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知事已不及,早被王鳳下了先著去了。
原來第二天忽然日蝕,大中大夫張匡奉了王鳳所使,上書力言咎在近臣,請求召對。成帝乃命左將軍史丹麵問張匡。張匡所說的是丞相王商,曾汙父婢,並與女弟有奸;前者耿定上書告訐,確是實情。現方奉詔查辦,王商賊人心虛,夤緣後宮,意圖納女,以作內援。堂堂相國,行為如此,恐怕黃歇、呂不韋的故事,復現今日。
上天變異,或者示警,也未可知。隻有速將王商免官,按法懲辦,庶足上回天意,下絕人謀,務乞將軍代奏等語。史丹聽完,即將張匡之言,轉奏成帝。
成帝素重王商,並不相信張匡的說話。王鳳又來力爭,成帝無法,方命侍臣,往收丞相印綬。王商繳出印綬之後,悔憤交並,即日便吐狂血,不到三天,一命歸陰。
朝廷予諡曰戾,所有王商子弟,凡在朝中為官的,一概左遷。那班王鳳手下的走狗,還要落井下石,爭請成帝革去王商世封。總算成帝有些主見,不為所動,仍許王商之子王安嗣爵樂安侯,一麵拜張禹為丞相。
張禹字子文,河內軹縣人氏,以明經著名。成帝在太子時代,曾經向其學受《論語》;即位之後,特加寵遇,賜爵關內侯,授官光祿大夫兼給事中,令與王鳳並領尚書事。
張禹雖與王鳳同事,眼見王鳳攬權植黨內不自安,屢次託病乞休。成帝每每慰留。張禹固辭不獲,勉強就職,一切大事,全歸王鳳主持,自己唯唯諾諾,隨班進退而已。現在雖然升任丞相,並受封安昌侯,因為王商的前車之鑑,更不敢過問朝事了。
越年改元陽朔,定陶王劉康入朝謁駕,成帝友於兄弟,留令在朝,朝夕相伴,頗覺怡怡。王鳳恐怕劉康幹預政權,從旁牽製。因即援引故例,請遣定陶王回國。
誰知成帝體貼親心,暗思先帝在日,嚐欲立定陶王為太子,事未見行,定陶王並不介意,居藩供職,極守臣禮;如此看來,定陶王倒是一個賢王。目下後妃皆未生育,立儲無人,將來兄終弟繼,亦是正辦。因此便把定陶王堅留不放,雖有王鳳屢屢援例奏請,成帝卻給他一個不睬。
不料未滿兩月,又遇日蝕。王鳳乘機上書,謂日蝕由於陽盛所致,定陶王久留京師,有違正道,故遭天戒,自宜急令回國雲雲。成帝已為王鳳所蠱,凡有所言,無不聽從;為了定陶王留京一事,已覺拂了王鳳之意。現即上天又來示戒,隻得囑令劉康暫行東歸,容羅後會。劉康涕泣辭去。王鳳方始快意。
偏有一位京光尹王章,見了王鳳這般跋扈,直上封事,老老實實地歸罪王鳳。
成帝閱後,頗為醒悟,因召王章入對。王章侃侃而陳,大略說是:臣聞天道聰明,佑善而災惡,以瑞異為符效;今陛下以未有繼嗣,引近定陶王,所以承宗廟,重社稷,上順天心,下安百姓。此正善事,當有禎祥,而災異迭見者,為大臣專政故也。
今聞大將軍鳳,猥歸日食之咎於定陶王,遣令歸國,欲使天子孤立於上,專擅朝事,以便其私,安得為忠臣!且鳳誣罔不忠,非一事也。前承相商守正不阿,為鳳所害,身以憂死,眾庶湣之;且聞鳳有小婦弟張美人,已嚐適人,托以為宜子,納之後宮,私以其妻弟。此三者皆大事,陛下所自見,足以知其餘。鳳不可令久典事,宜退使就第,選忠賢以代之;則幹德當陽,休祥至而百福駢臻參等辭。
成帝見王章講得似有至理,欣然語之道:“非君直言,朕尚未聞國家大計。現有何人忠賢,可為朕輔?”王章答道:“當世忠良,莫如琅琊太守馮野王了。”成帝頷首至再。王章退出。
這件事情,早已有人飛報王鳳。王鳳聽了,頓時大罵王章忘恩負義,便欲俟王章入朝的時候,與他拚命。還是盲杜足智多謀,急勸王鳳暫時容忍。說著,又與王鳳耳語數句,王鳳方才消了怒氣,照計行事。
說到王章這人,卻有小小一段歷史。
他的小字,叫做仲卿,籍隸泰山郡,巨平縣。宣帝時代,己任諫大大之職。元帝初年,遷官左曹中郎將,曾因詆斥中書令石顯,為石顯所陷,幾遭不測,有人營救,方得免官,保全性命。成帝聞其名,起為諫大大,調任司隸校尉。王鳳籠絡名臣,特薦舉他繼王尊為京光尹。
王章少時家境極寒,遊學長安,其妻閔氏,相隨不離左右。
王章一日患病,困臥牛衣之中。什麽叫做牛衣?編成亂麻為衣,用之覆蔽牛身,這種東西,古代俗稱,叫做牛衣。當時王章自恐將死,與妻訣別,眼中落淚不止。
其妻閔氏,甚是賢淑,一見王章這樣的無丈夫氣,不禁含嗔,以手拍衣道:“仲卿太沒誌氣!滿朝公卿,何人及汝學業;今汝一寒至此,乃是命也!
至於人生疾病,本屬常事。為什麽嚶嚶不休,作兒女之態耶?“
王章被他妻子這樣一說,頓覺精神陡長,病便漸愈。
及至慢慢地做到今職,雖為王鳳保薦,心裏不直他的為人,每欲奏劾,苦無機會。近見王鳳逼走劉康,成帝也為屈服,於是忍無可忍,繕成奏牘,函封待呈。其妻閔氏知道此奏必攖王鳳之怒,倘因參之不倒,必有大禍,趕忙阻止王章道:“人當知足,君今貴了,獨不念牛衣對泣的時代麽?”此時王章已是義憤填膺的當口,哪裏還顧利害,竟搖頭答覆他妻子道:“此等大事,斷非女子所知,亦非女子所應言的。汝去料理中饋,切勿阻止乃公事。”次口,把折呈入;又次日,奉詔入對。
原來第二天忽然日蝕,大中大夫張匡奉了王鳳所使,上書力言咎在近臣,請求召對。成帝乃命左將軍史丹麵問張匡。張匡所說的是丞相王商,曾汙父婢,並與女弟有奸;前者耿定上書告訐,確是實情。現方奉詔查辦,王商賊人心虛,夤緣後宮,意圖納女,以作內援。堂堂相國,行為如此,恐怕黃歇、呂不韋的故事,復現今日。
上天變異,或者示警,也未可知。隻有速將王商免官,按法懲辦,庶足上回天意,下絕人謀,務乞將軍代奏等語。史丹聽完,即將張匡之言,轉奏成帝。
成帝素重王商,並不相信張匡的說話。王鳳又來力爭,成帝無法,方命侍臣,往收丞相印綬。王商繳出印綬之後,悔憤交並,即日便吐狂血,不到三天,一命歸陰。
朝廷予諡曰戾,所有王商子弟,凡在朝中為官的,一概左遷。那班王鳳手下的走狗,還要落井下石,爭請成帝革去王商世封。總算成帝有些主見,不為所動,仍許王商之子王安嗣爵樂安侯,一麵拜張禹為丞相。
張禹字子文,河內軹縣人氏,以明經著名。成帝在太子時代,曾經向其學受《論語》;即位之後,特加寵遇,賜爵關內侯,授官光祿大夫兼給事中,令與王鳳並領尚書事。
張禹雖與王鳳同事,眼見王鳳攬權植黨內不自安,屢次託病乞休。成帝每每慰留。張禹固辭不獲,勉強就職,一切大事,全歸王鳳主持,自己唯唯諾諾,隨班進退而已。現在雖然升任丞相,並受封安昌侯,因為王商的前車之鑑,更不敢過問朝事了。
越年改元陽朔,定陶王劉康入朝謁駕,成帝友於兄弟,留令在朝,朝夕相伴,頗覺怡怡。王鳳恐怕劉康幹預政權,從旁牽製。因即援引故例,請遣定陶王回國。
誰知成帝體貼親心,暗思先帝在日,嚐欲立定陶王為太子,事未見行,定陶王並不介意,居藩供職,極守臣禮;如此看來,定陶王倒是一個賢王。目下後妃皆未生育,立儲無人,將來兄終弟繼,亦是正辦。因此便把定陶王堅留不放,雖有王鳳屢屢援例奏請,成帝卻給他一個不睬。
不料未滿兩月,又遇日蝕。王鳳乘機上書,謂日蝕由於陽盛所致,定陶王久留京師,有違正道,故遭天戒,自宜急令回國雲雲。成帝已為王鳳所蠱,凡有所言,無不聽從;為了定陶王留京一事,已覺拂了王鳳之意。現即上天又來示戒,隻得囑令劉康暫行東歸,容羅後會。劉康涕泣辭去。王鳳方始快意。
偏有一位京光尹王章,見了王鳳這般跋扈,直上封事,老老實實地歸罪王鳳。
成帝閱後,頗為醒悟,因召王章入對。王章侃侃而陳,大略說是:臣聞天道聰明,佑善而災惡,以瑞異為符效;今陛下以未有繼嗣,引近定陶王,所以承宗廟,重社稷,上順天心,下安百姓。此正善事,當有禎祥,而災異迭見者,為大臣專政故也。
今聞大將軍鳳,猥歸日食之咎於定陶王,遣令歸國,欲使天子孤立於上,專擅朝事,以便其私,安得為忠臣!且鳳誣罔不忠,非一事也。前承相商守正不阿,為鳳所害,身以憂死,眾庶湣之;且聞鳳有小婦弟張美人,已嚐適人,托以為宜子,納之後宮,私以其妻弟。此三者皆大事,陛下所自見,足以知其餘。鳳不可令久典事,宜退使就第,選忠賢以代之;則幹德當陽,休祥至而百福駢臻參等辭。
成帝見王章講得似有至理,欣然語之道:“非君直言,朕尚未聞國家大計。現有何人忠賢,可為朕輔?”王章答道:“當世忠良,莫如琅琊太守馮野王了。”成帝頷首至再。王章退出。
這件事情,早已有人飛報王鳳。王鳳聽了,頓時大罵王章忘恩負義,便欲俟王章入朝的時候,與他拚命。還是盲杜足智多謀,急勸王鳳暫時容忍。說著,又與王鳳耳語數句,王鳳方才消了怒氣,照計行事。
說到王章這人,卻有小小一段歷史。
他的小字,叫做仲卿,籍隸泰山郡,巨平縣。宣帝時代,己任諫大大之職。元帝初年,遷官左曹中郎將,曾因詆斥中書令石顯,為石顯所陷,幾遭不測,有人營救,方得免官,保全性命。成帝聞其名,起為諫大大,調任司隸校尉。王鳳籠絡名臣,特薦舉他繼王尊為京光尹。
王章少時家境極寒,遊學長安,其妻閔氏,相隨不離左右。
王章一日患病,困臥牛衣之中。什麽叫做牛衣?編成亂麻為衣,用之覆蔽牛身,這種東西,古代俗稱,叫做牛衣。當時王章自恐將死,與妻訣別,眼中落淚不止。
其妻閔氏,甚是賢淑,一見王章這樣的無丈夫氣,不禁含嗔,以手拍衣道:“仲卿太沒誌氣!滿朝公卿,何人及汝學業;今汝一寒至此,乃是命也!
至於人生疾病,本屬常事。為什麽嚶嚶不休,作兒女之態耶?“
王章被他妻子這樣一說,頓覺精神陡長,病便漸愈。
及至慢慢地做到今職,雖為王鳳保薦,心裏不直他的為人,每欲奏劾,苦無機會。近見王鳳逼走劉康,成帝也為屈服,於是忍無可忍,繕成奏牘,函封待呈。其妻閔氏知道此奏必攖王鳳之怒,倘因參之不倒,必有大禍,趕忙阻止王章道:“人當知足,君今貴了,獨不念牛衣對泣的時代麽?”此時王章已是義憤填膺的當口,哪裏還顧利害,竟搖頭答覆他妻子道:“此等大事,斷非女子所知,亦非女子所應言的。汝去料理中饋,切勿阻止乃公事。”次口,把折呈入;又次日,奉詔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