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頭幾個月裏,最讓人震驚的新聞不是軍事方麵的,而是政治上的:汪精衛完全成了日本人的傀儡。
當他1938年底逃到河內時,蔣介石所作的唯一的公開反應就是在1939年1月7日發表一個聲明,說明他和汪精衛事先沒有討論過與日本講和(這不是實情)。
過了許多年之後,有人讓霍林頓·唐站出來說,蔣介石當時是想給汪精衛留條後路,讓他再考慮一下他的行動。
我們已看到,實際上蔣介石已派了殺手去刺殺汪精衛。當看到刺客顯然不可能成功時,蔣介石的政府在1939年6月8日發出了捉拿懲罰汪精衛的命令。
7月9日,汪精衛指責蔣介石在“為赤色分子幫忙”,要把中國引向滅亡。隨後,他宣稱自己是“正統的中國國民黨”的領袖。這個偽國民黨開了一個“第六屆代表大會”,會議選舉汪精衛為“主席”。
到1940年1月底,日本首相米內光大將又提出了一項“和平”建議。他間接地提到由汪精衛來組織新政府,在這個政府裏,“甚至連蔣介石將軍”和重慶的其他官員也都可以接受。一個月之後,有報導說,汪精衛“政府”已與日本簽定了“八條協議”。
所有這些行動的高潮是在1940年3月30日,這一天,汪精衛的“政府”在南京正式宣布成立。整個過程像一出奇特的鬧劇。汪精衛不僅把自己的黨稱作“國民黨”,並全部照搬國民黨的口號,而且還使用孫中山設計的“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這樣一來,重慶和南京兩個首府上空飄的是相同的旗子。
汪精衛的“政府”甚至還徵集了一支軍隊,他們給被抓來的“士兵”兩個選擇:要麽參加這個軍隊,要麽槍斃。毫不奇怪,這支軍隊有許多人開小差。1941年9月,在河南北部,30000名汪精衛的士兵殺死了他們的日本軍官,轉到了蔣介石這邊。
日本一直等到11月30日才承認它的傀儡政權,“滿洲國”
也跟著承認。1941年7月1日,德國和義大利以及軸心國的衛星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斯洛伐克和克羅埃西亞相繼表示承認汪偽政權。西班牙也採取了相同的做法。
在重慶,蔣介石對這一消息的反應是,把汪精衛的一個同謀石友三送上了軍事法庭,並將他處決;蔣介石的秘密警察逮捕了155名被認為是暗中支持汪精衛的人。
傳統的看法顯然認為汪精衛是個典型的叛徒和傀儡,是一個賣國賊。
但是,所有這些情況實際上要比戰時人們所看到的複雜得多。汪精衛曾是孫中山最親近的一個學生。在權力鬥爭中,他敗在了蔣介石手下,受到了排擠。但是,他與蔣介石的個人恩怨並不能作為他在抗日戰爭中所做所為的唯一解釋。
據陳公博講,他是在1932年就對抗日產生了疑慮。在此之前,他是支持抵抗的,但是長城古北口之戰使他十分失望。從倖存的中國將領那裏,他得知士兵們根本無法抵擋日本人,因為他們的武器與敵人的相比大落後了。這件事使汪精衛認為,講和比抵抗強。
1946年,《大公報》的創建者之一胡霖告訴埃裏克·周,汪精衛在1932年的歐洲之行以後變成了一個堅定的反共派。
從此以後,在私下的談話中,他常常自責曾領導過國民黨的左翼。他認為,歐洲對共產主義的擔心超過了對法西斯主義的擔心。他把“真正的中日合作”看成是亞洲的一個穩定因素。
但是,由於害怕分裂國民黨,他的這些思想一直到1935年才公開。當時,他在南京成立了一個“低調俱樂部”,向政界、商界及文化界的人士傳播他那些與日本講和的主張。
隨後,日本發動了對中國的全麵入侵。必須承認,與法國淪陷後的貝當和拉瓦爾相比,汪精衛的所作所為沒有那麽多可為其辯解的理由,因為中國還沒有被打敗。
盡管如此,汪精衛似乎已完全相信,在日本強大的武力麵前,中國不可能獲勝,而且,與全麵失敗後強加的和平相比,在1939年或1940年進行和談會產生更寬鬆的條款。
1938年1月16日,日本近衛內閣發表聲明說:日本政府今後將拒絕與以蔣介石為代表的中國國民政府打交道,對於汪精衛及想法和他一致的人來說,這個聲明使和談的可能性完全破滅了”。如果日本人推翻不了蔣介石,又不與他打交道,那麽前景將是無止境的戰爭。
唯一的辦法看來隻有以另一個政府領導人取代蔣介石,此人要有一定的履歷和聲望,必須是討日本人歡心的。隻有汪精衛自己符合這些條件。
起初。日本人自己選中了老牌軍閥吳佩孚作他們的傀儡。
但是他輕蔑地拒絕了日本人的殷勤表示,日本人曾暗示汪精衛,他們準備在敵對狀態結束後的兩年內從中國撤走其軍隊。
但是,一旦他“就職”,日本人就根本不願再作這種承諾。
事實證明蔣介石選擇抵抗是正確的。
對於蔣介石和中國來說,1940年從頭到尾都是一個具有極大的政治意義的年份。
西歐的戰爭災難給中國帶來了不利的後果。利用法國的淪陷,日本向法國發出了最後通碟,要求它關閉由河內到中國的鐵路。英國人退出敦刻爾克之後也是元氣大傷,並陷入了孤立,利用英國的困境,日本要求英國立即關閉香港邊境和緬甸公路.否則將以戰爭相威脅。溫斯頓·邱吉爾在絕望中求助於羅斯福總統:如果戰爭到來,美國會幫助英國對付日本嗎?然而,當時美國自己也很虛弱。而且,在羅斯福看來,讓他的國家為挽救大英帝國的家當而捲入一場戰爭,在政治上是無法考慮的,7月12日,英國入關閉了緬甸公路。讓他們的良心得到一點兒安慰的是他們加上了一個附帶條件,即隻關閉三個月,再給中日一次和平解決問題的機會。
當他1938年底逃到河內時,蔣介石所作的唯一的公開反應就是在1939年1月7日發表一個聲明,說明他和汪精衛事先沒有討論過與日本講和(這不是實情)。
過了許多年之後,有人讓霍林頓·唐站出來說,蔣介石當時是想給汪精衛留條後路,讓他再考慮一下他的行動。
我們已看到,實際上蔣介石已派了殺手去刺殺汪精衛。當看到刺客顯然不可能成功時,蔣介石的政府在1939年6月8日發出了捉拿懲罰汪精衛的命令。
7月9日,汪精衛指責蔣介石在“為赤色分子幫忙”,要把中國引向滅亡。隨後,他宣稱自己是“正統的中國國民黨”的領袖。這個偽國民黨開了一個“第六屆代表大會”,會議選舉汪精衛為“主席”。
到1940年1月底,日本首相米內光大將又提出了一項“和平”建議。他間接地提到由汪精衛來組織新政府,在這個政府裏,“甚至連蔣介石將軍”和重慶的其他官員也都可以接受。一個月之後,有報導說,汪精衛“政府”已與日本簽定了“八條協議”。
所有這些行動的高潮是在1940年3月30日,這一天,汪精衛的“政府”在南京正式宣布成立。整個過程像一出奇特的鬧劇。汪精衛不僅把自己的黨稱作“國民黨”,並全部照搬國民黨的口號,而且還使用孫中山設計的“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這樣一來,重慶和南京兩個首府上空飄的是相同的旗子。
汪精衛的“政府”甚至還徵集了一支軍隊,他們給被抓來的“士兵”兩個選擇:要麽參加這個軍隊,要麽槍斃。毫不奇怪,這支軍隊有許多人開小差。1941年9月,在河南北部,30000名汪精衛的士兵殺死了他們的日本軍官,轉到了蔣介石這邊。
日本一直等到11月30日才承認它的傀儡政權,“滿洲國”
也跟著承認。1941年7月1日,德國和義大利以及軸心國的衛星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斯洛伐克和克羅埃西亞相繼表示承認汪偽政權。西班牙也採取了相同的做法。
在重慶,蔣介石對這一消息的反應是,把汪精衛的一個同謀石友三送上了軍事法庭,並將他處決;蔣介石的秘密警察逮捕了155名被認為是暗中支持汪精衛的人。
傳統的看法顯然認為汪精衛是個典型的叛徒和傀儡,是一個賣國賊。
但是,所有這些情況實際上要比戰時人們所看到的複雜得多。汪精衛曾是孫中山最親近的一個學生。在權力鬥爭中,他敗在了蔣介石手下,受到了排擠。但是,他與蔣介石的個人恩怨並不能作為他在抗日戰爭中所做所為的唯一解釋。
據陳公博講,他是在1932年就對抗日產生了疑慮。在此之前,他是支持抵抗的,但是長城古北口之戰使他十分失望。從倖存的中國將領那裏,他得知士兵們根本無法抵擋日本人,因為他們的武器與敵人的相比大落後了。這件事使汪精衛認為,講和比抵抗強。
1946年,《大公報》的創建者之一胡霖告訴埃裏克·周,汪精衛在1932年的歐洲之行以後變成了一個堅定的反共派。
從此以後,在私下的談話中,他常常自責曾領導過國民黨的左翼。他認為,歐洲對共產主義的擔心超過了對法西斯主義的擔心。他把“真正的中日合作”看成是亞洲的一個穩定因素。
但是,由於害怕分裂國民黨,他的這些思想一直到1935年才公開。當時,他在南京成立了一個“低調俱樂部”,向政界、商界及文化界的人士傳播他那些與日本講和的主張。
隨後,日本發動了對中國的全麵入侵。必須承認,與法國淪陷後的貝當和拉瓦爾相比,汪精衛的所作所為沒有那麽多可為其辯解的理由,因為中國還沒有被打敗。
盡管如此,汪精衛似乎已完全相信,在日本強大的武力麵前,中國不可能獲勝,而且,與全麵失敗後強加的和平相比,在1939年或1940年進行和談會產生更寬鬆的條款。
1938年1月16日,日本近衛內閣發表聲明說:日本政府今後將拒絕與以蔣介石為代表的中國國民政府打交道,對於汪精衛及想法和他一致的人來說,這個聲明使和談的可能性完全破滅了”。如果日本人推翻不了蔣介石,又不與他打交道,那麽前景將是無止境的戰爭。
唯一的辦法看來隻有以另一個政府領導人取代蔣介石,此人要有一定的履歷和聲望,必須是討日本人歡心的。隻有汪精衛自己符合這些條件。
起初。日本人自己選中了老牌軍閥吳佩孚作他們的傀儡。
但是他輕蔑地拒絕了日本人的殷勤表示,日本人曾暗示汪精衛,他們準備在敵對狀態結束後的兩年內從中國撤走其軍隊。
但是,一旦他“就職”,日本人就根本不願再作這種承諾。
事實證明蔣介石選擇抵抗是正確的。
對於蔣介石和中國來說,1940年從頭到尾都是一個具有極大的政治意義的年份。
西歐的戰爭災難給中國帶來了不利的後果。利用法國的淪陷,日本向法國發出了最後通碟,要求它關閉由河內到中國的鐵路。英國人退出敦刻爾克之後也是元氣大傷,並陷入了孤立,利用英國的困境,日本要求英國立即關閉香港邊境和緬甸公路.否則將以戰爭相威脅。溫斯頓·邱吉爾在絕望中求助於羅斯福總統:如果戰爭到來,美國會幫助英國對付日本嗎?然而,當時美國自己也很虛弱。而且,在羅斯福看來,讓他的國家為挽救大英帝國的家當而捲入一場戰爭,在政治上是無法考慮的,7月12日,英國入關閉了緬甸公路。讓他們的良心得到一點兒安慰的是他們加上了一個附帶條件,即隻關閉三個月,再給中日一次和平解決問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