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又圍繞祭祀典禮及將興獻皇帝按昭穆序列祭入太廟,加廟號為睿宗等問題又進行了近十年的爭論,在禮部尚書夏言和嚴嵩的主持下,世宗終於如願以償。朱祐杬生前雖未身為天子,但因為有一個孝順的兒子做了皇帝,作為一位死去的天子來尊崇的一切尊號、徽號、典禮皆已齊備。世宗對父親的追尊已是無以復加,自己的皇權也已登峰造極。


    原來的興獻王墳也相應按帝陵規製升級改建。1524年,王墳正式更名為顯陵,並將安陸州升格為承天府,在明世宗的親自安排下,開始了長達46年的顯陵建設。


    隨著議禮的進行,朝廷兩派宗法理說之論爭已經上升到黨派政治之爭。世宗以議禮態度作為標準,來劃分界限,統治集團的組成相應發生變化,反對抬高朱祐杬地位的閣臣元老權力日益喪失。張璁、桂萼、方獻夫、霍韜等一批新科進士和地方官吏入主政務,對嘉靖朝政治、經濟的變革,以及明代後期歷史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嘉靖大禮議(2)


    世宗在長達20餘年的時間裏把精力投入到議大禮上,絕不僅僅為其父母爭奪皇考及皇太後的空虛名位,其真正目的在於加強皇權、衝破內閣製約,就其實質而言,嘉靖大禮之爭實為皇權與閣權的爭鬥。嘉靖則借大禮議風波加強了帝位,實現了他對明朝長達45年的昏庸統治。


    萬曆朝“國本”之爭


    “國本”,就是太子;“爭國本”就是萬曆年間圍繞解決立太子的問題發生的一場政治鬥爭。從萬曆十四年(1586年)到四十二年(1614年),萬曆朝圍繞確立太子的“爭國本”鬥爭歷時近30年。


    神宗萬曆皇帝的王皇後無子,王恭妃生子朱常洛(即後來的明光宗),鄭貴妃生子朱常洵(即後來的福王)。朱常洛年長,按立嫡以長不以賢的禮法原則,朱常洛應該被立為太子。但萬曆皇帝寵愛鄭貴妃,準備立朱常洵為皇太子,甚至和鄭貴妃一起到神殿宣誓,要立她的兒子朱常洵為太子。神宗把誓言寫在紙上,放在玉盒裏,交由鄭貴妃保管。


    但另一方麵,廢長立幼又是犯忌的事,神宗擔心群臣反對。朝臣果然依據封建王朝太子立嫡,無嫡立長的法綱力爭。


    首輔申時行於萬曆十四年(1586年)二月,上《請冊立東宮以重國本疏》,拉開了長達近30年的波及整個朝廷的國本之爭的序幕。


    申時行的奏請立即引起了滿朝文武的共鳴。各部府司道諸衙門都紛紛上章奏請。戶部給事中薑應麟、吏部驗封司員外郎沈璟、刑部山西司主事孫如法、河南道禦史楊紹程等人的奏章言辭尤為激烈,萬曆皇帝一怒之下,將這四人嚴厲降處。


    萬曆十七年(1589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大理寺左評事雒又上奏章,指明神宗有“酒色財氣”四病,深得群臣贊同,又受到大學土王家屏等閣臣的袒護。此後,申時行、大學士許國、吏部尚書朱纁、禮部尚書於慎行等人除了繼續陳請早行冊立之外,還陳請神宗對朱常洛及早進行“預教”(出閣讀書),這個“預教”,其實是一種形式,這種形式一旦舉行,就等於事實上承認了朱常洛的太子地位。


    神宗無奈,不得不表態:第二年就舉行建儲典禮。但一年過去了,神宗仍找各種藉口拖延,朝廷內外紛紛傳言神宗將廢長立愛。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正月,神宗以手詔示大學士王錫爵,擬把皇長子常洛、皇三子常洵和皇五子常浩一併封王,待以後再從三人中選有才能者立為太子。王錫爵遂即疏請令皇後撫育長子朱常洛,則長子即為嫡子。神宗卻告諭禮官,同時將三人封王。這個諭旨一出,立即受到文武群臣更加激烈的反對,群情激憤,反對“三王並封”的奏章接二連三,總數有上百本。當年閏十一月,經過群臣反覆執爭,神宗被迫答應皇長子“明春先行出閣講學禮”。次年二月,朱常洛出閣講學,接受教育,至此,群臣等取得初步勝利。


    神宗迫於群臣的強大壓力,被迫放棄了“三王並封”的諭旨,但又抱著“待嫡”之說不放。後來經過群臣連續八年之久的幾百次頑強的奏請,直至皇太後施加壓力,才在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十月立朱常洛為皇太子,同時也封常洵為福王,藩國洛陽。


    但是,按太祖洪武皇帝的遺訓,藩王被封後,必須立即就藩之國。但是,福王被封後十多年,一直留在京師,不之國。福王不之國,太子的地位就不穩定。


    朱常洛被立為太子後,朝廷大臣奏請福王就藩之國的奏章不斷,萬曆皇帝一直在拖延。直到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萬曆皇帝再也拖延不下去了,才以第二年春天為期,但又同時提出條件,福王莊田要達到四萬頃。然而,又無法湊足四萬頃之數,朝廷大臣,特別是東林黨人上書反對,萬曆皇帝被迫讓步,減為二萬頃。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三月,皇長孫由校(常洛長子)也已九歲,神宗看廢長立愛的可能性已經不復存在,才將朱常洵封國洛陽,滿朝文武才如釋重負。沸沸揚揚近三十年的“國本”之爭至此告終。


    從萬曆十四年(1586年)二月開始,滿朝文武為了使朱常洛能夠冊立為太子,以六七位閣臣的離職,上百名大臣被降處的沉重代價,前後苦爭了15年,護衛了19年,群臣所上奏疏成千上萬,才得以朱常洛被冊立為皇太子,並終於繼承了帝位,可見這場“爭國本”鬥爭的艱巨與驚心動魄。明末政治的不可收拾在很大程度上與這場“國本”之爭有關。因此,萬曆年間的“國本”之爭是明王朝滅亡的重要原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正說明朝三百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孫景峰/李金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孫景峰/李金玉並收藏正說明朝三百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