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天邊飛雁,見她美貌,聽了琴聲,居然撲撲地落在馬前。這個便是落雁的典故。
古來有四大美女:第一個是越國西施,她在浣紗的時候,水中遊魚見了她的影子,自慚形穢,沉了下去;第二個就是昭君的落雁;第三個是三國時代,王司徒允的婢女貂嬋,她因主人憂國致病,她每夜對月焚香,祈禱主人病癒,可以為國效力,那個月亮,見她的豐姿,也會閉了攏去;第四個是唐代的楊玉環,肌膚豐腴,白皙勝似梨蕊,那些花朵,見了她也會含羞紛紛落地。所以文人譽美的名詞,便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這四種的典故。
這且不講,單說王嬙到了匈奴之後,呼韓邪倒也言而有信,待她甚厚,號為寧胡閼氏。逾歲生下一子,叫作伊屠牙斯。後來呼韓邪病死,長子雕陶莫皋嗣位,號為復株累若鞮單於。那時王嬙尚是花信年華,她在匈奴已有數年,故國規矩,略知一二。她既然曉得胡俗的陋習,父死可以娶母,她於復株累若鞮登基的那一天,急把新主召至問道:“爾是胡人,我是漢女;爾現做了單於,對於閼氏問題,還是從胡,還是從漢?”復株累若鞮答道:“臣兒生長斯土,自然應從胡俗。”王嬙當下聽了,又嚇又羞,早把她的那張粉臉,泛出朵朵桃花,低頭不語。
復株累若鞮見了這位國色天香,怎肯舍了美人,又背國教,便笑對王嬙道:“本國風俗如此,人臣不可違抗。否則人民不服,天也不容。”王嬙無法,隻得忍辱含羞地從了胡俗。復株累若鞮即封王嬙為閼氏;一切待遇,倒也和去世單於一樣。
王嬙復生二女,長女為須卜居次,次女為當於居次。又過十餘年,王嫡病歿,埋葬之後,她的墓上,草色獨青,當時呼為青塚。
後人因她紅粉飄零,遠適異域,特為製了一曲,譜入樂府,名叫《昭君怨》。
或說王嬙跨馬出塞馬上自彈琵琶,編成此詞。
後又不從胡俗,服毒自盡,這都是代她不平,附會其辭,並非事實。不佞說她苟且貪生,願失貞操,雖是正論,但是一介女流,身處威權之後,除了一死之外,自然隻好失節的了。論者略跡原心,未為不可。
再說元帝自從王嬙出塞之後,雖把毛延壽立時問斬,因為到口饅頭,被人生生奪去,懨懨不樂,竟至生起相思病來。後妃等人,趕忙代覓佳麗,投入對症之藥。
豈知元帝見了別個女子,視如糞土,不能去他心頭的煩悶。馮昭儀便令內監出去打聽王嬙有無姊妹。內監回報,說有一個妹子,名叫小昭君,貌與乃姊一式無二,可惜早嫁濟南商人,已成破璧。馮昭儀當下據實奏知元帝。元帝一聽王嬙尚有胞妹,又是麵貌相同,也不管業已嫁人,急令召入宮中,封作婕妤。
不料有位冒失的廷臣,名叫蒯通,諫奏道:“世間閨女甚多,皇宮裏麵,豈可容這再醮民婦?”元帝忿然道:“汝為我朝臣子,劉氏上代歷史,汝知道否?”蒯通道:“臣知道是知道的,從前王太後固是再醮,這種亂法,不學也好。”元帝聽了道:“這是朕的家事,汝不必多管!汝把國事辦好,也就難為你了。”說完,揮令退去,倒也未曾降罪。石顯為見好元帝,便譖奏道:“蒯通此奏,明明汙辱王婕妤的身份,應該問斬!”
元帝準奏。蒯通身首,於是異處。那位小昭君卻有兩樣絕技,勝於乃姊:一樁是出口成章,比較後來的那個曹子建,還要敏捷;一樁是具房中術,有通宵不倦之能。這第二樁絕技,便把元帝樂得無可如何,特地建築一座好合亭,居於未央宮的東北,每日同了小昭君遊宴於此。有時也令傅、馮兩位昭儀與宴。馮昭儀原是媒人,況又知趣,一任元帝與小昭君歡樂,毫不爭夕。
獨有那位傅昭儀,性情狹窄,氣量極小,常常打翻醋罐,甚至與小昭君扭成一團。有一天,卻被元帝親眼看見,先命左右,設宴好合亭上,自己和小昭君一同坐下,方把傅昭儀召至,裸其體膚,逼令跪在地上,眼看他們行樂。傅昭儀不敢抗旨,隻好忍辱遵辦。跪在地上,還是小事,眼見元帝與小昭君二人,花開並蒂,鏡合鴛鴦的當口,可憐她的臉上,忽然紅一陣白一陣,一刻一變樣子。至於傅昭儀是羞憤方始露出這個樣兒的呢,還是有所感觸情不自禁起來,始有這種麵上升火的形象,不佞當日身不在場,不敢妄斷。單講元帝正在特別懲戒這位傅昭儀的當口,就有宮娥前去報知馮昭儀。馮昭儀一聽元帝做出這樣不成體統的事情出來,不覺動了兔死狐悲之感,想來責備小昭君,要她係鈴解鈴,不可撐足滿篷。不料走上好合亭去,一見內中如此情狀,連她也羞得慌忙退了出來。提筆吟上一首長歌,諷勸元帝。元帝與小昭君見了這詩,一時感動,便把傅昭儀放了起來,後來傅昭儀感激馮昭儀解圍之恩,始把心中妒嫉她的酸味,統統取消。後由傅昭儀也進一個美女,名喚梅君的,元帝復將好合亭改稱四美亭,日夕與傅昭儀、馮昭儀、小昭君、梅君等四人,樂而忘返。
唐人宮詞雲:“桃花欲與爭顏色,四美亭前月信明”,就是詠此。
那時她們四人之中,自然是小昭君最美。元帝對她,也比其餘三個,來得憐愛。
小昭君忽然想起其姊,逼著元帝諭知匈奴,恭送王嬙入朝省親。元帝也想再見王嬙一麵,或有一箭雙鵰之事,也未可知,即派上大夫呂幹親迎王嬙。那時王嬙已嫁復株累若鞮單於,長女甫經出世。復株累若鞮好色過於呼韓邪,不準王嬙離開身邊。
古來有四大美女:第一個是越國西施,她在浣紗的時候,水中遊魚見了她的影子,自慚形穢,沉了下去;第二個就是昭君的落雁;第三個是三國時代,王司徒允的婢女貂嬋,她因主人憂國致病,她每夜對月焚香,祈禱主人病癒,可以為國效力,那個月亮,見她的豐姿,也會閉了攏去;第四個是唐代的楊玉環,肌膚豐腴,白皙勝似梨蕊,那些花朵,見了她也會含羞紛紛落地。所以文人譽美的名詞,便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這四種的典故。
這且不講,單說王嬙到了匈奴之後,呼韓邪倒也言而有信,待她甚厚,號為寧胡閼氏。逾歲生下一子,叫作伊屠牙斯。後來呼韓邪病死,長子雕陶莫皋嗣位,號為復株累若鞮單於。那時王嬙尚是花信年華,她在匈奴已有數年,故國規矩,略知一二。她既然曉得胡俗的陋習,父死可以娶母,她於復株累若鞮登基的那一天,急把新主召至問道:“爾是胡人,我是漢女;爾現做了單於,對於閼氏問題,還是從胡,還是從漢?”復株累若鞮答道:“臣兒生長斯土,自然應從胡俗。”王嬙當下聽了,又嚇又羞,早把她的那張粉臉,泛出朵朵桃花,低頭不語。
復株累若鞮見了這位國色天香,怎肯舍了美人,又背國教,便笑對王嬙道:“本國風俗如此,人臣不可違抗。否則人民不服,天也不容。”王嬙無法,隻得忍辱含羞地從了胡俗。復株累若鞮即封王嬙為閼氏;一切待遇,倒也和去世單於一樣。
王嬙復生二女,長女為須卜居次,次女為當於居次。又過十餘年,王嫡病歿,埋葬之後,她的墓上,草色獨青,當時呼為青塚。
後人因她紅粉飄零,遠適異域,特為製了一曲,譜入樂府,名叫《昭君怨》。
或說王嬙跨馬出塞馬上自彈琵琶,編成此詞。
後又不從胡俗,服毒自盡,這都是代她不平,附會其辭,並非事實。不佞說她苟且貪生,願失貞操,雖是正論,但是一介女流,身處威權之後,除了一死之外,自然隻好失節的了。論者略跡原心,未為不可。
再說元帝自從王嬙出塞之後,雖把毛延壽立時問斬,因為到口饅頭,被人生生奪去,懨懨不樂,竟至生起相思病來。後妃等人,趕忙代覓佳麗,投入對症之藥。
豈知元帝見了別個女子,視如糞土,不能去他心頭的煩悶。馮昭儀便令內監出去打聽王嬙有無姊妹。內監回報,說有一個妹子,名叫小昭君,貌與乃姊一式無二,可惜早嫁濟南商人,已成破璧。馮昭儀當下據實奏知元帝。元帝一聽王嬙尚有胞妹,又是麵貌相同,也不管業已嫁人,急令召入宮中,封作婕妤。
不料有位冒失的廷臣,名叫蒯通,諫奏道:“世間閨女甚多,皇宮裏麵,豈可容這再醮民婦?”元帝忿然道:“汝為我朝臣子,劉氏上代歷史,汝知道否?”蒯通道:“臣知道是知道的,從前王太後固是再醮,這種亂法,不學也好。”元帝聽了道:“這是朕的家事,汝不必多管!汝把國事辦好,也就難為你了。”說完,揮令退去,倒也未曾降罪。石顯為見好元帝,便譖奏道:“蒯通此奏,明明汙辱王婕妤的身份,應該問斬!”
元帝準奏。蒯通身首,於是異處。那位小昭君卻有兩樣絕技,勝於乃姊:一樁是出口成章,比較後來的那個曹子建,還要敏捷;一樁是具房中術,有通宵不倦之能。這第二樁絕技,便把元帝樂得無可如何,特地建築一座好合亭,居於未央宮的東北,每日同了小昭君遊宴於此。有時也令傅、馮兩位昭儀與宴。馮昭儀原是媒人,況又知趣,一任元帝與小昭君歡樂,毫不爭夕。
獨有那位傅昭儀,性情狹窄,氣量極小,常常打翻醋罐,甚至與小昭君扭成一團。有一天,卻被元帝親眼看見,先命左右,設宴好合亭上,自己和小昭君一同坐下,方把傅昭儀召至,裸其體膚,逼令跪在地上,眼看他們行樂。傅昭儀不敢抗旨,隻好忍辱遵辦。跪在地上,還是小事,眼見元帝與小昭君二人,花開並蒂,鏡合鴛鴦的當口,可憐她的臉上,忽然紅一陣白一陣,一刻一變樣子。至於傅昭儀是羞憤方始露出這個樣兒的呢,還是有所感觸情不自禁起來,始有這種麵上升火的形象,不佞當日身不在場,不敢妄斷。單講元帝正在特別懲戒這位傅昭儀的當口,就有宮娥前去報知馮昭儀。馮昭儀一聽元帝做出這樣不成體統的事情出來,不覺動了兔死狐悲之感,想來責備小昭君,要她係鈴解鈴,不可撐足滿篷。不料走上好合亭去,一見內中如此情狀,連她也羞得慌忙退了出來。提筆吟上一首長歌,諷勸元帝。元帝與小昭君見了這詩,一時感動,便把傅昭儀放了起來,後來傅昭儀感激馮昭儀解圍之恩,始把心中妒嫉她的酸味,統統取消。後由傅昭儀也進一個美女,名喚梅君的,元帝復將好合亭改稱四美亭,日夕與傅昭儀、馮昭儀、小昭君、梅君等四人,樂而忘返。
唐人宮詞雲:“桃花欲與爭顏色,四美亭前月信明”,就是詠此。
那時她們四人之中,自然是小昭君最美。元帝對她,也比其餘三個,來得憐愛。
小昭君忽然想起其姊,逼著元帝諭知匈奴,恭送王嬙入朝省親。元帝也想再見王嬙一麵,或有一箭雙鵰之事,也未可知,即派上大夫呂幹親迎王嬙。那時王嬙已嫁復株累若鞮單於,長女甫經出世。復株累若鞮好色過於呼韓邪,不準王嬙離開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