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洛姆堡曾建議由戈林接替他的國防部長職務。希特勒了解這個老部下是個權力欲很大的人,由他掌握軍權,自己的元首地位會不穩固。 因此,希特勒沒有接受這個建議。但戈林對搬掉勃洛姆堡這塊絆腳石是有功的。希特勒知道戈林十分想得到軍隊的最高領導權;他不想讓戈林 的自尊心受到深重的傷害,所以授予戈林元帥軍銜。


    希特勒經過認真挑選,選中了瓦爾特·馮·勃勞希契將軍出任陸軍司令。勃勞希契在陸軍中名聲頗好,但又有軟弱恭順的一麵,是希特勒 控製陸軍不可多得的人選。勃勞希契就任新職後不久,與他的髮妻離了婚,與一個“200%的過激納粹分子”結了婚。


    2月4日的內閣會議還正式宣布由裏賓特洛甫接替牛賴特出任外交部長。為了消除公眾的疑惑和不安,希特勒宣布勃洛姆堡和弗立契是“因 健康不佳”而辭職的,後來給弗立契恢復了名譽,但未再用他擔任重要職務。這次內閣會議是納粹德國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從此德國走 上戰爭的道路。


    希特勒為執行侵略擴張政策而在國內最高層清除最後一批異己分子的同時,在外交上也取得了重要成績。那就是促使英國更堅定地推行綏 靖政策,並促使墨索裏尼在奧地利問題上做出重大改變。


    1937年5月28日,尼維爾·張伯倫繼鮑德溫出任英國首相。此人1869年出生於英國一個官僚家庭,父親約瑟夫·張伯倫擔任過伯明罕市長、 英國商務大臣、殖民大臣等職。張伯倫從事過種植業、商業,1911年當選為伯明罕市議員,步入政界,先後在三屆內閣中擔任大臣職務;出任 首相前是鮑德溫內閣財政大臣。張伯倫自信“對歐洲整個局勢,甚至對整個世界都了如指掌”,但“作為財政大臣,我連一顆小石子都不能搬 動。而我作為首相,隻要舉起一個手指,歐洲的整個麵貌就會改變。”


    張伯倫一反前任首相不多過問外交事務的作風,親自包攬外交大權,獨斷專行,從不尊重外交大臣安東尼·艾登的意見。組閣後,張伯倫 找艾登討論英國外交政策問題。艾登分析了歐洲的形勢,認為:“德國是歐洲和平的最大威脅。它正在迅速發展軍事力量,特別是陸軍和空軍 已遠遠超過了英國。因此,應十分警惕德國的侵略擴張陰謀。英國必須做出強硬姿態。”張伯倫不贊成艾登的觀點,說:“德國重新武裝是由 於凡爾賽和約中有關領土的不公正條款造成的。隻有根本修改這些條款,才能保障歐洲和平。我們應當承認德國有權通過自決原則解決奧地利 、蘇台德區、默麥爾和但澤等問題。我希望與德國的領導人建立緊密的聯繫,以便更好地了解他們的想法。”艾登說:“相信納粹那是很危險 的。他們出爾反爾,自食其言,根本不講信義。”這次討論,張伯倫與艾登弄得很僵。從此張伯倫產生了撤換外交大臣的想法。


    張伯倫通過看英國駐德國大使尼維爾·漢德遜發回的外交電報,發現漢德遜的意見與自己的見解很吻合。因此,他越過外交大臣,讓漢德 遜試探邀請德國外長牛賴特訪英,但被牛賴特婉拒了。


    不久,德國採取了主動行動:戈林作為“國防狩獵展覽會”主辦人,邀請英國訓練捕狐獵犬能手、樞密院院長哈裏法克斯以私人身份前往 柏林參加11月中旬舉行的展覽會。戈林是聽了漢德遜的介紹才決定向哈裏法克斯發出邀請的。漢德遜說:“哈裏法克斯對德國很友好,比艾登 更好說話。張伯倫首相對他比對艾登更信任。”當時,戈林知道希特勒也有意與英國顯要建立個人聯繫,便同意向哈裏法克斯發出邀請。隨後 ,戈林趕到伯希特斯加登別墅,向正在休假的希特勒匯報這件事,並詢問希特勒想不想接見哈裏法克斯。希特勒欣然同意接見,但不願中斷休 假趕回柏林接見一個非官方外賓。


    張伯倫得悉德國主動邀請哈裏法克斯前往訪問,感到很高興。艾登卻有異議。他認為,哈裏法克斯的訪問雖然是私人性質的和非正式的, 但他的官職是樞密院院長。這可能引起德國的奢望,而給法國帶來不安。而且,希特勒不在首都柏林而在外地私人別墅會見英國的使節,這也 有損英國的尊嚴。張伯倫認為艾登太多慮了,並且對艾登重視“外交上的繁文縟節”很不耐煩。他決定讓哈裏法克斯應邀訪德,授權他去伯希 特斯加登會見希特勒,並期望這次訪問作為他推行綏靖政策的第一步能夠獲得成功。


    1937年11月10日,哈裏法克斯到達柏林,首先會見戈林。戈林以主人身份熱情接待哈裏法克斯。翌日,兩人進行了會談。戈林坦率地說: “歷屆德國政府,不管其政治色彩如何,都把以下各點作為自己政策的主要部分:把奧地利和蘇台德區併入德國;把但澤歸還德國;合理地解 決波蘭走廊問題。”哈裏法克斯對戈林的話未予反駁,隻是說:“英國政府希望德國與其鄰國的一切問題都通過和平方式解決。”


    ---------------


    19.元兇摘下假麵(5)


    ---------------


    “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英國。”戈林說,“英國能為這些問題的和平解決作出巨大貢獻。德國不想在這些問題上訴諸武力。但是,這些 問題無論如何總得解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二戰全景紀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沈永興/朱貴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沈永興/朱貴生並收藏二戰全景紀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