜表薦引。彼愛惜功名,自不敢任意苟且。嗣後督撫所延幕賓,須擇歷練老成、深信不疑之人,將姓名具題,如效力有年,果稱厥職,行文谘部議敘,授之職任,以示砥礪”
這可算是清朝關於幕客使用的基本大法。幕客如果一心求財,則不免在辦理人事(“黜陟屬員”)、刑事(“中理刑獄”)這些重要公務時上下其手,一味貪索。倘若懸以功令,在科舉以外,給這些編外知識分子(很多幕客出身秀才乃至舉人,並非一般“愚氓”)指明一條升遷之途,或許能減少乃至杜絕幕客們“任意苟且”的現象。因此,“效力有年,果稱厥職”的幕客,可以繞過科舉這道坎,經吏部“議敘”後,“授之職任”。然則,學而優則仕以外,還有一道幕而優則官的後門,幕客們名心一動,官癮一發,未嚐不會檢討自己的行為,以便博取功名。反之,也可見出朝廷早已認識“勾通內外,肆行作弊”的“劣幕”的危害性,一旦發現,絕不會姑息。因此,左宗棠被官文、樊燮這兩位一、二品大員以“著名劣幕”、“以圖陷害”的罪名告上朝廷,文宗勢必要嚴肅處理。
左宗棠在湖南一地,固然極為威風;但是,京城、湖南相隔千裏,而與之為敵的又是總督、總兵,下情不能上達,命官親於幕客,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此案一開始被欽命嚴查,左宗棠就註定處於極為不利的地位。駱秉章倒是講義氣,立即復奏為其辨冤;但是,駱、左二人是僱傭關係,不能逃脫包庇的嫌疑,故批諭有“劣幕把持”一語,嚴加申飭。駱秉章隻能噤口不言,再不敢放半個屁。最搞笑的是,“劣幕把持”四字傳開以後,左公館大門左側就被好事者刷了一道標語:“欽加劣幕銜幫辦湖南巡撫左公館” 。搞笑歸搞笑,左宗棠還真不敢抹去這道標語。為什麽?我先講段杭世駿的逸事:
“乙酉歲(伯牛案幹隆三十年),純皇帝南巡。大宗(世駿字)迎駕。召見,問:‘汝何以為活?’對曰:‘臣世駿開舊貨攤。’上曰:‘何謂開舊貨攤?’對曰:‘買破銅爛鐵,陳於地,賣之。’上大笑,手書‘買賣破銅爛鐵’六大字賜之” ;
這六個大字,立即被裱起來,懸掛於杭世駿的破銅爛鐵店(伯牛按其實則古董店也,在西湖邊)。除了“本朝”典故,還有一個更著名的前朝案例,即所謂“奉旨填詞柳三變(永)”,都能體現出天音禦筆的可貴。因此,左公館門側的標語,在案情水落石出以前,是不能隨便抹去的。
五、相期無負平生(上)有忍乃有濟
不過,當日的左宗棠,是絕對笑不出來的。罪名查實,判他“陷害”樊燮的話,他就免不了逐出幕府、充軍新疆的處罰 。那麽,如何化解這道災厄呢?如前所述,官司已經到了禦前,要斡旋的話,不去北京是不成的。去北京,也有講究。一則三人對六麵,去刑部辯論一番;一則委託能通天的主,在禦前美言一番。左宗棠不是曾國藩,他沒在京城各部混過,更沒有穆彰阿、倭仁那樣的奧援;加之天性倔強,不肯鑽營,故致書胡林翼,說得甚為悲壯:
“‘蕭育、杜陵男子,何雲詣簿’;乃漢人尚氣語,農人不願學。國人陳天一先人[生] 潢佐靳文襄治河,曾蒙特恩賞國子監祭酒,後以蜚語上聞,願就刑部對質,一夕暴死;乃吾師也。不負特達之知,不與黨人之禍,不挫丈夫之氣,其自處較有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