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自覺自願地支付這些越來越高昂的代價,因為代價越高,所得的報酬也隨之提高。隨著工具的改進和衣服功能的變化,隨著語言的形成和書寫文字的發明,我們逐步控製了環境世界。社會總是對我們服務很周到,降雨般地給我們帶業安全舒適設施——條件是我們必須將自己的個性足額上繳給它。
這種社會和個人之間的艱難交易就是文學的基本素材,也是文學批評的焦點所在。大部分文學作品就是要將我們社會化,對我們不符合社會規範的個性加以壓製,對我們進行民族生活方式的教育,使我們成為好公民。然而,一些人確實保衛著自己天生的本性。一些獨立性很強的作家——如伊本森——所寫的悲劇,就是描寫個人因為個性上繳給社會太多而被毀掉的故事。
以文學批評的語言來說,所有這一切都成為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之間的長期鬥爭。古典主義者是社會人、接受現狀,尊重傳統,他們的價值觀是可推斷的、公開的、正式。古典主義者是艾恩史密期式的人物,能從社會交易中獲得最大的好處。
浪漫主義者是福裏斯特式的人物,是個人主義者,不肯妥協。他們的價值觀是不可推斷的、隱蔽的,直覺的。他們不滿現狀,反對傳統。有時——他們如果十分幸運的話,能給社會帶來創造性的變化。但在絕大部分的情況下,他們隻在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我現在所理解的小說主題是:機器人是社會的象徵,是家庭、部落和民族的象徵,是教師、警察和牧師的象徵,是風俗習慣,文化傳統和公眾輿論的象徵,是抑製我們的衝動和情感、改造我們性格特徵的整個大機器的象徵,而這些,正如我們時時被告知的那樣,都是為了公共的利益,也是為了我們自己的根本利益的。
在消滅或逃避機器人的長期艱苦鬥爭中,福裏斯特象徵著被社會大機器困住、同時又為保護自己的個性而苦苦奮鬥的天生本性。在小說結尾和他少數可悲的同誌,雖然獲得了自由,卻被改造邁出 有用但並不重要的人。
對這種解釋的最明顯的證據是對弗雷克·艾恩史密斯的描寫。在整部小說中,他這個人物使福裏斯特迷惑不解和震驚不已,因為他和機器人的關係太融洽了。機器人給予他絕對的自由,他想到哪裏去就可以到哪裏去,可以穿自己喜歡的衣服,可以自己動手開門,可以抽菸,可以喝酒,甚至可以騎自行車——對福裏斯特宣布是太危險的事情,他都可以毫無限製地去做。
在小說末尾,是艾恩史密斯使機器人能夠把自己的能量擴展到超物理的領域。機器人,就像社會,其本身是不具有創造力的。是艾恩史密斯等人為機器人提供發明物,而福裏斯特認為艾恩史密斯這樣的人是人類最大的漢奸。
在這部小說的創作過程中,我在艾恩史密斯這個人物的性格發展中發現了很大的樂趣,雖然那時我還沒有充分理解這個人物。我現在認為,他代表社會人——一個從社會舀協中獲益最多的個人。在富有諷刺意味的結局中,他得到的要比失去的多得多。作為一個社會主宰人物,他享受著那些浪漫主義反叛者想得到而永遠沒有得到的所有好處。
這部小說脫稿很久之後,我在研究h·g·威爾斯和他早期的科幻小說的過程中,這種理解才在我頭腦裏漸漸明朗化的。我把威爾斯的生平和他不那麽幸運的朋友喬治·吉辛進行了比較研究。他們兩位誰也不是純粹的古典主義者,也不是純粹的浪漫主義者。威爾斯從來沒有全部社會化,一直在批評社會。尤其在他的愛情生活中,他全然掙脫了傳統的規範。然而,盡管他有這樣的浪漫主義特徵,但在與社會的交易中他卻相當成功,要名有名,要錢有錢,還有一定程度的政治影響,也擁有才貌雙全的女人的愛情——獲得所有這一切,卻把所受的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在另一方麵,吉辛是一個頗具天賦的浪漫主義反叛者,不肯妥協。他年輕夭亡,一生貧困潦倒,受盡痛苦的折磨,是他自己反叛性格的犧牲品。他的悲劇,我認為,與福裏斯特相似。一生富貴的威爾斯似乎與社會達成了艾恩史密斯式的交易。
這種類似性是真實、確實存在的,盡管存在著與人類真實生活不盡相同的矛盾衝突。如果說威爾斯本人摻雜著半個浪漫主義反叛性格的話,那麽,吉辛對傳統與有那種古典主義式的尊重。威爾斯相信,他悲劇性的真實錯誤就是接受過的古典教育,這種古典教育使他對科學無知,對社會進步蔑視。然而,其結果,至少在我看來,他們的社會角色向相反方向的轉變,在某種意義上解釋了這部小說的內涵。
以這種觀點來審視《智慧機器人》,這部小說隱隱約約地成了自傳性質的作品。雖然我從來沒有碰到過機器人,我在創作過程中,卻經夯了社會角色的轉變,從福裏斯特的角色轉變為艾恩史密斯的角色。我在那個偏僻大農場中的早年生活,使我成了一個與社會格格不入的局外人,一個孤獨的個人主義者。在大蕭條時代成年之後,這個世界上好像沒有我的位置,我就轉向自己的想像世界,去追尋生活。當時科幻小說剛剛作為一種體裁出現,我就以科幻小說的自由投稿人的角色生存,沒有正式工作,沒有結婚,也沒有想到要參與到這個世界中去。
這種社會和個人之間的艱難交易就是文學的基本素材,也是文學批評的焦點所在。大部分文學作品就是要將我們社會化,對我們不符合社會規範的個性加以壓製,對我們進行民族生活方式的教育,使我們成為好公民。然而,一些人確實保衛著自己天生的本性。一些獨立性很強的作家——如伊本森——所寫的悲劇,就是描寫個人因為個性上繳給社會太多而被毀掉的故事。
以文學批評的語言來說,所有這一切都成為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之間的長期鬥爭。古典主義者是社會人、接受現狀,尊重傳統,他們的價值觀是可推斷的、公開的、正式。古典主義者是艾恩史密期式的人物,能從社會交易中獲得最大的好處。
浪漫主義者是福裏斯特式的人物,是個人主義者,不肯妥協。他們的價值觀是不可推斷的、隱蔽的,直覺的。他們不滿現狀,反對傳統。有時——他們如果十分幸運的話,能給社會帶來創造性的變化。但在絕大部分的情況下,他們隻在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我現在所理解的小說主題是:機器人是社會的象徵,是家庭、部落和民族的象徵,是教師、警察和牧師的象徵,是風俗習慣,文化傳統和公眾輿論的象徵,是抑製我們的衝動和情感、改造我們性格特徵的整個大機器的象徵,而這些,正如我們時時被告知的那樣,都是為了公共的利益,也是為了我們自己的根本利益的。
在消滅或逃避機器人的長期艱苦鬥爭中,福裏斯特象徵著被社會大機器困住、同時又為保護自己的個性而苦苦奮鬥的天生本性。在小說結尾和他少數可悲的同誌,雖然獲得了自由,卻被改造邁出 有用但並不重要的人。
對這種解釋的最明顯的證據是對弗雷克·艾恩史密斯的描寫。在整部小說中,他這個人物使福裏斯特迷惑不解和震驚不已,因為他和機器人的關係太融洽了。機器人給予他絕對的自由,他想到哪裏去就可以到哪裏去,可以穿自己喜歡的衣服,可以自己動手開門,可以抽菸,可以喝酒,甚至可以騎自行車——對福裏斯特宣布是太危險的事情,他都可以毫無限製地去做。
在小說末尾,是艾恩史密斯使機器人能夠把自己的能量擴展到超物理的領域。機器人,就像社會,其本身是不具有創造力的。是艾恩史密斯等人為機器人提供發明物,而福裏斯特認為艾恩史密斯這樣的人是人類最大的漢奸。
在這部小說的創作過程中,我在艾恩史密斯這個人物的性格發展中發現了很大的樂趣,雖然那時我還沒有充分理解這個人物。我現在認為,他代表社會人——一個從社會舀協中獲益最多的個人。在富有諷刺意味的結局中,他得到的要比失去的多得多。作為一個社會主宰人物,他享受著那些浪漫主義反叛者想得到而永遠沒有得到的所有好處。
這部小說脫稿很久之後,我在研究h·g·威爾斯和他早期的科幻小說的過程中,這種理解才在我頭腦裏漸漸明朗化的。我把威爾斯的生平和他不那麽幸運的朋友喬治·吉辛進行了比較研究。他們兩位誰也不是純粹的古典主義者,也不是純粹的浪漫主義者。威爾斯從來沒有全部社會化,一直在批評社會。尤其在他的愛情生活中,他全然掙脫了傳統的規範。然而,盡管他有這樣的浪漫主義特徵,但在與社會的交易中他卻相當成功,要名有名,要錢有錢,還有一定程度的政治影響,也擁有才貌雙全的女人的愛情——獲得所有這一切,卻把所受的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在另一方麵,吉辛是一個頗具天賦的浪漫主義反叛者,不肯妥協。他年輕夭亡,一生貧困潦倒,受盡痛苦的折磨,是他自己反叛性格的犧牲品。他的悲劇,我認為,與福裏斯特相似。一生富貴的威爾斯似乎與社會達成了艾恩史密斯式的交易。
這種類似性是真實、確實存在的,盡管存在著與人類真實生活不盡相同的矛盾衝突。如果說威爾斯本人摻雜著半個浪漫主義反叛性格的話,那麽,吉辛對傳統與有那種古典主義式的尊重。威爾斯相信,他悲劇性的真實錯誤就是接受過的古典教育,這種古典教育使他對科學無知,對社會進步蔑視。然而,其結果,至少在我看來,他們的社會角色向相反方向的轉變,在某種意義上解釋了這部小說的內涵。
以這種觀點來審視《智慧機器人》,這部小說隱隱約約地成了自傳性質的作品。雖然我從來沒有碰到過機器人,我在創作過程中,卻經夯了社會角色的轉變,從福裏斯特的角色轉變為艾恩史密斯的角色。我在那個偏僻大農場中的早年生活,使我成了一個與社會格格不入的局外人,一個孤獨的個人主義者。在大蕭條時代成年之後,這個世界上好像沒有我的位置,我就轉向自己的想像世界,去追尋生活。當時科幻小說剛剛作為一種體裁出現,我就以科幻小說的自由投稿人的角色生存,沒有正式工作,沒有結婚,也沒有想到要參與到這個世界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