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如果無視周圍大多數人的意誌而為所欲為,也還會被指責說:“唉,那是我
家的關東軍!”
日本關東軍是一支野蠻的殖民軍隊,從成立之日起,它就以俄國為假設的敵人。
日俄戰爭後,來自北方的威脅逐漸消除。但另一方麵,就在關東軍的鼻子底下,中
國爆發了辛亥革命,直至蔣介石完成北伐,中國內戰連年,一片混亂,關東軍看在
眼裏,認為幹預中國內政的時機已到,並想藉此實現其侵略滿蒙的舊夢。
九·一八事變以後。蘇聯因國防線直接與日本接觸,神經變得極緊張,日本和
“滿洲國”共同擔負防衛責任之後,蘇聯馬上與外蒙古締結同樣的協定與之對抗。
偽“滿洲”國為開發邊境而著手建設軍事鐵路後,蘇聯也加速了完成西伯利亞
的複線工程,全力開發東西伯利亞。
西伯利亞鐵路從赤塔繞著“滿洲國”邊境延伸到海參崴,故蘇聯的國防線東自
沿海,北經東部西伯利亞,西繞外蒙古,三麵包圍了“滿洲國”,而且“滿洲國”
的邊境直接接觸蘇聯最活躍的動脈幹線,故此常常發生邊境糾紛。
在蘇“滿”邊境發生糾紛,還因為邊境線不清。原來環繞滿洲的國境線,是由
中俄1689年的尼布楚條約等11個條約和協定劃定的,偽“滿”政府不得不繼承這些
規定,但有些規定往往十分含糊,可以任意解釋,而且界標設置得很少,且長年累
月經風吹日曬雨淋,已失去界標作用,尤其是從興凱湖到圖門江的600公裏的東郊邊
界和“滿”蒙接壤的西北部呼倫貝爾草原一帶。
日本關東軍和參謀本部一廂情願地確定了對自己有利的邊界線,並準備隨時發
動閃電戰,攻占外蒙古。
蘇聯軍隊進駐蒙古,也是作好了最壞的打算,決心與日本決一死戰。
“滿洲”的建立,使關東軍迎來了新階段。因為“滿洲國”的建立,使得邊境
直接和蘇聯與外蒙的邊境聯結在一起。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關東軍原來就有的
“對付北方敵人”的性質,在與蘇聯直接接境後直接行蘇軍對峙,更變得現實了。
1936年,關東軍又有染指外蒙的跡象。1937年春,曾在外蒙軍內有人秘密策劃
反暴動。同年7月,傳來日軍在平津地區的軍事行動消息,在外蒙人中間引起很大的
波動。
於是,蘇聯遠東軍“被邀”進入外蒙古。這樣,一手包攬了“滿洲國”的軍權
的關東軍同不斷加強軍事力量的蘇聯,直接在國境線上對峙起來,邊境爭端不斷發
生。
在這些爭端中,有些甚至發展成險些造成全麵戰備的極其危險的局部戰爭。
諾門坎事件就是其代表之一。在關東軍的歷史上,這是唯一的一次象樣的戰爭。
在這次邊境衝突中,關東軍敗在以機械化為主的蘇軍手下,使日關東軍大失軍威。
盡管1937年發生了中日戰爭,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蘇聯對日宣戰,關東軍一
次也未體驗到對蘇俄戰爭的滋味。這使它錯誤地估計蘇聯的實力,阻礙了其自身的
裝備與戰術的現代化。
二、暴風雨之前
“滿洲國”叫諾門坎的地區,是指府拉爾南約二百公裏緯地方,即從汗達蓋—
—將軍廟——阿穆內部一線到哈拉哈河的地區。在蘇聯的地圖上,哈拉對河叫哈勒
欣河。蘇聯所以把諾門坎事件叫做哈勒欣鐵河的戰鬥,就是起名於這條河的。
而外蒙方麵則主張,哈拉哈河是他們的領河,雙方邊境線是通過哈拉哈河東側
和北側。他們主張的這條線,是早在1734年哈爾加族和哈拉哈族互相爭奪地盤時,
由清政府裁決而劃定的分界線。
因此,在“滿洲國”建立之後,蘇滿邊境就不斷發生衝突。到1935年,具體邊
界衝突急劇增加。1937年,終於發生了日關東軍擊沉蘇聯炮艇的幹岔子事件,
幹岔子事件,是圍繞著滿洲北部邊境黑龍江中的一個小島進行的。2月,曾有日
本人和滿洲人登上幹岔子島和大別基切夫島。對此,蘇聯曾多次向“滿洲國”方麵
提出抗議。到了5月,也許蘇聯認為隻提抗議無濟於事,於是派出少數兵力在二島登
陸。
這時關東軍調集一個師團的兵力到這裏,蘇聯也調集了炮艦、炮艇。於是兩軍
形成對峙。
本來日參謀本部認為,對這樣一個地處偏遠的小島。不值得傾注兵力,採取了
不擴大的方針。但是關東軍不滿這一消極態度。6月30日,竟獨斷專行地擅自向蘇聯
炮艇開火,擊沉了其中一艘。於是日蘇衝突加劇。
1938年7月1在西伯利亞與東滿、朝鮮北部接壤的地方,日蘇兩國發生了軍事沖
突。這一事件是以事件發生地,一個名叫張鼓峰(蘇聯方麵叫哈桑湖)的地名命名
的。在日蘇兩國邊界衝突中,這是第一次投入大量軍隊進行的真正戰鬥。
家的關東軍!”
日本關東軍是一支野蠻的殖民軍隊,從成立之日起,它就以俄國為假設的敵人。
日俄戰爭後,來自北方的威脅逐漸消除。但另一方麵,就在關東軍的鼻子底下,中
國爆發了辛亥革命,直至蔣介石完成北伐,中國內戰連年,一片混亂,關東軍看在
眼裏,認為幹預中國內政的時機已到,並想藉此實現其侵略滿蒙的舊夢。
九·一八事變以後。蘇聯因國防線直接與日本接觸,神經變得極緊張,日本和
“滿洲國”共同擔負防衛責任之後,蘇聯馬上與外蒙古締結同樣的協定與之對抗。
偽“滿洲”國為開發邊境而著手建設軍事鐵路後,蘇聯也加速了完成西伯利亞
的複線工程,全力開發東西伯利亞。
西伯利亞鐵路從赤塔繞著“滿洲國”邊境延伸到海參崴,故蘇聯的國防線東自
沿海,北經東部西伯利亞,西繞外蒙古,三麵包圍了“滿洲國”,而且“滿洲國”
的邊境直接接觸蘇聯最活躍的動脈幹線,故此常常發生邊境糾紛。
在蘇“滿”邊境發生糾紛,還因為邊境線不清。原來環繞滿洲的國境線,是由
中俄1689年的尼布楚條約等11個條約和協定劃定的,偽“滿”政府不得不繼承這些
規定,但有些規定往往十分含糊,可以任意解釋,而且界標設置得很少,且長年累
月經風吹日曬雨淋,已失去界標作用,尤其是從興凱湖到圖門江的600公裏的東郊邊
界和“滿”蒙接壤的西北部呼倫貝爾草原一帶。
日本關東軍和參謀本部一廂情願地確定了對自己有利的邊界線,並準備隨時發
動閃電戰,攻占外蒙古。
蘇聯軍隊進駐蒙古,也是作好了最壞的打算,決心與日本決一死戰。
“滿洲”的建立,使關東軍迎來了新階段。因為“滿洲國”的建立,使得邊境
直接和蘇聯與外蒙的邊境聯結在一起。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關東軍原來就有的
“對付北方敵人”的性質,在與蘇聯直接接境後直接行蘇軍對峙,更變得現實了。
1936年,關東軍又有染指外蒙的跡象。1937年春,曾在外蒙軍內有人秘密策劃
反暴動。同年7月,傳來日軍在平津地區的軍事行動消息,在外蒙人中間引起很大的
波動。
於是,蘇聯遠東軍“被邀”進入外蒙古。這樣,一手包攬了“滿洲國”的軍權
的關東軍同不斷加強軍事力量的蘇聯,直接在國境線上對峙起來,邊境爭端不斷發
生。
在這些爭端中,有些甚至發展成險些造成全麵戰備的極其危險的局部戰爭。
諾門坎事件就是其代表之一。在關東軍的歷史上,這是唯一的一次象樣的戰爭。
在這次邊境衝突中,關東軍敗在以機械化為主的蘇軍手下,使日關東軍大失軍威。
盡管1937年發生了中日戰爭,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蘇聯對日宣戰,關東軍一
次也未體驗到對蘇俄戰爭的滋味。這使它錯誤地估計蘇聯的實力,阻礙了其自身的
裝備與戰術的現代化。
二、暴風雨之前
“滿洲國”叫諾門坎的地區,是指府拉爾南約二百公裏緯地方,即從汗達蓋—
—將軍廟——阿穆內部一線到哈拉哈河的地區。在蘇聯的地圖上,哈拉對河叫哈勒
欣河。蘇聯所以把諾門坎事件叫做哈勒欣鐵河的戰鬥,就是起名於這條河的。
而外蒙方麵則主張,哈拉哈河是他們的領河,雙方邊境線是通過哈拉哈河東側
和北側。他們主張的這條線,是早在1734年哈爾加族和哈拉哈族互相爭奪地盤時,
由清政府裁決而劃定的分界線。
因此,在“滿洲國”建立之後,蘇滿邊境就不斷發生衝突。到1935年,具體邊
界衝突急劇增加。1937年,終於發生了日關東軍擊沉蘇聯炮艇的幹岔子事件,
幹岔子事件,是圍繞著滿洲北部邊境黑龍江中的一個小島進行的。2月,曾有日
本人和滿洲人登上幹岔子島和大別基切夫島。對此,蘇聯曾多次向“滿洲國”方麵
提出抗議。到了5月,也許蘇聯認為隻提抗議無濟於事,於是派出少數兵力在二島登
陸。
這時關東軍調集一個師團的兵力到這裏,蘇聯也調集了炮艦、炮艇。於是兩軍
形成對峙。
本來日參謀本部認為,對這樣一個地處偏遠的小島。不值得傾注兵力,採取了
不擴大的方針。但是關東軍不滿這一消極態度。6月30日,竟獨斷專行地擅自向蘇聯
炮艇開火,擊沉了其中一艘。於是日蘇衝突加劇。
1938年7月1在西伯利亞與東滿、朝鮮北部接壤的地方,日蘇兩國發生了軍事沖
突。這一事件是以事件發生地,一個名叫張鼓峰(蘇聯方麵叫哈桑湖)的地名命名
的。在日蘇兩國邊界衝突中,這是第一次投入大量軍隊進行的真正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