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者無毛髮之辜,乃欲以政事過差,咎及內外大臣,皆瞽說欺天者也!竊恐陛下舍昭昭之白過,忽天地之明戒,聽暗昧之瞽說,歸咎於無辜,倚異乎政事,重失天心,不可之大者也!陛下即位,委任遵舊,未有過政。
元年正月,白氣起東方;四月黃霧四塞,復冒京師;申以大水,著以震蝕,各有占應,相為表裏。百官庶士,無所歸依,陛下獨不怪與!白氣起東方,賤人將與之表也;黃霧冒京師,王道微絕之應也。夫賤人當起,而京師道微,二者甚醜。陛下誠深察愚臣之言,致懼天地之異,長思宗廟之計,改往返過,抗湛溺之意,解偏駁之憂,奮幹綱之威,平天覆之施,使列妾得人人更進,猶尚未足也;急復益納宜子婦人,毋擇好醜,毋論年齒,廣求於微賤之間,祈天眷佑,慰釋皇太後之憂慍。
解謝上帝之譴怒,則繼嗣繁滋,災異永息矣!疏賤之臣,至敢直陳天意,斥高帷幄之私,欲離間貴後盛妾,自知忤心逆耳,難免湯鑊之誅。然臣苟不言,誰為言之!
願陛下頒示腹心大臣,腹心大臣以為非天意,臣當伏妄言之罪;若以為誠天意也,奈何忘國大本,背天意而從人慾?惟陛下審察熟念,厚為宗廟計,則國家幸甚!
穀永此策,完全好說,私意他已爬做到大將軍王鳳的走狗了。貌似極言敢諫之臣,心懷附勢趨炎之念。他因見王鳳攬權用事,一門七侯,盈廷臣眾,大有煩言;恐被眾人推倒,乃掉弄文筆,硬說天意示變,都因許後霸占宮幃,不準成帝分愛於人,以致觸動天怒,真是一派胡言!許後為人尚無什麽大惡,至於獻媚成帝,這也是女為悅己者容的意思。頂多把成帝弄成色癆,算是她的罪惡;何至釀成天怒人怨;老天哪有這樣閑空工夫,來管他們被窩裏頭的把戲呢?此外還有武庫令杜欽,也和穀永一般論調。
成帝竟被他們說得動聽,二人之名,於是高列前茅。當時穀永取了第一,杜欽取了第二。穀永升了光祿大夫,杜欽升了諫大夫。穀永字子雲,籍隸長安,就是前衛司馬穀吉之子。穀吉出使匈奴,死於郅友之手。杜欽字子夏,一目已瞽,在家自讀,無心出岫。王鳳聞他是位飽學之士,羅致幕中。同時又有一個郎官杜鄴,也字子夏,倒是一位學優而仕的人物。時人因為:二杜齊名,同姓同字,無從區別,遂稱杜欽為盲杜子夏。
杜欽恨人說他短處,特地自製冠,戴著遊行都市,都人夏稱杜鄴為大冠杜子夏,杜欽為小冠杜子夏。杜欽因感王鳳知遇之恩,阿附王鳳,還可說他飲水思源,尚不忘本。獨有穀永,本由陽城侯劉慶忌薦舉,也欲附勢求榮,這是比較起來,更在盲杜之下了,不入,天復霪雨,黃河決口,百姓都怪大將軍王鳳沒有治國之才。不過王鳳深居簡出,無從聽見小百姓的輿論罷了。
說起黃河為害,非自漢始,歷代皆是如此。就令大禹重生,恐怕也沒良策。
漢朝開國以來,潰決之事,已是數見不鮮。文帝時代,河決酸棗,東潰金堤。
武帝時代,河徙頓邱,又決濮陽。元封二年,曾發卒數萬人,塞瓠子河,築宣房宮,後來館陶縣又報河決,分為屯氏河,東北入海,不再堵塞。至元帝永光五年,屯氏河仍復淤塞不通。河流泛濫,所有清河郡屬靈縣鳴犢口,變作汪洋。
那時馮昭儀的弟兄馮逡,方為清河都尉,奏請疏通屯兵氏河,分減水勢。元帝曾令丞相禦史會議,估計工程之費,其數頗巨,因此因循不行。建昭四年秋月,大雨二十餘天,河果複決館陶,及東郡金堤,淹沒四郡三十二縣。平地水深三丈,隳壞官舍廬室四萬餘所。各郡守飛章報聞,禦史大夫尹忠,尚說是所誤有限,無關大局。成帝下詔切責,痛斥尹忠不知憂民,將加嚴譴。尹忠為人最是拘泥,一見了此詔,惶急自荊成帝乃命大司農非調,發付錢糧,賑濟災民;一麵截留河南漕船五百艘,徙民避水。朝廷雖是心關民瘼,可是事後補救,百姓已經大遭其殃了。
穀永那時愈蒙王鳳寵信,便向王鳳大吹其牛道:“此次黃河決口,皆因從前辦事的人員,沒有治水之學。不才幼即研究《禹經》,對於天下河道源流,了如指掌。
大將軍若向主上保舉我去督辦,不出三月,可不再見水患。”王鳳聽了大喜道:“強將手下無弱兵這句言語,真的不錯!以君之才,何往不利,莫謂區區一個黃河,老夫即刻上書奏保便了。”果然不到兩個時辰,穀永已奉詔旨,兼任治河大臣。穀永馬上孝敬王鳳一筆重禮,率領所屬,首先建造衙署,竟將工程之費,半入私囊,半作賄賂。第二天就鬧出一樁強搶民女的大案。好好一座都城,幾乎斷送他的手內!
原來穀永最是懼內,他的夫人蔣氏,素具獅吼之威。穀永少時,家況清貧,沒人以女配他。他又是一個登徒子流,七尺昂藏,怎好沒有內助,於是東去吊膀,西去偷香。無如一班女子,見他麵目雖然長得標緻,但是兩手空空,嫁他之後,隻好去喝西風,因此大家都以閉門羹相向。
適值這位蔣氏,那日因掃雙親之墓,回到半途,天忽下雨。
蔣氏明知清明時節,晴雨不時,隻要暫避一霎,就會放晴。她心中想罷,抬頭一看,遙見半箭之外,就有一座小小涼亭,她忙兩腳三步的奔進亭內,坐在一具石凳上麵,守候天晴。誰知等來等去,天已將黑,雨尚未止,蔣氏此時倒有些心慌起來了。
元年正月,白氣起東方;四月黃霧四塞,復冒京師;申以大水,著以震蝕,各有占應,相為表裏。百官庶士,無所歸依,陛下獨不怪與!白氣起東方,賤人將與之表也;黃霧冒京師,王道微絕之應也。夫賤人當起,而京師道微,二者甚醜。陛下誠深察愚臣之言,致懼天地之異,長思宗廟之計,改往返過,抗湛溺之意,解偏駁之憂,奮幹綱之威,平天覆之施,使列妾得人人更進,猶尚未足也;急復益納宜子婦人,毋擇好醜,毋論年齒,廣求於微賤之間,祈天眷佑,慰釋皇太後之憂慍。
解謝上帝之譴怒,則繼嗣繁滋,災異永息矣!疏賤之臣,至敢直陳天意,斥高帷幄之私,欲離間貴後盛妾,自知忤心逆耳,難免湯鑊之誅。然臣苟不言,誰為言之!
願陛下頒示腹心大臣,腹心大臣以為非天意,臣當伏妄言之罪;若以為誠天意也,奈何忘國大本,背天意而從人慾?惟陛下審察熟念,厚為宗廟計,則國家幸甚!
穀永此策,完全好說,私意他已爬做到大將軍王鳳的走狗了。貌似極言敢諫之臣,心懷附勢趨炎之念。他因見王鳳攬權用事,一門七侯,盈廷臣眾,大有煩言;恐被眾人推倒,乃掉弄文筆,硬說天意示變,都因許後霸占宮幃,不準成帝分愛於人,以致觸動天怒,真是一派胡言!許後為人尚無什麽大惡,至於獻媚成帝,這也是女為悅己者容的意思。頂多把成帝弄成色癆,算是她的罪惡;何至釀成天怒人怨;老天哪有這樣閑空工夫,來管他們被窩裏頭的把戲呢?此外還有武庫令杜欽,也和穀永一般論調。
成帝竟被他們說得動聽,二人之名,於是高列前茅。當時穀永取了第一,杜欽取了第二。穀永升了光祿大夫,杜欽升了諫大夫。穀永字子雲,籍隸長安,就是前衛司馬穀吉之子。穀吉出使匈奴,死於郅友之手。杜欽字子夏,一目已瞽,在家自讀,無心出岫。王鳳聞他是位飽學之士,羅致幕中。同時又有一個郎官杜鄴,也字子夏,倒是一位學優而仕的人物。時人因為:二杜齊名,同姓同字,無從區別,遂稱杜欽為盲杜子夏。
杜欽恨人說他短處,特地自製冠,戴著遊行都市,都人夏稱杜鄴為大冠杜子夏,杜欽為小冠杜子夏。杜欽因感王鳳知遇之恩,阿附王鳳,還可說他飲水思源,尚不忘本。獨有穀永,本由陽城侯劉慶忌薦舉,也欲附勢求榮,這是比較起來,更在盲杜之下了,不入,天復霪雨,黃河決口,百姓都怪大將軍王鳳沒有治國之才。不過王鳳深居簡出,無從聽見小百姓的輿論罷了。
說起黃河為害,非自漢始,歷代皆是如此。就令大禹重生,恐怕也沒良策。
漢朝開國以來,潰決之事,已是數見不鮮。文帝時代,河決酸棗,東潰金堤。
武帝時代,河徙頓邱,又決濮陽。元封二年,曾發卒數萬人,塞瓠子河,築宣房宮,後來館陶縣又報河決,分為屯氏河,東北入海,不再堵塞。至元帝永光五年,屯氏河仍復淤塞不通。河流泛濫,所有清河郡屬靈縣鳴犢口,變作汪洋。
那時馮昭儀的弟兄馮逡,方為清河都尉,奏請疏通屯兵氏河,分減水勢。元帝曾令丞相禦史會議,估計工程之費,其數頗巨,因此因循不行。建昭四年秋月,大雨二十餘天,河果複決館陶,及東郡金堤,淹沒四郡三十二縣。平地水深三丈,隳壞官舍廬室四萬餘所。各郡守飛章報聞,禦史大夫尹忠,尚說是所誤有限,無關大局。成帝下詔切責,痛斥尹忠不知憂民,將加嚴譴。尹忠為人最是拘泥,一見了此詔,惶急自荊成帝乃命大司農非調,發付錢糧,賑濟災民;一麵截留河南漕船五百艘,徙民避水。朝廷雖是心關民瘼,可是事後補救,百姓已經大遭其殃了。
穀永那時愈蒙王鳳寵信,便向王鳳大吹其牛道:“此次黃河決口,皆因從前辦事的人員,沒有治水之學。不才幼即研究《禹經》,對於天下河道源流,了如指掌。
大將軍若向主上保舉我去督辦,不出三月,可不再見水患。”王鳳聽了大喜道:“強將手下無弱兵這句言語,真的不錯!以君之才,何往不利,莫謂區區一個黃河,老夫即刻上書奏保便了。”果然不到兩個時辰,穀永已奉詔旨,兼任治河大臣。穀永馬上孝敬王鳳一筆重禮,率領所屬,首先建造衙署,竟將工程之費,半入私囊,半作賄賂。第二天就鬧出一樁強搶民女的大案。好好一座都城,幾乎斷送他的手內!
原來穀永最是懼內,他的夫人蔣氏,素具獅吼之威。穀永少時,家況清貧,沒人以女配他。他又是一個登徒子流,七尺昂藏,怎好沒有內助,於是東去吊膀,西去偷香。無如一班女子,見他麵目雖然長得標緻,但是兩手空空,嫁他之後,隻好去喝西風,因此大家都以閉門羹相向。
適值這位蔣氏,那日因掃雙親之墓,回到半途,天忽下雨。
蔣氏明知清明時節,晴雨不時,隻要暫避一霎,就會放晴。她心中想罷,抬頭一看,遙見半箭之外,就有一座小小涼亭,她忙兩腳三步的奔進亭內,坐在一具石凳上麵,守候天晴。誰知等來等去,天已將黑,雨尚未止,蔣氏此時倒有些心慌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