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
影響世界的100次戰爭 作者:鄧蜀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三次英荷戰爭(1672—1674年),是荷法戰爭(1672—1678年)的一個組成部分。根據英王查理二世和法王路易十四之間的秘密條約,英國參加了這場戰爭。英軍突然襲擊了荷蘭海軍。1673年8月,廖特爾指揮的荷蘭艦隊在特克塞爾附近擊潰英法聯合艦隊。海戰失利和對於比荷蘭更危險的競爭者法國實力增強的畏懼,促使英國退出戰爭。1674年2月19日,《威斯敏斯特和約》規定1667年《布雷達條約》繼續有效。
前後達20多年的英荷海上爭霸戰爭,盡管荷蘭在軍事上沒有完全輸給英國,但從整體上說,荷蘭海上實力大為削弱了。荷蘭在經濟、貿易、海運方麵的實力大為下降,從此“海上馬車夫”把海上霸權讓給了英國,淪為歐洲二流國家,英國成為海上霸主。
以這次戰爭為標誌,海上霸權鬥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一是西歐各國進一步鼓勵造船工業的發展,以增加本國船隻數量,以備發動更大規模的海戰,進行更大的海外貿易;頒布和完善排它性的航海條例,或禁止外國船隻裝運貨物進出本國及其殖民地港口,或對進出本國港口的外國船隻課以重稅,以促進本國航運業的發展;發展漁業,以擴大航海人員的來源;招聘外國科技人員,以研究和提高本國的航海造船技術。
總之,西歐各國此時期實行了全麵的拓海政策,增強海上實力。二是改進海上武器裝備,強化海上武裝力量,提高海上作戰能力。1研製和裝備大戰船。這個時期戰艦最大長達300多英尺,有的排水量達2500噸左右,載負約1000人;2在戰艦上裝備多種大口徑火炮,以增強火力,大型戰艦裝有甲板,共配備數十或100門以上的完全標準化的加農炮等;3採用旗語,使海軍歷史上指揮官第一次能夠在交戰開始前對艦隊實施不間斷的指揮和發布命令。與此同時,海上戰術得到了進一步改進,如英國海軍發明了海上封鎖和攔截的戰術。
三是搶占海上交通要道、占據海上島嶼、掠奪海外殖民地等進一步加劇。英國、美國、荷蘭、法國等國,以原殖民地為基礎,進一步實行擴張政策,到處爭奪殖民地,侵略魔爪遍布世界各地。特別是英國,依靠其強大的海軍,在先後的兩個多世紀中一直成為世界超級殖民、商業和軍事大國,在世界各地發動殖民戰爭,製造一個又一個災難。
33 俄波戰爭
俄國兼併烏克蘭的第一次嚐試
俄波戰爭是俄國利用烏克蘭哥薩克起義對波蘭發動的兼併烏克蘭的戰爭。
烏克蘭早在14世紀後葉,立陶宛大公國和波蘭王國聯合後轉歸波蘭。生活在第聶伯河下遊草原地區的烏克蘭、白俄羅斯和波蘭的逃亡農民和城市貧民,形成以捕魚、狩獵、畜牧和農業為生的自由流民,號稱哥薩克。哥薩克人為爭取波蘭王國的入冊權,不斷要求增加在冊人員數。然而,波蘭政府由於財政匱乏,無法滿足要求,烏克蘭哥薩克人起義連綿不斷。1648年5月,爆發了波蘭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烏克蘭民族大起義,起義領導人是鮑·赫麥爾尼茨基。這次起義席捲烏克蘭全境,11月起義擴大到白俄羅斯。波蘭政府軍與起義軍經6年戰爭,已無力再戰,雙方於1653年12月18日在《茲博羅夫條約》基礎上達成妥協:波蘭政府允許烏克蘭哥薩克建立自治的統領國,波軍不得進入境內;在冊哥薩克人數增至4萬;恢復烏克蘭的東正教會;被趕走的波蘭地主可以重返家園。
兼併烏克蘭和白俄羅斯是歷代沙皇對外政策的重要目標。隨著俄國國內起義的平定和波蘭新國王的繼位,尤其是波蘭和烏克蘭已兩敗俱傷,俄國遂著手兼併行動。1653年7月,俄國政府決定,同意接受烏克蘭加入俄國。同年10月11日,俄國縉紳會議批準政府決定。俄兼併烏克蘭戰爭爆發。
俄波戰爭持續13年,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1654—1656年)。1654年5月,俄國10萬大軍在北線,分北、中、南三路向白俄羅斯和斯摩棱斯克地區的波軍發動進攻。北路俄軍從大盧基出發,連克涅維爾、波洛次克、維帖布斯克。中路俄軍從維雅茲馬出發,7月攻克多羅戈布日,9月攻克斯摩棱斯克。南路俄軍從布良斯克出發,沿羅斯拉夫爾—奧爾沙—鮑裏索夫一線向明斯克推進。1654年的交戰,俄軍與烏克蘭哥薩克軍協同作戰,不僅收復了俄羅斯西部的失地,而且占領了第聶伯河和西德維納河之間的白俄羅斯地區和部分立陶宛地區。
1654—1655年冬季,波茲—韃靼聯軍在南線,即烏克蘭發動反攻。波軍與烏克蘭哥薩克軍發生激戰。波軍在莫吉廖夫獲勝後,進抵布沙,直逼烏曼。1655年1月10日,波蘭—韃靼聯軍圍攻烏曼,久攻不克。南線波軍的勝利並不能扭轉敗局。
1655年夏,俄軍在白俄羅斯—立陶宛戰場進展順利,連克明斯克、維爾紐斯以及考納斯和格羅德諾等重要城市。俄軍收復白俄羅斯和立陶宛大部分土地。在烏克蘭戰場,俄國—烏克蘭哥薩克聯軍開始反攻,向西烏克蘭推進。9月,聯軍包圍利沃夫;北路俄軍占領盧布林,直抵維斯瓦河畔的下卡齊米日和普瓦維。波蘭首都華沙受到威脅。
1655年6月,瑞典對波蘭宣戰,同時在波蘭領土上和波羅的海海域採取軍事行動,以阻止俄國進入波羅的海。1655年9月8日和10月19日,瑞典軍隊相繼攻克華沙和克拉科夫。波蘭國王楊·卡什米日逃往西裏西亞。
前後達20多年的英荷海上爭霸戰爭,盡管荷蘭在軍事上沒有完全輸給英國,但從整體上說,荷蘭海上實力大為削弱了。荷蘭在經濟、貿易、海運方麵的實力大為下降,從此“海上馬車夫”把海上霸權讓給了英國,淪為歐洲二流國家,英國成為海上霸主。
以這次戰爭為標誌,海上霸權鬥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一是西歐各國進一步鼓勵造船工業的發展,以增加本國船隻數量,以備發動更大規模的海戰,進行更大的海外貿易;頒布和完善排它性的航海條例,或禁止外國船隻裝運貨物進出本國及其殖民地港口,或對進出本國港口的外國船隻課以重稅,以促進本國航運業的發展;發展漁業,以擴大航海人員的來源;招聘外國科技人員,以研究和提高本國的航海造船技術。
總之,西歐各國此時期實行了全麵的拓海政策,增強海上實力。二是改進海上武器裝備,強化海上武裝力量,提高海上作戰能力。1研製和裝備大戰船。這個時期戰艦最大長達300多英尺,有的排水量達2500噸左右,載負約1000人;2在戰艦上裝備多種大口徑火炮,以增強火力,大型戰艦裝有甲板,共配備數十或100門以上的完全標準化的加農炮等;3採用旗語,使海軍歷史上指揮官第一次能夠在交戰開始前對艦隊實施不間斷的指揮和發布命令。與此同時,海上戰術得到了進一步改進,如英國海軍發明了海上封鎖和攔截的戰術。
三是搶占海上交通要道、占據海上島嶼、掠奪海外殖民地等進一步加劇。英國、美國、荷蘭、法國等國,以原殖民地為基礎,進一步實行擴張政策,到處爭奪殖民地,侵略魔爪遍布世界各地。特別是英國,依靠其強大的海軍,在先後的兩個多世紀中一直成為世界超級殖民、商業和軍事大國,在世界各地發動殖民戰爭,製造一個又一個災難。
33 俄波戰爭
俄國兼併烏克蘭的第一次嚐試
俄波戰爭是俄國利用烏克蘭哥薩克起義對波蘭發動的兼併烏克蘭的戰爭。
烏克蘭早在14世紀後葉,立陶宛大公國和波蘭王國聯合後轉歸波蘭。生活在第聶伯河下遊草原地區的烏克蘭、白俄羅斯和波蘭的逃亡農民和城市貧民,形成以捕魚、狩獵、畜牧和農業為生的自由流民,號稱哥薩克。哥薩克人為爭取波蘭王國的入冊權,不斷要求增加在冊人員數。然而,波蘭政府由於財政匱乏,無法滿足要求,烏克蘭哥薩克人起義連綿不斷。1648年5月,爆發了波蘭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烏克蘭民族大起義,起義領導人是鮑·赫麥爾尼茨基。這次起義席捲烏克蘭全境,11月起義擴大到白俄羅斯。波蘭政府軍與起義軍經6年戰爭,已無力再戰,雙方於1653年12月18日在《茲博羅夫條約》基礎上達成妥協:波蘭政府允許烏克蘭哥薩克建立自治的統領國,波軍不得進入境內;在冊哥薩克人數增至4萬;恢復烏克蘭的東正教會;被趕走的波蘭地主可以重返家園。
兼併烏克蘭和白俄羅斯是歷代沙皇對外政策的重要目標。隨著俄國國內起義的平定和波蘭新國王的繼位,尤其是波蘭和烏克蘭已兩敗俱傷,俄國遂著手兼併行動。1653年7月,俄國政府決定,同意接受烏克蘭加入俄國。同年10月11日,俄國縉紳會議批準政府決定。俄兼併烏克蘭戰爭爆發。
俄波戰爭持續13年,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1654—1656年)。1654年5月,俄國10萬大軍在北線,分北、中、南三路向白俄羅斯和斯摩棱斯克地區的波軍發動進攻。北路俄軍從大盧基出發,連克涅維爾、波洛次克、維帖布斯克。中路俄軍從維雅茲馬出發,7月攻克多羅戈布日,9月攻克斯摩棱斯克。南路俄軍從布良斯克出發,沿羅斯拉夫爾—奧爾沙—鮑裏索夫一線向明斯克推進。1654年的交戰,俄軍與烏克蘭哥薩克軍協同作戰,不僅收復了俄羅斯西部的失地,而且占領了第聶伯河和西德維納河之間的白俄羅斯地區和部分立陶宛地區。
1654—1655年冬季,波茲—韃靼聯軍在南線,即烏克蘭發動反攻。波軍與烏克蘭哥薩克軍發生激戰。波軍在莫吉廖夫獲勝後,進抵布沙,直逼烏曼。1655年1月10日,波蘭—韃靼聯軍圍攻烏曼,久攻不克。南線波軍的勝利並不能扭轉敗局。
1655年夏,俄軍在白俄羅斯—立陶宛戰場進展順利,連克明斯克、維爾紐斯以及考納斯和格羅德諾等重要城市。俄軍收復白俄羅斯和立陶宛大部分土地。在烏克蘭戰場,俄國—烏克蘭哥薩克聯軍開始反攻,向西烏克蘭推進。9月,聯軍包圍利沃夫;北路俄軍占領盧布林,直抵維斯瓦河畔的下卡齊米日和普瓦維。波蘭首都華沙受到威脅。
1655年6月,瑞典對波蘭宣戰,同時在波蘭領土上和波羅的海海域採取軍事行動,以阻止俄國進入波羅的海。1655年9月8日和10月19日,瑞典軍隊相繼攻克華沙和克拉科夫。波蘭國王楊·卡什米日逃往西裏西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