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
1942-1946年的遠東(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八卷) 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連。
根據第三個協定1,大連成為自由港,對各國貿易和航運一律開放。但是,該協定的議定書規定,中國把港口所有工事和設備的一半無償租與蘇聯。港務主任由中長路當局在徵得大連市市長同意後派一位蘇聯人員擔任。181副主任應是中國人,依同樣手續派任。通過大連經中長路轉運的俄國進出口物資均免除關稅,但是,由該港進入中國的物資及由該港出口的物資須繳納進出口稅。在旅順口設定的軍事統製隻有在對日作戰的情況下才能行之於大
連。
關於中國長春鐵路的協定、關於旅順口的協定和關於大連的協定,同條
約本身一樣,有效期為三十年。
第四個中蘇協定2是關於在滿洲的蘇軍與該地中國行政當局的關係。協定規定,有關作戰的一切事務的最高權力和責任,在作戰地帶,屬於蘇軍總司令。但是,協定規定,中國國民政府派代表一人及助理人員若幹人,在業已收復的領土上,依照中國法律,設立行政機構並指揮之,以保證中國軍隊(包括正規軍和非正規軍)與蘇聯軍隊之間的合作,保證中國行政機構與蘇軍總司令的積極合作。中國軍事代表團派駐蘇軍總司令部,以保持中國行政機構與蘇軍總司令之間的聯絡。對中國公民的司法權一般由中國行使。有關財政
事項,另定協定。
關於滿洲的各項協定的總的結果是,蘇聯得到了實質上是帝俄從1898年至1904年期間享受過的同樣的法定權利;主要的區別是新協定不給予在滿洲的蘇聯公民以治外法權,不恢復帝俄曾經在鐵路區域內一度行使過的行政和警察的權力。在給予蘇聯這些特權上所作的讓步,無疑引起了中國政府的悔恨,因為這同以前要求廢除外國在中國的各種特權的傾向相比,是一個大倒退。從中國人堅稱他們對滿清政府的全部領土擁有主權的觀點來看,對外
蒙古獨立的事實上的承認,又是一帖苦藥。
然而,對中國談判者來說,取得的成果是,蘇聯保證支持中國國民政府和不幹涉中國內政。如果說話算數的話,那麽,條約及其必然的結果是阻止了蘇聯支持中共反對中國政府,並迫使蘇聯幫助中國政府重新控製由蘇軍182從日本人手裏解放出來的那些地區。因此,從表麵上看,中國政府得到的東西比它在條約中所失去的要多得多。8月25日,中國方麵批準了該條約,並在第二天公布了該項條約和有關的協定。中國報界跟著官方歡呼條約是對1
中國的和平與安全的保證,並且盛讚蘇聯的政策。美國也表示贊同。8月27日,國務卿說,他認為條約及有關諸協定“在中蘇關係方麵邁出了重要的一2同上書,第591—592頁。
1全文見《美中關係》,第592—593頁。
2同上。
1《中國新聞周刊》(chinanewsweek),1945年9月13日。蘇聯政府在同一天批準。12月5日在重慶舉行換文儀式(同上,1945年12月13日)。
步”。然而,美國駐莫斯科大使館在9月10日的一個電報中卻發出了警告。2
這份電報暗示,雖然蘇聯政府答應不幹涉中國內政,其目的是想消除人們對中共可能是俄國帝國主義的工具的任何懷疑,但是俄國人還是可能通過蘇聯共產黨控製中共。電報也預料說,在滿洲的蘇聯當局會鼓勵在那裏建立一個
共產黨政權。1
如果國民黨和中共之間能夠達成一項協定,那麽,這些悲觀的預見就不會象後來的事實那樣很快地實現了。但是,我們將看到,赫爾利將軍尋求國共之間達成協議的一切努力都失敗了。於是,當日本人投降時,中國重新爆2
發內戰的局麵已經形成。太平洋戰爭結束後,在中國開始了一場新的危機,
一次比滿清王朝崩潰以來所發生過的任何變化更為深刻的變化。
2《美中關係》,第122頁。
1《美中關係》,第122—123頁。
2見下文,原著第183—195頁。
第二編戰後的遠東第一章在中國的和平努力的失敗(1945年8月至1947年1月)
f?c?瓊斯
第一節導言
日本的垮台,其含義遠遠超過了幾十年來力圖統治東亞的一個強國的崩潰。它意味著實際上東亞已經沒有自己的強國了。盡管在禮貌上中國有了大國的地位,但實際上是另一回事,而且,即使在可能設想的最有利的情況下,中國也難望在若幹年內達到過去日本所曾達到的地位。包括英國在內的西歐列強,曾經一度在遠東有很大的影響,現在卻隻能起較小的作用了。從此以
後,蘇美兩個超級大國將在日本“新秩序”的廢墟上相互抗衡。
隨著戰時事態的發展,產生爆發性局勢的可能性大大增長了。一方麵,中國國民政府,即國民黨政權,必然成為類似美國衛星國那樣的政府,並顯然幾乎要完全依賴美國給予援助來進行戰後各方麵的恢復工作。這種傾向可能在莫斯科引起不安和猜疑。另一方麵,在中國,國民黨和共產黨之間潛伏著激烈的衝突。如果這種衝突爆發成一場全麵內戰,那麽,美蘇可能採取對立的立場,各自支持一方,而且這樣發展下去,最後可能導致這兩個主角之
間的直接衝突,這種明顯的危險是存在著的。
根據第三個協定1,大連成為自由港,對各國貿易和航運一律開放。但是,該協定的議定書規定,中國把港口所有工事和設備的一半無償租與蘇聯。港務主任由中長路當局在徵得大連市市長同意後派一位蘇聯人員擔任。181副主任應是中國人,依同樣手續派任。通過大連經中長路轉運的俄國進出口物資均免除關稅,但是,由該港進入中國的物資及由該港出口的物資須繳納進出口稅。在旅順口設定的軍事統製隻有在對日作戰的情況下才能行之於大
連。
關於中國長春鐵路的協定、關於旅順口的協定和關於大連的協定,同條
約本身一樣,有效期為三十年。
第四個中蘇協定2是關於在滿洲的蘇軍與該地中國行政當局的關係。協定規定,有關作戰的一切事務的最高權力和責任,在作戰地帶,屬於蘇軍總司令。但是,協定規定,中國國民政府派代表一人及助理人員若幹人,在業已收復的領土上,依照中國法律,設立行政機構並指揮之,以保證中國軍隊(包括正規軍和非正規軍)與蘇聯軍隊之間的合作,保證中國行政機構與蘇軍總司令的積極合作。中國軍事代表團派駐蘇軍總司令部,以保持中國行政機構與蘇軍總司令之間的聯絡。對中國公民的司法權一般由中國行使。有關財政
事項,另定協定。
關於滿洲的各項協定的總的結果是,蘇聯得到了實質上是帝俄從1898年至1904年期間享受過的同樣的法定權利;主要的區別是新協定不給予在滿洲的蘇聯公民以治外法權,不恢復帝俄曾經在鐵路區域內一度行使過的行政和警察的權力。在給予蘇聯這些特權上所作的讓步,無疑引起了中國政府的悔恨,因為這同以前要求廢除外國在中國的各種特權的傾向相比,是一個大倒退。從中國人堅稱他們對滿清政府的全部領土擁有主權的觀點來看,對外
蒙古獨立的事實上的承認,又是一帖苦藥。
然而,對中國談判者來說,取得的成果是,蘇聯保證支持中國國民政府和不幹涉中國內政。如果說話算數的話,那麽,條約及其必然的結果是阻止了蘇聯支持中共反對中國政府,並迫使蘇聯幫助中國政府重新控製由蘇軍182從日本人手裏解放出來的那些地區。因此,從表麵上看,中國政府得到的東西比它在條約中所失去的要多得多。8月25日,中國方麵批準了該條約,並在第二天公布了該項條約和有關的協定。中國報界跟著官方歡呼條約是對1
中國的和平與安全的保證,並且盛讚蘇聯的政策。美國也表示贊同。8月27日,國務卿說,他認為條約及有關諸協定“在中蘇關係方麵邁出了重要的一2同上書,第591—592頁。
1全文見《美中關係》,第592—593頁。
2同上。
1《中國新聞周刊》(chinanewsweek),1945年9月13日。蘇聯政府在同一天批準。12月5日在重慶舉行換文儀式(同上,1945年12月13日)。
步”。然而,美國駐莫斯科大使館在9月10日的一個電報中卻發出了警告。2
這份電報暗示,雖然蘇聯政府答應不幹涉中國內政,其目的是想消除人們對中共可能是俄國帝國主義的工具的任何懷疑,但是俄國人還是可能通過蘇聯共產黨控製中共。電報也預料說,在滿洲的蘇聯當局會鼓勵在那裏建立一個
共產黨政權。1
如果國民黨和中共之間能夠達成一項協定,那麽,這些悲觀的預見就不會象後來的事實那樣很快地實現了。但是,我們將看到,赫爾利將軍尋求國共之間達成協議的一切努力都失敗了。於是,當日本人投降時,中國重新爆2
發內戰的局麵已經形成。太平洋戰爭結束後,在中國開始了一場新的危機,
一次比滿清王朝崩潰以來所發生過的任何變化更為深刻的變化。
2《美中關係》,第122頁。
1《美中關係》,第122—123頁。
2見下文,原著第183—195頁。
第二編戰後的遠東第一章在中國的和平努力的失敗(1945年8月至1947年1月)
f?c?瓊斯
第一節導言
日本的垮台,其含義遠遠超過了幾十年來力圖統治東亞的一個強國的崩潰。它意味著實際上東亞已經沒有自己的強國了。盡管在禮貌上中國有了大國的地位,但實際上是另一回事,而且,即使在可能設想的最有利的情況下,中國也難望在若幹年內達到過去日本所曾達到的地位。包括英國在內的西歐列強,曾經一度在遠東有很大的影響,現在卻隻能起較小的作用了。從此以
後,蘇美兩個超級大國將在日本“新秩序”的廢墟上相互抗衡。
隨著戰時事態的發展,產生爆發性局勢的可能性大大增長了。一方麵,中國國民政府,即國民黨政權,必然成為類似美國衛星國那樣的政府,並顯然幾乎要完全依賴美國給予援助來進行戰後各方麵的恢復工作。這種傾向可能在莫斯科引起不安和猜疑。另一方麵,在中國,國民黨和共產黨之間潛伏著激烈的衝突。如果這種衝突爆發成一場全麵內戰,那麽,美蘇可能採取對立的立場,各自支持一方,而且這樣發展下去,最後可能導致這兩個主角之
間的直接衝突,這種明顯的危險是存在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