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夫貪讓國土之名,轉廢先帝之業,是為不孝!父為之基而不能守,是為不賢!不求守長陵,而求守真定,先母後父,是為不義!數逆天子之令,不順言節行,幸臣有罪,大者立誅,小者肉刑,是為不仁!貴布衣一劍之任,賤王侯之位,是為不智!
不好學問大道,觸情妄行,是為不祥!此八者危亡之路也!而大王行之,棄南麵之位,奮諸賁之勇,常出入危亡之路,臣恐高皇帝之神,必不廟食於大王之手,明矣!昔者周公誅管叔,放蔡叔以安周;齊桓殺其弟以反國;秦始皇殺兩弟,遷其母以安秦;頃王之代,高帝奮其國以便事;濟北舉兵,皇帝誅之以安漢。周齊行之於古,秦漢用之於今。大王不察古今之所以安國便事,而欲以親戚之意,望諸天子,不可得也。王若不改,漢係大王邸論相以下,為之奈何!夫墮父大業,退為布衣,所哀幸臣皆伏法而誅,為天下笑,以羞先帝之德,甚為大王不取也!宜急改操易行,上書謝罪,使大王昆弟歡欣於上,群臣稱壽於下,上下得宜,海內常安,願熟計而疾行之!行之有疑,禍如發矢,不可追已。
劉長看過薄昭之書,仍舊不改舊性。但恐朝廷真的見罪,隻好先發製人。當下遣大夫但等七十人,潛入關中,勾通棘蒲侯柴武之子柴奇,同謀造反。約定用大車四十輛,載運兵器,至長安北方的穀口,依險起事。柴武即遣士伍,名叫開章的,往報劉長,叫他南聯閩越,北通匈奴,乞師大舉。劉長見了開章,獎他忠心,為治家室,並賞財帛爵祿。開章本是罪人,得了意外際遇,一麵留在淮南做官,一麵作書回報柴氏父子。不料書被關吏搜出,飛報朝臣。朝臣奏知文帝。文帝尚念手足之情,不忍明治劉長之罪,僅命長安尉往捕開章,劉長膽敢匿不交出,密與故中尉簡忌商議,將開章暗地殺死,給他一個死無對證。又把開章屍身,盛了棺木,埋葬肥陵,佯對長安尉說道:“開章不知下落,容異日拿獲解都。”長安尉卻已查知其事,回都據實奏明文帝。文帝又另遣使臣,召劉長入都問話。劉長部署未定,不敢起事,隻得隨使至都。丞相張蒼,典客行禦史大夫事馮敬,暨宗正廷尉等,審得劉長謀反有據,應坐死罪。
文帝仍舊不忍。復命列侯吏二千石等申議,又皆復稱如法。文帝禦筆親批,赦了劉長死罪,褫去王爵,徙至蜀郡嚴道縣卬郵安置,加恩準其家屬同往。並由嚴道縣令替他營屋,供給衣食。
劉長押上輜車,按驛遞解。行至雍縣,劉長忽然自荊文帝得了雍令奏報,一慟幾絕。正是:天子未能全骨肉,閹奴反去降蠻夷。
欲知劉長何事自盡,且聽下回分解。
第三十二回 習經書才媛口授贖刑罰孝女名傳
卻說那文帝國聞得劉長中途自盡之信,一慟幾絕。當下把竇皇後與慎夫人等人,嚇得手忙腳亂。一麵急召太醫,一麵飛報太後。太醫先至,服下什麽返魂丹。什麽奪命散之後,等得太後到來,文帝已經回過氣來了。太後坐在榻旁,撫其背,勸說道:“皇兒不必如此!可將淮南王何以自戕,有無別故,仔細說與為娘聽了!大家商議一個辦法,隻要使他瞑目,於公於私,說得過去就是。”文帝聽了,嗚咽答道:“臣兒方才知道吾弟是在中途餓死的,所有押解官吏,不知所司何事。臣兒隻有此弟,使他這般結果,於心實覺不安。”太後尚未答言,那時中郎將袁盎可巧進來,一聽文帝之言,趕忙接口道:“陛下以為不安,隻好盡斬丞相禦史。”太後聽了,也接口道:“丞相禦史,遠在都中,如何可以罪及他們?”文帝道:“這末沿途押解諸吏,難道目無所睹,耳無所聞,一任淮南王餓死的麽?”臣兒必要重懲他們,方始對得起吾弟。“太後見文帝要重懲沿途諸吏,一想這班官吏,本有監視之責。淮南王活活餓死,斷非突然發生,不能預防的事情,疏忽之咎,卻是難兔,因此不去阻攔。文帝便詔令丞相禦史,按名拘至,竟至百數十人之多,一併棄市。文帝辦了諸吏,又用列侯禮葬了劉長,即在雍縣築墓,特置守塚三十戶。並封劉長世子劉安為阜陵侯,次子劉勃為安陽侯,三子劉賜為周陽侯,四子劉良為東成侯。文帝這般優待其弟,以情誼上可算無缺,在國法上大是不當。豈知當時民間,還有歌謠出來。歌謠是:“一尺布,尚可縫;一鬥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等詞。
文帝有時禦駕出遊,親耳聽見這等歌謠,回官之後,便對竇皇後、慎夫人長嘆道:“古時堯舜,放逐骨肉;周公誅殛管蔡,天下稱為聖人。朕對禦弟,還是愛護備至,他的自戕,非朕所料。現在民間,竟有是謠,莫非疑心朕貪淮南土地麽?”
慎夫人聽了,尚未開口,先將眼睛去望竇後。竇後見了,微笑道:“汝有甚麽意見,盡可奏明萬歲。倘若能使民間息了是謠,也是好事。我是向來想不出主意的,汝不必等我先講。”慎夫人聽了,方向文帝說道:“這件事情,似乎也不煩難。陛下何不賜封禦侄劉安,仍為淮南工呢。”文帝聽了,連連點頭稱是。
即擬追諡劉長為厲王,長子劉安襲爵為淮南王。慎夫人又進言道:“四侄劉良聞已亡過,不必再說。二侄劉勃、三侄劉賜,既是禦弟親子,亦應加封,方始平允。”
不好學問大道,觸情妄行,是為不祥!此八者危亡之路也!而大王行之,棄南麵之位,奮諸賁之勇,常出入危亡之路,臣恐高皇帝之神,必不廟食於大王之手,明矣!昔者周公誅管叔,放蔡叔以安周;齊桓殺其弟以反國;秦始皇殺兩弟,遷其母以安秦;頃王之代,高帝奮其國以便事;濟北舉兵,皇帝誅之以安漢。周齊行之於古,秦漢用之於今。大王不察古今之所以安國便事,而欲以親戚之意,望諸天子,不可得也。王若不改,漢係大王邸論相以下,為之奈何!夫墮父大業,退為布衣,所哀幸臣皆伏法而誅,為天下笑,以羞先帝之德,甚為大王不取也!宜急改操易行,上書謝罪,使大王昆弟歡欣於上,群臣稱壽於下,上下得宜,海內常安,願熟計而疾行之!行之有疑,禍如發矢,不可追已。
劉長看過薄昭之書,仍舊不改舊性。但恐朝廷真的見罪,隻好先發製人。當下遣大夫但等七十人,潛入關中,勾通棘蒲侯柴武之子柴奇,同謀造反。約定用大車四十輛,載運兵器,至長安北方的穀口,依險起事。柴武即遣士伍,名叫開章的,往報劉長,叫他南聯閩越,北通匈奴,乞師大舉。劉長見了開章,獎他忠心,為治家室,並賞財帛爵祿。開章本是罪人,得了意外際遇,一麵留在淮南做官,一麵作書回報柴氏父子。不料書被關吏搜出,飛報朝臣。朝臣奏知文帝。文帝尚念手足之情,不忍明治劉長之罪,僅命長安尉往捕開章,劉長膽敢匿不交出,密與故中尉簡忌商議,將開章暗地殺死,給他一個死無對證。又把開章屍身,盛了棺木,埋葬肥陵,佯對長安尉說道:“開章不知下落,容異日拿獲解都。”長安尉卻已查知其事,回都據實奏明文帝。文帝又另遣使臣,召劉長入都問話。劉長部署未定,不敢起事,隻得隨使至都。丞相張蒼,典客行禦史大夫事馮敬,暨宗正廷尉等,審得劉長謀反有據,應坐死罪。
文帝仍舊不忍。復命列侯吏二千石等申議,又皆復稱如法。文帝禦筆親批,赦了劉長死罪,褫去王爵,徙至蜀郡嚴道縣卬郵安置,加恩準其家屬同往。並由嚴道縣令替他營屋,供給衣食。
劉長押上輜車,按驛遞解。行至雍縣,劉長忽然自荊文帝得了雍令奏報,一慟幾絕。正是:天子未能全骨肉,閹奴反去降蠻夷。
欲知劉長何事自盡,且聽下回分解。
第三十二回 習經書才媛口授贖刑罰孝女名傳
卻說那文帝國聞得劉長中途自盡之信,一慟幾絕。當下把竇皇後與慎夫人等人,嚇得手忙腳亂。一麵急召太醫,一麵飛報太後。太醫先至,服下什麽返魂丹。什麽奪命散之後,等得太後到來,文帝已經回過氣來了。太後坐在榻旁,撫其背,勸說道:“皇兒不必如此!可將淮南王何以自戕,有無別故,仔細說與為娘聽了!大家商議一個辦法,隻要使他瞑目,於公於私,說得過去就是。”文帝聽了,嗚咽答道:“臣兒方才知道吾弟是在中途餓死的,所有押解官吏,不知所司何事。臣兒隻有此弟,使他這般結果,於心實覺不安。”太後尚未答言,那時中郎將袁盎可巧進來,一聽文帝之言,趕忙接口道:“陛下以為不安,隻好盡斬丞相禦史。”太後聽了,也接口道:“丞相禦史,遠在都中,如何可以罪及他們?”文帝道:“這末沿途押解諸吏,難道目無所睹,耳無所聞,一任淮南王餓死的麽?”臣兒必要重懲他們,方始對得起吾弟。“太後見文帝要重懲沿途諸吏,一想這班官吏,本有監視之責。淮南王活活餓死,斷非突然發生,不能預防的事情,疏忽之咎,卻是難兔,因此不去阻攔。文帝便詔令丞相禦史,按名拘至,竟至百數十人之多,一併棄市。文帝辦了諸吏,又用列侯禮葬了劉長,即在雍縣築墓,特置守塚三十戶。並封劉長世子劉安為阜陵侯,次子劉勃為安陽侯,三子劉賜為周陽侯,四子劉良為東成侯。文帝這般優待其弟,以情誼上可算無缺,在國法上大是不當。豈知當時民間,還有歌謠出來。歌謠是:“一尺布,尚可縫;一鬥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等詞。
文帝有時禦駕出遊,親耳聽見這等歌謠,回官之後,便對竇皇後、慎夫人長嘆道:“古時堯舜,放逐骨肉;周公誅殛管蔡,天下稱為聖人。朕對禦弟,還是愛護備至,他的自戕,非朕所料。現在民間,竟有是謠,莫非疑心朕貪淮南土地麽?”
慎夫人聽了,尚未開口,先將眼睛去望竇後。竇後見了,微笑道:“汝有甚麽意見,盡可奏明萬歲。倘若能使民間息了是謠,也是好事。我是向來想不出主意的,汝不必等我先講。”慎夫人聽了,方向文帝說道:“這件事情,似乎也不煩難。陛下何不賜封禦侄劉安,仍為淮南工呢。”文帝聽了,連連點頭稱是。
即擬追諡劉長為厲王,長子劉安襲爵為淮南王。慎夫人又進言道:“四侄劉良聞已亡過,不必再說。二侄劉勃、三侄劉賜,既是禦弟親子,亦應加封,方始平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