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案鬧得滿城風雨,並引起一係列的連鎖反應。尤其是太子案,加速了弘光政權的滅亡。當時鎮守南京上遊的左良玉,早年是東林黨人侯恂一手提拔起來的,跟東林黨人關係很好,與馬、阮等閹黨和弘光帝相互猜疑,太子案為他提供了一個藉口。於是,他便以清君側的名義浮江東下,與此同時,清朝豫親王多鐸率領的清軍在進占西安、擊敗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之後,正以狂風暴雨之勢,橫掃中原,直撲江北,進抵淮河一線。而此時的朱由崧與馬士英等人,卻命令江北防線的明軍回師攻打左良玉,以致江北防線大開,不戰自亂。


    清順治二年(1645年)5月,清朝豫親王多鐸率清軍血洗揚州後渡江直撲南京。警報傳來,朱由崧還在飲酒作樂。他慌忙收拾行裝,於10日深夜攜帶愛妃,暗暗從通濟門出走,棄城逃至蕪湖守將黃得功的軍中。第二天,清軍追到,朱由崧與愛妃避入黃得功船中。兩軍展開了水戰,黃得功被冷箭射死,部將田維乘機反叛,捆綁了朱由崧及其愛妃,送與清軍邀功。5月25日被押回南京。9月,被押送到北京。第二年,被殺於北京宣武門外的柴市,結束了他短暫而又昏庸無能的一生。


    偏安一隅欲復明 食書不化夢難成(1)


    偏安一隅欲復明食書不化夢難成——南明唐王朱聿鍵


    南明唐王朱聿鍵(1602~1646)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檉的八世孫,崇禎五年(1632年)襲封為唐王,他既是歷史上南明政權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一位有作為的帝王。


    勤政愛民明末農民大起義爆發後,朱聿鍵向朝廷要求借兵三千前去參與鎮壓,朝廷害怕藩王趁機叛亂奪位而予以拒絕。他便自行在南陽(今河南省南陽市)招兵數千,親自統領著尋找農民軍作戰,結果被打得大敗。朝廷因他違反國法,降罪而廢為庶人,囚居於鳳陽。


    崇禎十七年(1644年)五月,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稱帝後,曾將朱聿鍵釋放。但後來又怕他爭奪帝位,於是命他遷居廣西平樂府(今廣西省桂林市南),不久流亡於福建。清順治二年(1645年),弘光帝朱由崧被俘。同年閏六月初七,明朝福建巡撫張肯堂、禮部尚書黃道周及南安伯鄭芝龍、靖虜伯鄭鴻逵等,奉唐王朱聿鍵稱監國於福州。二十天後,朱聿鍵受鄭鴻逵、鄭芝龍、黃道周等人的擁立,稱帝於福州,改福州為天興府,改年號為隆武,故後世又稱他為隆武帝。


    朱聿鍵稱帝後,頗有中興之主的氣概,一心試圖恢復明朝江山,為此從很多方麵採取措施:首先,總結弘光朝覆亡、潞王降清的教訓,認識到社稷存亡的主要威脅是滿洲貴族建立的清朝,在總體戰略上不失時機地樹立起抗清大旗。他即位十天後,就誅殺了清朝派來招降的使者馬得廠,並決定禦駕親征。盡管這次親征由於鄭芝龍兄弟的阻撓,沒有實現,但他在基本政策上的轉變,仍然值得稱道。後來的歷史證明,如果沒有大順、大西農民軍的聯明抗清,南明政權絕對延續不了近二十年之久。


    其次,針對明神宗以來“黨爭”給國事帶來的危害,提出了消除“黨爭”,“用舍公明”的方針,在用人取捨上力戒門戶之見,不咎既往,隻要參與抗清就量才錄用。早在朱聿鍵就任監國時,就親自撰寫了“縉紳”、“戎政”、“儒林”三篇《便覽》,闡明自己對於“黨爭”的看法。


    再次,整頓吏治,嚴懲貪汙,以減輕民間疾苦。朱聿鍵施政時曾規定:“小貪必杖,大貪必殺”,因而深得人心。監察禦史吳春枝糾劾邵武通判陳主謨、古田知縣吳士燿、汀州知府王國冕貪汙虐民。他當即下旨:“各官贓私可恨,皆紗帽下虎狼也。若不嚴懲,民生何賴?都著革了職,該撫速解來京,究問追贓充餉。”


    另外,朱聿鍵稱帝後,對自己的要求很嚴格,他的個人品德在南明諸君中也是很值得稱道的。黃道周在一封信裏曾經描述了他的為人:“今上不飲酒,精吏事,洞達古今,想亦高、光而下之所未見也。”不少史籍中都說他喜歡讀書,無聲色犬馬之好。做了皇帝之後,仍然自奉甚儉,經常身穿土布黃袍,安貧若素,而且生活檢點,宮中也沒有什麽寵妃,隻有一位知書達理的賢內助皇後曾氏。


    書呆子皇帝盡管朱聿鍵有比較好的人品和才學,也特別希望做成一番事業,銳意恢復明朝江山,但就當時的總體形勢,僅靠他個人的力量不足以改變整個局勢。尤其是他自身還存在很多致命的弱點,最突出的就是他在為人行事方麵,生性軟弱,優柔寡斷,書呆子氣十足。


    據說,朱聿鍵讀書相當多,有些決斷也是正確的。遺憾的是,他“食書不化”,嚴重脫離實際,加之未經歷練,匆忙登上帝位,不但不能力挽狂瀾,挽救明朝滅亡的命運,反而連自己的性命也丟了。史書上曾記載著這樣幾件小事:當時,南明還有一個小朝廷,是魯王朱以海在紹興建立的。一次,朱以海的軍隊遭到清軍的猛烈攻擊,隻好派使者前來福州向隆武帝求援。因為魯王在信上稱朱聿鍵為“皇伯叔”,而未稱“陛下”,朱聿鍵龍顏大怒,喝令身邊的人把魯王的信使殺了,還振振有詞地認為“時事之可憂,不在清而在魯”。朱聿鍵的這種做法,導致兩個南明小朝廷水火不容,終於被清軍各個擊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正說明朝三百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孫景峰/李金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孫景峰/李金玉並收藏正說明朝三百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