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料爭論又起。
爭執的是登陸的確切地點。
製定大戰略時謹小慎微的英國人,這時分外興奮,提出深入地中海,在毗鄰突尼西亞的阿爾及利亞登陸,然後直搗突尼西亞;而製定大戰略時 粗獷豪放的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此時卻顧慮重重,認為英國人的方案太冒險,提出在最西邊的摩洛哥大西洋海岸登陸,然後穿過阿爾及利亞 殺向突尼西亞。
美國海軍出來幫腔說,他們沒有那麽多船把部隊送到地中海。
不過艾森豪倒是傾向於英國人。
雙方又是一番爭吵,計劃遲遲定不下來。
邱吉爾此時正在莫斯科向史達林解釋“火炬”計劃。
史達林本來就對在非洲登陸不高興,見到邱吉爾連具體登陸地點都沒有就更火冒三丈,不客氣地說:“難道你們隻能冷眼旁觀,什麽都讓 我們幹嗎?”
邱吉爾忙賠笑臉,背地裏三番五次向國內發電急催。
回國後他親自參與此事,與羅斯福反覆磋商。
一時間,大西洋上空電波如梭,終於在9月15日商定了在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阿爾及利亞的奧蘭和阿爾及爾三點登陸的計劃。
羅斯福最後用一個著名的一字電文結束了這場“跨越大西洋的作文比賽”——“妙”!各方皆大歡喜。
艾森豪著手編組部隊。
在選配力量時,羅斯福又煞費一番苦心。
自法國戰敗後,美國與維希法國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外交關係。
英國卻支持維希政府的死對頭戴高樂的自由法國,曾在1940年7月在奧蘭和米爾斯比爾斯炮擊法國艦隊。
後來又送戴高樂的部隊企圖控製達喀爾和敘利亞,變成維希的冤家。
而美國人卻對戴高樂沒興趣。
羅斯福堅信,由美軍打頭,有可能不會遭法軍的抵抗。
若英國人摻和進來,“必將引起非洲所有法軍的全力抵抗”。
因此,登陸部隊大部由美軍組成,英軍主要負責海上運輸,派少數人參加登陸。
邱吉爾曾提議讓英軍穿上美軍製服,但羅斯福為保持美軍的“純正”,拒絕了這個要求。
美駐英國的18萬人組成第2軍,由弗雷登德爾少將任軍長,在奧蘭登陸。
另一支美軍24萬人組成西部特遣隊,直接從本土開來,由後來名揚四海的巴頓少將指揮。
第三支部隊由美、英軍各9000人組成,編為東部特遣隊,由美軍賴德少將指揮。
登陸日期定在11月8日。
美國軍政首腦在策劃這次行動時始終有一個強烈的信念,希望利用自己與維希政府的“親善”關係,打一場兵不血刃的戰爭。
於是,在軍事準備熱火朝天進行的同時,一場權勢與金錢的交易也緊鑼密鼓地在幕後進行。
10月上旬,身材高挑、相貌堂堂的美國駐阿爾及爾總領事羅伯特·墨菲來到倫敦,口若懸河地向艾森豪介紹說,他已在阿爾及爾建立 了幾個抵抗組織,把北非法軍司令部參謀長馬斯特將軍爭取到盟軍一邊。
---------------
6.非洲——沙塵與血霧共舞(8)
---------------
屆時隻要法國上層人物挑頭,法軍定會一呼百應,站在盟軍一邊。
他提議請賦閑在家的法軍前集團軍司令吉羅上將出山與盟軍合作,並一再渲染吉羅在北非法軍中如何名望高、影響大。
還提到吉羅本人提出的條件——由他頂替艾森豪出任總司令,因為他的軍銜比艾森豪高。
艾森豪不冷不熱地把墨菲打發回了阿爾及爾。
不久墨菲又送回一條信息,說維希海軍總司令達爾朗海軍上將也是一位可供考慮的人選,並提出法海軍要求與盟軍直接會晤。
10月21日深夜,艾森豪的副手馬克·克拉克受艾森豪派遣,攜帶—大筆賄金乘潛艇前往阿爾及爾。
上岸時遇到風浪,那一大筆美元全掉到海裏去了。
他們好不容易見到墨菲和馬斯特將軍的代表,雙方藏在一所海濱別墅裏密談。
談得正熱火朝天時,法國警察突然前來搜查。
克拉克一行慌忙躲入一間空酒窖裏。
不巧一名隨行軍官突然咳嗽起來,克拉克忙把一塊口香糖塞到他嘴裏。
軍官嚼了兩下又吐了出來,說什麽味兒都沒有。
“這不奇怪,因為我已經嚼了兩個小時了。”
克拉克答道。
法國警察終於離去。
10月25日,克拉克安然回到倫敦。
艾森豪聽完他的匯報,頗感失望。
此行他隻弄來些情報,與吉羅合作的事沒有著落。
克拉克經歷著傳奇般的冒險生涯時,巴頓將軍率西部特遣部隊已從維吉尼亞的漢普頓港駛出,正穿過德國潛艇出沒的大西洋,向非洲駛來 。
巴頓是位高大魁梧、性格直率、桀驁不馴的指揮官。
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創建了美國第一支裝甲部隊。
戰後因裝甲部隊不受重視,長期被打入冷宮,1940年6月他快53歲時還是上校。
幸而7月美國組建裝甲師,他才得以東山再起。
現在他躊躇滿誌地坐在奧古斯塔號巡洋艦上,帶著他的人馬乘風破浪向美軍第一個戰場開去。
爭執的是登陸的確切地點。
製定大戰略時謹小慎微的英國人,這時分外興奮,提出深入地中海,在毗鄰突尼西亞的阿爾及利亞登陸,然後直搗突尼西亞;而製定大戰略時 粗獷豪放的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此時卻顧慮重重,認為英國人的方案太冒險,提出在最西邊的摩洛哥大西洋海岸登陸,然後穿過阿爾及利亞 殺向突尼西亞。
美國海軍出來幫腔說,他們沒有那麽多船把部隊送到地中海。
不過艾森豪倒是傾向於英國人。
雙方又是一番爭吵,計劃遲遲定不下來。
邱吉爾此時正在莫斯科向史達林解釋“火炬”計劃。
史達林本來就對在非洲登陸不高興,見到邱吉爾連具體登陸地點都沒有就更火冒三丈,不客氣地說:“難道你們隻能冷眼旁觀,什麽都讓 我們幹嗎?”
邱吉爾忙賠笑臉,背地裏三番五次向國內發電急催。
回國後他親自參與此事,與羅斯福反覆磋商。
一時間,大西洋上空電波如梭,終於在9月15日商定了在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阿爾及利亞的奧蘭和阿爾及爾三點登陸的計劃。
羅斯福最後用一個著名的一字電文結束了這場“跨越大西洋的作文比賽”——“妙”!各方皆大歡喜。
艾森豪著手編組部隊。
在選配力量時,羅斯福又煞費一番苦心。
自法國戰敗後,美國與維希法國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外交關係。
英國卻支持維希政府的死對頭戴高樂的自由法國,曾在1940年7月在奧蘭和米爾斯比爾斯炮擊法國艦隊。
後來又送戴高樂的部隊企圖控製達喀爾和敘利亞,變成維希的冤家。
而美國人卻對戴高樂沒興趣。
羅斯福堅信,由美軍打頭,有可能不會遭法軍的抵抗。
若英國人摻和進來,“必將引起非洲所有法軍的全力抵抗”。
因此,登陸部隊大部由美軍組成,英軍主要負責海上運輸,派少數人參加登陸。
邱吉爾曾提議讓英軍穿上美軍製服,但羅斯福為保持美軍的“純正”,拒絕了這個要求。
美駐英國的18萬人組成第2軍,由弗雷登德爾少將任軍長,在奧蘭登陸。
另一支美軍24萬人組成西部特遣隊,直接從本土開來,由後來名揚四海的巴頓少將指揮。
第三支部隊由美、英軍各9000人組成,編為東部特遣隊,由美軍賴德少將指揮。
登陸日期定在11月8日。
美國軍政首腦在策劃這次行動時始終有一個強烈的信念,希望利用自己與維希政府的“親善”關係,打一場兵不血刃的戰爭。
於是,在軍事準備熱火朝天進行的同時,一場權勢與金錢的交易也緊鑼密鼓地在幕後進行。
10月上旬,身材高挑、相貌堂堂的美國駐阿爾及爾總領事羅伯特·墨菲來到倫敦,口若懸河地向艾森豪介紹說,他已在阿爾及爾建立 了幾個抵抗組織,把北非法軍司令部參謀長馬斯特將軍爭取到盟軍一邊。
---------------
6.非洲——沙塵與血霧共舞(8)
---------------
屆時隻要法國上層人物挑頭,法軍定會一呼百應,站在盟軍一邊。
他提議請賦閑在家的法軍前集團軍司令吉羅上將出山與盟軍合作,並一再渲染吉羅在北非法軍中如何名望高、影響大。
還提到吉羅本人提出的條件——由他頂替艾森豪出任總司令,因為他的軍銜比艾森豪高。
艾森豪不冷不熱地把墨菲打發回了阿爾及爾。
不久墨菲又送回一條信息,說維希海軍總司令達爾朗海軍上將也是一位可供考慮的人選,並提出法海軍要求與盟軍直接會晤。
10月21日深夜,艾森豪的副手馬克·克拉克受艾森豪派遣,攜帶—大筆賄金乘潛艇前往阿爾及爾。
上岸時遇到風浪,那一大筆美元全掉到海裏去了。
他們好不容易見到墨菲和馬斯特將軍的代表,雙方藏在一所海濱別墅裏密談。
談得正熱火朝天時,法國警察突然前來搜查。
克拉克一行慌忙躲入一間空酒窖裏。
不巧一名隨行軍官突然咳嗽起來,克拉克忙把一塊口香糖塞到他嘴裏。
軍官嚼了兩下又吐了出來,說什麽味兒都沒有。
“這不奇怪,因為我已經嚼了兩個小時了。”
克拉克答道。
法國警察終於離去。
10月25日,克拉克安然回到倫敦。
艾森豪聽完他的匯報,頗感失望。
此行他隻弄來些情報,與吉羅合作的事沒有著落。
克拉克經歷著傳奇般的冒險生涯時,巴頓將軍率西部特遣部隊已從維吉尼亞的漢普頓港駛出,正穿過德國潛艇出沒的大西洋,向非洲駛來 。
巴頓是位高大魁梧、性格直率、桀驁不馴的指揮官。
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創建了美國第一支裝甲部隊。
戰後因裝甲部隊不受重視,長期被打入冷宮,1940年6月他快53歲時還是上校。
幸而7月美國組建裝甲師,他才得以東山再起。
現在他躊躇滿誌地坐在奧古斯塔號巡洋艦上,帶著他的人馬乘風破浪向美軍第一個戰場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