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嬙聞得其妹小昭君業已事帝,雖然不能回國,倒也高興,乃作一書,以報元帝,其辭是:臣妾幸得備禁臠,設身依日月,死有餘芳;而失意丹青,遠竄異域,誠得捐軀報主,何敢自憐?獨惜國家黜陟,移於賤工;南望漢關,徒增愴絕耳!有父有妹,惟陛下幸少憐之!
王嬙書後,又附一詩雲:秋木萋薑,其葉萎黃。有鳥處山,集於苞桑。
養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升雲,上遊曲房。
高宮絕曠,身體摧藏!誌念沒沉,不得頡頏。
雖得委食,心有徊徨。我獨伊何,來往變常!
翩翩之燕,遠集西羌!高高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道悠且長!嗚呼哀哉!憂心惻傷!
呂幹攜書回報元帝。元帝展誦未畢,淚已盈眶。小昭君在旁見了,也是欷歔不已。元帝從此復又憂悶。
傅、馮二人,暗怪小昭君多事。小昭君也懼因此失寵,更是以色取媚元帝。沒有數年,小昭君先患瘵病而歿。元帝悲傷過度,也得重疾,日加厲害。每見尚書入省,問及景帝立膠東王故事。尚書等雖知帝意所在,應對卻多吞吐。
原來元帝有三男,最鍾愛的是傅昭儀所出之定陶王康,初封濟陽,徙封山陽,最後即是定陶。康有技能,尤嫻音律,與元帝才藝相若。元帝能自製樂譜,創成新聲。常在殿下擺著鼙鼓,親用銅丸連擲鼓上,聲皆中節;甚至比較坐在鼓旁,以槌擊鼓,還要好聽。臣下希冀得寵,每學不能;惟有定陶王康,技與乃父不相上下。
元帝讚不絕口,且與左右時常談及。駙馬都尉史丹,係有大司馬史高之子,隨駕出入,日侍左右。他見元帝屢屢稱讚定陶王康,便有些不服氣起來,對元帝說道:“臣意音律小事,縱有技能,無非一位樂官而已,哪裏及得上聰明好學的皇太子驁呢?”元帝聽了,不禁失笑。未幾,元帝少子中山王竟,得病遽殤。元帝挈著皇太子騖,前往視殮,元帝猶且揮淚不止,獨太子麵無戚容。元帝見了發怒道:“臨喪不哀,是無人心!天下豈有無心肝的人,可以仰承社稷宗廟的麽?”又見史丹在旁,特責問道:“汝言太子多材,今果如何?”
史丹免冠謝罪道:“此事怪臣不好,臣見陛下哀悲過甚,務請太子勿再哭泣,免增陛下傷感。”元帝聽說,不知是謊,方才不怪太子。
後來元帝寢疾的時候,定陶王康與傅昭儀母子二人,衣不解帶地日夕側侍。元帝被他們母子所感,因欲援膠東王故例,諷示尚書。史丹一聽這個消息,等得傅昭儀母子偶離元帝左右的當口,大膽趨入元帝寢宮,跪伏青蒲上麵,盡管磕頭。青蒲是青色畫地,接近禦榻,向例隻有皇後方可登上青蒲。那時史丹急不暇擇,若一耽擱,傅昭儀母子就要走來,便沒有時間可與元帝說話了。當下元帝一聞榻前有磕頭的聲音,睜眼一看,不禁大怒。正是:廢嫡視為兒戲事,規君幸有正經人。
不知元帝對於史丹越禮,如何處置,且聽下回分解。
第五十回 大嫖院東宮成北裏小上墳南苑劫西施
卻說元帝一見史丹跪在青蒲之上,不禁大怒,方欲責備史丹越禮。史丹早已涕淚陳辭道:“太子位居嫡長,冊立有年,天下業已歸心;今聞道路傳言,宮中似有易儲之舉。陛下若無此事,天下幸甚,漢室幸甚!陛下若有此意,盈廷臣工,心定死爭。臣今日鬥膽跪此青蒲奏事,已存死節之心。獨有廢儲大事,幸陛下三思!臣到九泉,方才瞑目。”元帝素信史丹忠直,聽他侃侃而談,也知太子不應輕易。於是收了怒容,又長嘆一聲道:“朕因太子不及康賢,廢立之事,本在躊躇,爾既拚死力保太子,這是太子為人,或有幾分可齲太子原為先帝鍾愛,隻要他不負祖宗付託,朕也不是一定要廢他的。朕病已入膏盲,恐將不起,但願汝等善輔太子,使朕放心。”史丹聽畢,叩謝而出。不料元帝就在當晚,瞑目逝世,享年四十有二,在位十有六年,改元四次。
太子驁安然即位,就是成帝,首尊皇太後王氏為太皇太後,母後王氏為皇太後,封母舅陽平侯王鳳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奉葬先帝梓宮於渭陵,廟號孝元皇帝。
越年改元建始,就有一樁黜奸大事發現。原來成帝居喪讀禮,不問朝政,所有一切大小事件,均歸王鳳負責。王鳳素聞石顯攬權用事,民怨沸騰,因即奏請成帝,徙石顯為長信太僕,奪去政權。那時匡衡已因阿附石顯任為丞相;禦史大夫張譚,也是石顯的黨羽。今見石顯失勢,二人即聯銜彈劾石顯種種罪惡,以及黨羽五鹿充宗等人。於是將石顯革職,勒令回籍。石顯怏怏就道,亡於中途。少府五鹿充宗,降為玄菟太守;禦史中丞伊嘉,也貶為雁門都尉,牢梁、陳順等等,一概免職。一時輿論稱快。又起一種歌謠道:“伊徙雁,鹿徙菟,去牢與陳實無價。”
當時匡衡、張譚二人,以為自動地劾去石顯,總道可蓋前懲,誰知惱了一位直臣王尊,飛章入奏,直言丞相、禦史前與石顯一黨,應即問罪。成帝見了此折,也知匡衡、張譚本失大臣體統,惟因甫經即位,未便遽斥三公,遂將該奏擱置不理。
匡衡、張譚聞知其事,慌忙上書謝罪,乞賜骸骨歸裏,同時繳還印綬。成帝降詔慰留,仍把印綬賜還,並貶王尊為高陵令,顧全匡衡等麵子。匡衡等始照舊治事。
王嬙書後,又附一詩雲:秋木萋薑,其葉萎黃。有鳥處山,集於苞桑。
養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升雲,上遊曲房。
高宮絕曠,身體摧藏!誌念沒沉,不得頡頏。
雖得委食,心有徊徨。我獨伊何,來往變常!
翩翩之燕,遠集西羌!高高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道悠且長!嗚呼哀哉!憂心惻傷!
呂幹攜書回報元帝。元帝展誦未畢,淚已盈眶。小昭君在旁見了,也是欷歔不已。元帝從此復又憂悶。
傅、馮二人,暗怪小昭君多事。小昭君也懼因此失寵,更是以色取媚元帝。沒有數年,小昭君先患瘵病而歿。元帝悲傷過度,也得重疾,日加厲害。每見尚書入省,問及景帝立膠東王故事。尚書等雖知帝意所在,應對卻多吞吐。
原來元帝有三男,最鍾愛的是傅昭儀所出之定陶王康,初封濟陽,徙封山陽,最後即是定陶。康有技能,尤嫻音律,與元帝才藝相若。元帝能自製樂譜,創成新聲。常在殿下擺著鼙鼓,親用銅丸連擲鼓上,聲皆中節;甚至比較坐在鼓旁,以槌擊鼓,還要好聽。臣下希冀得寵,每學不能;惟有定陶王康,技與乃父不相上下。
元帝讚不絕口,且與左右時常談及。駙馬都尉史丹,係有大司馬史高之子,隨駕出入,日侍左右。他見元帝屢屢稱讚定陶王康,便有些不服氣起來,對元帝說道:“臣意音律小事,縱有技能,無非一位樂官而已,哪裏及得上聰明好學的皇太子驁呢?”元帝聽了,不禁失笑。未幾,元帝少子中山王竟,得病遽殤。元帝挈著皇太子騖,前往視殮,元帝猶且揮淚不止,獨太子麵無戚容。元帝見了發怒道:“臨喪不哀,是無人心!天下豈有無心肝的人,可以仰承社稷宗廟的麽?”又見史丹在旁,特責問道:“汝言太子多材,今果如何?”
史丹免冠謝罪道:“此事怪臣不好,臣見陛下哀悲過甚,務請太子勿再哭泣,免增陛下傷感。”元帝聽說,不知是謊,方才不怪太子。
後來元帝寢疾的時候,定陶王康與傅昭儀母子二人,衣不解帶地日夕側侍。元帝被他們母子所感,因欲援膠東王故例,諷示尚書。史丹一聽這個消息,等得傅昭儀母子偶離元帝左右的當口,大膽趨入元帝寢宮,跪伏青蒲上麵,盡管磕頭。青蒲是青色畫地,接近禦榻,向例隻有皇後方可登上青蒲。那時史丹急不暇擇,若一耽擱,傅昭儀母子就要走來,便沒有時間可與元帝說話了。當下元帝一聞榻前有磕頭的聲音,睜眼一看,不禁大怒。正是:廢嫡視為兒戲事,規君幸有正經人。
不知元帝對於史丹越禮,如何處置,且聽下回分解。
第五十回 大嫖院東宮成北裏小上墳南苑劫西施
卻說元帝一見史丹跪在青蒲之上,不禁大怒,方欲責備史丹越禮。史丹早已涕淚陳辭道:“太子位居嫡長,冊立有年,天下業已歸心;今聞道路傳言,宮中似有易儲之舉。陛下若無此事,天下幸甚,漢室幸甚!陛下若有此意,盈廷臣工,心定死爭。臣今日鬥膽跪此青蒲奏事,已存死節之心。獨有廢儲大事,幸陛下三思!臣到九泉,方才瞑目。”元帝素信史丹忠直,聽他侃侃而談,也知太子不應輕易。於是收了怒容,又長嘆一聲道:“朕因太子不及康賢,廢立之事,本在躊躇,爾既拚死力保太子,這是太子為人,或有幾分可齲太子原為先帝鍾愛,隻要他不負祖宗付託,朕也不是一定要廢他的。朕病已入膏盲,恐將不起,但願汝等善輔太子,使朕放心。”史丹聽畢,叩謝而出。不料元帝就在當晚,瞑目逝世,享年四十有二,在位十有六年,改元四次。
太子驁安然即位,就是成帝,首尊皇太後王氏為太皇太後,母後王氏為皇太後,封母舅陽平侯王鳳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奉葬先帝梓宮於渭陵,廟號孝元皇帝。
越年改元建始,就有一樁黜奸大事發現。原來成帝居喪讀禮,不問朝政,所有一切大小事件,均歸王鳳負責。王鳳素聞石顯攬權用事,民怨沸騰,因即奏請成帝,徙石顯為長信太僕,奪去政權。那時匡衡已因阿附石顯任為丞相;禦史大夫張譚,也是石顯的黨羽。今見石顯失勢,二人即聯銜彈劾石顯種種罪惡,以及黨羽五鹿充宗等人。於是將石顯革職,勒令回籍。石顯怏怏就道,亡於中途。少府五鹿充宗,降為玄菟太守;禦史中丞伊嘉,也貶為雁門都尉,牢梁、陳順等等,一概免職。一時輿論稱快。又起一種歌謠道:“伊徙雁,鹿徙菟,去牢與陳實無價。”
當時匡衡、張譚二人,以為自動地劾去石顯,總道可蓋前懲,誰知惱了一位直臣王尊,飛章入奏,直言丞相、禦史前與石顯一黨,應即問罪。成帝見了此折,也知匡衡、張譚本失大臣體統,惟因甫經即位,未便遽斥三公,遂將該奏擱置不理。
匡衡、張譚聞知其事,慌忙上書謝罪,乞賜骸骨歸裏,同時繳還印綬。成帝降詔慰留,仍把印綬賜還,並貶王尊為高陵令,顧全匡衡等麵子。匡衡等始照舊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