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作為明朝最荒唐的皇帝,日事淫樂,常離京遊樂,致使政事益壞,最後還是葬身於南巡之上。
正德十四年(1519年),寧王朱宸濠起兵反叛,但很快就被提督南贛軍務的副都禦史王守仁平定,朱宸濠被活捉。武宗接奏後,讓人封鎖消息,仍自封威武大將軍出兵討伐朱宸濠,其實是藉此機會帶著10多萬人遊玩作樂。當年12月,武宗一行到達南京,樂不思蜀,一直在南京呆了8個月才戀戀不捨地回京。在回京途中,又到一個叫積水池的地方垂釣取樂,突然釣船傾覆,武宗落水,雖被救起,但從此一病不起,在31歲時草草地走完了他的荒淫之道。
嘉靖大禮議(1)
1521年,荒淫無度的武宗病死,未留下一兒一女。按朱元璋的祖訓,無子傳弟,但武宗唯一的弟弟朱厚煒隻活到三歲便夭折了。這樣,武宗之後的皇帝寶座隻有留給旁支了。
武宗死後,皇太後張氏同閣臣楊廷和商議,迎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繼位,是為明世宗,年號嘉靖。
關於嘉靖皇帝登極,還有一個傳說,說是朱厚熜是坐著囚車上任的。武宗死後,朱厚熜與河北的一朱家王室之子同時被選中,他們兩人都有當皇帝的資格,但隻有一個皇位,怎麽辦?大臣們便想了一個辦法,讓他們兩人同時從藩地出發,先到者君,後到者臣。但是從河北到北京隻有100多公裏,而從朱厚熜的藩地到京城卻有1000多公裏,朱厚熜召集王府官吏們商議怎樣用最快的速度趕往北京。有人提出,要朱厚熜化裝成囚犯,坐上囚車,日夜兼行。因囚車沿途無人敢攔,這樣可日行二百多裏,有望在十日內趕到。結果朱厚熜果然先到,當上了皇帝。
嘉靖繼位不久便上演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大禮議風波:嘉靖皇帝就是不肯在法理上過繼給武宗之父孝宗,非要追認自己的親生父親興獻王為帝,鬥爭的焦點是如何確定世宗生父朱祐杬的尊號。實質是世宗通過議禮之爭,打擊楊廷和等先朝閣臣和言官,確立和鞏固自身的統治。
“大禮議”的起因和表麵目的是世宗的父母該如何稱呼,先皇孝宗及其皇後又該如何稱呼,以及相關的一係列禮儀稱謂問題。世宗主張給予自己過世的父母以一般皇帝的父母的崇高待遇,應該把其生父興獻王追封為“恭睿獻皇帝”,而孝宗的一些舊臣,以首輔楊廷和為代表,則力主視世宗為孝宗的繼子,以維持皇家血統的大宗地位。
這一事件從嘉靖即位之初的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開始,至嘉靖十七年(1538年)以世宗一方勝利結束,前後延續近20年。
世宗即位五天之後,就召集禮官商議興獻王主祀稱號問題。禮部尚書毛澄請示首輔楊廷和以後,會同公卿台諫60餘名官員上疏說,因為世宗為入繼之君,應該以孝宗為皇考,興獻王(世宗之親生父親)及妃為皇叔父母。世宗看後大怒,說:“父母難道還能變嗎?你們再商議!”毛澄等人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楊廷和也親自上疏要世宗服從禮部的意見。世宗堅決不從。這時,觀政進士張璁呈上《大禮疏》,提出“繼統不繼嗣”的觀點,世宗看了很高興,馬上把楊廷和召來,宣布要尊其父為興獻皇帝,其母為興獻皇後。楊廷和仍然不肯讓步,並公開聲稱,在這個問題上,異議者應被視為奸佞之徒,當誅。到了十月間,楊廷和無法讓世宗改變觀點,便起草敕令給禮部,同意稱世宗生父興獻王為興獻帝,世宗之母為興獻後。
興獻王及王妃的封號雖然改稱為“帝”、“後”,但還不是“皇帝”、“皇後”;雖然得以稱父、稱母,在其前還得冠以“本生”,而又需稱伯父孝宗為“皇考”,仍是死去之父。再經過一番鬥爭,世宗又親下手敕,追尊其父為“本生皇考恭穆獻皇帝”,母為“本生聖母章聖皇太後”,實現了加“皇”,稱“考”的目的。但“本生”猶在,在“本生皇考”之外還有一位“孝宗皇考”,形成了“兩考”、“兩父”並尊的局麵,世宗還是不能如願。
嘉靖二年(1523年)十一月,南京刑部主事桂萼又上疏,提出,應循名考實,稱孝宗為皇伯考,興獻帝曰皇考。這項提議對世宗來說正中下懷,但世宗還假惺惺地說,這關係到天理綱常,仍然要召集文武群臣商議可否。結果,有250餘名官員不同意改稱名號,隻有少數幾個人附和桂萼的提議。
嘉靖三年(1524年)正月,與世宗意見不合的首輔楊廷和提出辭呈,世宗表示同意。隨後,世宗調張璁、桂萼等赴京主持集議之事。200多名朝官仍堅持原來的意見,不肯退讓。世宗非常惱怒,當麵指斥內閣大學士毛紀說:此稱號應該馬上改,你們眼中沒有我這個君,難道還讓我沒有父親嗎?毛紀等人聽後惶懼而退。
嘉靖三年(1524年)七月十二日,皇帝命禮部照旨更改尊號,使得朝臣群情激昂。七月十五日,借百官散朝之機,吏部侍郎何夢春、修撰楊慎等號召群臣伏闕請願。朝臣200多人齊刷刷跪伏在左順門下,並且一齊哭號,聲震闕廷。嘉靖皇帝痛下決心,命令錦衣衛將參加請願的官員姓名全部登記造冊,然後按名冊進行大逮捕。先將為首的八人下獄,又將134名五品以下官員下獄。其他待罪遣散。幾天以後,作出判處:為首者戍邊,四品以上者奪俸;五品以下180餘人廷杖,其中編修王相等17人慘死杖下。這就是有名的“左順門事件”。
正德十四年(1519年),寧王朱宸濠起兵反叛,但很快就被提督南贛軍務的副都禦史王守仁平定,朱宸濠被活捉。武宗接奏後,讓人封鎖消息,仍自封威武大將軍出兵討伐朱宸濠,其實是藉此機會帶著10多萬人遊玩作樂。當年12月,武宗一行到達南京,樂不思蜀,一直在南京呆了8個月才戀戀不捨地回京。在回京途中,又到一個叫積水池的地方垂釣取樂,突然釣船傾覆,武宗落水,雖被救起,但從此一病不起,在31歲時草草地走完了他的荒淫之道。
嘉靖大禮議(1)
1521年,荒淫無度的武宗病死,未留下一兒一女。按朱元璋的祖訓,無子傳弟,但武宗唯一的弟弟朱厚煒隻活到三歲便夭折了。這樣,武宗之後的皇帝寶座隻有留給旁支了。
武宗死後,皇太後張氏同閣臣楊廷和商議,迎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繼位,是為明世宗,年號嘉靖。
關於嘉靖皇帝登極,還有一個傳說,說是朱厚熜是坐著囚車上任的。武宗死後,朱厚熜與河北的一朱家王室之子同時被選中,他們兩人都有當皇帝的資格,但隻有一個皇位,怎麽辦?大臣們便想了一個辦法,讓他們兩人同時從藩地出發,先到者君,後到者臣。但是從河北到北京隻有100多公裏,而從朱厚熜的藩地到京城卻有1000多公裏,朱厚熜召集王府官吏們商議怎樣用最快的速度趕往北京。有人提出,要朱厚熜化裝成囚犯,坐上囚車,日夜兼行。因囚車沿途無人敢攔,這樣可日行二百多裏,有望在十日內趕到。結果朱厚熜果然先到,當上了皇帝。
嘉靖繼位不久便上演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大禮議風波:嘉靖皇帝就是不肯在法理上過繼給武宗之父孝宗,非要追認自己的親生父親興獻王為帝,鬥爭的焦點是如何確定世宗生父朱祐杬的尊號。實質是世宗通過議禮之爭,打擊楊廷和等先朝閣臣和言官,確立和鞏固自身的統治。
“大禮議”的起因和表麵目的是世宗的父母該如何稱呼,先皇孝宗及其皇後又該如何稱呼,以及相關的一係列禮儀稱謂問題。世宗主張給予自己過世的父母以一般皇帝的父母的崇高待遇,應該把其生父興獻王追封為“恭睿獻皇帝”,而孝宗的一些舊臣,以首輔楊廷和為代表,則力主視世宗為孝宗的繼子,以維持皇家血統的大宗地位。
這一事件從嘉靖即位之初的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開始,至嘉靖十七年(1538年)以世宗一方勝利結束,前後延續近20年。
世宗即位五天之後,就召集禮官商議興獻王主祀稱號問題。禮部尚書毛澄請示首輔楊廷和以後,會同公卿台諫60餘名官員上疏說,因為世宗為入繼之君,應該以孝宗為皇考,興獻王(世宗之親生父親)及妃為皇叔父母。世宗看後大怒,說:“父母難道還能變嗎?你們再商議!”毛澄等人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楊廷和也親自上疏要世宗服從禮部的意見。世宗堅決不從。這時,觀政進士張璁呈上《大禮疏》,提出“繼統不繼嗣”的觀點,世宗看了很高興,馬上把楊廷和召來,宣布要尊其父為興獻皇帝,其母為興獻皇後。楊廷和仍然不肯讓步,並公開聲稱,在這個問題上,異議者應被視為奸佞之徒,當誅。到了十月間,楊廷和無法讓世宗改變觀點,便起草敕令給禮部,同意稱世宗生父興獻王為興獻帝,世宗之母為興獻後。
興獻王及王妃的封號雖然改稱為“帝”、“後”,但還不是“皇帝”、“皇後”;雖然得以稱父、稱母,在其前還得冠以“本生”,而又需稱伯父孝宗為“皇考”,仍是死去之父。再經過一番鬥爭,世宗又親下手敕,追尊其父為“本生皇考恭穆獻皇帝”,母為“本生聖母章聖皇太後”,實現了加“皇”,稱“考”的目的。但“本生”猶在,在“本生皇考”之外還有一位“孝宗皇考”,形成了“兩考”、“兩父”並尊的局麵,世宗還是不能如願。
嘉靖二年(1523年)十一月,南京刑部主事桂萼又上疏,提出,應循名考實,稱孝宗為皇伯考,興獻帝曰皇考。這項提議對世宗來說正中下懷,但世宗還假惺惺地說,這關係到天理綱常,仍然要召集文武群臣商議可否。結果,有250餘名官員不同意改稱名號,隻有少數幾個人附和桂萼的提議。
嘉靖三年(1524年)正月,與世宗意見不合的首輔楊廷和提出辭呈,世宗表示同意。隨後,世宗調張璁、桂萼等赴京主持集議之事。200多名朝官仍堅持原來的意見,不肯退讓。世宗非常惱怒,當麵指斥內閣大學士毛紀說:此稱號應該馬上改,你們眼中沒有我這個君,難道還讓我沒有父親嗎?毛紀等人聽後惶懼而退。
嘉靖三年(1524年)七月十二日,皇帝命禮部照旨更改尊號,使得朝臣群情激昂。七月十五日,借百官散朝之機,吏部侍郎何夢春、修撰楊慎等號召群臣伏闕請願。朝臣200多人齊刷刷跪伏在左順門下,並且一齊哭號,聲震闕廷。嘉靖皇帝痛下決心,命令錦衣衛將參加請願的官員姓名全部登記造冊,然後按名冊進行大逮捕。先將為首的八人下獄,又將134名五品以下官員下獄。其他待罪遣散。幾天以後,作出判處:為首者戍邊,四品以上者奪俸;五品以下180餘人廷杖,其中編修王相等17人慘死杖下。這就是有名的“左順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