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很大。1921年蒙古革命後,就完全依賴蘇聯的援助來建設國家。當時的蘇聯政府,
由於列寧仍在世,也許是真心願意幫助蒙古發展經濟,支援蒙古的國家建設,因而
派出一批員工,在蒙古援建了一批配件和加工性質的民族工業。例如,從1925年到
四十年代初,在蘇聯的幫助下,蒙古相繼建立了中央發電廠,汽車機械修配廠,洗
毛廠,鋸木廠等。但是,機械工業和象樣的畜產品加工工業,則一個也沒有。蘇聯
也自有他自己的打算,他並不會完全無私地奉行他口口聲聲所稱的“國際主義原則”,
何況,蘇聯曾經一度繼承著老沙皇俄國的傳統,有著侵略和擴長領土的野心,賠錢
的買賣他們是從來不做的。隻要他給了你一點利益和好處,你就必須加倍償還,付
出更高的代價。所以,蘇聯也許並非真的想幫助蒙古這個弱小民族發展它的獨立的
民族工業,因此,直到1980年,蒙古獨立近四十年後,工業仍然沒有成為蒙古經濟
中的一個獨立部門,蒙古經濟的發展仍相當緩慢。
1961年,蘇聯共產黨召開二十二大後,蘇聯政府在政治上控製蒙古的同時,在
經濟上也對蒙古進行殘酷剝削和掠奪。蘇聯把蒙古作為自己帝國的“後院”,不斷
加緊對它的控製,以便把它變成可以任其宰割和肆意掠奪的殖民地和附屬國。蒙古
國家和經濟命脈完全操縱在蘇聯手中。根據蘇聯的需要,蒙古隻發展單一的畜牧業
經濟。大批蘇聯專家和顧問湧進蒙古的各個部門,參與蒙古的各項經濟計劃的製定
和實施,以及監督蒙古使用蘇聯的貸款情況。這些蘇聯專家和顧問的權力很大,他
們可以否決蒙古部長的決定,是蒙古各部門的太上皇。蒙古牢牢地被禁頓在蘇聯苦
心經營的所謂“兄弟國家友好大家庭”裏,任憑蘇聯的擺布。蘇聯控製蒙古和東歐
各國的經濟命脈,是在所謂合法的外衣下進行的,那就是通過“經濟互助委員會”
(簡稱經互會)而實現的。
經互會成立於1949年1日,是二次世界大戰後冷戰初期。蘇聯為抗衡美國提出的
“馬歇爾計劃”而聯合當地的社會主義各國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波蘭、
捷克斯浴代克和民主德國在莫斯科成立的經濟組織。它成立的初期,對抵製資本主
義世界對社會主義陣營經濟的衝擊,曾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
經互會的性質也發生了變化,它越來越成為蘇聯控製其成員國經濟命脈的工具。早
在1954年春天,赫魯雪夫上台伊始,就要經互會各成員國搞所謂“生產專業化”與
蘇聯的經濟計劃“合作”,並擬議成立“統一”或“聯合”的經濟組織。1959—19
60年間,蘇聯又拋出了精心準備和構思的經互會章程和一整套法規,以法律形式把
“國際分工”、“生產專業化”、“協調計劃”、“經濟科技合作”和“聯合投資”
等強加給經互會各成員國。蘇聯二十二大後,1962年,蘇聯又在成員國黨代表會議
上,強行把“國際分工”作為經互會的根本原則,赫魯雪夫還鼓吹“取消國界、提
出要“在國際分工廣泛的生活專業化和協作化的基礎上……將相互補充和逐漸形成
一個統一的、協調一致的經濟-經營並同體。”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蒙古政府經
不住蘇聯的威逼利誘,於1962年6月正式加入了經互會,正好投入了蘇聯這隻餓極了
的“北極熊”的懷抱。這樣,蒙古進一步喪失了獨立發展民族經濟的權利。蘇通過
經互會的“國際分工”,“生產專業化”‘經濟一體化”,使蒙古的國民經濟完全
納入了蘇聯的經濟軌道,蒙古國家的畜牧業、工業、礦業、交通、科技、財政和貿
易等部門,完全被蘇聯控製了。
澤登巴爾集團不僅在政治上依附蘇聯,而且在經濟上,也採取完全依賴蘇聯的
方針,根本沒有想到要憑自己的力量來發展獨立的民族工業。蒙古雖然國小力弱,
但它從蘇聯那兒得到的貸款也不少、所有蘇聯給蒙古的貸款,絕大部分也都是設備
貸款,其投資重點則為農牧業部門,是因為這些部門對蘇聯來說,有著比較重要的
作用,更為有利可圖。據統計,到一九六一年為止,蘇聯給蒙古的各種貸款,合計
有5.37億盧布。1961年—1965年,蘇聯又給蒙古兩筆長期信貸,約有3.15億盧布。
1966—1970年,蘇聯為蒙古第四個五年計劃投資總額的百分之五十。這樣,人們可
以推斷出,到1970年為止,蘇聯給蒙古的長期貸款,至少已達15.17億盧布,如果按
人口計算,蒙古國一九七零年全國為一百二十三萬人,平均每個蒙古人從蘇聯得到
的貸款為一千二百三十三盧布。這樣,從平均每人所負債務來看,蒙古人是世界上
由於列寧仍在世,也許是真心願意幫助蒙古發展經濟,支援蒙古的國家建設,因而
派出一批員工,在蒙古援建了一批配件和加工性質的民族工業。例如,從1925年到
四十年代初,在蘇聯的幫助下,蒙古相繼建立了中央發電廠,汽車機械修配廠,洗
毛廠,鋸木廠等。但是,機械工業和象樣的畜產品加工工業,則一個也沒有。蘇聯
也自有他自己的打算,他並不會完全無私地奉行他口口聲聲所稱的“國際主義原則”,
何況,蘇聯曾經一度繼承著老沙皇俄國的傳統,有著侵略和擴長領土的野心,賠錢
的買賣他們是從來不做的。隻要他給了你一點利益和好處,你就必須加倍償還,付
出更高的代價。所以,蘇聯也許並非真的想幫助蒙古這個弱小民族發展它的獨立的
民族工業,因此,直到1980年,蒙古獨立近四十年後,工業仍然沒有成為蒙古經濟
中的一個獨立部門,蒙古經濟的發展仍相當緩慢。
1961年,蘇聯共產黨召開二十二大後,蘇聯政府在政治上控製蒙古的同時,在
經濟上也對蒙古進行殘酷剝削和掠奪。蘇聯把蒙古作為自己帝國的“後院”,不斷
加緊對它的控製,以便把它變成可以任其宰割和肆意掠奪的殖民地和附屬國。蒙古
國家和經濟命脈完全操縱在蘇聯手中。根據蘇聯的需要,蒙古隻發展單一的畜牧業
經濟。大批蘇聯專家和顧問湧進蒙古的各個部門,參與蒙古的各項經濟計劃的製定
和實施,以及監督蒙古使用蘇聯的貸款情況。這些蘇聯專家和顧問的權力很大,他
們可以否決蒙古部長的決定,是蒙古各部門的太上皇。蒙古牢牢地被禁頓在蘇聯苦
心經營的所謂“兄弟國家友好大家庭”裏,任憑蘇聯的擺布。蘇聯控製蒙古和東歐
各國的經濟命脈,是在所謂合法的外衣下進行的,那就是通過“經濟互助委員會”
(簡稱經互會)而實現的。
經互會成立於1949年1日,是二次世界大戰後冷戰初期。蘇聯為抗衡美國提出的
“馬歇爾計劃”而聯合當地的社會主義各國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波蘭、
捷克斯浴代克和民主德國在莫斯科成立的經濟組織。它成立的初期,對抵製資本主
義世界對社會主義陣營經濟的衝擊,曾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
經互會的性質也發生了變化,它越來越成為蘇聯控製其成員國經濟命脈的工具。早
在1954年春天,赫魯雪夫上台伊始,就要經互會各成員國搞所謂“生產專業化”與
蘇聯的經濟計劃“合作”,並擬議成立“統一”或“聯合”的經濟組織。1959—19
60年間,蘇聯又拋出了精心準備和構思的經互會章程和一整套法規,以法律形式把
“國際分工”、“生產專業化”、“協調計劃”、“經濟科技合作”和“聯合投資”
等強加給經互會各成員國。蘇聯二十二大後,1962年,蘇聯又在成員國黨代表會議
上,強行把“國際分工”作為經互會的根本原則,赫魯雪夫還鼓吹“取消國界、提
出要“在國際分工廣泛的生活專業化和協作化的基礎上……將相互補充和逐漸形成
一個統一的、協調一致的經濟-經營並同體。”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蒙古政府經
不住蘇聯的威逼利誘,於1962年6月正式加入了經互會,正好投入了蘇聯這隻餓極了
的“北極熊”的懷抱。這樣,蒙古進一步喪失了獨立發展民族經濟的權利。蘇通過
經互會的“國際分工”,“生產專業化”‘經濟一體化”,使蒙古的國民經濟完全
納入了蘇聯的經濟軌道,蒙古國家的畜牧業、工業、礦業、交通、科技、財政和貿
易等部門,完全被蘇聯控製了。
澤登巴爾集團不僅在政治上依附蘇聯,而且在經濟上,也採取完全依賴蘇聯的
方針,根本沒有想到要憑自己的力量來發展獨立的民族工業。蒙古雖然國小力弱,
但它從蘇聯那兒得到的貸款也不少、所有蘇聯給蒙古的貸款,絕大部分也都是設備
貸款,其投資重點則為農牧業部門,是因為這些部門對蘇聯來說,有著比較重要的
作用,更為有利可圖。據統計,到一九六一年為止,蘇聯給蒙古的各種貸款,合計
有5.37億盧布。1961年—1965年,蘇聯又給蒙古兩筆長期信貸,約有3.15億盧布。
1966—1970年,蘇聯為蒙古第四個五年計劃投資總額的百分之五十。這樣,人們可
以推斷出,到1970年為止,蘇聯給蒙古的長期貸款,至少已達15.17億盧布,如果按
人口計算,蒙古國一九七零年全國為一百二十三萬人,平均每個蒙古人從蘇聯得到
的貸款為一千二百三十三盧布。這樣,從平均每人所負債務來看,蒙古人是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