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奏對稱旨,接連又召入數次。


    王章正在感激成帝的知遇之恩,不料大禍臨頭,居然被他妻子料著。那時王鳳聽了盲杜之計,一麵上書辭職,一麵入求太後。太後本是女流,隻知娘家兄弟為重;至於國家大計,並不在她心上。自從王鳳哭訴以後,太後終日不食,以淚洗麵。


    並且時時刻刻叫著先帝名字,怪他何故不來引她同死。成帝見了,自然大驚失色。起初還不知道為了何事,後來暗中打聽,方才知是為的王鳳辭職的事情,趕緊下詔慰留王鳳,勸速視事。


    太後尚不罷休,定要懲治王章誣告之罪,暗使尚書出頭,嚴劾王章黨附馮野王,並言張美人,受禦至尊,非所宜言。成帝沒法,隻好把王章下獄。其妻閔氏,尚是徐娘,其女慧嬌,年僅十二,一同被逮。隔室而居。


    王章入獄之後,始悔不聽婦言,好好的京兆尹不做。反而身入囹圄,妻女被累,既憤且懼,不到數日,乘人不備,仰藥自荊他的女兒慧嬌,睡至黎明,偶聞隔室獄吏檢查囚犯,所報數目,料知其父已死,慌忙喚醒她娘,邊哭邊說道:“父親必已自盡了!”閔氏聽罷,也吃一嚇道:“我兒何以知道汝父自盡?快快告知為娘!”


    慧嬌道:“每日黎明,獄吏必來檢查囚犯一次,女兒昨前兩天,聽得獄吏在門壁所報囚犯名數,卻是九個;方才女兒聽得所報的數目,隻是八個了。吾父性剛,必已氣憤自殺。”閔氏忙去問知獄卒,果被其女猜著,一時慟絕,暈了過去。


    慧嬌將她喚醒。閔氏猶長嘆了一聲道:“汝父不聽吾勸,如此下場,豈不可慘!


    為娘與汝,就是蒙恩赦罪,弱質伶仃,將來依靠何人呢?”閔氏與她女兒,尚未說完,忽見獄吏進監向她說道:“汝等二人,業已判定充戍嶺南合浦地方,所有家產,籍沒充公。”閔氏母女,隻索含悲起解。及至合浦,幸可自由,閔氏便與其女,採珠度日。


    原來合浦,地近海邊,素產明珠。遠省人民,雖不充配,到那裏謀生,因而致富的人數,不知凡幾。


    閔氏既在那裏十多年,倒積蓄了許多錢財。後來遇赦回裏,尚不失為富人,不必說她。


    當時馮野王在琅琊任上,聞得王章薦己獲罪,恐怕受累,即上書告假。成帝允準。


    王鳳又嗾令禦史中丞,奏劾野王擅自歸家,罪坐不敬,應即棄市。成帝心裏本是明白,因為不肯違忤太後,隻好眼看這班人,尋死的尋死,乞假的乞假;既有禦史中丞奏參野王,但將野王革職了事。不久,禦史大夫張忠病逝,王鳳又保他的從弟王音為禦史大夫。王姓一門,均登顯職。


    那時王鳳之弟王崇,業已去世,此外王譚、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時五位侯爺,門庭赫奕,爭競奢華,四方賄賂,陸續不絕於途,門下食客數百人,互相延譽。


    惟有光祿大夫劉向,委實看不過去,上書於成帝道:臣聞人君莫不欲安,然而常危;莫不欲存,然而常亡;失禦臣之術也!


    夫大臣操權柄,持國政,鮮有不為害者,故書曰:“臣之有作威作福,害於而家,凶於而國。”孔子曰:“祿去公室而政逮大夫,危凶之兆也。”


    今王氏一姓,乘朱輪華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蟬,充盈幄內。大將軍秉事用權,五侯驕奢僭盛,依東宮之尊,假甥舅之親,以為威重。尚書九卿,州牧君守,皆出其門。稱譽者登進,忤恨者誅傷;排擯宗室,孤弱公族,未有如王氏者也。夫事勢不兩大,王氏與劉氏不並立,如下有泰山之安,則上有累卵之危。


    陛下為人子孫,守持宗廟,而令國祚移於外親,縱不為身,奈宗廟何!婦人內夫家而外父母家;今若此,亦非皇太後之福也。


    明者造福於無形,銷患於未然,宜發明詔,吐德音,援近宗室,疏遠外戚;則劉氏得以長安,王氏亦能永保;所以褒睦內外之姓,子子孫孫無疆之計也。如不行此策,齊田氏復見於今,晉六卿必起子漢,為後嗣憂,昭昭甚明,惟陛下留意垂察!


    成帝見了此奏,也知劉向忠心,便將劉向召入私殿,對之長嘆道:“君言甚是,容朕思之!”劉向聽了,叩謝退出。


    誰知成帝一時莫決。因循了一年多,王鳳忽得重病,成帝就大將軍府問候,執了王鳳的手道:“君如不起,朕當使平阿侯繼君之任。”王鳳伏枕叩謝道:“臣弟譚與臣雖係手足,但是行為奢僭,不如禦史大夫音,辦事謹慎,臣敢垂死力保。”


    成帝點頭允諾,安慰數語,命駕回宮。


    翌日,王鳳謝世,成帝即準王鳳之言,命音起代鳳職,並加封為安陽侯;另使王譚位列特進,領城門兵。王譚不得當國,便與王音有嫌。無奈王音雖是大權在握,卻與王鳳大不相同,每逢大小事件,必奏明成帝而行。如此小心翼翼,王譚還有何法尋他的錯處呢?


    成帝亦因此得以自由用人,遂擢少府王駿為京兆尹。王駿即前諫大夫王吉之子,夙負才名,兼諳吏治。及任京兆尹,地方無不悅服,都說他與從前的趙廣漢、張獻、王尊、王章等人,同為名臣。那時人稱王尊、王章、王駿為三王。於是就有童謠道:“前有趙、張,後有三王;國家有事,遇難成祥。”


    成帝既因四方無事,詔書稀少,樂得賞花飲酒,安享太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宮二十八朝演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民國]徐哲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民國]徐哲身並收藏漢宮二十八朝演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