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這些大概的陳述,係根據《總結》中的經濟資料。難以得到確切的數字,原因是報導經濟資料的方式是經常變化的。這些變化表明了軍政府的經濟政策動搖不定,也表明了軍政府工作人員中許多人對朝鮮的經濟情況缺乏充分的了解。


    南韓總的經濟情況,其設備的破損失修狀態,其對外援的依賴,以及其恢復工作進展的遲緩,這些都在國營鐵路的情況中明顯地反映出來。在占領初期,設備破損不堪,已經有四年沒有維修了。到1945年11月15日為止,已有七千名日本雇員被解僱,這些都是技術人員或管理人員。燃料奇缺,以致兩個月以後,火車運行量被削減到正常情況的四分之一。規定了旅行的優先權——最優461先照顧占領軍的調動和把遣返者送到搭船的口岸。四百七十二台機車中有一半已經廢舊,還有很大的一部分牽引力太小。到1946年9月,當情況已經充分好轉,可以取消在乘車方麵的限製時,又發生了一次罷工,使鐵路癱瘓了將近一個月。可是到第二年年底,取得了顯著的進展。車輛得到了修理,在朝鮮國內製造了一些新的設備,特別是流線型的“朝鮮光復”號。從美國進口的物資中,包括每年所需要的枕木的一半,以及一百零一台機車——這個數目占運行的機車的百分之四十。1947年7月以後,鐵路的收入超過了支出,政府停止了對鐵路的補貼。運輸係統的這種改進,在幾


    個月內就對朝鮮的整個經濟情況產生了影響。


    總的經濟情況也在對外貿易的逐漸發展中反映了出來。對貿易進行了仔細的調節,貿易限於必不可少的進口物資(例如煤)和很小一部分可供出口的物資。由於朝鮮和日本過去在經濟上的緊密聯繫和永久性的地理位置上的鄰近,在占領的最初兩年內,南韓的大宗進口物資來自日本;此外由美國提供食物、化肥、機器和製成品。463從上麵的表格可以看到,對外貿易在1


    1947年6月達到最高峰,在此後的兩個月內又突然下降,而在占領的第三年年初在很大程度上恢復了。如所預料,在這整段時期內,幾乎始終都是入超。


    多年的戰爭,工業恢復的緩慢,以及消費品的缺乏——這些因素對人民造成的直接影響,反映在生活費用的迅速上漲中;關於這一點,上麵已經敘過。分析一下財政情況,也可看出迅猛的通貨膨脹的趨勢。盡管保留了朝鮮銀行所發行的舊的紙幣,並由美軍司令部管製了朝鮮銀行,但紙幣流通量仍不斷增加。例如,1944年6月紙幣流通量為十八億朝鮮圓;到1945年8月31日,這個數字已上升到八十億朝鮮圓。以後逐漸地、不斷地上升,直到1946年夏季。南韓經濟狀況中的事與願違的事實之一是:由於實行了穀物徵購計劃以後必須付錢給農民,穀物徵購計劃竟成了導致迅猛的通貨膨脹的一個重要因素。到1946年11月,流通的貨幣已經增加到一百四十九億。除了在1947年2月份和3月份有所下降外,貨幣流通量一直上升;到1947年9月,


    總數已達到二百零四億四千萬,亦即原來數量的二點五倍。


    試行的一個控製辦法是繼續實行一項徵稅計劃。可是,這項計劃收效甚微,因為廣泛存在著失職的情況,很少有人支持一項強硬的政策。看一下朝鮮政府的實際預算數字,就可知道支出大大地超過收入。盡管軍政府堅持要1


    在1948財政年度把預算平衡在一百七十七億朝鮮圓這個數字上,但事實證明,要保持在這個數字以內是不可能的。南韓的財政情況還由於南韓臨時政府對美國軍政府所欠的沉重債務與日俱增而受到不利的影響。1947年8


    月,債務達一千四百八十億朝鮮圓。


    1例如,由於紡織機器過去都是由日本製造的,維修零件都得向盟軍最高統帥部訂購。到1943年8月為止,美國對朝鮮的經濟援助共達二億五千萬美元。


    1下列數字是南韓政府在軍政府的全麵監督之下進行各項活動的開支,軍政府的開支不在內:1947年預算數字(單位十億朝鮮圓)(來源:《總結(朝鮮)》,第22期,1947年7月;第24期,1947年9月) (二)北韓


    根據可得到的資料來看,正如上文提到的那樣,進入朝鮮的紅軍可能負有盡快恢復經濟的指示。蘇聯並不等待南北兩個地區統一,或聯合委員會的會議有結果時,再確定政策。蘇聯的技術人員、工程師和行政人員在占領的最初幾個月內就進入了北韓。他們取代了日本人,作為指導人員,在採礦、鐵路運輸、製造業和工程方麵訓練朝鮮人。重要的工業大都由蘇聯軍隊管理和操作。另一方麵,有兩個特殊的因素妨礙著北韓經濟的復興。首先,日本人對工業設備的破壞,在北韓比在南韓更為廣泛。這是用武力占領土地的一種必然後果。讓煉鐵爐熄了火,使礦山遭到水淹,並毀壞了工廠設備。


    其次,在北韓缺少恢復工業和實現新的發展所需要的資金。


    然而,美國方麵和共產黨方麵的報告所提供的材料一致表明,北韓在最初兩年內工業恢復的情況是引人注目的。當波利賠償工作團在1946年6月訪問北韓時,它注意到大量的經濟活動。波利和他的同事們訪問了平壤、水豐和元山工業區,視察了約百分之六十的重工業工廠。他們發現有些工廠依靠俄國和日本技術人員的幫助在開工,有些工廠則停工了。但是,波利得出結論說,和俄國在滿洲的做法相反,蘇聯當局並沒有把工廠設備搬走,而是在試圖恢復工業和復興經濟。因此,當蘇軍司令契斯季亞科夫將軍說“蘇聯高級官員製定的方針是不要搬走機器”時,他可能是講出了事情的真實情1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942-1946年的遠東(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八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阿諾德·托因比並收藏1942-1946年的遠東(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八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