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
1942-1946年的遠東(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八卷) 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與它達成協議,同時削弱國內陸軍的地位。2
1942年12月,汪精衛到了東京,與東條、重光葵和日本政府的其他人員進行了會談,並謁見了天皇。11943年1月9日,當南京政府對英國和美國正式宣戰時,這些交易的一個結果變得明顯了。東條對此歡呼,稱之為“在2
進行大東亞戰爭方麵前進了一大步”。他接下去說:
為了使新中國更快地完成其建設事業,從而為圓滿結束大東亞戰爭作出充分貢獻,當前日本必須在新的基礎上堅決恢復與中國的關係,增進日中親
善,迎接新形勢。這是完全正常和適當的做法。
據此,東條表明:日本政府將放棄在中國的治外法權和租界,並將向南京政府交出其在上海和鼓浪嶼的公共租界以及北京的使館區,並將交出日本
軍隊在中國占有的敵產。3
這個決定多半是由英國和美國方麵的聲明引起的。
在1942年10月,英美決定就放棄在中國的治外法權與中國進行談判。
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簽訂了實18現這一目標的條約。4
英方條約也規定了放棄在天津和沙麵(廣州)的英國租界。既然這些地方已在日本的占領之下,日本報界就嘲笑這種條約純粹是一個空姿態。對於英國和美國放棄它們在上海公共租界的權利,日本報界也採取了同樣的態度。關於上海工部局的歷史,被描寫如下:這是長時期的恐嚇、暴力和殘酷剝削的歷史。名義上,這是一個為了管理租界內的事務而建立起來的國際機構。但從一開始,英國和美國就控製了這個機構,利用它來保護他們的“大班”1們的利益——沙遜家族、哈同家族和其他一些靠上海的財富養肥的人。1加瀨俊一:《初升太陽的虧蝕》(toshikazukase:eclipseoftherisingsun),倫敦,開普,1951年版,第69頁〔以下簡稱加瀨:《虧蝕》〕。本書以前曾在美國出版,書名用《走向“密蘇裏”號的歷程》(journeytothemissouri),紐哈芬,耶魯大學出版社,1950年版。
2同上書,第69—70頁。
1《昭南新聞》(syonansinbun,在新加坡出版的一份日本報紙的英文版),1942年12月23日。關於這份報紙的過去歷史,見下文,原著第66頁注3(即本書第101頁注1——譯者)。
2同上,1943年1月9日。
3同上,1943年1月11日。
4見下文,原著第163頁。
1舊時上海方言,指外國商行的負責人。——譯者
其他國家,主要是日本,反覆作出努力來打破英美人的聯合。大東亞戰爭做到了這一點。今天,上海工部局和上海巡捕房的利德爾、布朗、斯邁思之流已經走了,“大班”密切爾、凱西克〔原文如此〕及其一夥也搭乘撤退船隻回到自己的國家去了。今天,代替他們的是,岡澤勝男擔任工部局總董,中國人袁履登擔任華董,渡正監擔任上海巡捕房的首腦。中國公司和日本公司
的利益代替了“大班”們的利益。2
但是,盡管日本高奏凱歌,並聲稱美國和英國隻不過是舉行一種空洞的儀式,他們所放棄的隻是那早已永遠失去的東西,但這些條約的締結還是迫使日本實踐了它在1940年11月作出的關於在中國特權問題上的承諾。已經進行軍事和商務投資的日本人不歡迎這樣做,因為特別是自1937年以來,這
些投資很有發展。但是我們將看到,他們的抗議被東京壓下去了。
1月9日,南京政府宣布:關於日本人放棄在中國的日租界的協定業已達成;與此同時,發表了中日聯合聲明,保證通力合作進行戰爭。1兩天後,南京外交部長褚民誼說,對英美的宣戰廢除了與英美締結的一切條約。關於2日本放棄日租界的協定,隻用一般的措辭作了敘述;但在2月9日,日本政府聲稱,已成立一個中日委員會安排移交事宜,該委員會由日本人四名和中國人四名組成,並由一個十二人組成的技術委員會進行協助,其中中國19人和日本人各占一半。3可是這個委員會直到3月6日才召開第一次會議。3月14日,重光葵和褚民誼在南京簽訂了關於移交的具體事宜的協定。根據這項協定的條款,日本將在3月底前向南京政權無償地交還在天津、漢口、沙市、蘇州、杭州和廈門這些城市內的日租界。在這些地區的日本僑民的財產
權得到了確認。中國當局將接收警察局和其他行政機構。4
締結這項協定之日,正是東條訪問中國之時。東條於3月14日到達上海;並於次日抵達南京。他的訪問顯然是想平息當地日本僑民中的不滿情緒。他在南京的一次公開演講中聲稱:“雖然日本政府對這些受日本新政策影響的日本僑民在中國的地位和利益深表關切,但它決定堅持首先考慮中華民族利益的原則。”5他回到東京後,3月29日在政府官員和實業家的一個聯席會議上說:“這樣的時刻已經到來:在中國的日本實業界領袖要放棄維護自己特權和利益的想法,要同中國國民合作,並在共存共榮的基礎上為發展經濟
作出努力。”1大東亞相青木一男也發表了類似的演說。2
3月27日,南京政權接收了鼓浪嶼的一小塊公共租界。天津和沙麵(廣3
1942年12月,汪精衛到了東京,與東條、重光葵和日本政府的其他人員進行了會談,並謁見了天皇。11943年1月9日,當南京政府對英國和美國正式宣戰時,這些交易的一個結果變得明顯了。東條對此歡呼,稱之為“在2
進行大東亞戰爭方麵前進了一大步”。他接下去說:
為了使新中國更快地完成其建設事業,從而為圓滿結束大東亞戰爭作出充分貢獻,當前日本必須在新的基礎上堅決恢復與中國的關係,增進日中親
善,迎接新形勢。這是完全正常和適當的做法。
據此,東條表明:日本政府將放棄在中國的治外法權和租界,並將向南京政府交出其在上海和鼓浪嶼的公共租界以及北京的使館區,並將交出日本
軍隊在中國占有的敵產。3
這個決定多半是由英國和美國方麵的聲明引起的。
在1942年10月,英美決定就放棄在中國的治外法權與中國進行談判。
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簽訂了實18現這一目標的條約。4
英方條約也規定了放棄在天津和沙麵(廣州)的英國租界。既然這些地方已在日本的占領之下,日本報界就嘲笑這種條約純粹是一個空姿態。對於英國和美國放棄它們在上海公共租界的權利,日本報界也採取了同樣的態度。關於上海工部局的歷史,被描寫如下:這是長時期的恐嚇、暴力和殘酷剝削的歷史。名義上,這是一個為了管理租界內的事務而建立起來的國際機構。但從一開始,英國和美國就控製了這個機構,利用它來保護他們的“大班”1們的利益——沙遜家族、哈同家族和其他一些靠上海的財富養肥的人。1加瀨俊一:《初升太陽的虧蝕》(toshikazukase:eclipseoftherisingsun),倫敦,開普,1951年版,第69頁〔以下簡稱加瀨:《虧蝕》〕。本書以前曾在美國出版,書名用《走向“密蘇裏”號的歷程》(journeytothemissouri),紐哈芬,耶魯大學出版社,1950年版。
2同上書,第69—70頁。
1《昭南新聞》(syonansinbun,在新加坡出版的一份日本報紙的英文版),1942年12月23日。關於這份報紙的過去歷史,見下文,原著第66頁注3(即本書第101頁注1——譯者)。
2同上,1943年1月9日。
3同上,1943年1月11日。
4見下文,原著第163頁。
1舊時上海方言,指外國商行的負責人。——譯者
其他國家,主要是日本,反覆作出努力來打破英美人的聯合。大東亞戰爭做到了這一點。今天,上海工部局和上海巡捕房的利德爾、布朗、斯邁思之流已經走了,“大班”密切爾、凱西克〔原文如此〕及其一夥也搭乘撤退船隻回到自己的國家去了。今天,代替他們的是,岡澤勝男擔任工部局總董,中國人袁履登擔任華董,渡正監擔任上海巡捕房的首腦。中國公司和日本公司
的利益代替了“大班”們的利益。2
但是,盡管日本高奏凱歌,並聲稱美國和英國隻不過是舉行一種空洞的儀式,他們所放棄的隻是那早已永遠失去的東西,但這些條約的締結還是迫使日本實踐了它在1940年11月作出的關於在中國特權問題上的承諾。已經進行軍事和商務投資的日本人不歡迎這樣做,因為特別是自1937年以來,這
些投資很有發展。但是我們將看到,他們的抗議被東京壓下去了。
1月9日,南京政府宣布:關於日本人放棄在中國的日租界的協定業已達成;與此同時,發表了中日聯合聲明,保證通力合作進行戰爭。1兩天後,南京外交部長褚民誼說,對英美的宣戰廢除了與英美締結的一切條約。關於2日本放棄日租界的協定,隻用一般的措辭作了敘述;但在2月9日,日本政府聲稱,已成立一個中日委員會安排移交事宜,該委員會由日本人四名和中國人四名組成,並由一個十二人組成的技術委員會進行協助,其中中國19人和日本人各占一半。3可是這個委員會直到3月6日才召開第一次會議。3月14日,重光葵和褚民誼在南京簽訂了關於移交的具體事宜的協定。根據這項協定的條款,日本將在3月底前向南京政權無償地交還在天津、漢口、沙市、蘇州、杭州和廈門這些城市內的日租界。在這些地區的日本僑民的財產
權得到了確認。中國當局將接收警察局和其他行政機構。4
締結這項協定之日,正是東條訪問中國之時。東條於3月14日到達上海;並於次日抵達南京。他的訪問顯然是想平息當地日本僑民中的不滿情緒。他在南京的一次公開演講中聲稱:“雖然日本政府對這些受日本新政策影響的日本僑民在中國的地位和利益深表關切,但它決定堅持首先考慮中華民族利益的原則。”5他回到東京後,3月29日在政府官員和實業家的一個聯席會議上說:“這樣的時刻已經到來:在中國的日本實業界領袖要放棄維護自己特權和利益的想法,要同中國國民合作,並在共存共榮的基礎上為發展經濟
作出努力。”1大東亞相青木一男也發表了類似的演說。2
3月27日,南京政權接收了鼓浪嶼的一小塊公共租界。天津和沙麵(廣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