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委員長和他的政府來說,這是一次最大的打擊;因為當時,緬甸公路是中國唯一一條與外麵世界聯繫的通道。
蔣介石發表了一個聲明,正式指責英國的決定違背了現有的中英條約。
然而,中國對此無法再做什麽,因為他們和英國的處境相同,都是麵對兇惡的敵人孤軍奮戰,沒有盟友。在日本,米內光內閣在這個月垮台,近衛重新擔任首相。為了守信用,他遵守對英國的許諾,的確又提出了一個“和平”建議。這一次,日本建議給察哈爾、綏遠、河北、山西和山東這五個北方省份以特殊的地位,並承認汪精衛政權,對“滿洲國”將來的地位問題延期作決定。和往常一樣,蔣介石對此未予理睬。
10月12日,看到在中國的和平努力沒有什麽效果,英國人又開放了緬甸公路。
在蔣介石看來,英國人改變了原來那個殘酷的決定,這表示他們從根本上重新肯定了中國的地位,至此,他已堅信,日美之間的衝突不僅不可避免,而且很快就會出現。
因此,他宣布,中國完全與英國和美國站在一起,共同對抗軸心國的侵略。這樣一來,即使日本提出很體麵的條件,國民政府也會拒絕商談。這些決定是1940年11月宣布的,在蔣介石的所有將領和顧問中沒有一點異議。
蔣介石在抗日期間受到的另一個重大打擊來自於一個意想不到的地方。
1941年4月13日,蘇聯出人預料地與日本簽定了五年的中立條約。在蔣介石看來,史達林變幻無常的政策簡直令人難以置信。史達林一直在為中國提供軍需品,以對付日本人。
可是現在,俄國人卻玩世不恭地置1924年的中蘇協議和1937年的中蘇互不侵犯條約於不顧,使日本人不受蘇聯在其亞洲地區採取軍事行動的威脅,讓他們放開手腳,在中國為所欲為。
這次打擊對蔣介石顯得尤為沉重,這是因為僅僅在兩天前,即1941年4月11日,蘇聯駐中國大使還向中國政府保證,俄國絕不會出於自私的考慮而犧牲一個友好國家的利益。
在上個月,中國人對於日本外相鬆岡洋右結束訪德後對莫斯科進行的訪問一直十分關注。但是,這位大使說,蘇聯政府給予鬆岡洋右的隻不過是一般的外交禮遇。在蘇日新簽的條約中,日本承認蘇聯保護下的外蒙古共和國,而蘇聯則承認“滿洲國”。
多年以後,蔣介石在他寫的《蘇俄在中國》一書中提到這件事時說:
1941年4月的中立協定隻是俄日龐大陰謀中的一小部分,在這個陰謀中,外蒙古、新疆、西藏和陝西省的潼關山口都將劃歸蘇聯。
蔣介石從未像現在這樣需要美國的幫助。
1941年5月10日,在美國大使納爾遜·t·詹森的告別晚宴上,委員長對美國說了一番帶鼓動性的恭維話,他說:
“我堅信,世界上任何膽敢以美國這個民主國家為敵的國家,都必定會遭到滅亡。”
史達林與日本簽定的“中立”條約無論從政治上看還是從戰略上看,都是對蘇聯有利的:它對納粹德國與蘇聯的協定是一個補充。蘇德協定起初給兩個反共夥伴之間打進了一個楔子,現在的蘇日協定則進一步使蘇聯受到威脅的邊境得到了某種不受侵犯的保證。
然而,這個協定並沒能保護蘇聯,就象與希特勒簽的那個協定一樣,沒能阻止希特勒1941年6月22日入侵蘇聯。
當希特勒的軍隊向莫斯科開進時,史達林呼籲中國共產黨打擊中國北部的新增日軍。按照他的考慮,這種牽製能使他得以把東部邊境上的蘇軍撤到其歐洲地區,以用於防禦。但是毛澤東不願意讓他的八路軍冒滅亡的危險,因而斷然拒絕了這個要求。
9月份,別無他法的俄國人隻好把遠東軍轉移到歐洲前線,這時朱可夫才得以把納粹的進攻阻止在首都的郊外。
但是,這時的日本並不打算入侵蘇聯的遠東地區。相反,他們的計劃是打擊美國的海軍,橫掃東南亞。問題在於,“中國事件”已經拖了四年多,仍然牽製著日本的大部隊。
這樣,在1941年9月,東京又作了一次“講和”的試探。這一次,他們暗示將接受汪精衛和蔣介石之間的和解。但是蔣介石仍不願和他們來往。
委員長發現美國的態度很難捉摸。1940年夏,美國政府停止了對一些國家廢鋼鐵的出口,其中包括日本。如果日本進攻美國,毫無疑問,中國將得到美國的全力援助。
但是,是哪個中國呢?1941年2月,羅斯福總統讓他的行政助手勞克林·柯裏給蔣介石帶去了一個令他不安的口信。柯裏與委員長的會談不下十次。第一次會談時,柯裏就轉達了羅斯福的口信,大意是:在他眼裏中國的共產黨看上去更象社會主義者,這樣,目標當然就應該是國共合作。
柯裏希望與周恩來見麵,委員長對此沒有反對,但是,當談到中國共產黨的所作所為以及他們與第三國際的關係時,蔣介石嚴厲地指責了這位總統特使。在蔣介石看來。有關中國共產黨的錯誤情報傳到羅斯福總統那裏已有多時了。
隨著1941年一天一天地過去,羅斯福總統與日本人的對抗越來越強。7月份,他凍結了在美國的日本資產。8月,他警告日本,如果他們進一步採取對亞洲實行軍事占領的政策,將會迫使美國“立即採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以保護美國的權利和利益。
蔣介石發表了一個聲明,正式指責英國的決定違背了現有的中英條約。
然而,中國對此無法再做什麽,因為他們和英國的處境相同,都是麵對兇惡的敵人孤軍奮戰,沒有盟友。在日本,米內光內閣在這個月垮台,近衛重新擔任首相。為了守信用,他遵守對英國的許諾,的確又提出了一個“和平”建議。這一次,日本建議給察哈爾、綏遠、河北、山西和山東這五個北方省份以特殊的地位,並承認汪精衛政權,對“滿洲國”將來的地位問題延期作決定。和往常一樣,蔣介石對此未予理睬。
10月12日,看到在中國的和平努力沒有什麽效果,英國人又開放了緬甸公路。
在蔣介石看來,英國人改變了原來那個殘酷的決定,這表示他們從根本上重新肯定了中國的地位,至此,他已堅信,日美之間的衝突不僅不可避免,而且很快就會出現。
因此,他宣布,中國完全與英國和美國站在一起,共同對抗軸心國的侵略。這樣一來,即使日本提出很體麵的條件,國民政府也會拒絕商談。這些決定是1940年11月宣布的,在蔣介石的所有將領和顧問中沒有一點異議。
蔣介石在抗日期間受到的另一個重大打擊來自於一個意想不到的地方。
1941年4月13日,蘇聯出人預料地與日本簽定了五年的中立條約。在蔣介石看來,史達林變幻無常的政策簡直令人難以置信。史達林一直在為中國提供軍需品,以對付日本人。
可是現在,俄國人卻玩世不恭地置1924年的中蘇協議和1937年的中蘇互不侵犯條約於不顧,使日本人不受蘇聯在其亞洲地區採取軍事行動的威脅,讓他們放開手腳,在中國為所欲為。
這次打擊對蔣介石顯得尤為沉重,這是因為僅僅在兩天前,即1941年4月11日,蘇聯駐中國大使還向中國政府保證,俄國絕不會出於自私的考慮而犧牲一個友好國家的利益。
在上個月,中國人對於日本外相鬆岡洋右結束訪德後對莫斯科進行的訪問一直十分關注。但是,這位大使說,蘇聯政府給予鬆岡洋右的隻不過是一般的外交禮遇。在蘇日新簽的條約中,日本承認蘇聯保護下的外蒙古共和國,而蘇聯則承認“滿洲國”。
多年以後,蔣介石在他寫的《蘇俄在中國》一書中提到這件事時說:
1941年4月的中立協定隻是俄日龐大陰謀中的一小部分,在這個陰謀中,外蒙古、新疆、西藏和陝西省的潼關山口都將劃歸蘇聯。
蔣介石從未像現在這樣需要美國的幫助。
1941年5月10日,在美國大使納爾遜·t·詹森的告別晚宴上,委員長對美國說了一番帶鼓動性的恭維話,他說:
“我堅信,世界上任何膽敢以美國這個民主國家為敵的國家,都必定會遭到滅亡。”
史達林與日本簽定的“中立”條約無論從政治上看還是從戰略上看,都是對蘇聯有利的:它對納粹德國與蘇聯的協定是一個補充。蘇德協定起初給兩個反共夥伴之間打進了一個楔子,現在的蘇日協定則進一步使蘇聯受到威脅的邊境得到了某種不受侵犯的保證。
然而,這個協定並沒能保護蘇聯,就象與希特勒簽的那個協定一樣,沒能阻止希特勒1941年6月22日入侵蘇聯。
當希特勒的軍隊向莫斯科開進時,史達林呼籲中國共產黨打擊中國北部的新增日軍。按照他的考慮,這種牽製能使他得以把東部邊境上的蘇軍撤到其歐洲地區,以用於防禦。但是毛澤東不願意讓他的八路軍冒滅亡的危險,因而斷然拒絕了這個要求。
9月份,別無他法的俄國人隻好把遠東軍轉移到歐洲前線,這時朱可夫才得以把納粹的進攻阻止在首都的郊外。
但是,這時的日本並不打算入侵蘇聯的遠東地區。相反,他們的計劃是打擊美國的海軍,橫掃東南亞。問題在於,“中國事件”已經拖了四年多,仍然牽製著日本的大部隊。
這樣,在1941年9月,東京又作了一次“講和”的試探。這一次,他們暗示將接受汪精衛和蔣介石之間的和解。但是蔣介石仍不願和他們來往。
委員長發現美國的態度很難捉摸。1940年夏,美國政府停止了對一些國家廢鋼鐵的出口,其中包括日本。如果日本進攻美國,毫無疑問,中國將得到美國的全力援助。
但是,是哪個中國呢?1941年2月,羅斯福總統讓他的行政助手勞克林·柯裏給蔣介石帶去了一個令他不安的口信。柯裏與委員長的會談不下十次。第一次會談時,柯裏就轉達了羅斯福的口信,大意是:在他眼裏中國的共產黨看上去更象社會主義者,這樣,目標當然就應該是國共合作。
柯裏希望與周恩來見麵,委員長對此沒有反對,但是,當談到中國共產黨的所作所為以及他們與第三國際的關係時,蔣介石嚴厲地指責了這位總統特使。在蔣介石看來。有關中國共產黨的錯誤情報傳到羅斯福總統那裏已有多時了。
隨著1941年一天一天地過去,羅斯福總統與日本人的對抗越來越強。7月份,他凍結了在美國的日本資產。8月,他警告日本,如果他們進一步採取對亞洲實行軍事占領的政策,將會迫使美國“立即採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以保護美國的權利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