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謀很部卓四郎中佐和政信少佐等人,堅持說是在12日,而蘇聯方麵卻說是在11日。
由於這一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素有常勝之稱的日本陸軍的唯一汙點。因此,
關於戰鬥的真相,至少現在還有許多地方無法弄清,恐怕今後不少地方也還會是個
謎。
日軍奉命出動的部隊,於5月15日,在一個輕轟炸機中隊的配合下,把外蒙部隊
直趕到哈拉哈河西岸。之後,於5月17日返回海拉爾。當時,第二十三師團以為事件
到此結束,不會擴大。
第二十三師團出動部隊撤回後,外蒙國境警備隊再次進入哈拉哈河東岸。帶有
蘇軍標誌的飛機也開始在發生糾紛的地區上空飛行。與第二十三師團上述估計相反,
蘇軍部隊介入了糾紛。
5月21日,第二十三師團重新下令部隊出動,由步兵連隊長指揮。人數約2000名。
這支部隊於5月28日淩晨在哈拉哈河東岸發動進攻,但遭到猛烈的炮轟,傷亡很大,
因而攻擊沒有取得進展。師團長迫不得已命令這支部隊從戰場撤退。
5月31日,部隊借著夜幕離開戰場。
接到諾門坎事件的第一份報告時,關東軍參謀中沒有人知道這個地名,以至花
了很長時間才在地圖上找到。
六、東騎兵聯隊全軍覆沒
真正的戰鬥是在5月28日以後。
5月13日,小鬆原師團長以兩個步兵中隊配屬給東八百藏中佐率領的騎兵聯隊,
編成東支隊派赴戰場;又把海拉爾的全部滿軍(約三百名)撥歸支隊指揮。
東支隊在空軍支援下發起進攻,外蒙軍15日撤退到哈拉哈河左岸。因此,東支
隊退回海拉爾。便在東支隊撤退後,外蒙軍又到了右岸,並構築陣地。對當麵之敵
如何處置,在小鬆原師團長和關東軍司令部之間意見有些分歧。司令部主張對外蒙
軍的入侵採取靜觀態度,伺機一舉擊敗它;而小鬆原卻主張立即予以打擊。結果采
納了小鬆原的意見,然而等待它的卻是整個騎兵聯隊全軍覆沒的慘劇。
小鬆原師團長決心確保哈拉哈河一線,又給東支隊配屬了一個步兵大隊和一個
炮兵中隊,編成山縣支隊,而且空軍也得到加強,與外蒙古軍以及新派來的以機械
化部隊為主的蘇軍對峙。
28日,由於日軍發起進攻而重開戰端。日本方麵把以步兵為中心的主力配置在
蘇蒙軍方麵,派東騎兵聯隊迂迴到敵人側麵進攻,以斷其退路。但是,蘇軍的坦克、
炮兵的進攻異常猛烈,使日軍主力陷於困境,特別是派去進攻蘇軍側背的東騎兵聯
隊反被切斷退路,被坦克包圍殲滅。東騎兵聯隊士兵或撞在一起倒在一處,或橫臥
在燒毀的汽車上活活被燒死,其慘狀真是令人目不忍睹。師團長又派了三個炮兵中
隊上去,以與蘇軍對抗,但杯水車薪,無濟於事,終於難挽敗局。
31日,日軍撤離戰場。
這就是第一次諾門坎事件。
這次事件用關東軍的話來說,是“勝負各半”。但除了空軍的勝利外,日本方
麵根本無勝利可言。由於真實情況連參謀本部也未能及時準確地報告、以致日本參
謀次長還打來祝捷的電報。不難想像在這種事態麵前,小鬆原師團長萬念皆灰。在
“邊界糾紛處理綱要”的重壓下,幾乎以師團長獨斷專行的形式進行的這場戰鬥,
以一個聯隊被殲而告終。
七、朱可夫臨危受命
進入6月,蘇聯步兵第五十七特別軍軍長已經由朱可夫擔任。看來,由於某種原
因前任軍長弗克連科已被撤職。當時,軍司令部設在哈拉哈河以西約130公裏的塔木
紮克·布拉科,即塔木斯克。
新任軍長朱可夫,就是後來的朱可夫元帥。他生於1896年,於1915年被徵召加
入沙俄軍隊,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8月,他參加紅軍騎兵部隊,並於第二
年入了黨。在國內戰爭時期,他轉戰南北,任騎兵排排長等職。之後,他歷任騎兵
團團長、旅長、師長和軍長等職務。在被調到外蒙以前,他是白俄羅斯軍區代理司
令。
朱可夫在自己的回憶錄中說:“接任軍長職務後,他認為僅靠現有兵力很難阻
止日軍的行動,因而向國防人民委員會提出增加兵力。”他要求增派的兵力是航空
部隊、三個以上的步兵師、一個坦克旅以及炮兵部隊等。
6月8日,紅軍參謀部接受了這項要求,立即採取了必要措施。
從6月中旬,西伯利亞鐵路的軍事運輸增多。初期,幾列軍用列車為一批,每隔
一定的時間持續東進。但到後來,各批軍用列車在時間上的間隔越來越短。有時甚
至由三十列軍用列車織成一批運行。
這一切表明,蘇軍在集結兵力
八、日軍轟炸外蒙古
6月19日,第一次諾門坎事件的善後工作還未處理完畢,關東軍又接到小鬆原的
電報。
電報內容是:
(l)蘇軍在諾門坎不斷增兵、18日把“滿洲國”軍驅逐出去;
由於這一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素有常勝之稱的日本陸軍的唯一汙點。因此,
關於戰鬥的真相,至少現在還有許多地方無法弄清,恐怕今後不少地方也還會是個
謎。
日軍奉命出動的部隊,於5月15日,在一個輕轟炸機中隊的配合下,把外蒙部隊
直趕到哈拉哈河西岸。之後,於5月17日返回海拉爾。當時,第二十三師團以為事件
到此結束,不會擴大。
第二十三師團出動部隊撤回後,外蒙國境警備隊再次進入哈拉哈河東岸。帶有
蘇軍標誌的飛機也開始在發生糾紛的地區上空飛行。與第二十三師團上述估計相反,
蘇軍部隊介入了糾紛。
5月21日,第二十三師團重新下令部隊出動,由步兵連隊長指揮。人數約2000名。
這支部隊於5月28日淩晨在哈拉哈河東岸發動進攻,但遭到猛烈的炮轟,傷亡很大,
因而攻擊沒有取得進展。師團長迫不得已命令這支部隊從戰場撤退。
5月31日,部隊借著夜幕離開戰場。
接到諾門坎事件的第一份報告時,關東軍參謀中沒有人知道這個地名,以至花
了很長時間才在地圖上找到。
六、東騎兵聯隊全軍覆沒
真正的戰鬥是在5月28日以後。
5月13日,小鬆原師團長以兩個步兵中隊配屬給東八百藏中佐率領的騎兵聯隊,
編成東支隊派赴戰場;又把海拉爾的全部滿軍(約三百名)撥歸支隊指揮。
東支隊在空軍支援下發起進攻,外蒙軍15日撤退到哈拉哈河左岸。因此,東支
隊退回海拉爾。便在東支隊撤退後,外蒙軍又到了右岸,並構築陣地。對當麵之敵
如何處置,在小鬆原師團長和關東軍司令部之間意見有些分歧。司令部主張對外蒙
軍的入侵採取靜觀態度,伺機一舉擊敗它;而小鬆原卻主張立即予以打擊。結果采
納了小鬆原的意見,然而等待它的卻是整個騎兵聯隊全軍覆沒的慘劇。
小鬆原師團長決心確保哈拉哈河一線,又給東支隊配屬了一個步兵大隊和一個
炮兵中隊,編成山縣支隊,而且空軍也得到加強,與外蒙古軍以及新派來的以機械
化部隊為主的蘇軍對峙。
28日,由於日軍發起進攻而重開戰端。日本方麵把以步兵為中心的主力配置在
蘇蒙軍方麵,派東騎兵聯隊迂迴到敵人側麵進攻,以斷其退路。但是,蘇軍的坦克、
炮兵的進攻異常猛烈,使日軍主力陷於困境,特別是派去進攻蘇軍側背的東騎兵聯
隊反被切斷退路,被坦克包圍殲滅。東騎兵聯隊士兵或撞在一起倒在一處,或橫臥
在燒毀的汽車上活活被燒死,其慘狀真是令人目不忍睹。師團長又派了三個炮兵中
隊上去,以與蘇軍對抗,但杯水車薪,無濟於事,終於難挽敗局。
31日,日軍撤離戰場。
這就是第一次諾門坎事件。
這次事件用關東軍的話來說,是“勝負各半”。但除了空軍的勝利外,日本方
麵根本無勝利可言。由於真實情況連參謀本部也未能及時準確地報告、以致日本參
謀次長還打來祝捷的電報。不難想像在這種事態麵前,小鬆原師團長萬念皆灰。在
“邊界糾紛處理綱要”的重壓下,幾乎以師團長獨斷專行的形式進行的這場戰鬥,
以一個聯隊被殲而告終。
七、朱可夫臨危受命
進入6月,蘇聯步兵第五十七特別軍軍長已經由朱可夫擔任。看來,由於某種原
因前任軍長弗克連科已被撤職。當時,軍司令部設在哈拉哈河以西約130公裏的塔木
紮克·布拉科,即塔木斯克。
新任軍長朱可夫,就是後來的朱可夫元帥。他生於1896年,於1915年被徵召加
入沙俄軍隊,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8月,他參加紅軍騎兵部隊,並於第二
年入了黨。在國內戰爭時期,他轉戰南北,任騎兵排排長等職。之後,他歷任騎兵
團團長、旅長、師長和軍長等職務。在被調到外蒙以前,他是白俄羅斯軍區代理司
令。
朱可夫在自己的回憶錄中說:“接任軍長職務後,他認為僅靠現有兵力很難阻
止日軍的行動,因而向國防人民委員會提出增加兵力。”他要求增派的兵力是航空
部隊、三個以上的步兵師、一個坦克旅以及炮兵部隊等。
6月8日,紅軍參謀部接受了這項要求,立即採取了必要措施。
從6月中旬,西伯利亞鐵路的軍事運輸增多。初期,幾列軍用列車為一批,每隔
一定的時間持續東進。但到後來,各批軍用列車在時間上的間隔越來越短。有時甚
至由三十列軍用列車織成一批運行。
這一切表明,蘇軍在集結兵力
八、日軍轟炸外蒙古
6月19日,第一次諾門坎事件的善後工作還未處理完畢,關東軍又接到小鬆原的
電報。
電報內容是:
(l)蘇軍在諾門坎不斷增兵、18日把“滿洲國”軍驅逐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