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為相七年,大權獨攬,使朱元璋頗覺大權旁落,除了翦除別無選擇。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有人狀告胡惟庸謀反,朱元璋遂以“枉法誣賢”、“蠹害政治”等罪名,將胡惟庸和塗節、陳寧等人處死。
“胡惟庸謀反案”很有戲劇性:一天,胡惟庸稟報朱元璋說他自己家的井中突然湧出甘甜的泉水,請皇帝去觀賞。朱元璋欣然同意。車駕剛出西華門,就被宦官雲奇攔住,雲奇緊張地手指胡宅。朱元璋幡然醒悟,登城望去,見胡府藏甲樹刀。結果,胡惟庸反狀敗露,被立馬處死。
《明律集解附例》卷十八“胡惟庸案”在事實上成了朱元璋鎮壓功臣的政治工具和藉口。凡是對朱氏統治構成威脅的文武官員、大族地主,都被冠以“胡黨”的罪名而被剪除。甚至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即胡惟庸被殺十年之後,罪狀又升級為“謀反”。朱元璋讓親信精心策劃,唆使李善長的家奴盧仲謙無中生有地告發李善長與胡惟庸往來勾結,串通謀反。77歲的李善長及其一門70餘人被殺。
“胡惟庸案”前後持續長達10年之久,株連殺戮者達3萬餘人,朱元璋並作《昭示奸黨錄》布告天下。因“胡黨案”而受株連至死或已死而追奪爵祿的開國功臣有李善長、南雄侯趙庸、滎陽侯鄭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靖寧侯葉踦等一公、二十一侯。胡惟庸被殺後,朱元璋遂罷丞相,革中書省,並嚴格規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這樣,秦漢以來運行了1000多年的宰相製度從此廢除。丞相廢除後,其事由六部分理,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中央集權得到進一步加強。
洪武四大案(2)
胡惟庸案是對“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古訓的最佳註腳。
朱元璋把開國功臣幾乎都殺光了,各級官吏人人自危,當時的京官每天早上入朝之前,總要與妻兒訣別,交代後事,傍晚回家時便合家歡慶,因為他們又多活了一天。
“藍玉案”是“胡惟庸案”的繼續。“藍玉案”發生在洪武二十二年(1393年)。藍玉,鳳陽府定遠縣(今屬安徽)人,開平王常遇春之內弟。早年隨朱元璋起兵,出生入死,勇敢善戰,功績顯赫。洪武十四年(1381年)封永昌侯。二十年任大將軍,封涼國公。明太祖朱元璋比之為漢代衛青、唐代李靖。但藍玉卻恃功驕橫,奪占民田,多行不法,蓄莊奴假子達數千人之多。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錦衣衛告其謀反,下獄鞫訊後,獄詞稱同景川侯曹震、鶴壽侯張翼、舳艫侯朱壽、定遠侯王弼、何榮及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謀反,擬乘朱元璋藉田時發動叛亂。朱元璋遂族誅藍玉等,並株連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員,被殺者約兩萬人。朱元璋還手詔布告天下,並條例爰書為《逆臣錄》。列名《逆臣錄》者,有一公、十三侯、二伯,牽連致死者達15000餘人。
經胡惟庸、藍玉兩案,明朝開國勛臣被誅殺殆盡。洪武年間封侯的有50人左右,兩案即除去30多人。在連續十幾年的誅殺中,功臣宿將相繼被誅。太子朱標看到大批功臣被誅,向朱元璋勸諫說:“陛下殺人太濫,恐怕會傷和氣。”第二天,朱元璋為了諷喻太子,故意丟一根棘杖在地,要朱標把棘杖拿起來。朱標看著棘杖不肯下手。朱元璋說:“你怕刺不敢拿,我替你把這些刺拔掉,然後再交給你,不是更好嗎?”
叔侄爭鬥的“靖難之役”
朱元璋為了確保朱氏王朝千秋萬代地統治下去,除加強君主專製統治,把軍政大權掌握在自己手中之外,還刻意加強皇室本身的力量,把自己的24個兒子和1個從孫封為親王,分駐全國各戰略要地。
藩王勢力的膨脹,勢必構成對中央政權的威脅。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標病死,朱元璋立太子的嫡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朱允炆即帝位,是為建文帝。朱允炆即帝位後,採納朝臣齊泰、黃子澄的建議,決定先削幾個力量較弱的親王的爵位,先後削除周﹑湘﹑代﹑齊﹑岷五王,然後再伺機向力量最大的燕王朱棣開刀。諸王被削藩後,燕王開始稱病家居,暗中則加緊練兵,收羅異人術士,趕製軍器。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借“清君側之惡”之名舉兵反抗朝廷,至建文四年朱棣登極而結束,歷時4年。
朱元璋做皇帝時,擔心權臣篡權,規定藩王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舉兵清君側的權利,朱棣指齊泰、黃子澄為奸臣,須加誅討,並稱自己的舉動為“靖難”,史稱這場朱明皇室內部的爭奪戰爭為“靖難之役”。
燕王起兵後以旋風般的速度,不到一個月,即攻占了北平北部的居庸關、懷來、密雲、薊州、遵化、水平(今河北盧龍)等軍事重鎮和沿邊州縣。然後揮師攻破大寧(今內蒙寧城),挾持寧王,收編了寧王的護衛親軍,兵力更加強大,回師南下。
懦弱迂腐的建文帝命令將士在同燕王軍隊作戰時,不得傷害朱棣,“勿使朕有殺叔之名”,這樣,使得燕王肆無忌憚,同時,建文帝派出的將領老的老,無能的無能,盡管軍隊數量多於燕王,卻連連敗退。
燕軍和南軍在北平南部地區混戰了近三年,燕軍屢次獲勝,但所得的城池僅永平、大寧、保定等幾處,此時,南京宮廷裏不滿建文帝的宦官送來了南京城空虛宜直取的情報。朱棣永樂大鍾據此決定改變戰略,揮軍徑直南下,一路之上不再攻占城池,兵鋒直逼南京。大軍渡過長江,燕軍中的朵顏三衛蒙古騎兵一舉衝破了南軍的沿江防線,六月,燕王進入京城,文武百官紛紛跪迎道旁,在群臣的擁戴下,朱棣即皇帝位,是為明成祖,年號永樂。
“胡惟庸謀反案”很有戲劇性:一天,胡惟庸稟報朱元璋說他自己家的井中突然湧出甘甜的泉水,請皇帝去觀賞。朱元璋欣然同意。車駕剛出西華門,就被宦官雲奇攔住,雲奇緊張地手指胡宅。朱元璋幡然醒悟,登城望去,見胡府藏甲樹刀。結果,胡惟庸反狀敗露,被立馬處死。
《明律集解附例》卷十八“胡惟庸案”在事實上成了朱元璋鎮壓功臣的政治工具和藉口。凡是對朱氏統治構成威脅的文武官員、大族地主,都被冠以“胡黨”的罪名而被剪除。甚至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即胡惟庸被殺十年之後,罪狀又升級為“謀反”。朱元璋讓親信精心策劃,唆使李善長的家奴盧仲謙無中生有地告發李善長與胡惟庸往來勾結,串通謀反。77歲的李善長及其一門70餘人被殺。
“胡惟庸案”前後持續長達10年之久,株連殺戮者達3萬餘人,朱元璋並作《昭示奸黨錄》布告天下。因“胡黨案”而受株連至死或已死而追奪爵祿的開國功臣有李善長、南雄侯趙庸、滎陽侯鄭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靖寧侯葉踦等一公、二十一侯。胡惟庸被殺後,朱元璋遂罷丞相,革中書省,並嚴格規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這樣,秦漢以來運行了1000多年的宰相製度從此廢除。丞相廢除後,其事由六部分理,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中央集權得到進一步加強。
洪武四大案(2)
胡惟庸案是對“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古訓的最佳註腳。
朱元璋把開國功臣幾乎都殺光了,各級官吏人人自危,當時的京官每天早上入朝之前,總要與妻兒訣別,交代後事,傍晚回家時便合家歡慶,因為他們又多活了一天。
“藍玉案”是“胡惟庸案”的繼續。“藍玉案”發生在洪武二十二年(1393年)。藍玉,鳳陽府定遠縣(今屬安徽)人,開平王常遇春之內弟。早年隨朱元璋起兵,出生入死,勇敢善戰,功績顯赫。洪武十四年(1381年)封永昌侯。二十年任大將軍,封涼國公。明太祖朱元璋比之為漢代衛青、唐代李靖。但藍玉卻恃功驕橫,奪占民田,多行不法,蓄莊奴假子達數千人之多。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錦衣衛告其謀反,下獄鞫訊後,獄詞稱同景川侯曹震、鶴壽侯張翼、舳艫侯朱壽、定遠侯王弼、何榮及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謀反,擬乘朱元璋藉田時發動叛亂。朱元璋遂族誅藍玉等,並株連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員,被殺者約兩萬人。朱元璋還手詔布告天下,並條例爰書為《逆臣錄》。列名《逆臣錄》者,有一公、十三侯、二伯,牽連致死者達15000餘人。
經胡惟庸、藍玉兩案,明朝開國勛臣被誅殺殆盡。洪武年間封侯的有50人左右,兩案即除去30多人。在連續十幾年的誅殺中,功臣宿將相繼被誅。太子朱標看到大批功臣被誅,向朱元璋勸諫說:“陛下殺人太濫,恐怕會傷和氣。”第二天,朱元璋為了諷喻太子,故意丟一根棘杖在地,要朱標把棘杖拿起來。朱標看著棘杖不肯下手。朱元璋說:“你怕刺不敢拿,我替你把這些刺拔掉,然後再交給你,不是更好嗎?”
叔侄爭鬥的“靖難之役”
朱元璋為了確保朱氏王朝千秋萬代地統治下去,除加強君主專製統治,把軍政大權掌握在自己手中之外,還刻意加強皇室本身的力量,把自己的24個兒子和1個從孫封為親王,分駐全國各戰略要地。
藩王勢力的膨脹,勢必構成對中央政權的威脅。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標病死,朱元璋立太子的嫡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朱允炆即帝位,是為建文帝。朱允炆即帝位後,採納朝臣齊泰、黃子澄的建議,決定先削幾個力量較弱的親王的爵位,先後削除周﹑湘﹑代﹑齊﹑岷五王,然後再伺機向力量最大的燕王朱棣開刀。諸王被削藩後,燕王開始稱病家居,暗中則加緊練兵,收羅異人術士,趕製軍器。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借“清君側之惡”之名舉兵反抗朝廷,至建文四年朱棣登極而結束,歷時4年。
朱元璋做皇帝時,擔心權臣篡權,規定藩王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舉兵清君側的權利,朱棣指齊泰、黃子澄為奸臣,須加誅討,並稱自己的舉動為“靖難”,史稱這場朱明皇室內部的爭奪戰爭為“靖難之役”。
燕王起兵後以旋風般的速度,不到一個月,即攻占了北平北部的居庸關、懷來、密雲、薊州、遵化、水平(今河北盧龍)等軍事重鎮和沿邊州縣。然後揮師攻破大寧(今內蒙寧城),挾持寧王,收編了寧王的護衛親軍,兵力更加強大,回師南下。
懦弱迂腐的建文帝命令將士在同燕王軍隊作戰時,不得傷害朱棣,“勿使朕有殺叔之名”,這樣,使得燕王肆無忌憚,同時,建文帝派出的將領老的老,無能的無能,盡管軍隊數量多於燕王,卻連連敗退。
燕軍和南軍在北平南部地區混戰了近三年,燕軍屢次獲勝,但所得的城池僅永平、大寧、保定等幾處,此時,南京宮廷裏不滿建文帝的宦官送來了南京城空虛宜直取的情報。朱棣永樂大鍾據此決定改變戰略,揮軍徑直南下,一路之上不再攻占城池,兵鋒直逼南京。大軍渡過長江,燕軍中的朵顏三衛蒙古騎兵一舉衝破了南軍的沿江防線,六月,燕王進入京城,文武百官紛紛跪迎道旁,在群臣的擁戴下,朱棣即皇帝位,是為明成祖,年號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