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蘇聯與日本的關係由日本軍隊煽動起來的反英運動並沒有受利日本各界輿論的歡迎;實際上確有人在暗地裏反對這種做法,並且許多老百姓對此漠不關心。甚至連軍隊也聲稱並不把英國看作是一個不可和解的敵人。它的態度倒不如說是這樣的:隻要頑固而任性的英國人能夠象日本那樣看待在中國發生的事情,而不是死抱住象九國公約那樣的“陳腐概念”不放,那麽兩國之間完全可以和睦相處。對差不多是所有的階級和黨派的日本人來說,命運註定日本要與之動刀槍的那個大國就是蘇聯,由於意識形態、政治和戰略等方麵的理由,日本對它是十分反感的。日本統治集團,無論是軍界、實業界或官僚,部害怕和憎恨共產主義。從政治觀點來看,日本人鞏固其在滿洲的地位的成功,同俄國人加強其在外蒙古的地位的成功,雙方勢均力敵;而對中國這一整體,俄國人則正在運用他們的影響來支持重慶和扶持國共兩黨的抗日統一戰線。從戰略上說,665蘇聯是一個西方國家而在遠東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由於這支軍隊的存在,也就牽製了兵力雄厚的日本部隊。蘇聯擁有日本海的西伯利亞海岸,這就使日本海難以完全成為一個日本湖,並使日本麵臨可能遭到的空中和潛艇的襲擊。一直盼望消除這種威脅的日本參謀本部,逐漸憂慮不安地怠諷到,中國事變的持久拖延已使日本失去進行打擊的最好機會——乘俄國1936—1938年清洗運動的機會——而現在蘇聯的軍事和空軍力量是正處於上升的階段。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那樣,為了應付這種局勢,它正在建設日本的武裝力量,準備打一場有可能要同時與蘇聯和中國交手的戰爭。蘇聯的政策實際上主要是防禦性的,因為俄國需要時間以擴大方的工業方麵的戰爭潛力和加強它的軍隊力量。所以,在目前,它要避免在遠東發生武裝衝突。因此對俄國人來說至關重要的是,中國應繼續堅持下去;於是,他們在日內瓦積極支持中國的事業,他們輸送相當數量的戰爭物資,並派遣技術人員和飛行員到中國去,他們對中國共產黨則採取謹慎而冷淡的態度。然而,實現俄國人自己的野心的時機則尚未成熟,這一野心是要推翻1904—1905年俄日戰爭的結局,收復前俄羅斯帝國在那時喪失的領土。如果日本不斷地與西方民主國家發生糾紛,這就會使蘇聯有機可乘;因此俄國人尖銳地譴責民主國家在反對日本在中國的所作所為方麵提出的任何軟弱無力的建議。除了這些一般的考慮之外,1939年上半年在三個特殊爭端問題上發生了激烈的交鋒。第一個是存在多年的西伯利亞漁場問題。根據1905年在樸次茅斯簽訂的俄日條約第十一條的規定,雙方同意日本漁民有權在日本海、鄂霍茨克海和白令海的俄國水域內從事其職業。1907年的一項俄日漁業條約對這個總的規定作了補充,允許日本漁民在俄國海岸上建立罐頭加工廠,以支付租金作為報答。當時俄國自己沒有大的捕魚業,帝國政府隻好滿足於讓日本人使用這些漁場,而隻就登陸權利收取約定的租金。1917年俄國發生革命後,日本人曾有一個時期享受這些權利而沒有支付租金。建立日蘇兩國政府之間關係的1925年總條約,就締結一項新的漁業協定作了規定。1928年締結了這項協定,有效期為八年。捕魚和設立魚類罐頭加工廠的權利,在當656時對日本人是非常有價值的,這不僅因為魚是日本人膳食中的一種主要食品,而且還因為日本罐頭魚的出口貿易正在日益發展。在1928年,日本占有百分之八十八的捕魚量和百分之九十的魚類罐頭工廠。但是在1928年漁業協定的八年執行期內,蘇聯政府自己建立了一個重要的太平洋沿岸捕魚業,1936年俄國人已取得了總捕魚量的百分之五十。為了經濟上、政治上和戰略上的理由,蘇聯政府試圖削減漁業協定規定的日本方麵應享的權利,並為此目的,乘機利用了1928年協定中關於租借和拍賣漁場的繁複規定。不過,由於急切希望不要在它的龐大國家內部情況如此糟糕的一個時候引起戰爭,蘇聯政府是謹慎小心地行事的。1936年俄日兩國就締結一項新的捕魚條約進行了談判,結果達成了一項對日本有利的新的脅定,因為當時俄國正陷於一場清洗運動的極大痛苦之中,並且必須考慮到還存在著納粹德國的威脅。但是在批準新的漁業協定的三天前,日本同德國締結了反共公約,因此,俄國人拒絕批準這項漁業協定,並同意1928年協定隻再延長一年。在1937年它又延長了一年,但到了1938年底,蘇聯政府甚至拒絕這種臨時性的解決辦法,除非日本人能夠同意退出俄國人為了戰略上的理由想要收歸己有的大約四十個漁場。1939年1、2月間,日本駐莫斯科大使東鄉和李維諾夫之間的會談沒有能達成協議,雙方都大發脾氣。蘇聯政府宣稱,3月13日將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舉行一次拍賣,屆時供公開投標的漁場將包括被日本人稱作應永遠由他們保留的那些。在日本報紙上出現了威脅的話:他們的漁民無論如何也要使用這些有爭論的漁場,將提供海軍護航來製止俄國人的任何幹涉。由於日本海軍比蘇聯海軍強大得無法相比,這一點是能夠做到的;但是日本漁民就不能再到俄國海岸上去曬網和加工處理魚貨,除非日本也派軍隊到那裏去,而那樣就要促使戰爭爆發。3月15日,日本外務省聲稱,日本將不接受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拍賣的結果,如果蘇聯採取這種單方麵的行動,日本可能要被迫進行自衛,萬一發生了這樣的事,一切責任應完全由蘇657聯承擔。俄國人還是舉行了這次拍賣,但蘇聯國營漁業組織隻買了四個漁場。3月2o日又宣布,“由於缺乏買主”,拍賣推遲到4月3日繼續舉行。日本人接過了這暗示,於是在莫斯科重新恢復談判。4月3日達成了一項協議,把1928年的條約再延長一年,從1938年12月31日算起。不過,蘇聯政府保留了三十七個以前是日本人的“永久”漁場,另外對日本人再開放十個新的漁場。日本人總共得到了三百六十六個漁場的租用權,其中二百五十四個保持五年不變。由於這一妥階,漁業問題暫時凍結起來了。兩國政府都作了讓步,但是雙方也都得到了一部分它們迫切想要得到的東西。7、8月間,另一鬱積已久的俄日爭端爆發了,那就是關於日本在俄國的那一半薩哈林島上的石油和煤炭開採權的糾紛。當地的蘇聯工會控告經營這項開採業務的日本公司不履行它簽訂的勞工合同,說它沒有按合同規定支付工資或發給衣服和食品。薩哈林島上的蘇聯地方法院判處該公司繳付巨額罰金,並以沒收產業相威脅。東京政府為此事在7月16日向莫斯科提出了抗議照會。但蘇聯政府拒絕接受這一照會,理由是它包含有威脅性的詞句,是屬於一份最後通牒的性質。兩國政府在關於薩哈林島上採礦特許權的問題上相互提出了一長列的申訴和指責,雙方都採用了好鬥的語調。日本外務省8月13日的一項聲明說,蘇聯當局既不願為油田租借地提供充分的俄國勞動力,又不允許輸入足夠的日本勞動力;由於蘇聯採取這種策略,石油生產事實上是停止了。不過,俄國石油工人和日本租借區當局達成的一項新的協議使局勢暫時有了緩和,它規定給俄國工人增加百分之十五的工資和其他福利。顯然,蘇聯政府對日本人享有這些捕魚和採礦特權感到不快,這些特權是在蘇維埃政權剛建立不久、還比較軟弱的一個時候讓與的,但它也的確並不認為迫使日本放棄這些特權的時機已經成熟。雖然蘇聯和日本兩國政府似乎都深信它們相互之間658遲早會打起來的,但是誰也不希望現在就激起這樣一場衝突,因為雙方都還沒有建立起具有所希望的那種實力的軍隊,何況雙方在遠東都各有各的困難。雙方都在注視著世界總的形勢,每一方都希望這種形勢的發展將會有利於地位的調動。在1939年春天,據估計日軍的精銳——關東軍的人數約在二十萬人左右,還有十萬滿洲國兵可用於維持內部秩序,從而使關東軍得以騰出手來警戒滿洲國的邊界。但由於華北鐵路運輸的需要,造成了滿洲鐵路線上車輛的缺乏,這些車輛能否經得起同蘇聯的一場大規模戰爭的緊張壓力,是值得懷疑的。蘇聯遠東軍據信有四十萬人。但其素質是難以估計的,特別是它的領導人員、裝備和士氣。由於蘇聯嚴格的保密措施,因此對以下兩點也無法作出任何可靠的估計:在多大程度上物資供應能如所願地達到自足自給的目的;遠東的紅軍在多大程度上仍然依賴橫貫西伯利亞鐵路的有限的運載能力。每一方顯然有它自己的理由希望推遲一場大衝突,但也始終存在著這樣的危險,即一場邊境衝突,象1937年在阿穆爾河和1938年在張鼓峰發生過的那種衝突,可能會促發一場正規的戰爭。1939年5月,在貝爾湖東南的諾門坎地區就發生了這樣的一場衝突,在那裏,蒙古人民共和國的領土夾在滿洲國的北新安省和內蒙古的察哈爾省之間,形成了一個突出部分。滿洲國政府宣稱哈拉哈河形成了滿洲國和外蒙古之間的疆界;而蒙古政府則聲言,真正的邊界還在哈拉哈河以東幾英裏的地方。這一糾紛似乎是由關東軍首領們首先挑起的,他們顯然是希望得到哈拉哈河這一線,以便把邊界線推到距離計劃修築的從溫泉至海拉爾這一鐵路線更遠的地方。日本人的失敗使得這條鐵路沒有能鋪設;它也導致了關東軍司令官植田將軍及其一些參謀人員的去職。最初雙方參戰的部隊是小規模的,但每一方都迅速派來增援部隊,整個春天和夏季戰鬥繼續不停,雙方各有勝負。直到8月底俄國人派來了機械化部隊,才使日本6人受到一次嚴重的打擊。失敗不僅帶來痛苦,還令人不安地暴露了日本人在技術上不如俄國人,而此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又似乎已使蘇聯能夠放手把它的全部注意力轉向遠東。直到此時,這場戰鬥在名義上仍不過是滿洲國和外蒙古之間的一場戰鬥,日軍是根據1932年的條約作為滿洲國的同盟國參加的,蘇聯部隊則是根據1936年的互助條約作為外蒙古的同盟國來參加的。從衝突一開始,新京和烏蘭巴托這兩個政府所在地就互相以抗議的照會進行攻擊,然而東京和莫斯科之間並沒有直接交換照會,雖然在7月間日本人曾暗示,如果莫斯科首先倡議,他們將歡迎舉行這樣的談判。但在那時,日本人似乎在戰鬥中占了上風,莫斯科也就沒有什麽表示。9月初日本人遭到失敗後,看來這兩個主角就要親自出麵進行直接的和大規模的衝突了。大批關東軍部隊迅速集結,準備收復諾門坎陣地,這時在滿洲國境內的防空和其他緊急措施也得到了加強。在重慶,人們熱切期望一場全麵的俄日戰爭即將開始。然而在此期間希特勒已經進襲波蘭,歐洲大戰已經爆發。蘇聯政府這時在打算得到波蘭東部和波羅的海沿岸各國,而不希望打一場遠東戰爭。日本人則雖因遭到失敗而很感痛苦,但深知他們最好是暫時等待一下,直到他們建立起一支機械化部隊,能夠同蘇聯裝甲兵團相匹敵,那時再來報仇雪恨。8月22日,在日本駐莫斯科大使東鄉和蘇聯副外交人民委員洛佐夫斯基之間的一次會談中,前者提出了通過談判來解決諾門坎爭端的問題,並發現洛佐夫斯基的態度是響應這一建議的。於是,在接到東京的指示後,東鄉在9月9日拜會了莫洛托夫,並建議滿洲國一蒙古和滿洲國一蘇聯之間的邊界問題應當和平解決,為此應成立一個聯合劃界委員會,蘇日兩國並應通過談判來締結一項通商條約。莫洛托夫大體上同意了這些建議,但關於諾門坎問題,他要求日本軍隊撤退到蒙古人民共和國所主張的真正邊界線的地方。對此,東鄉表示反對,因為這不利於日本人的要求。經過幾次會談後雙方達成妥協,660同意當停戰開始生效時,各自的部隊應即停留在原地不動。在這一諒解的基礎上,雙方同意在9月16日停戰。這就為停止敵對行動和成立一個聯合委員會作好了準備,委員會由日本、滿洲國和蘇聯、蒙古雙方各派同等數額的代表組成,其任務是要在這個鬥爭舞台上解決邊界問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戰前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二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阿諾德·托因比並收藏大戰前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二卷)最新章節