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滋味,他們失敗得比第一次更慘,蒙古人民革命黨以絕對優勢獲勝。雖然在兩次
大選中,蒙古人民革命黨都取得了勝利。但現時的蒙古,經濟問題仍然困擾著全國,
人們的生活水平繼續下降,對政府的不滿情緒正在日益滋長。蒙古的改革進入了艱
難的境地,前進不得,後退不能,大有夭折的危險。正在此時,在蒙古的南方,一
位巨人向他伸出了強有力的援助之手。
第三節 走向未來的中蒙關係
一、蒙古國的“中國熱”
中國和蒙古之間,本來有著傳統的深厚友誼,在蒙古沒有從中國獨立出去以前
還是一家。五十年代初,中蒙關係是非常睦鄰友好的,中國曾經給蒙古以巨大的幫
助,有幾萬中國員工在蒙古工作。後隨中蘇關係的緊張和破烈,中蒙關係也經歷了
曲折發展的過程。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隨著世界形勢的發展,國際格局的變化,
蒙古也逐漸調整了對內對外政策,自1985年以來,蒙古領導人多次談到要和中國發
展友好關係的問題,雙方的交往也頻繁起來,1989年3月,中蒙兩國簽訂1989——1
990年度文化交流執行計劃,同月,蒙古外長貢布蘇倫訪問了中國,雙方簽署了關於
成立中蒙經濟貿易、科技合作委員會,兩國公民相互往來和恢復蒙古駐呼和潔特市
總領事館的協議。7月,中聯部長朱良訪蒙,實現了中蒙兩黨關係正常化。中蒙199
0年相互供貨和支付議定書籤字。中蒙同的貿易也有了顯著的增長。1986年,中蒙兩
國政府簽訂了第一個長期貿易協定,1987年,中蒙貿易額達1700萬瑞士法郎。蒙古
主要向中國供應白板紙、舊粒胎、機製地毯、工作靴、羚羊角、兒童靴等。中國主
要向蒙古提供運動衣、暖水瓶、排球、油刷等。到1988年,中蒙貿易總額就達1358
萬瑞士法郎,1989年,更增加到3700萬。中國和蒙古雙方在由專業化公司完成政府
規定的貿易總額任務後,還積極開展了協議外的易貨貿易,僅1988年,雙方這種貿
易總額就達到了530萬多萬瑞士法郎。與此同時,雙方邊境貿易日趨活躍。實行經濟
改革開放的中國和蒙古在經濟方麵的關係日益密切,長期奉行親蘇政策的蒙古,把
對華貿易作為恢復經濟的良策之一。中國的內蒙古與蒙古的邊界線長達六千多公裏,
以呼和浩特市為舞台的中蒙貿易日益活躍。
六十年代初受中蘇對立影響而關閉的蒙古駐呼和浩特市總領董事館於91年7月正
式恢復,它現在成了連接兩國關係的重要橋樑。蒙古由於生活品的短缺,故在雙方
的貿易中,中國向蒙古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大米、小麥和食糖等食品。91年8月中旬,
中國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舉辦那達慕大會,為期十天的“內蒙古經濟貿易交易會”也
同時舉行,蒙古派人參加了這次交易會,並達成了多項協議。中國的商品強烈地吸
引蒙古客商,在北京至烏蘭巴托的國際列車上,常常可以看到許多蒙古商人帶著中
國貨物的大包小包。一位蒙古商人特地坐了十二個小時的火車,從烏蘭巴托市趕到
呼和浩特市,他由衷地說:“此行的目的是購買中國的衣料,蒙古自己生產的遠不
如中國的好。”蒙古和中國都是在近幾年開始搞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的。以前的中
蒙邊界雖長達六七千公裏,但它就象一道戒備森嚴的鴻溝,把中蒙兩國隔成完全不
同的世界,雙方雞犬之聲相聞,卻老死不相往來。現在,改革的浪潮終於使它們又
走到了一起。雙方除在經濟領域進行廣泛合作外,其他領域的交往也日益密切。19
88年,中蒙棋手在北京舉行了西洋棋友誼賽,它是六十年來的第一次,蒙古駐華
大使魯布桑·楚勒特本在希望運動員時說:“這不僅是一場比賽,也是一次友誼活
動,不論誰勝誰負,都是友誼的勝利。”1990年,第十屆亞運會在北京舉行,蒙古
不僅派運動員參賽,還派遣了記者組和組成了亞運會啦啦隊,使中蒙兩國間的體育
交流躍上了新台階。
同時,蒙古為適應擴大了的和中國交往的需要,這個草原之國掀起了中國熱。
在外語教學方麵,以往主要開設俄語的學校開始設立漢語課程了。它反映出蒙古要
完全實現對華關係正常化的跡象。這個“草原之國”正在向疏遠了六十多年的南方
大國遞去熱情的目光。於此同時,在蒙古全國範圍內建立了第一個由國家研究機構
的中國問題專家、大學的漢語教師和學生組成的民間中國研究團體,——蒙古中國
學者聯合會。該會的目的是要將因中蘇對立等嚴峻的國際環境而被迫中斷了的中國
學恢復起來,並在國內廣泛宣傳有關中國的知識。這對不熟悉中國情況的一般國民
起到了啟發作用。
在漢語教學方麵,“蒙古俄語師範學院”從89年9月起改名為“外國語學院”,
大選中,蒙古人民革命黨都取得了勝利。但現時的蒙古,經濟問題仍然困擾著全國,
人們的生活水平繼續下降,對政府的不滿情緒正在日益滋長。蒙古的改革進入了艱
難的境地,前進不得,後退不能,大有夭折的危險。正在此時,在蒙古的南方,一
位巨人向他伸出了強有力的援助之手。
第三節 走向未來的中蒙關係
一、蒙古國的“中國熱”
中國和蒙古之間,本來有著傳統的深厚友誼,在蒙古沒有從中國獨立出去以前
還是一家。五十年代初,中蒙關係是非常睦鄰友好的,中國曾經給蒙古以巨大的幫
助,有幾萬中國員工在蒙古工作。後隨中蘇關係的緊張和破烈,中蒙關係也經歷了
曲折發展的過程。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隨著世界形勢的發展,國際格局的變化,
蒙古也逐漸調整了對內對外政策,自1985年以來,蒙古領導人多次談到要和中國發
展友好關係的問題,雙方的交往也頻繁起來,1989年3月,中蒙兩國簽訂1989——1
990年度文化交流執行計劃,同月,蒙古外長貢布蘇倫訪問了中國,雙方簽署了關於
成立中蒙經濟貿易、科技合作委員會,兩國公民相互往來和恢復蒙古駐呼和潔特市
總領事館的協議。7月,中聯部長朱良訪蒙,實現了中蒙兩黨關係正常化。中蒙199
0年相互供貨和支付議定書籤字。中蒙同的貿易也有了顯著的增長。1986年,中蒙兩
國政府簽訂了第一個長期貿易協定,1987年,中蒙貿易額達1700萬瑞士法郎。蒙古
主要向中國供應白板紙、舊粒胎、機製地毯、工作靴、羚羊角、兒童靴等。中國主
要向蒙古提供運動衣、暖水瓶、排球、油刷等。到1988年,中蒙貿易總額就達1358
萬瑞士法郎,1989年,更增加到3700萬。中國和蒙古雙方在由專業化公司完成政府
規定的貿易總額任務後,還積極開展了協議外的易貨貿易,僅1988年,雙方這種貿
易總額就達到了530萬多萬瑞士法郎。與此同時,雙方邊境貿易日趨活躍。實行經濟
改革開放的中國和蒙古在經濟方麵的關係日益密切,長期奉行親蘇政策的蒙古,把
對華貿易作為恢復經濟的良策之一。中國的內蒙古與蒙古的邊界線長達六千多公裏,
以呼和浩特市為舞台的中蒙貿易日益活躍。
六十年代初受中蘇對立影響而關閉的蒙古駐呼和浩特市總領董事館於91年7月正
式恢復,它現在成了連接兩國關係的重要橋樑。蒙古由於生活品的短缺,故在雙方
的貿易中,中國向蒙古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大米、小麥和食糖等食品。91年8月中旬,
中國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舉辦那達慕大會,為期十天的“內蒙古經濟貿易交易會”也
同時舉行,蒙古派人參加了這次交易會,並達成了多項協議。中國的商品強烈地吸
引蒙古客商,在北京至烏蘭巴托的國際列車上,常常可以看到許多蒙古商人帶著中
國貨物的大包小包。一位蒙古商人特地坐了十二個小時的火車,從烏蘭巴托市趕到
呼和浩特市,他由衷地說:“此行的目的是購買中國的衣料,蒙古自己生產的遠不
如中國的好。”蒙古和中國都是在近幾年開始搞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的。以前的中
蒙邊界雖長達六七千公裏,但它就象一道戒備森嚴的鴻溝,把中蒙兩國隔成完全不
同的世界,雙方雞犬之聲相聞,卻老死不相往來。現在,改革的浪潮終於使它們又
走到了一起。雙方除在經濟領域進行廣泛合作外,其他領域的交往也日益密切。19
88年,中蒙棋手在北京舉行了西洋棋友誼賽,它是六十年來的第一次,蒙古駐華
大使魯布桑·楚勒特本在希望運動員時說:“這不僅是一場比賽,也是一次友誼活
動,不論誰勝誰負,都是友誼的勝利。”1990年,第十屆亞運會在北京舉行,蒙古
不僅派運動員參賽,還派遣了記者組和組成了亞運會啦啦隊,使中蒙兩國間的體育
交流躍上了新台階。
同時,蒙古為適應擴大了的和中國交往的需要,這個草原之國掀起了中國熱。
在外語教學方麵,以往主要開設俄語的學校開始設立漢語課程了。它反映出蒙古要
完全實現對華關係正常化的跡象。這個“草原之國”正在向疏遠了六十多年的南方
大國遞去熱情的目光。於此同時,在蒙古全國範圍內建立了第一個由國家研究機構
的中國問題專家、大學的漢語教師和學生組成的民間中國研究團體,——蒙古中國
學者聯合會。該會的目的是要將因中蘇對立等嚴峻的國際環境而被迫中斷了的中國
學恢復起來,並在國內廣泛宣傳有關中國的知識。這對不熟悉中國情況的一般國民
起到了啟發作用。
在漢語教學方麵,“蒙古俄語師範學院”從89年9月起改名為“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