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難:宗教派別紛爭難擺平。
遜尼派與什葉派的教派矛盾根深蒂固。薩達姆時代遜尼派獨掌大權,什葉派長期不服,薩達姆採取高壓政策。現在按人口比例分配政治權力,什葉派占伊拉克人口總數60%,遜尼派占20%,權力大小顛倒了過來。即使這樣,什葉派也不一定感到很滿足,因為他們謀求的是建立一個完全由什葉派說了算的新政權。今後,什葉派的這一過高要求一旦得不到滿足,他們.12. 124 很可能把不滿發泄到阿拉維身上,認為他背叛了什葉派。遜尼派則很容易拿薩達姆時代做比較,感到政治地位一落千丈,更容易把失落感發泄到阿拉維身上。另外,還有庫德人的問題,恐怕比處理教派矛盾更難。
臨時總理阿拉維(5)
三難:政治派別難對付。
伊拉克的眾多政治派別,不管過去是地下的,還是地上的,都在等著享受一次政治大會餐。薩達姆時代得到美國資助的反對派組織就有6個,阿拉維宣布同意解散民兵組織的政黨是9個,到2005年1月伊拉克大選時,還不知道又會冒出多少個政治派別來。這些且不說,單說沙拉比的“伊拉克國民大會”,它是薩達姆時代的第一大反對派組織,現在沙拉比被美國一腳踢開,這個組織轉眼成了站在阿拉維對立麵的第一大反對黨。想當初,沙拉比的實力比阿拉維強,牌子比阿拉維硬,現在阿拉維上台,沙拉比落馬,沙拉比豈肯善罷甘休?
四難:西方民主與伊斯蘭文明難融合。
美國把阿拉維扶上台,指望他在伊拉克推行美國式的政治製度,以樹立“樣板”,進而對中東進行“民主化改造”,這是美國既定的戰略目標。但是,歷史上一次又一次十字軍東征,基督教文明想征服伊斯蘭文明,征服了沒有?征服不了。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時,小布希一不小心說漏了嘴,說這是一場“新的十字軍東征”,令阿拉伯世界輿論譁然,他不得不馬上改口。阿拉維當然很清楚,伊拉克是有著深厚阿拉伯歷史文化和伊斯蘭宗教傳統的國家,伊拉克民眾最難接受的,恰恰是用美式民主替代伊拉克傳統這一條。為了應對這個大難題,阿拉維採取了“有話在先”的策略,在美國交權前一天,他就在美國《華盛頓郵報》上刊登文章說,伊拉克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歷史背景,有自己的習俗和價值觀,不應該照搬美國、英國或其他國家的政治體製,而應該在吸收別國經驗的基礎上,再聽聽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的建議,找到最適合伊拉克的民主政治體製。他這些話本身應該說是講得不錯的,但這是他的一廂情願,美國能給伊拉克這麽大政治空間嗎?看實踐吧。
五難:同阿拉伯國家的友好關係難建立。
阿拉伯世界想團結、難團結,這個現狀誰都看得見。過去,薩達姆總想在阿拉伯世界當老大,向伊朗開戰、向科威特開戰,把自己搞得越來越孤立,最後導致毀滅。現在,薩達姆垮台了,但伊朗仍是美國的死對頭,兩伊關係能改善嗎?另外,美國要以伊拉克為突破口,對中東進行“民主化改造”,無形之中又把伊拉克擺到了許多中東國家的對立麵,這些國家都以一種緊張的心情和警惕的目光,注視著伊拉克的一舉一動,很難同它親近起來。
六難:國民經濟難恢復。
多災多難的伊拉克,從1991年至2003年,短短12年,經歷了兩次戰爭,基礎設施被炸得差不多了。戰後的伊拉克,百業待舉、百廢待興。國民經濟要想得到全麵恢復,談何容易。
現在,世界主要國家都盯著美國把持的伊拉克重建計劃這塊大蛋糕,這勢必會在國際間引發一場錯綜複雜的利益之爭。同時,被揭露的許多情況表明,不少駐伊美軍頭目、伊拉克臨時政府各級官員,都已紛紛插手重建工程,貪汙腐敗之風正在迅速蔓延。
處在伊拉克的過渡時期,阿拉維前進道路上布滿彈坑,他隨時都有可能踩到路邊炸彈,先看看他能不能走完這一段危險路段吧。
伊拉克遊擊戰解讀
伊拉克遊擊戰解讀(1)
戰無常法,文無常法。伊拉克遊擊戰頭緒較多,茲列出若幹問題,分述如下。
一問:伊拉克遊擊戰為何值得關注?
從一般軍事學意義上講,伊拉克遊擊戰是世界上最新發生的戰爭現象之一,不能不關注。雖然小布希2003年5月1日就已宣布伊拉克境內的主要作戰行動已“結束”,但他至今仍未宣布在伊拉克結束戰爭狀態,說明伊拉克戰爭仍在繼續。它不是以正規戰的形態在繼續,而是以遊擊戰的形態在繼續。遊擊戰並不是信息化時代才出現的戰爭新樣式,但信息化條件下的遊擊戰怎麽打,卻是個新問題。伊拉克遊擊戰雖然存在某些“先天不足”,並由此帶來了許多複雜因素,但它畢竟出現了信息化背景下遊擊戰的一些新特點,所以值得關注和研究。
美國原計劃2004年6月30日要向伊拉克臨時政府“交權”,本以為伊拉克局勢將會漸漸平靜下來了,誰知與美國的願望恰恰相反,伊拉克遊擊戰驟然升級,伊拉克局勢風雲突變,更讓人不能不關注。3月底,在“遜尼三角地帶”爆發了“費盧傑事件”。4月初,又在什葉派傳統區爆發了什葉派起義。這樣,就形成了遜尼、什葉兩派“南北呼應,一致抗美”的新局麵。
遜尼派與什葉派的教派矛盾根深蒂固。薩達姆時代遜尼派獨掌大權,什葉派長期不服,薩達姆採取高壓政策。現在按人口比例分配政治權力,什葉派占伊拉克人口總數60%,遜尼派占20%,權力大小顛倒了過來。即使這樣,什葉派也不一定感到很滿足,因為他們謀求的是建立一個完全由什葉派說了算的新政權。今後,什葉派的這一過高要求一旦得不到滿足,他們.12. 124 很可能把不滿發泄到阿拉維身上,認為他背叛了什葉派。遜尼派則很容易拿薩達姆時代做比較,感到政治地位一落千丈,更容易把失落感發泄到阿拉維身上。另外,還有庫德人的問題,恐怕比處理教派矛盾更難。
臨時總理阿拉維(5)
三難:政治派別難對付。
伊拉克的眾多政治派別,不管過去是地下的,還是地上的,都在等著享受一次政治大會餐。薩達姆時代得到美國資助的反對派組織就有6個,阿拉維宣布同意解散民兵組織的政黨是9個,到2005年1月伊拉克大選時,還不知道又會冒出多少個政治派別來。這些且不說,單說沙拉比的“伊拉克國民大會”,它是薩達姆時代的第一大反對派組織,現在沙拉比被美國一腳踢開,這個組織轉眼成了站在阿拉維對立麵的第一大反對黨。想當初,沙拉比的實力比阿拉維強,牌子比阿拉維硬,現在阿拉維上台,沙拉比落馬,沙拉比豈肯善罷甘休?
四難:西方民主與伊斯蘭文明難融合。
美國把阿拉維扶上台,指望他在伊拉克推行美國式的政治製度,以樹立“樣板”,進而對中東進行“民主化改造”,這是美國既定的戰略目標。但是,歷史上一次又一次十字軍東征,基督教文明想征服伊斯蘭文明,征服了沒有?征服不了。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時,小布希一不小心說漏了嘴,說這是一場“新的十字軍東征”,令阿拉伯世界輿論譁然,他不得不馬上改口。阿拉維當然很清楚,伊拉克是有著深厚阿拉伯歷史文化和伊斯蘭宗教傳統的國家,伊拉克民眾最難接受的,恰恰是用美式民主替代伊拉克傳統這一條。為了應對這個大難題,阿拉維採取了“有話在先”的策略,在美國交權前一天,他就在美國《華盛頓郵報》上刊登文章說,伊拉克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歷史背景,有自己的習俗和價值觀,不應該照搬美國、英國或其他國家的政治體製,而應該在吸收別國經驗的基礎上,再聽聽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的建議,找到最適合伊拉克的民主政治體製。他這些話本身應該說是講得不錯的,但這是他的一廂情願,美國能給伊拉克這麽大政治空間嗎?看實踐吧。
五難:同阿拉伯國家的友好關係難建立。
阿拉伯世界想團結、難團結,這個現狀誰都看得見。過去,薩達姆總想在阿拉伯世界當老大,向伊朗開戰、向科威特開戰,把自己搞得越來越孤立,最後導致毀滅。現在,薩達姆垮台了,但伊朗仍是美國的死對頭,兩伊關係能改善嗎?另外,美國要以伊拉克為突破口,對中東進行“民主化改造”,無形之中又把伊拉克擺到了許多中東國家的對立麵,這些國家都以一種緊張的心情和警惕的目光,注視著伊拉克的一舉一動,很難同它親近起來。
六難:國民經濟難恢復。
多災多難的伊拉克,從1991年至2003年,短短12年,經歷了兩次戰爭,基礎設施被炸得差不多了。戰後的伊拉克,百業待舉、百廢待興。國民經濟要想得到全麵恢復,談何容易。
現在,世界主要國家都盯著美國把持的伊拉克重建計劃這塊大蛋糕,這勢必會在國際間引發一場錯綜複雜的利益之爭。同時,被揭露的許多情況表明,不少駐伊美軍頭目、伊拉克臨時政府各級官員,都已紛紛插手重建工程,貪汙腐敗之風正在迅速蔓延。
處在伊拉克的過渡時期,阿拉維前進道路上布滿彈坑,他隨時都有可能踩到路邊炸彈,先看看他能不能走完這一段危險路段吧。
伊拉克遊擊戰解讀
伊拉克遊擊戰解讀(1)
戰無常法,文無常法。伊拉克遊擊戰頭緒較多,茲列出若幹問題,分述如下。
一問:伊拉克遊擊戰為何值得關注?
從一般軍事學意義上講,伊拉克遊擊戰是世界上最新發生的戰爭現象之一,不能不關注。雖然小布希2003年5月1日就已宣布伊拉克境內的主要作戰行動已“結束”,但他至今仍未宣布在伊拉克結束戰爭狀態,說明伊拉克戰爭仍在繼續。它不是以正規戰的形態在繼續,而是以遊擊戰的形態在繼續。遊擊戰並不是信息化時代才出現的戰爭新樣式,但信息化條件下的遊擊戰怎麽打,卻是個新問題。伊拉克遊擊戰雖然存在某些“先天不足”,並由此帶來了許多複雜因素,但它畢竟出現了信息化背景下遊擊戰的一些新特點,所以值得關注和研究。
美國原計劃2004年6月30日要向伊拉克臨時政府“交權”,本以為伊拉克局勢將會漸漸平靜下來了,誰知與美國的願望恰恰相反,伊拉克遊擊戰驟然升級,伊拉克局勢風雲突變,更讓人不能不關注。3月底,在“遜尼三角地帶”爆發了“費盧傑事件”。4月初,又在什葉派傳統區爆發了什葉派起義。這樣,就形成了遜尼、什葉兩派“南北呼應,一致抗美”的新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