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宗朱祁鈺像明代宗朱祁鈺(1428~1457)是明朝歷史上第七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次子,與明英宗朱祁鎮是同父異母兄弟。正統十四年(1449年)七月“土木堡之變”發生後,明英宗朱祁鎮被俘,朱祁鈺登上皇位,力挽大明王朝狂瀾於既倒,景泰八年(1456年),又因明英宗朱祁鎮發動“奪門之變”而失去帝位,在位時間僅有八年,一生可謂命運多劫。
撿來的皇位明代宗朱祁鈺出生於宣德三年(1428年),他的生母吳氏,原本是明成祖朱棣次子、漢王朱高煦府邸的一位侍女。明宣宗朱瞻基禦駕親征,平定自己叔父、漢王朱高煦的反叛後,將漢王宮中的女眷充入後宮為奴。在返京途中,朱瞻基深深被吳氏的美貌與聰靈所打動,於是吳氏得以陪伴宣宗皇帝直到帶回京城。
回京後,按照當時的慣例,身為“罪人”的吳氏是不能被封為嬪妃的。於是朱瞻基將她安排在了一個緊貼宮牆的大宅院中,並時常臨幸。吳氏珠胎暗結,為他生下了次子,取名朱祁鈺,吳氏也因此被封為賢妃,但繼續住在宮外。宣德八年(1433年),朱瞻基病重時,派人將朱祁鈺母子召進宮,並託付自己的母親張太後善待朱祁鈺母子。託孤之後,一代帝王朱瞻基駕鶴西去。由於時逢皇帝的大喪,無人顧及吳氏母子的身世,他們就這樣被大家接受了。後來朱祁鈺被封為郕王,朝廷並為他們母子修建了王府,供他們居住。
明將官胄甲明代手銃如果沒有土木堡的狼煙,也許朱祁鈺母子可以平靜地度過一生。但是“土木堡之變”完全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正統十四年(1449年)七月,明英宗朱祁鎮被漠北元朝餘部勢力之一的瓦剌部落首領也先俘獲,消息傳到北京後,朝廷內外一片驚恐。當時前朝皇帝、宣宗朱瞻基隻有兩個兒子,長子朱祁鎮即為正統皇帝,次子就是郕王朱祁鈺,當時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不過才兩歲,如何能治理國事?臨朝議政的諸般事務,自然落在郕王朱祁鈺身上。於是,為安定人心,皇太後孫氏下詔立朱祁鎮二歲的兒子朱見深為皇太子,又命郕王朱祁鈺為監國,總理國政。
即使作為監國,朱祁鈺也從來不會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能登上皇帝的寶座。因為,按正統(朱祁鎮復辟前的年號恰巧是正統)的傳承,應該是朱祁鎮二歲多的兒子、皇太子朱見深繼位,作為郕王的朱祁鈺隻能監國。再加上朱祁鈺的性格比較軟弱,很擔心自己能否執掌好朝政,最初想逃避這件事。但是歷史卻偏偏給了他這樣一個特殊的機會。
朱祁鈺臨危受命,擔任監國後,懲處了土木堡之變罪魁太監王振的黨羽,使京中的局麵有了些起色,確立了在朝臣中的威望。麵對這種情況,大臣們紛紛上書皇太後孫氏,提出“國不可一日無君”,眼下明英宗朱祁鎮返國無望,皇太子年紀又太小,隻有另立一帝,才可使國家度過這危難之秋。尤其是時任兵部侍郎於謙向孫太後請命,說“國有長君,社稷之福”。皇太後孫氏雖不情願,但也再無良策,隻好下旨由朱祁鈺繼承皇位。
雖說朱祁鈺最初很不願意稱帝,隻願做監國。但是麵對瓦剌軍隊淩厲的軍事攻勢,麵對北方防禦軍隊幾盡喪失的嚴峻形勢,麵對風雨飄搖的大明政權,朱祁鈺似乎感到了自己應該承擔保衛大明王朝江山社稷的歷史重任。為了國家和皇族的利益,他不得不在國難當頭的危機時刻繼承皇位,遙尊已被也先扣押的正統皇帝、自己的兄長朱祁鎮為太上皇,並立兄長朱祁鎮的長子朱見深為太子,第二年(1450年)改年號為景泰,史稱景泰帝。
朱祁鈺繼承皇位後,重用忠臣於謙,將之由兵部侍郎升為兵部尚書,並對明朝政治、軍事進行了一些改革,以防禦瓦剌軍隊的侵犯。在也先率領瓦剌精銳騎兵浩浩蕩蕩殺奔北京後,由於於謙戰前準備非常充分,北京軍民空前團結,領兵將帥作戰勇猛,終於在北京城外給也先軍隊以沉重打擊,順利地解除了對北京的軍事威脅,迫使也先不得不退回草原。危急一時的大明政權終於在這一戰之後穩定了下來。
易儲風波朱祁鈺在位期間,許多被太監王振排擠的忠誌之士重歸廟堂,吏製為之一新,因而這一時期與朱祁鎮執政時期相比政治上較為清明。但是朱祁鈺在處理自己兄長、太上皇朱祁鎮的問題上,尤其是在更換太子的問題上犯了重大的錯誤。
景泰年間所製掐絲鍍金龍耳瓶朱祁鈺在坐穩帝位之後,就不願迎接太上皇朱祁鎮回京,害怕會影響自己的地位,並因此與朝臣發生了一些衝突。這時又是兵部尚書於謙站了出來,他向朱祁鈺保證,“天位已定,寧復有他”,朱祁鎮歸來不會影響他的位子,希望能遣使去迎接。最終朱祁鈺被說服,但是他隻是派出使者打探消息,並沒有提出迎接。誰知派去的使臣楊善隨機應變,竟真的將朱祁鎮迎回。生米煮成熟飯,朱祁鈺也隻好接受了這個事實。
景泰年間所製掐絲琺瑯花觚朱祁鈺將太上皇朱祁鎮迎回了北京,遂將他軟禁在南宮(今北京南池子緞庫胡同內),果然如於謙所說英宗的回歸沒有影響到朱祁鈺的帝位。可以說,在處理朱祁鎮回歸問題上,朱祁鈺表現得心胸過於狹窄,這是他一生最大的汙點,恐怕也是導致他日後人生悲劇的一個重要因素。
力挽狂瀾建大功 心胸狹窄命多劫(2)
撿來的皇位明代宗朱祁鈺出生於宣德三年(1428年),他的生母吳氏,原本是明成祖朱棣次子、漢王朱高煦府邸的一位侍女。明宣宗朱瞻基禦駕親征,平定自己叔父、漢王朱高煦的反叛後,將漢王宮中的女眷充入後宮為奴。在返京途中,朱瞻基深深被吳氏的美貌與聰靈所打動,於是吳氏得以陪伴宣宗皇帝直到帶回京城。
回京後,按照當時的慣例,身為“罪人”的吳氏是不能被封為嬪妃的。於是朱瞻基將她安排在了一個緊貼宮牆的大宅院中,並時常臨幸。吳氏珠胎暗結,為他生下了次子,取名朱祁鈺,吳氏也因此被封為賢妃,但繼續住在宮外。宣德八年(1433年),朱瞻基病重時,派人將朱祁鈺母子召進宮,並託付自己的母親張太後善待朱祁鈺母子。託孤之後,一代帝王朱瞻基駕鶴西去。由於時逢皇帝的大喪,無人顧及吳氏母子的身世,他們就這樣被大家接受了。後來朱祁鈺被封為郕王,朝廷並為他們母子修建了王府,供他們居住。
明將官胄甲明代手銃如果沒有土木堡的狼煙,也許朱祁鈺母子可以平靜地度過一生。但是“土木堡之變”完全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正統十四年(1449年)七月,明英宗朱祁鎮被漠北元朝餘部勢力之一的瓦剌部落首領也先俘獲,消息傳到北京後,朝廷內外一片驚恐。當時前朝皇帝、宣宗朱瞻基隻有兩個兒子,長子朱祁鎮即為正統皇帝,次子就是郕王朱祁鈺,當時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不過才兩歲,如何能治理國事?臨朝議政的諸般事務,自然落在郕王朱祁鈺身上。於是,為安定人心,皇太後孫氏下詔立朱祁鎮二歲的兒子朱見深為皇太子,又命郕王朱祁鈺為監國,總理國政。
即使作為監國,朱祁鈺也從來不會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能登上皇帝的寶座。因為,按正統(朱祁鎮復辟前的年號恰巧是正統)的傳承,應該是朱祁鎮二歲多的兒子、皇太子朱見深繼位,作為郕王的朱祁鈺隻能監國。再加上朱祁鈺的性格比較軟弱,很擔心自己能否執掌好朝政,最初想逃避這件事。但是歷史卻偏偏給了他這樣一個特殊的機會。
朱祁鈺臨危受命,擔任監國後,懲處了土木堡之變罪魁太監王振的黨羽,使京中的局麵有了些起色,確立了在朝臣中的威望。麵對這種情況,大臣們紛紛上書皇太後孫氏,提出“國不可一日無君”,眼下明英宗朱祁鎮返國無望,皇太子年紀又太小,隻有另立一帝,才可使國家度過這危難之秋。尤其是時任兵部侍郎於謙向孫太後請命,說“國有長君,社稷之福”。皇太後孫氏雖不情願,但也再無良策,隻好下旨由朱祁鈺繼承皇位。
雖說朱祁鈺最初很不願意稱帝,隻願做監國。但是麵對瓦剌軍隊淩厲的軍事攻勢,麵對北方防禦軍隊幾盡喪失的嚴峻形勢,麵對風雨飄搖的大明政權,朱祁鈺似乎感到了自己應該承擔保衛大明王朝江山社稷的歷史重任。為了國家和皇族的利益,他不得不在國難當頭的危機時刻繼承皇位,遙尊已被也先扣押的正統皇帝、自己的兄長朱祁鎮為太上皇,並立兄長朱祁鎮的長子朱見深為太子,第二年(1450年)改年號為景泰,史稱景泰帝。
朱祁鈺繼承皇位後,重用忠臣於謙,將之由兵部侍郎升為兵部尚書,並對明朝政治、軍事進行了一些改革,以防禦瓦剌軍隊的侵犯。在也先率領瓦剌精銳騎兵浩浩蕩蕩殺奔北京後,由於於謙戰前準備非常充分,北京軍民空前團結,領兵將帥作戰勇猛,終於在北京城外給也先軍隊以沉重打擊,順利地解除了對北京的軍事威脅,迫使也先不得不退回草原。危急一時的大明政權終於在這一戰之後穩定了下來。
易儲風波朱祁鈺在位期間,許多被太監王振排擠的忠誌之士重歸廟堂,吏製為之一新,因而這一時期與朱祁鎮執政時期相比政治上較為清明。但是朱祁鈺在處理自己兄長、太上皇朱祁鎮的問題上,尤其是在更換太子的問題上犯了重大的錯誤。
景泰年間所製掐絲鍍金龍耳瓶朱祁鈺在坐穩帝位之後,就不願迎接太上皇朱祁鎮回京,害怕會影響自己的地位,並因此與朝臣發生了一些衝突。這時又是兵部尚書於謙站了出來,他向朱祁鈺保證,“天位已定,寧復有他”,朱祁鎮歸來不會影響他的位子,希望能遣使去迎接。最終朱祁鈺被說服,但是他隻是派出使者打探消息,並沒有提出迎接。誰知派去的使臣楊善隨機應變,竟真的將朱祁鎮迎回。生米煮成熟飯,朱祁鈺也隻好接受了這個事實。
景泰年間所製掐絲琺瑯花觚朱祁鈺將太上皇朱祁鎮迎回了北京,遂將他軟禁在南宮(今北京南池子緞庫胡同內),果然如於謙所說英宗的回歸沒有影響到朱祁鈺的帝位。可以說,在處理朱祁鎮回歸問題上,朱祁鈺表現得心胸過於狹窄,這是他一生最大的汙點,恐怕也是導致他日後人生悲劇的一個重要因素。
力挽狂瀾建大功 心胸狹窄命多劫(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