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
1942-1946年的遠東(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八卷) 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41943年4月8日邱吉爾以厭惡的情緒寫信給伊斯梅將軍說:“〔緬甸的〕這次戰役越打越糟,我們正在被日本人徹底打敗,正在被日本人從謀略上徹底挫敗。”(同上書,第841頁;美國版,第944—945頁。)5“象限”是魁北克會議的代號,——譯者
1邱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第5卷,第77—80頁;美國版,第5卷,第86—90頁。
2同上書,第78—80頁;美國版,第87—90頁。
3“六分儀”是開羅會議的代號。——譯者
4邱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第5卷,第289—290頁:美國版,第5卷,第328頁。
5同上書,第308頁以下;美國版,第349頁以下。
1邱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第5卷,第362—364頁;美國版,第5卷,第409—412頁。又見舍伍德:《羅斯福與霍普金斯》,第802頁:英國版,第2卷,第792—793頁。
支那到曼德勒的運輸線的。25月,梅裏爾將軍占領了密支那機場,這個日本師團的殘部一直在城裏進行頑抗,直到8月被徹底消滅為止。同時,緬甸的主要戰鬥一直在日軍和英國第十四軍之間激烈地進行著。1944年2月,日本在阿拉於沿海地區的反攻被擊敗。接著在3月,日本人發動了主要攻勢。這次進攻的目的是深入到阿薩姆的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孤立史迪威,占領阿薩姆機場(這樣就切斷了通過“駝峰”對中國的供應),為入侵印度鋪平道路。但是,日本在科希馬一英帕爾地區經過長期的拚死戰鬥後,終於被擊敗,
並在6月潰退下來。1
史迪威對他自己的成功感到驕傲是有理由的,因為他已證明,如果中國士兵得到良好的訓練和適當的裝備,是很能打仗的。但是他的這次戰役和在薩爾溫江戰線上的戰役都是比較小的軍事行動,而花費的代價卻都是很大的。2史迪威的戰功使利多公路得以完工;但這條公路169的運輸量並不大。占領密支那機場,使盟軍便於將物資空運中國,也許對同盟國的事業好處更
大。
與此同時,在中國本土,日本人對中國東南部發動了大規模進攻。這是蔣介石和陳納德一直擔心的,但顯然,史迪威卻一直不肯相信會發生這樣的事。日本人的目標有兩個:一是摧毀美國空軍基地,一是進行陸地連續運輸,3
先運到印度支那,再從印度支那運到暹羅和馬來亞,以便減輕他們那業已衰
竭的海上運輸力量的負擔。
日本人的這些目標是達到了,但是為時已晚,對日本的幫助不大。在日本進攻者麵前,中國軍隊垮了。到1944年秋天,日本人已占領了長沙、衡陽和桂林,並長驅直入,一直打到印度支那邊界上的鎮南關。史迪威把這次慘1
敗歸咎於中國將領的無能,歸咎於蔣介石的拙劣的幹涉(因為他力圖遠在重慶指揮作戰),還歸咎於受虐待的中國士兵的士氣不振。而陳納德則把失敗2
歸咎於武器和其他物資被挪用到史迪威在緬甸和雲南的戰役上去了,以致影響了正在抵抗日軍進攻的中國陸軍,也影響了正在盡力支持中國地麵部隊的
美國第十四航空隊。3這兩個人的話可能都是很有道理的。
中國的軍事危機引起了中美關係的危機。對這次失敗,史迪威提出的補救辦法是:他應被任命為陸軍上將並給予指揮所有中國軍隊的權力。他將在2邱吉爾,前引書,第5卷,第496—503頁:美國版,第5卷,第562—570頁。
1邱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第5卷,第496—503頁;美國版,第5卷,第562—570頁。2陳納德說(《一個戰士之路》,第274—275頁),進攻薩爾溫時,兩支中國部隊被打得一蹶不振。3陳納德說,1944年4月10日在重慶的“史迪威的軍事情報人員”匯報導:“日本人在黃河地區沒有進攻能力。”4月16日至17日,日本以三個師團的兵力橫跨黃河,並輕而易舉地擊潰了士氣低落的中國部隊(《一個戰士之路》,第285頁)。1944年5月底,日本人在湖南發動了主力進攻。陳納德聲稱,史迪威幾乎沒有提供幫助,但第十四航空隊設法拖延了日本人的時間,大大打亂了日本人的時間表(同上書,第289—295頁)。
1現名友誼失。——譯者
2“在所謂的長沙、衡陽、桂林戰役中,這個小腳色還是象以往一樣固執地憑遙控和直覺來作戰,後果極慘。他的極端愚蠢,表現在他認為,就當時的情況而言那一仗打得還是很不錯的。”(《史迪威文件》,第332頁)。
3陳納德,前引書,第287—295頁。他說,史迪威的助手告訴他,史迪威在中國東部來回奔走,以便把指揮所有中國軍隊的權力掌握社自己手中(同上書,第294頁)。
名義上是蔣介石的下屬,而實際上完全可以自己作主。處於這種地位,他就
能把“租借法”供給的武器,拿出一部分給中國共產黨;
他對中國共產黨越來越熱情,正如他對蔣介石和國民黨的態度越來越懷敵意一樣。他說:“我是根據看到的情況來判斷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國民黨是:腐敗、失職、混亂、經濟困窘、苛捐雜稅、空話連篇、〔?沒有〕行動、囤積、黑170市、與敵通商。共產黨的綱領是:減稅、減租、減息;提高生產和生活水平;參與政治;說到做到。”即使史迪威知道的共產黨人的事比1
1邱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第5卷,第77—80頁;美國版,第5卷,第86—90頁。
2同上書,第78—80頁;美國版,第87—90頁。
3“六分儀”是開羅會議的代號。——譯者
4邱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第5卷,第289—290頁:美國版,第5卷,第328頁。
5同上書,第308頁以下;美國版,第349頁以下。
1邱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第5卷,第362—364頁;美國版,第5卷,第409—412頁。又見舍伍德:《羅斯福與霍普金斯》,第802頁:英國版,第2卷,第792—793頁。
支那到曼德勒的運輸線的。25月,梅裏爾將軍占領了密支那機場,這個日本師團的殘部一直在城裏進行頑抗,直到8月被徹底消滅為止。同時,緬甸的主要戰鬥一直在日軍和英國第十四軍之間激烈地進行著。1944年2月,日本在阿拉於沿海地區的反攻被擊敗。接著在3月,日本人發動了主要攻勢。這次進攻的目的是深入到阿薩姆的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孤立史迪威,占領阿薩姆機場(這樣就切斷了通過“駝峰”對中國的供應),為入侵印度鋪平道路。但是,日本在科希馬一英帕爾地區經過長期的拚死戰鬥後,終於被擊敗,
並在6月潰退下來。1
史迪威對他自己的成功感到驕傲是有理由的,因為他已證明,如果中國士兵得到良好的訓練和適當的裝備,是很能打仗的。但是他的這次戰役和在薩爾溫江戰線上的戰役都是比較小的軍事行動,而花費的代價卻都是很大的。2史迪威的戰功使利多公路得以完工;但這條公路169的運輸量並不大。占領密支那機場,使盟軍便於將物資空運中國,也許對同盟國的事業好處更
大。
與此同時,在中國本土,日本人對中國東南部發動了大規模進攻。這是蔣介石和陳納德一直擔心的,但顯然,史迪威卻一直不肯相信會發生這樣的事。日本人的目標有兩個:一是摧毀美國空軍基地,一是進行陸地連續運輸,3
先運到印度支那,再從印度支那運到暹羅和馬來亞,以便減輕他們那業已衰
竭的海上運輸力量的負擔。
日本人的這些目標是達到了,但是為時已晚,對日本的幫助不大。在日本進攻者麵前,中國軍隊垮了。到1944年秋天,日本人已占領了長沙、衡陽和桂林,並長驅直入,一直打到印度支那邊界上的鎮南關。史迪威把這次慘1
敗歸咎於中國將領的無能,歸咎於蔣介石的拙劣的幹涉(因為他力圖遠在重慶指揮作戰),還歸咎於受虐待的中國士兵的士氣不振。而陳納德則把失敗2
歸咎於武器和其他物資被挪用到史迪威在緬甸和雲南的戰役上去了,以致影響了正在抵抗日軍進攻的中國陸軍,也影響了正在盡力支持中國地麵部隊的
美國第十四航空隊。3這兩個人的話可能都是很有道理的。
中國的軍事危機引起了中美關係的危機。對這次失敗,史迪威提出的補救辦法是:他應被任命為陸軍上將並給予指揮所有中國軍隊的權力。他將在2邱吉爾,前引書,第5卷,第496—503頁:美國版,第5卷,第562—570頁。
1邱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第5卷,第496—503頁;美國版,第5卷,第562—570頁。2陳納德說(《一個戰士之路》,第274—275頁),進攻薩爾溫時,兩支中國部隊被打得一蹶不振。3陳納德說,1944年4月10日在重慶的“史迪威的軍事情報人員”匯報導:“日本人在黃河地區沒有進攻能力。”4月16日至17日,日本以三個師團的兵力橫跨黃河,並輕而易舉地擊潰了士氣低落的中國部隊(《一個戰士之路》,第285頁)。1944年5月底,日本人在湖南發動了主力進攻。陳納德聲稱,史迪威幾乎沒有提供幫助,但第十四航空隊設法拖延了日本人的時間,大大打亂了日本人的時間表(同上書,第289—295頁)。
1現名友誼失。——譯者
2“在所謂的長沙、衡陽、桂林戰役中,這個小腳色還是象以往一樣固執地憑遙控和直覺來作戰,後果極慘。他的極端愚蠢,表現在他認為,就當時的情況而言那一仗打得還是很不錯的。”(《史迪威文件》,第332頁)。
3陳納德,前引書,第287—295頁。他說,史迪威的助手告訴他,史迪威在中國東部來回奔走,以便把指揮所有中國軍隊的權力掌握社自己手中(同上書,第294頁)。
名義上是蔣介石的下屬,而實際上完全可以自己作主。處於這種地位,他就
能把“租借法”供給的武器,拿出一部分給中國共產黨;
他對中國共產黨越來越熱情,正如他對蔣介石和國民黨的態度越來越懷敵意一樣。他說:“我是根據看到的情況來判斷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國民黨是:腐敗、失職、混亂、經濟困窘、苛捐雜稅、空話連篇、〔?沒有〕行動、囤積、黑170市、與敵通商。共產黨的綱領是:減稅、減租、減息;提高生產和生活水平;參與政治;說到做到。”即使史迪威知道的共產黨人的事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