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清明人稱頌 生活淫亂終成憾(2)
好色的明穆宗朱載垕即位後,首先宣告天下,將廢除朱厚熜時期的所有弊政,一時間朝廷內外都希望新君能有所作為。但是,革弊施新取得實效沒多久,他便寵信太監膝祥等人,開始揮霍無度,縱情聲色,荒廢朝政。
在勤政方麵,朱載垕的確是比較懶散的,即位後不久,很快就將權力交給了以高拱為首的內閣,以後隻召見過兩次閣臣,而他自己有了空閑就在後宮享樂,廣修宮苑,犬馬歌舞。這不能不說是他人生的一大汙點。
據說,朱載垕特別的好色,整天在後宮裏忙來忙去,被人比做後宮中辛勤的小蜜蜂。他曾服用大量的春藥,每天要數名美女陪伴。他在宮中的用品,小到茶杯,大到龍床,全部都有男歡女愛的雕刻和彩繪。對此,朱載垕的很多大臣都曾上書進諫,竭力勸阻,但他總是很溫和地說,國事有先生我就放心了,家事就不勞先生費心了。
明穆宗諡冊朱載垕貪於女色,最後也是死於女色。由於縱慾過度,加上長期服食春藥,他的身體沒幾年就每況日下,難以支撐了。隆慶六年(1572年)閏三月,宮中傳出了朱載垕病危的消息。在休養了兩個月之後,他又上朝視事,卻又突然頭暈目眩,支持不住而回宮。他自知病情不輕,急召高拱、張居正及高儀三人接受顧命,吩咐由太子繼位,後病逝於幹清宮。就這樣,被女色掏空了身體的朱載垕,匆匆走完了六年的帝王生涯,把大明江山留給了年僅九歲的皇四子朱翊鈞,終年隻有三十六歲,後被諡為莊宗,廟號穆宗,葬於北京昌平昭陵。
朱載垕死後,後人給予了比較高的評價。《明史》中說,朱載垕“寬恕有餘,而剛明不足”。也有人把朱載垕視為明朝“除太祖、成祖、宣宗、孝宗外,僅有的可圈可點的皇帝”,並認為,如果他不縱情聲色,多活二十年,明朝一定可以恢復到仁宣之治的舊觀,當然這隻能是一種假設了。
勵精圖治稱英主 窮奢極欲負罵名(1)
萬曆年間繪《河防一覽圖》
勵精圖治稱英主窮奢極欲負罵名——明神宗朱翊鈞
明神宗朱翊鈞(1563~1620)是明朝歷史上的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鈞像明穆宗朱載垕的第三個兒子,隆慶二年(1568年),被冊立為皇太子,隆慶六年(1572年)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萬曆”,故後人又稱他為萬曆皇帝。朱翊鈞在位執政的48年時間是非常矛盾的:曾作為一代英主,在大臣們的輔佐下,使大明王朝的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繁榮,也曾28年不上朝聽政,被後人認為是中國歷代帝王中最懶惰的,他還窮奢極欲,橫徵暴斂,為此背負了千古罵名,因而在明朝歷史上,他的帝王生涯總是引起人們較多的關注。
初政的輝煌朱翊鈞生於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生母李貴妃原為裕王邸宮女,後被當時還是裕王的朱載垕看中,隆慶元年(1567年)被封為貴妃。據說她對於兒子朱翊鈞教育頗嚴,一心想讓他成為一個有為之君。
朱翊鈞自幼就聰慧過人,讀經史過目不忘,而且頗為早熟。6歲時,他看見朱載垕在宮內騎馬奔馳,便上前擋道諫阻說:“父王為天下之主,單身匹馬的在宮中奔馳,倘若有一個疏忽,那可不得了。”朱載垕聽後深受感動,當即下馬,立他為太子,自此更加喜愛他。隆慶六年(1572年)五月二十六日,朱載垕病逝。六月初十日,年僅九歲的朱翊鈞即皇帝位。
朱載垕去世時,為朱翊鈞留下了很好的內閣班子,朝中賢臣當國,人才濟濟。內閣大學士張居正、高拱、高儀都是正直之士,極善謀略,而此時的內宮也非常安定,朱載垕的正宮陳皇後與朱翊鈞生母李太後相處得非常融洽,並且當時的大太監馮保也是明朝不可多得的好太監之一。
盡管朱翊鈞當時還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少年天子”,但在這些人的支持下,勵精圖治,推行新政,頗有英主氣象。朱翊鈞任用張居正為內閣首輔,並大力支持張居正的變法改革,從而換來了經濟發展和社會相對安定的局麵。這段時間,不僅是朱翊鈞人生的輝煌時期,而且也使當時瀕於崩潰的大明帝國獲得了短暫的復甦和繁榮。這一切當然與李太後、馮保等人的支持是分不開的,但主要還是張居正忠心耿耿努力的結果。
張居正原本和高拱、高儀二人一樣,同是朱載垕去世時的內閣顧命大臣。隻不過,由於種種原因,高拱、高儀先後都離開京城還鄉,使得朝中三位顧命大臣隻剩下張居正一人,而朱翊鈞的生母李太後在朱載垕去世後就把教育培養朱翊鈞的任務交給了張居正,因此張居正就不得不擔當起輔弼小皇帝的重任。張居正一方麵治理國事,另一方麵非常注重對朱翊鈞的教育,親自指導他讀書,為他安排周詳的課程,選拔有素養的大臣主持教學,培養其治國安邦的本領,因而朱翊鈞也與他建立了深厚的師生之情。
據說,朱翊鈞非常尊敬張居正,言必稱張先生,從不直呼其名。冬天上課時,朱翊鈞總是囑咐小太監將厚厚的毛毯放在張居正的腳下,以免凍著腳。張居正生病後,朱翊鈞更是親自為他熬藥,而張居正為了感激皇帝的知遇之恩,更是加倍努力,事必躬親,將一個大明王朝治理得井井有條。
萬曆年間繪《河防一覽圖》親政的衰落萬曆十年(1582年),由於操勞過度,“工於謀國,拙於謀身”的一代名臣張居正去世,終年五十八歲。朱翊鈞為張居正輟朝一天,並給予崇高的待遇:諡文忠,贈上柱國銜,蔭一子為尚寶司丞,賞喪銀500兩。然而,兩年之後的萬曆十二年(1584年),朱翊鈞的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生前“忠貞不貳”的“元輔張先生”,死後反而變成了“謀國不忠”的“大奸”。原因何在?由於張居正為人非常正直,得罪了不少大臣,而他所推行的改革也觸動了不少守舊勢力。在他死後,一些變法期間失勢的守舊派大臣乘機反撲,紛紛上奏朱翊鈞,要求彈劾張居正和他的支持者馮保。也許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朱翊鈞對昔日威柄震主的張居正日益不滿,也許是在張居正的嚴格管理下有些厭倦了,當守舊派大臣仍提出這些要求時,朱翊鈞覺得自己真的應該這樣做。
好色的明穆宗朱載垕即位後,首先宣告天下,將廢除朱厚熜時期的所有弊政,一時間朝廷內外都希望新君能有所作為。但是,革弊施新取得實效沒多久,他便寵信太監膝祥等人,開始揮霍無度,縱情聲色,荒廢朝政。
在勤政方麵,朱載垕的確是比較懶散的,即位後不久,很快就將權力交給了以高拱為首的內閣,以後隻召見過兩次閣臣,而他自己有了空閑就在後宮享樂,廣修宮苑,犬馬歌舞。這不能不說是他人生的一大汙點。
據說,朱載垕特別的好色,整天在後宮裏忙來忙去,被人比做後宮中辛勤的小蜜蜂。他曾服用大量的春藥,每天要數名美女陪伴。他在宮中的用品,小到茶杯,大到龍床,全部都有男歡女愛的雕刻和彩繪。對此,朱載垕的很多大臣都曾上書進諫,竭力勸阻,但他總是很溫和地說,國事有先生我就放心了,家事就不勞先生費心了。
明穆宗諡冊朱載垕貪於女色,最後也是死於女色。由於縱慾過度,加上長期服食春藥,他的身體沒幾年就每況日下,難以支撐了。隆慶六年(1572年)閏三月,宮中傳出了朱載垕病危的消息。在休養了兩個月之後,他又上朝視事,卻又突然頭暈目眩,支持不住而回宮。他自知病情不輕,急召高拱、張居正及高儀三人接受顧命,吩咐由太子繼位,後病逝於幹清宮。就這樣,被女色掏空了身體的朱載垕,匆匆走完了六年的帝王生涯,把大明江山留給了年僅九歲的皇四子朱翊鈞,終年隻有三十六歲,後被諡為莊宗,廟號穆宗,葬於北京昌平昭陵。
朱載垕死後,後人給予了比較高的評價。《明史》中說,朱載垕“寬恕有餘,而剛明不足”。也有人把朱載垕視為明朝“除太祖、成祖、宣宗、孝宗外,僅有的可圈可點的皇帝”,並認為,如果他不縱情聲色,多活二十年,明朝一定可以恢復到仁宣之治的舊觀,當然這隻能是一種假設了。
勵精圖治稱英主 窮奢極欲負罵名(1)
萬曆年間繪《河防一覽圖》
勵精圖治稱英主窮奢極欲負罵名——明神宗朱翊鈞
明神宗朱翊鈞(1563~1620)是明朝歷史上的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鈞像明穆宗朱載垕的第三個兒子,隆慶二年(1568年),被冊立為皇太子,隆慶六年(1572年)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萬曆”,故後人又稱他為萬曆皇帝。朱翊鈞在位執政的48年時間是非常矛盾的:曾作為一代英主,在大臣們的輔佐下,使大明王朝的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繁榮,也曾28年不上朝聽政,被後人認為是中國歷代帝王中最懶惰的,他還窮奢極欲,橫徵暴斂,為此背負了千古罵名,因而在明朝歷史上,他的帝王生涯總是引起人們較多的關注。
初政的輝煌朱翊鈞生於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生母李貴妃原為裕王邸宮女,後被當時還是裕王的朱載垕看中,隆慶元年(1567年)被封為貴妃。據說她對於兒子朱翊鈞教育頗嚴,一心想讓他成為一個有為之君。
朱翊鈞自幼就聰慧過人,讀經史過目不忘,而且頗為早熟。6歲時,他看見朱載垕在宮內騎馬奔馳,便上前擋道諫阻說:“父王為天下之主,單身匹馬的在宮中奔馳,倘若有一個疏忽,那可不得了。”朱載垕聽後深受感動,當即下馬,立他為太子,自此更加喜愛他。隆慶六年(1572年)五月二十六日,朱載垕病逝。六月初十日,年僅九歲的朱翊鈞即皇帝位。
朱載垕去世時,為朱翊鈞留下了很好的內閣班子,朝中賢臣當國,人才濟濟。內閣大學士張居正、高拱、高儀都是正直之士,極善謀略,而此時的內宮也非常安定,朱載垕的正宮陳皇後與朱翊鈞生母李太後相處得非常融洽,並且當時的大太監馮保也是明朝不可多得的好太監之一。
盡管朱翊鈞當時還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少年天子”,但在這些人的支持下,勵精圖治,推行新政,頗有英主氣象。朱翊鈞任用張居正為內閣首輔,並大力支持張居正的變法改革,從而換來了經濟發展和社會相對安定的局麵。這段時間,不僅是朱翊鈞人生的輝煌時期,而且也使當時瀕於崩潰的大明帝國獲得了短暫的復甦和繁榮。這一切當然與李太後、馮保等人的支持是分不開的,但主要還是張居正忠心耿耿努力的結果。
張居正原本和高拱、高儀二人一樣,同是朱載垕去世時的內閣顧命大臣。隻不過,由於種種原因,高拱、高儀先後都離開京城還鄉,使得朝中三位顧命大臣隻剩下張居正一人,而朱翊鈞的生母李太後在朱載垕去世後就把教育培養朱翊鈞的任務交給了張居正,因此張居正就不得不擔當起輔弼小皇帝的重任。張居正一方麵治理國事,另一方麵非常注重對朱翊鈞的教育,親自指導他讀書,為他安排周詳的課程,選拔有素養的大臣主持教學,培養其治國安邦的本領,因而朱翊鈞也與他建立了深厚的師生之情。
據說,朱翊鈞非常尊敬張居正,言必稱張先生,從不直呼其名。冬天上課時,朱翊鈞總是囑咐小太監將厚厚的毛毯放在張居正的腳下,以免凍著腳。張居正生病後,朱翊鈞更是親自為他熬藥,而張居正為了感激皇帝的知遇之恩,更是加倍努力,事必躬親,將一個大明王朝治理得井井有條。
萬曆年間繪《河防一覽圖》親政的衰落萬曆十年(1582年),由於操勞過度,“工於謀國,拙於謀身”的一代名臣張居正去世,終年五十八歲。朱翊鈞為張居正輟朝一天,並給予崇高的待遇:諡文忠,贈上柱國銜,蔭一子為尚寶司丞,賞喪銀500兩。然而,兩年之後的萬曆十二年(1584年),朱翊鈞的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生前“忠貞不貳”的“元輔張先生”,死後反而變成了“謀國不忠”的“大奸”。原因何在?由於張居正為人非常正直,得罪了不少大臣,而他所推行的改革也觸動了不少守舊勢力。在他死後,一些變法期間失勢的守舊派大臣乘機反撲,紛紛上奏朱翊鈞,要求彈劾張居正和他的支持者馮保。也許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朱翊鈞對昔日威柄震主的張居正日益不滿,也許是在張居正的嚴格管理下有些厭倦了,當守舊派大臣仍提出這些要求時,朱翊鈞覺得自己真的應該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