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三疑案(2)
淩晨,宮中忽然急召群臣,等到大臣們趕去時,光宗朱常洛已經駕崩了。到此時,朱常洛即位才剛滿30天!
光宗駕崩,在宮裏引起軒然大波。
有人認為,李可灼進的“紅色丸藥”就是春藥“紅丸”,皇帝陰寒大泄,李可灼把春藥當補藥進上,是對症下藥。
有人認為,拿春藥給危重病人吃,有悖常理。李可灼不是禦醫,卻擅自給皇帝吃藥。李可灼一定是受人指使,謀殺皇上。
繼朱常洛而後新登極的天啟皇帝朱由校迫於輿論壓力,罷免了沒有力阻李可灼進藥的內閣首輔方從哲,李可灼被判流戍,崔文升被貶放南京,“紅丸”案草草收場。
但朱常洛暴死之謎,始終未解,“紅丸案”成為明宮疑案之一。
移宮案
幹清宮內景移宮圖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至九月一日,萬曆、泰昌兩帝相繼而亡,新帝即位之事關係著國家的命運,成為朝野關注的焦點。
朱由校是朱常洛的兒子,由於朱常洛本來就不得萬曆皇帝的寵愛,朱由校自幼也備受冷落,萬曆帝臨死前才留下遺囑冊立其為皇太孫。朱由校的生母王才人被光宗寵愛的李選侍淩辱致死,王才人臨終前留下遺言:“我與西李有仇,負恨難伸。”朱由校從小也受到李選侍的侮辱淩虐,害怕李選侍,性格軟弱。
朱常洛即位後,朱由校與李選侍一起遷住幹清宮。不久,泰昌帝朱常洛駕崩,李選侍控製了幹清宮,與太監魏忠賢密謀挾持朱由校,以把持朝政,引起朝臣極力反對。
泰昌帝駕崩當天,楊漣、劉一燝等朝臣即直奔幹清宮,請見皇長子朱由校,商談即位之事。在大臣們的力爭下,李選侍才允許朱由校和大臣們見麵。楊漣等人見到朱由校,叩首山呼萬歲,並保護朱由校離開幹清宮,到文華殿接受群臣的禮拜,定於當月六日舉行登極大典。為朱由校的安全起見,朝臣們暫將朱由校安排在太子宮居住,由太監王安負責保護其安全。
李選侍挾持朱由校的目的落空之後,又提出,凡是大臣的章奏,要先交由她過目,然後再交朱由校,遭到朝臣們的強烈反對。同時,朝臣們又要求李選侍移出幹清宮,遭到李選侍拒絕。
按照禮儀製度,隻有皇帝和皇後才能住在幹清宮。李選侍本來就沒有資格住在幹清宮,她住進幹清宮完全是倚仗光宗的寵愛。光宗死後,按規矩李選侍必須搬出,讓新任皇帝搬進幹清宮。因此,一些大臣在光宗死後的第二天就上疏,敦促李選侍移官。李選侍又提出要先封自己為皇太後,才讓朱由校即位,也遭到大臣們的拒絕,李選侍和朝臣們的矛盾日漸激化。
朱由校登極日期越來越近。直到登極大典之日的前一天,李選侍仍然沒有移宮之意,並傳聞要繼續住在幹清宮。群臣站在幹清宮門外,迫促李選侍移出,給事中楊漣再次上疏,力促移宮,太監王安在幹清宮內極力驅逐,李選侍無奈,懷抱所生八公主,倉促離開幹清宮,移居仁壽殿。
九月六日,朱由校即皇帝位,是為熹宗,改明年為天啟元年。李選侍爭當皇太後、把持朝政的企圖落空了。
熹宗即位後,傳出諭旨,痛數李選侍數條罪狀,又下令讓李選侍搬出仁壽殿,移至宮女養老的噦鸞宮去住。至此,“移宮”風波才算暫告結束。
“事事關心”的東林黨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這是顧憲成為“東林書院”所書的一副對聯,道出了東林黨人身在書院、心懷天下的誌向。
從萬曆“爭國本”鬥爭開始,出現了長達數十年的黨爭。東林黨就是在這場黨爭中湧現出來的地主階級內部的反對派。
東林書院在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開始的“國本”之爭中,吏部郎中顧憲成力主冊立朱常洛為太子,而神宗卻想立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因此,顧憲成頗遭神宗的嫉恨。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在推舉閣臣時,顧憲成又推舉因擁立朱常洛而被解職的原來的首輔王家屏,被神宗削職罷官。
顧憲成的老家在無錫,無錫有一座東林書院,原為宋代楊時講道之所。顧憲成被革職後,與其弟顧允成將東林書院重新整修,集合誌同道合的朋友高攀龍、錢一本等在這裏講學,後來,孫丕揚、鄒元標、趙南星等又相繼被朝廷所黜,也先後赴東林講學。他們自負氣節,與朝廷相抗。一些退處林野的士大夫,聞訊響應。他們在講習之餘,往往“諷議朝政,裁量人物”,他們“每歲一大會,每月一小會”,在社會上引起顧憲成像很大反響,朝內官員也遙相應和。東林書院漸漸自成一黨,一時成為社會輿論的中心,被稱為“東林黨”,顧憲成也被尊稱為“東林先生”,顧憲成、高攀龍等在書院講學的八人,被稱為“東林八君子”。
東林講學之際,正值明末社會矛盾日趨激化之時,宦官擅權,政治日益腐化。顧憲成說:“在朝廷為官,誌不在君父,在地方做官,誌不在民生,離官而去,誌不在世道,子所不取。”東林人士為匡正時弊諷議朝政、評論官吏,既有鮮明的學術思想見解,又有積極的政治主張。他們要求廉正奉公,振興吏治,開放言路,革除朝野積弊,反對權貴貪贓枉法。東林黨人提出反對礦監稅吏掠奪、減輕賦役負擔、發展東南地區經濟等主張,得到當時社會的廣泛支持,同時也遭到宦官及各種依附勢力的激烈反對。兩者之間因政見分歧發展演變形成明末激烈的競爭局麵。反對派將在東林書院講學及與之有關係或支持同情講學的朝野人士籠統稱為“東林黨”而加以無端攻擊詆毀。
淩晨,宮中忽然急召群臣,等到大臣們趕去時,光宗朱常洛已經駕崩了。到此時,朱常洛即位才剛滿30天!
光宗駕崩,在宮裏引起軒然大波。
有人認為,李可灼進的“紅色丸藥”就是春藥“紅丸”,皇帝陰寒大泄,李可灼把春藥當補藥進上,是對症下藥。
有人認為,拿春藥給危重病人吃,有悖常理。李可灼不是禦醫,卻擅自給皇帝吃藥。李可灼一定是受人指使,謀殺皇上。
繼朱常洛而後新登極的天啟皇帝朱由校迫於輿論壓力,罷免了沒有力阻李可灼進藥的內閣首輔方從哲,李可灼被判流戍,崔文升被貶放南京,“紅丸”案草草收場。
但朱常洛暴死之謎,始終未解,“紅丸案”成為明宮疑案之一。
移宮案
幹清宮內景移宮圖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至九月一日,萬曆、泰昌兩帝相繼而亡,新帝即位之事關係著國家的命運,成為朝野關注的焦點。
朱由校是朱常洛的兒子,由於朱常洛本來就不得萬曆皇帝的寵愛,朱由校自幼也備受冷落,萬曆帝臨死前才留下遺囑冊立其為皇太孫。朱由校的生母王才人被光宗寵愛的李選侍淩辱致死,王才人臨終前留下遺言:“我與西李有仇,負恨難伸。”朱由校從小也受到李選侍的侮辱淩虐,害怕李選侍,性格軟弱。
朱常洛即位後,朱由校與李選侍一起遷住幹清宮。不久,泰昌帝朱常洛駕崩,李選侍控製了幹清宮,與太監魏忠賢密謀挾持朱由校,以把持朝政,引起朝臣極力反對。
泰昌帝駕崩當天,楊漣、劉一燝等朝臣即直奔幹清宮,請見皇長子朱由校,商談即位之事。在大臣們的力爭下,李選侍才允許朱由校和大臣們見麵。楊漣等人見到朱由校,叩首山呼萬歲,並保護朱由校離開幹清宮,到文華殿接受群臣的禮拜,定於當月六日舉行登極大典。為朱由校的安全起見,朝臣們暫將朱由校安排在太子宮居住,由太監王安負責保護其安全。
李選侍挾持朱由校的目的落空之後,又提出,凡是大臣的章奏,要先交由她過目,然後再交朱由校,遭到朝臣們的強烈反對。同時,朝臣們又要求李選侍移出幹清宮,遭到李選侍拒絕。
按照禮儀製度,隻有皇帝和皇後才能住在幹清宮。李選侍本來就沒有資格住在幹清宮,她住進幹清宮完全是倚仗光宗的寵愛。光宗死後,按規矩李選侍必須搬出,讓新任皇帝搬進幹清宮。因此,一些大臣在光宗死後的第二天就上疏,敦促李選侍移官。李選侍又提出要先封自己為皇太後,才讓朱由校即位,也遭到大臣們的拒絕,李選侍和朝臣們的矛盾日漸激化。
朱由校登極日期越來越近。直到登極大典之日的前一天,李選侍仍然沒有移宮之意,並傳聞要繼續住在幹清宮。群臣站在幹清宮門外,迫促李選侍移出,給事中楊漣再次上疏,力促移宮,太監王安在幹清宮內極力驅逐,李選侍無奈,懷抱所生八公主,倉促離開幹清宮,移居仁壽殿。
九月六日,朱由校即皇帝位,是為熹宗,改明年為天啟元年。李選侍爭當皇太後、把持朝政的企圖落空了。
熹宗即位後,傳出諭旨,痛數李選侍數條罪狀,又下令讓李選侍搬出仁壽殿,移至宮女養老的噦鸞宮去住。至此,“移宮”風波才算暫告結束。
“事事關心”的東林黨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這是顧憲成為“東林書院”所書的一副對聯,道出了東林黨人身在書院、心懷天下的誌向。
從萬曆“爭國本”鬥爭開始,出現了長達數十年的黨爭。東林黨就是在這場黨爭中湧現出來的地主階級內部的反對派。
東林書院在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開始的“國本”之爭中,吏部郎中顧憲成力主冊立朱常洛為太子,而神宗卻想立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因此,顧憲成頗遭神宗的嫉恨。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在推舉閣臣時,顧憲成又推舉因擁立朱常洛而被解職的原來的首輔王家屏,被神宗削職罷官。
顧憲成的老家在無錫,無錫有一座東林書院,原為宋代楊時講道之所。顧憲成被革職後,與其弟顧允成將東林書院重新整修,集合誌同道合的朋友高攀龍、錢一本等在這裏講學,後來,孫丕揚、鄒元標、趙南星等又相繼被朝廷所黜,也先後赴東林講學。他們自負氣節,與朝廷相抗。一些退處林野的士大夫,聞訊響應。他們在講習之餘,往往“諷議朝政,裁量人物”,他們“每歲一大會,每月一小會”,在社會上引起顧憲成像很大反響,朝內官員也遙相應和。東林書院漸漸自成一黨,一時成為社會輿論的中心,被稱為“東林黨”,顧憲成也被尊稱為“東林先生”,顧憲成、高攀龍等在書院講學的八人,被稱為“東林八君子”。
東林講學之際,正值明末社會矛盾日趨激化之時,宦官擅權,政治日益腐化。顧憲成說:“在朝廷為官,誌不在君父,在地方做官,誌不在民生,離官而去,誌不在世道,子所不取。”東林人士為匡正時弊諷議朝政、評論官吏,既有鮮明的學術思想見解,又有積極的政治主張。他們要求廉正奉公,振興吏治,開放言路,革除朝野積弊,反對權貴貪贓枉法。東林黨人提出反對礦監稅吏掠奪、減輕賦役負擔、發展東南地區經濟等主張,得到當時社會的廣泛支持,同時也遭到宦官及各種依附勢力的激烈反對。兩者之間因政見分歧發展演變形成明末激烈的競爭局麵。反對派將在東林書院講學及與之有關係或支持同情講學的朝野人士籠統稱為“東林黨”而加以無端攻擊詆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